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语言运用:认识“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思维能力: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审美创造: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要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图片,同学们交流孙中山。
2.出示简介。齐读简介。(孙中山出生于清朝末年,当时社会处在外国殖民统治和封建统治下,内忧外痪,人们的思想受封建社会的束缚,非常落后。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孙中山却提出了“不懂就要问”。)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本篇课文和前几篇课文有哪些不一样呢?
①对比第二课《花的学校》和本课,同学自由发言,找到不同。聚焦课题中的“*”,引出略读课文。这一课是我们接触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除了这里不同,还有不同之处吗?
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明确本课学习的两个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③略读课文没有要求会写的生字。
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后泡泡中的提示了解略读课文的阅读要求:
(1)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总的概括略读课文,学习的方法,出示学习提示和阅读要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默读课文,注意圈画出来的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表格。
活动一:词语认读
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2)教师指导字词读音。
提示:“糊涂”中“涂”读轻声,“糊涂”与“清楚”是反义词。
活动二:学习多音字“圈”。
提示:“圈”表示圆圈时读quān,表示养家畜的栅栏时读juàn。
活动三: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起因 先生让孙中山背诵课文,但孙中山不懂课文内容。
经过 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询问课文意思。
结果 先生详细地讲解了课文的意思。
任务二:品读课文 分享新鲜
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们分享交流。
活动一:新鲜感的词语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师:私塾与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表达。
戒尺:旧时私塾教师对学生施行惩罚时所用的板尺。
精读问题设置:
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他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
预设:引导学生找到并理解重点句。
?(1)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通过找反义词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造句运用。)
?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通过朗读体会“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的。联系实际,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是呀,老师会责怪我吗?会训斥我说这是与课本无关的内容吗?会责骂我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吗?会发现我听讲时偷偷开小差了吗?会因此而惩罚我吗?所以,我才要“壮着胆子”问。而孙中山呢,他也是怕被老师训斥,怕被老师打呀,况且这之前还没有一位同学敢向老师提问呢!这种明知道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提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呀!
(2)当孙中山提问以后,先生和同学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从第3~6自然段中找出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说一说。
预设:引导学生找到并理解重点句。
?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摇头晃脑”可以做动作进行理解。“鸦雀无声”可以利用描述或造句来领会。“霎时”表示时间很短,一瞬间、一刹那的工夫。)
?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引导学生抓住“拿着戒尺”“厉声”来体会先生的严厉。“一字不漏”说明孙中山背诵得很流利,他十分聪颖善学。)
方法拓展:写同学、先生前后反应的变化,这是一种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认真、执着的态度。
(3)孙中山是怎么回答同学们的问话的?从他的回答中你有哪些感悟?
预设:引导学生找到并理解重点句。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引导学生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提出质疑:“不懂就问”是不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马上问呢?学生自由表述。)
(4)回归课本,观察课本插画,指导朗读。
预设: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1.自由讨论:“不懂就问”,是不是平时的学习中一遇到不懂的就问呢?
我觉得不是,我们应该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实在想不出来了,然后再问。思考很重要哦!
2.自由讨论:你有不懂就问的经历吗?和大家交流交流。
3.积累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名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