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知识点1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灭火 B.人工降雨C.火箭燃料 D.制碳酸饮料2.空气中能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 )A.氩气 B.二氧化碳C.氮气 D.氧气3.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低碳”中的“碳”与下列名词中“碳”含义相同的是( )A.碳单质 B.碳酸钙C.碳中和 D.碳酸4.(广西中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C.大量焚烧秸秆 D.推广风力发电知识点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5.(广东广州荔湾区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低碳”是指不能排放二氧化碳B.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以上循环过程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6.(贵州黔南州期末)如图所示,“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关于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减少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7.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其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升华吸收热量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能溶于水8.(福建中考)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9.(贵州黔南州期末)CO2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O2的低能捕集、转化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如图是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 )的太阳能工艺简易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Ⅰ为分解反应B.生产过程中Fe3O4可以循环使用C.该方法有利于减弱全球气候变暖D.反应Ⅱ中C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10.(广西桂林期末)“氧循环”“碳循环”和“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__ __。(2)从物质变化角度看,三种循环中与另外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是__ __循环。(3)反应⑦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__ __。(5)根据“氧循环”原理,在教室内可采用__ __方法使空气保持清新(写一条)。11.(科学态度与责任)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1)化石燃料包括煤、__ __、天然气。(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 __。(3)写出矿石碳化过程中氧化钙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__ _ 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__(填字母)。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第3课时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知识点1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C )A.灭火 B.人工降雨C.火箭燃料 D.制碳酸饮料2.空气中能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 B )A.氩气 B.二氧化碳C.氮气 D.氧气3.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低碳”中的“碳”与下列名词中“碳”含义相同的是( C )A.碳单质 B.碳酸钙C.碳中和 D.碳酸4.(广西中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C )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C.大量焚烧秸秆 D.推广风力发电知识点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5.(广东广州荔湾区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低碳”是指不能排放二氧化碳B.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以上循环过程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6.(贵州黔南州期末)如图所示,“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关于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C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减少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7.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其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D )A.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升华吸收热量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能溶于水8.(福建中考)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B )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9.(贵州黔南州期末)CO2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O2的低能捕集、转化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如图是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C)的太阳能工艺简易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反应Ⅰ为分解反应B.生产过程中Fe3O4可以循环使用C.该方法有利于减弱全球气候变暖D.反应Ⅱ中C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10.(广西桂林期末)“氧循环”“碳循环”和“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__氮气__。(2)从物质变化角度看,三种循环中与另外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是__水__循环。(3)反应⑦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的化学方程式是__CO2+H2O===H2CO3__。(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__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量__。(5)根据“氧循环”原理,在教室内可采用__开窗、通风(合理即可)__方法使空气保持清新(写一条)。11.(科学态度与责任)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1)化石燃料包括煤、__石油__、天然气。(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__。(3)写出矿石碳化过程中氧化钙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aO+CO2CaCO3__。(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__温度为210_℃,有分子筛膜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C__(填字母)。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3 第3课时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 学生版.docx 5.3 第3课时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