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物质燃烧的条件知识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1.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①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隔绝空气 ④跟氧气接触A.②和④ B.①和④C.④ D.①和③2.如图实验中,小石块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此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A.有助燃剂B.是可燃物C.需要一定的温度D.需要酒精灯点燃3.(辽宁中考)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的着火点变低B.水隔绝了氧气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4.(广西北海期中)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KMnO4制取O2B.通入O2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O2C.通入O2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知识点2 燃烧 自燃5.(传统文化)(辽宁丹东中考)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 )A.星火燎原 B.火上浇油C.破釜沉舟 D.死灰复燃6.迷信的人们把荒野中忽明忽暗的亮光称为“鬼火”。这种现象实际是人的遗体腐烂后产生的磷化氢(PH3)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 )A.爆炸现象 B.自燃现象C.缓慢氧化现象 D.燃烧现象7.(广西南宁月考)火折子被称为古代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干后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竹筒必须是完全密闭的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C.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8.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9.(广西贺州模拟)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C.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10.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Ⅰ);②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 __。(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__ 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 __。(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__ __。11.(科学探究与实践)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都处于关闭状态。(1)实验中“80 ℃热水”的作4用是:①提供热量;②__ __。(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注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 __,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此处气球的作用为__ __。(3)若要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 __。第1课时 物质燃烧的条件知识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1.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A )①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隔绝空气 ④跟氧气接触A.②和④ B.①和④C.④ D.①和③2.如图实验中,小石块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此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B )A.有助燃剂B.是可燃物C.需要一定的温度D.需要酒精灯点燃3.(辽宁中考)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C )A.纸的着火点变低B.水隔绝了氧气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4.(广西北海期中)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KMnO4制取O2B.通入O2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O2C.通入O2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知识点2 燃烧 自燃5.(传统文化)(辽宁丹东中考)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 C )A.星火燎原 B.火上浇油C.破釜沉舟 D.死灰复燃6.迷信的人们把荒野中忽明忽暗的亮光称为“鬼火”。这种现象实际是人的遗体腐烂后产生的磷化氢(PH3)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 B )A.爆炸现象 B.自燃现象C.缓慢氧化现象 D.燃烧现象7.(广西南宁月考)火折子被称为古代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干后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竹筒必须是完全密闭的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C.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8.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B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9.(广西贺州模拟)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C.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10.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Ⅰ);②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P+O2P2O5__。(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__增大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__氧气__。11.(科学探究与实践)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都处于关闭状态。(1)实验中“80 ℃热水”的作4用是:①提供热量;②__隔绝氧气(或空气)__。(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注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过氧化氢水+氧气__,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此处气球的作用为__缓冲,防止气体体积增大,冲开橡皮塞__。(3)若要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将燃烧匙向上提,使白磷露出水面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3 第1课时物质燃烧的条件 - 学生版.docx 3.3 第1课时物质燃烧的条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