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松鼠(教案+课件+备课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 松鼠(教案+课件+备课素材)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同学们认识这个小动物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松鼠,了解松鼠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上
17
松鼠
第一课时
自读提示
读一读: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决。
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
作者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
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巨著《自然史》。这部书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创见。
xùn
会认字








jiǎo
xiē
chà
xiǎn
xiá
miǎn
zhuī
驯良
温驯
矫健
矫正
停歇
歇脚
树杈
分杈
苔藓
葫芦藓
狭长
狭隘
劝勉
自勉
锥子
冰锥
苔藓
苔藓为绿色,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xiǎn




yīnɡ
qiào
zhé

帽缨形
翘起
蛰伏
褐色
帽缨
yīnɡ
蛰伏
zhé
指系在帽子上的穗状装饰物。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见面字





左右结构
玲 珑 帽 歇 滑 拾 狭 梳
上下结构
鼠 秀 窝
半包围结构
尾 勉








会写字

“鼠”字笔画较多,写时注意笔顺,上部是“臼”,不要写成了白。




老鼠 鼠目寸光
表舅 舅妈
易错字





歇业 停歇
渴望 揭秘
“歇”字左部的下半部分是“ ”,右部的“欠”宜写得细长一些。





酒窝 燕窝
公寓 祸不单行
“窝”字要写得上扁下宽,最下面是“内”,不要写成了“肉”。

“勉”字竖弯钩的弯要稍长,右边的“力”要稍长稍窄。




勉强 勉为其难
挽着 劳逸结合
整体感知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一个段落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行为特点
搭窝
其他习性
外形特点
列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课文信息。
梳理课文
默读第一段,圈画关键词,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这部分描写的是松鼠哪方面的特点?
吃相特点
1.我们可以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逐句梳理。
2.有些句子没有关键词,就需要整合句意,概括信息。
梳理信息的方法:
除了列提纲,我们还可以采用画图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分条呈现。
松鼠 相关信息
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行为特点
搭窝
其他习性
小组合作:结合梳理信息的方法,将2-4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
漂亮、乖巧、驯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有帽缨形的尾巴,吃相好。
合作梳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梳理课文第2自然段信息。
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梳理课文第3自然段信息。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秋天贮藏冬天的食物。
行为特点
梳理课文第4自然段信息。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搭窝很有技巧。
搭窝
梳理课文第5自然段信息。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其他习性
归纳信息,完成表格。
松鼠 相关信息
外形特点 漂亮、乖巧、驯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有帽缨形的尾巴,吃相好。
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行为特点
搭窝
其他习性
经常在高处活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警觉,动作敏捷;秋天贮藏冬天的食物。
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搭窝很有技巧,窝口朝上,并且有个圆锥形的盖。
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过了冬会换毛;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方法归纳
梳理文段信息的步骤:
根据每段的意思,提炼出关键信息。
根据自己的阅读所得对信息进行分类。
采用列提纲、画图表等方式,分条呈现。
完善提取的信息,做到信息准确,没有缺漏。
五年级语文·上
17
松鼠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和
生活规律
行为特点
其他习性
搭窝
体会语言
回顾第1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总起句,统领全文,总写松鼠的特征。
说一说第1自然段围绕松鼠的外形介绍了哪些方面?
吃相
作者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是怎样把它的漂亮描写出来的呢?分别找出描写面容、眼睛等方面的词语,填一填。
面容( )
眼睛( )
( )的小面孔
身体( )
四肢( )
外形漂亮
( )的美丽尾巴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
清秀
闪闪发光
玲珑
矫健
轻快
帽缨形
思考并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矫健”写出了松鼠的活动灵活;“玲珑”写出了松鼠面孔的小巧可爱;眼睛“闪闪发光”;尾巴不但是“帽缨形的”而且“老是翘起来”,显得格外漂亮。
作者抓住每一部分的特点细致描述,用词形象传神,语言生动、活泼、有趣。
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具体的数字介绍松鼠的外形,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词准确、严谨,让人觉得简洁明晰。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读一读,说一说这个句子围绕松鼠的外形介绍了哪几个方面?
列数字
合作探究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读下面的句子,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小组讨论二者在表达上的不同。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第4段 搭窝
第5段
换毛时间
生育情况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搭窝的地点
所用的材料
窝的大小
这句话为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以及窝的大小等方面提供明确、简洁的信息。
列数字
这个句子介绍了松鼠搭窝的哪些相关特点?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找一找第4段中表顺序的词语以及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示顺序的词语,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松鼠搭窝的过程;写松鼠搭窝时的动作,表现了松鼠的聪明、能干。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这个句子介绍了松鼠搭窝的哪些相关特点?
换毛的季节
生育情况
列数字
介绍了松鼠换毛的季节、产仔等信息,简洁明了。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课文第5自然段谈到松鼠毛的颜色,以及它们如何梳理毛等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生活习惯。
生育情况
毛色、换毛时间
梳理清洁
第5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
都准确地描绘事物的特征。
例句语言简洁明了,课文语言生动形象。
小结
相同点:
不同点: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可以像《太阳》一样平实,也可以像《松鼠》一样活泼,还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内容一样简洁明了。
我们日常阅读的文章中,像说明书、食谱,包括我们列出的信息图表,都能提供准确、清楚的信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
17. 松 鼠
篇章结构17 松鼠
音形义 1.将生字和正确的读音连一连。 驯 藓 锥 矫 歇 狭 杈 勉 xiá zhuī xùn chà xiǎn miǎn xiē jiǎo 2.辨析形近字,选字填空。 【歇 渴】口( ) ( )脚 【侠 狭】( )窄 ( )客 【梳 流】( )理 水( ) 3.结合课文内容,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和顺善良。 ( ) (2)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 ) (3)迅速而灵敏。 ( )
整体感知 4.读一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相关信息。 (1)结合第一自然段,将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这一段落主要描写了松鼠哪方面的特点?松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 , 轻快,有 的尾巴。 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白天 ,晚上 。松鼠的动作 ,搭的窝有 、 、 、 、的特点,窝口朝上,有 的盖。小松鼠会用 和 梳理毛发。
思考质疑 6.通过预习,你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写在下面吧。类文阅读-17 松鼠
沙漠之舟——骆驼(节选)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jié)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峰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1.第1自然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讽刺和嘲笑。
2.用“ ”画出骆驼的生存环境。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 )
(2)骆驼原来是野生的,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野骆驼了。( )
(3)骆驼能利用驼峰贮存水,利用胃和肌肉贮存脂肪。( )
4.骆驼为什么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
1.B
2.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
3.(1)√ (2)× (3)×
4.因为骆驼眼睛的睫毛,耳壳内的耳毛,鼻孔内的挡风瓣膜,足底的肉垫,全身的绒毛,储存脂肪的驼蜂,贮存水的胃和肌肉,都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也是它在沙漠里生存的重要本领。
人类的挚友——蚯蚓(节选)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粒结构,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gēng yún)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吃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蚯蚓还能吸收土壤中镉(gé)、汞(gǒng)、铅等金属元素。蚯蚓的药用价值很高,其正式药名叫地龙,自古以来作为一味中药用于治病。
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管理简易等特点,很适合大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解释词语。
(1)津津有味:
(2)神通广大:
2.题目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移 C.表示语意的跳跃
3.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多选)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4.为什么说蚯蚓是人类的挚友?请你将作者列出的理由一一写出来。
5.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参考答案
1.(1)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2)原指神仙法力无所不能。现比喻办法多,本领高强。
2.A
3.B C
4.蚯蚓是“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能吸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还可入药。
5.总结全文《松鼠》课堂实录
主持人: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即将为我们上示范课的是著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他给我带来的第一个课题是《松鼠》。老师们,掌声响起来。
师:好,同学们,上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松鼠》,这是一篇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小品——科学小品。小品是短小的、精悍的、文笔生动的文章。科学小品就是文笔清新流畅优美的,介绍科学事物的文章。《松鼠》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师:(出示幻灯片1)“热身活动”,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很简单,但是有要求,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可以少到两三个字。好,想一想。
师:(转向一位学生)谢谢你!你来说一下。
生:介绍松鼠这个动物。
师:(重复)介绍松鼠这种动物。
师:再简单一点,就是介绍松鼠。
师:(转向学生)好,谢谢你!
师:介绍松鼠的什么呢?后面得继续往下讲。好,哪位同学站起来说。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
生: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特征。
师:很好哇!有它的外貌,有它的性格特征。行,谢谢你!
师:把外貌、性格特征再换,换内容。
师:请你来。
生:写了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
师:抓的是第一句话,很关键的内容。(师进一步启发)继续思考,从概括的角度来看写了什么?它要吃、它要住、它要玩。这是什么呢?
生:写出了松鼠的外形和习性,很讨人喜欢。
师:有两个字很重要。“习性”,全篇文章可能就离不开“习性”。还有吗?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你来试一试。
生:还讲了松鼠的作用。
师:松鼠的作用,在第6段。还有吗?还有什么作用呢?还有其它内容呢?
生:讲了松鼠给人的印象。
师:给人的什么印象,说清楚。
生:讨人喜欢的印象。
师:对,很关键的几个字。很讨人喜欢。好,看我们对课文的初步了解,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写松鼠的生活习性的。
师:从第另外角度来看,还写了松鼠的漂亮、乖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又写了松鼠的讨人喜欢。如果我们真正地看松鼠生活的话,还要注意到是写了松鼠的林中的生活。它只喜欢在树林里生活,在大树上生活。好,这个问题我们基本解决了。看第二个问题。
师:(出示幻灯片2)下面这组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现在来读一下。
漂亮 驯良 乖巧 清秀 矫健 轻快
敏捷 机警 玲珑 美丽 警觉 轻快 响亮
生:(齐读词语一遍)
师:思考一下,感觉到了什么?请指点或者是整体地分析,都可以。我们开始试着来回答。生:我感觉松鼠很有灵性,像人一样。从“警觉”“轻快”感觉得到。
师:我们如果说,把审题放在“这组词上面”,你会感觉到什么?好,再思考。这组词,你看它的外貌形态,它表达的情感倾向等等,都是可以感觉的。好,请你来吧!
生:这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师:大家看一看这一组词,是不是?都是什么词?
生:都是褒义词。
师:都是褒义词。都是表达情感的,表达一种喜爱的情感,还有什么词呢?其中有好多好多,或者说基本上都是形容词。整个地看都是很美的,都是写美的,所以它是美词,一组美词、一组形容词、一组褒义词,它写出了松鼠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好,这两个“热身活动”我们就进行到这儿,下面是训练活动。我们的训练叫“集体训练”,每个人都要做事,所以现在第一个动作,把笔写起来,完成两个训 练活动。练习一:趣说松鼠。有特别的要求,这个要求使我们用另外的方法看课文。要求细说,这说明是一点点,简说,话语不多。还有一个要求,从两段或两段以 上的文字整合内容,这是一种方法。听我举一个例子:我想说,松鼠的尾巴,噢,松鼠的尾巴,在第2段、在第4段里面都有,于是我就把它连起来。我说松鼠的尾 巴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啦!我再举一个例子,松鼠的爪子,在三个段里面都有出现,于是合拢来,综合一下,给大家讲松鼠的爪子。我说的仅仅是两个例子,还有 很多的内容,都是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发现的。开始思考,不要放下你手中的笔。
生:(学生细读课文,进一步探究。约3分38秒)
师:好的,互相的启发一下,同桌之间。
师:好的,我们全班来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从书里面观察到的松鼠,开始吧!
师:(转向一位学生)好,谢谢,请你来。
生:松鼠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它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地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而且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师:嗯,那么你整合一下内容,用一个什么样关键词来统配它的呢?你说的是松鼠的动作,非常的轻捷。
生:(进一步补充刚才的回答)
师:她说松鼠的动作很敏捷、很轻快。行了,多好!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
生:它们从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林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还有第4节的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也爬上去了。说明松鼠的爬树技巧很高。
师:嗯,我觉得你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加起来,可以说松鼠的警觉。对不对,从来住在树上,不下来,很警觉。
师:继续。好,请你来!
生: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从这句话,我看出松鼠爪子十分灵活。
师:嗯,好啊,还有啊!
生:它们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也看出松鼠爪子十分灵活。
师:好,谢谢你!那么你应该这样说:我说的是松鼠的爪子。如果说这们的话,那么就掉了一条,它们用爪子梳理自己身上的毛发,对不对?好,谢谢你!但是呢?我考虑你可能是从松鼠的吃这个角度来说的。
生:我读出了松鼠独特的生活习性,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还有第5小节,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可以补充松鼠喜欢在树上生活,这是它特有的生活习性。
师:对,特有生活习性,在这个地方观察到的。谢谢!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
生:我读到了松鼠的活动范围,还有时间。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师:嗯,你介绍它活动的时间。谢谢!我来概括一下刚才同学的发言。以上所有的发言有什么弱点呢?没有书中说……你们说的是什么呢?我读到了什么……我的要求是什么呢?书中说?好,哪位同学知道?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
生:松鼠的声音。
师:我说的是……(老师进一步帮助学生纠正)
生:我说的是松鼠发出的声音,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师:你看说得多好,把松鼠的声音,它怎么表达的?它的特点是什么?给我们讲清楚了,谢谢你!
师:(转向一位学生)好,先请你来!
生:我说的是松鼠对住所条件的要求,我觉得从松鼠对住所条件看出松鼠十分聪明,既保证了舒适,又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师:聪明,乖巧,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你来!
生:我说的和他一样的。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你的呢?
生:我觉得从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也可以体现出松鼠是十分聪明的。
师:为啥,你能不能再说一次。你说,我说的是松鼠的尾巴……
生:我说的也是松鼠的尾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可以突出松鼠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小动物。
师:好,那么如果我要补充你的弱点的话,你应该这样说:松鼠有一条美丽的大尾巴,然后说下面的内容。你说好不好?而且有个要求,美丽的大尾巴在哪儿?第2段。好继续来。还有人讲吗?还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说的是松鼠的爪子,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从这边还可以看出松鼠很爱干净。
师:而且它的爪子是那样的锐利。你看我给你加一下就变成了整合文章的内容,把两个地方的内容放在一起。是吗?谢谢!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我从它们虽然也捕食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可以看出松鼠很通人性。
师:嗯!那么你这个发言是不是走题呢?(进一步启发)老师刚才说,我说的是松鼠的……
生:我说的是松鼠的通人性,从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可以看出。
师:这也是它的生活习性。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我说的是松鼠的窝,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这里又可以看出松鼠的能干。
师:好的,你是不是可以看一下内容,我说的是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文字整合的内容。那么,我建议你说,松鼠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它们只喜欢住在大树上,于是, 在开始几段说明。你说好不好?谢谢!那么,我就观察到我们同学的习惯,不注意答题的要求,凭自己的直觉去答,这一点要引起充分的注意。现在我请你们观察这 样一种现象,请你们帮我的忙,看一看,我要说的是松鼠的跑跳,你们看课文,答案我来说,但是你们要看课文,赶快划、找。
生:(学生细读课文,进一步探究。约58秒)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来看老师的整合。老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有关的文字形成一个类别,来说明一件事物的,而且是利用课文。
师:(出示幻灯片3)
生:(一起读幻灯片文字)
幻灯片文字: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它们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 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就 爬上去了。
师:原来课文是可以这样读的。这是我刚才对你们的学习要求。好,通过这次练习,我们会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多角度地感受到松鼠的可爱。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 用描述的方法来介绍松鼠这样一种手法。好,刚才同学们很努力,下面我们休息一下。看“课中休闲”,让你们安静地思考一个问题,放松自己的心情,放松紧张的 思维,我这个问题,不要求在课堂里有答案,只是让你们悠闲地思考,然后继续第二个训练。
师:我轻轻地读给你们听,你们休闲。“从段与段之间衔接的关系看,从内容的主要与次要关系来分析,第4段和第5段是可以互换位置的吗?”课文内容的选点我 们可以看看,4段和5段交换位置后,5段和3段的关联是不是更紧密一些。再从基本的生活要求来看,吃和住是不是应该放在主要的地方,而其它的可以往后挪, 这就是我要你们思考的内容。
师:(出示幻灯片4)好,我们开始第二次训练活动。“品读精段”,请同学们把眼光集聚在第二段文字上。欣赏第二段文字的表达之美、拟人角度,什么都可以说。
师:(进一步提示学习方法)这一次从中两两为一组,开始研讨第二段文字的表达之美?开始吧!
师:好吧!交流。这一段文字的表达之美,你就不要说松鼠的外形美,外形美是表达之美的结果。好试一下,我们先回答,试试看,看怎么回答?
师:谢谢这一位同学,她举手了,看她怎么回答。
生:第二小节的第二行,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上半句把松鼠 尾巴比作帽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尾巴的形状,而且格外漂亮。后一句写出了松鼠懂得利用它的尾巴,也可以看出松鼠非常聪明、乖巧,很讨人喜欢。
师:好,请点题,什么之美?
生:尾巴,松鼠尾巴的……(学生答不出来)
师:谢谢你!刚才你的分析我很喜欢听,我为什么要你回答什么之美,我们换一种方式,它的这种美丽的尾巴摆在我面前是什么手法,你也分析了比喻,对不对。手法之美。谢谢!
师:继续来。
生: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从这句可以体现出松鼠的人性之美。
师:松鼠的什么之美?
生:松鼠的通人性。
师:松鼠的通人性之美。松鼠之美,那么从表达的角度,从作者的语言表达角度来看什么之美呢?你看,可以说用词美,可以说句子美,都可以说。
师:继续来。
生:从第二小节的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一连串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美丽而活泼的特点,让我们初步感知了松鼠讨人喜欢的模样。体现词语之美。。
师:用词之美,多好啊!这位同学分析就像模像样了。就等这一句。
师:好,谢谢你。(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第二自然段的第2句: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我觉得这个“衬”字用得非常好,因为它把松鼠的面孔和美丽的尾巴形成了一个整体。
师:(进一步补充)给我们一种画面的感觉。
生:我觉得它用词非常的好。
师:对,这叫炼字之美。一个字用得非常的好!好,继续来。
生:我也说的是第2句,我觉得玲珑的小面孔与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形成对比,更突出松鼠的身形小巧。对比手法之美。
师:对,表现出烘托的意味。多好!
生:我找的是第二自然段的第1句: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作者拟人化地把松鼠的生活习性,写得栩栩如生,松鼠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警觉,可以突出作者写的形容词之美。
师:修辞之美。修辞具体地可以说四字短语的排比之美,两个“非常”的反复之美,既是概括的描写,又是作者情感的表现。好,谢谢你!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我选的也是第1句,我觉得这一句用了许多非常美的形容词,而且这一句本身属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我觉得作者表达方式的运用非常精通,有一种描写之美。
师:对,表达方式之美。具体到这一段的表达方式就是描写,谢谢,这个词用得好!
师:继续发现。这边的同学,还发现什么呢?
师:还利用一点时间,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件事,这一段文字层次很美,其实大致上分为三个层次,每个人都要看一看,划一划,然后把你的见解告诉大家。
师:哪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请你来。
生:这一段文字共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概括地写了松鼠的面容清秀及漂亮的外形。第二层次主要写了松鼠玲珑的小面孔和美丽的尾巴。第三层次主要写了松鼠像人一样用前爪送东西吃。
师:好,谢谢。他用概括的话来分层,用解释的话来分层,划到哪里为止?我们请另外一位同学来表述。这边的同学也跟上发言了。
师:(转向另一组学生)这边的同学也跟上发言了。
生: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这是第一个层次,概括地写出了松鼠的性格特点。第二个层次是玲珑的小面孔,衬 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这是第二层,既写出了松鼠尾巴的美丽,又写出松鼠尾巴 的作用。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这里是第三个层次,写出了松鼠如何吃东西。
师:好,谢谢这位同学。他既有分析,又有层次,他怎么分析的,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多好!
师: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是吗?请拿起笔在这一段的旁边批上“层次美”三个字,继续听我讲,把大家的发言一起深化。来认识什么是“表达之美”、“描述 美”。我刚才提示了要把三个字旁批在课文上,这里同样的道理,仍然要旁批。“它们面容清秀”这一句就是描述美。“松鼠的跑跳轻快极了”在后面的文章里,也 同样是描述美。整篇文章,或者每个段里面,作者主要的表达方式,就是用描述之美来说明松鼠的。
我们再来看,这三个字很重要,它告诉你们去观察语言现象——“修饰美”,用“非常”来修饰“敏捷”。“玲珑的小面孔”,面孔前面用“玲珑”一词来形容, “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这就叫修饰美。简单一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表达修饰之美。还有大家刚才说到了修辞美,用排比的方 式、用比喻的方式、用反复的方式、用拟人的方式,都是修辞之美。还有句式美。老师给这个句子里面加上了竖线,是表示这样的句子是两层,一层是描述,一层是 评价。这个句式非常重要。显然对于写事,对于写物,都很有用。一层是描述,一层是评价。
如果要注意你的学习方法,你应该同样地划一下。还有情感之美。作者怀着喜爱的感情来写松鼠,整篇文章,包括这一段文字,都渗透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一起来读一下。(说明朗读要求)注意重音,它能够表现你对修饰之美的感觉;还要注意重音,它能够表现你对炼字、炼词的感觉;还要注意重音,会表现你对句子里面层次的感觉。你看,“松鼠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感情不就出来了吗?一齐来试一下。
生:(齐读第二小节的文字)
师:夸张一点读,好不好?再来一遍。(师示范第一句,并强调要读出重音)
生:(再读第二小节的文字)
师:你看,这一次好多了。好的。这一节课我们就牵涉到这样的训练,那么我们是怎样读课文的呢?其实,我们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事是对全文课文的分析,第二件事是对一个段落进行欣赏。谢谢同学们的努力。下课。
师:同学们辛苦了。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谢谢大家!17松鼠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3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4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重点)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3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4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堂
1.课件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小动物吗?
2.看来同学们能认出这个小动物是松鼠,大家对松鼠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松鼠,了解松鼠的特点。
(板书课题:松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决。
(2)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
2.认识作家、作品。
(1)提示学生关注课本下方的注释。
(2)课件出示作家介绍。布封(1707-1788),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巨著《自然史》。这部书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创见。
3.反馈字词预习情况,正音辨形。
(1)引导学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和写字需要注意的问题。
识字方面,提示学生:
①“驯”:引导学生结合文中“驯良”一词,理解“驯”有“善良、温顺”的意思。“藓”:课件出示配图,引导学生结合文中“苔藓”一词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歇、锥”:可以与其他形近字作比较帮助识记,如,“歇”与“渴、喝”,“锥”与“椎、堆”进行字形辨析。
②带领学生认识见面字“缨、翘、蛰、褐”。“帽缨形”“褐色”可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蛰”字可以让学生根据“蛰伏不动”一词,联系上下文猜测意思。“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或者生活经验理解字义。
写字方面,提示学生:“玲、珑、帽、滑、拾、狭梳”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玲、珑”提醒学生要处理好穿插避让的关系,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漏掉。“歇”提醒学生左半部分的下面是“因”。“鼠”字笔画较多,注意笔顺,强调第二笔为短竖,第三笔为短横。“秀、窝”是上下结构,“秀”下半部分“乃”要写得小-些;“窝”字下半部分中的“内”不要写成“肉”。“勉”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七笔竖弯钩要宽,能包围里面的“力”。
(2)选取四个易错字,讲解笔画顺序,带领学生书写。
①“鼠”:共13画,笔画顺序为: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提、点、点、竖提、点、点、斜钩。
②“歇”:共13画,笔画顺序为: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点、竖折/竖弯、撇、横撇/横钩、撇、捺。
③“窝”:共12画,笔画顺序为:点、点、横撇/横钩、撇、点、竖、横折、横、竖、横折钩、撇、点。
④“勉”:共9画”,笔画顺序为: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竖弯钩、横折钩、撇。
4.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提问: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预设: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每一个自然段各介绍了松鼠一个方面的信息,所以一个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
提示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梳理课文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每段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①组织学生交流:每一个段落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相机点拨: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③课件出示提纲梳理。
三、提炼信息,合作梳理
1.梳理示范,方法引导。
(1)让学生默读第一段,圈画关键词,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
预设: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2)追问:“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这部分描写的是松鼠哪方面的特点?
预设:松鼠吃食物的样子。
点拨:我们可以概括为吃相特点。
(3)小结:我们可以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逐句梳理。有些句子没有关键词,就需要整合句意,概括信息。
(4)课件出示表格梳理,让学生知道除了列提纲,我们还可以采用画图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分条呈现。
2.小组合作提炼信息,全班交流。
(1)组织学生交流:根据梳理信息的方法,将2-4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
(2)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①梳理课文第2自然段信息。
预设1:经常在高处活动。
预设2: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点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②梳理课文第3自然段信息。
预设1: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预设2:动作是那样敏捷。
预设3: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点拨:秋天贮藏冬天的食物。
③梳理课文第4自然段信息。
预设1: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预设2: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点拨:搭窝很有技巧。松鼠的窝舒适又安全。
预设3:窝口朝上;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
④梳理课文第5自然段信息。
预设1: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预设2:过了冬就换毛。
预设3: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
3.师生合作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
松鼠 相关信息
外形特点 漂亮、乖巧、驯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有帽缨形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会直竖着身子坐着,吃东西用前爪往嘴里送。
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经常在高处活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行为特点 警觉,动作敏捷;秋天贮藏冬天的食物。
搭窝 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搭窝很有技巧,窝口朝上,并且有个圆锥形的盖。
其他习性 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过了冬会换毛;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四、归纳方法,总结提升
1.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梳理文段信息的步骤。
2.相机补充并小结。
(1)根据每段的意思,提炼出关键信息。
(2)根据自己的阅读所得对信息进行分类。
(3)采用列提纲、画图表等方式,分条呈现。
(4)完善提取的信息,做到信息准确,没有缺漏。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课文抓住松鼠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的写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一、衔接所学,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
(1)谁能说一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2)指名回答。
预设:课文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行为特征、搭窝及其他习性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
2.本堂课我们将聚焦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从说明白到说生动的?
二、聚焦语段,抓住特点
1.探究第一自然段的表达特点。
(1)让学生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预设: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点拨:总起句,统领全文,总写松鼠的特征。
(2)结合上节课的信息梳理,说一说第1自然段围绕松鼠的外形介绍了哪些方面?
预设:介绍了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吃相等方面。
(3)引导思考:作者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是怎样把它的漂亮描写出来的呢?分别找出描写面容、眼睛等方面的词语,完成图示。
预设: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玲珑、帽缨形……
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机小结:“矫健”写出了松鼠的活动灵活;“玲珑”写出了松鼠面孔的小巧可爱;眼睛“闪闪发光”;尾巴不但是“帽缨形的”而且“老是翘起来”,显得格外漂亮。作者抓住每一部分的特点细致描述,用词形象传神,语言生动、活泼、有趣。
2.探究例句1的表达特点。
(1)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中的第一个句子,让学生知道这个句子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2)读一读句子,说一说这个句子围绕松鼠的外形介绍了哪几个方面?
预设:介绍了松鼠的体形、体长、尾长、体重这四个方面。
(3)追问: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预设:句子中“17~26厘米”“15~21厘米”“300~400克”用具体的数字介绍松鼠的外形,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词准确、严谨,让人觉得简洁明晰。
引导学生归纳两个语段的表达特点。
合作探究,比较异同
1.让学生读一读习题中的第二、三个句子,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预设1:例句2对应的是第4自然段。
预设2:例句3对应的是第5自然段。
2.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比较异同。
(1)组织学生交流:例句和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汇报成果。
①课件出示例句2,这个句子介绍了松鼠搭窝的哪些相关特点?
预设: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窝的大小。
点拨: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句话为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以及窝的大小等方面提供明确、简洁的信息。
②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找一找语段中表顺序的词语以及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
预设1:先、再、然后。
预设2:搬、放、编扎、挤紧、踏平。
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表示顺序的词语,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松鼠搭窝的过程;写松鼠搭窝时的动作,表现了松鼠的聪明、能干。
③课件出示例句3,这个句子介绍了松鼠搭窝的哪些相关特点?
预设:松鼠换毛的季节、生育情况。
点拨: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松鼠换毛的季节、产仔等信息,简洁明了。
④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语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
预设:生育情况、毛色、换毛的时间、如何梳理毛。
点拨:课文第5自然段还谈到松鼠毛的颜色,以及它们如何梳理毛等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生活习惯。
小结:相同点:例句和课文都准确地描绘事物的特征;不同点:例句语言简洁明了,课文语言生动形象。
归纳所学,形成思考
1.引导学生归纳本单元所学到的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相机小结: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可以像《太阳》一样平实,也可以像《松鼠》一样活泼,还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内容一样简洁明了。
2.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知道我们日常阅读的文章中,像说明书、食谱,包括我们列出的信息图表,都能提供准确、清楚的信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而关于松鼠的信息较多且分散,教学时,我在信息的梳理、归纳、提炼等方面安排了有梯度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了分条记录的任务。
而在完成“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这个教学目标时,我引导学生从语言风格、叙述角度、运用的方法等方面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在信息梳理环节,学生通过表格整合能清晰分类松鼠特征,但部分小组对“吃相”“搭窝步骤”等隐性信息的提炼存在困难,反映出对“整合句意”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后续需增加短句概括训练。今后教学中,可设计“为松鼠制作科普卡片”等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在运用中深化对不同语言风格的理解,同时加强课堂生成性指导,提升思维深度。《松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松鼠》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这是一篇语言风格活泼的说明文,作者用摹状貌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为我们展现了松鼠美丽可爱又活泼的松鼠形象。本课语句优美,要注意让学生积累语句,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活泼。
《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所以这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松鼠”、“乖巧”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说明顺序,了解松鼠的相关知识。
3.激发学生观察动物,探索知识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课的说明顺序,了解松鼠的相关知识。(重点)
2.激发学生观察动物,探索知识的兴趣。(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兴趣导入法。
本课的说明对象是松鼠,在导入新课时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词句教学法
学习本课,既要向学生强调课文词语运用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又要让学生了解课文语言上的生动性。引导学生积累本课优美的句子。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动物谜语)。
第四个谜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吧,因为这种动物在我国主要生活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所以同学们不熟悉它,它是谁呢?你看它驾着一只小船来了。(多媒体展示松鼠的图片)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笔端去结识这位新朋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教师范写生字,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2.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松鼠的。
说明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松鼠的信息的,将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四)品读课文
1.课件展示松鼠图片,让学生先观察松鼠的外表。
2.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讲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总述松鼠是一种美丽、乖巧、驯良的动物,具体写了松鼠美丽的外表,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几个方面来写。
3.在文中找出表现松鼠外表美丽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学习第2-5自然段
5.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写了松鼠的活动范围。松鼠习惯在高处活动,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活动。
6.读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回答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写了松鼠的活动特征,松鼠不爱下水,感到有危险时,会十分警觉。冬天也会出来觅食,动作敏捷。(找出描写松鼠动作敏捷的句子)
7.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讲述的是松鼠的习性,松鼠是怎样“安家落户”的呢?松鼠把窝搭在哪里,用什么做窝的?这个窝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8.读第5自然段。这一段讲述了松鼠的生育情况。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松鼠有哪些特点?
(五)布置作业
课后去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松鼠》一文的板书设计清晰的展现出课文的主线,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外形 面容
活动 活动范围、食物
17.松鼠 习性 动作敏捷、搭窝 漂亮、乖巧、驯良 讨人
其他习性 生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