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小结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小结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
2.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
3.所有的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 )
4.利用化学工艺进行生产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不需再发展化学这门学科了。( )
5.化学反应的特征是发光、放热。( )
6.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
7.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
8.进行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
9.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外焰的温度最低。( )
10.蜡烛熄灭后的白烟不能被点燃。( )
11.为了节约化学试剂,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 )
12.用50 mL量筒量取8.2 mL液体。( )
13.熄灭酒精灯可以用灯帽盖灭,也可以用嘴吹灭。( )
1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
考点1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化学观念)(河南中考)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2.下列日常生活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烧制彩陶
C.青稞酿酒 D.钢铁生锈
3.(传统文化)(山东滨州中考)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考点2 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广西南宁江南区月考)下列描述的木炭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黑色 B.块状固体
C.密度比水小 D.可在氧气中燃烧
5.(四川乐山中考改编)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石墨用作电极 B.酒精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用于制作导线
考点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6.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7.(广西贵港月考)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8.(广西北海月考)下列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①铁熔化成铁水;②镁在空气中燃烧;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⑥木柴可以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⑧酒精具有挥发性。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 __。
(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 __。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 __。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 __。
9.(广西钦州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1)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试剂的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__ __mL。
(2)从细口瓶里倒取液体试剂时,瓶塞要__ __;标签须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 __。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__ __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盖2次的目的是__ __。
10.(广西钦州月考)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到了呼出气体,且通过以下实验比较了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探究一: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所示)。
(1)图1实验中的现象为__ __,该现象说明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__ __(填“高”“低”或“不变”)。
探究二: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如图2所示)。
(2)图2实验的目的是__ __。
(3)为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差异,同学按图3进行实验:人吸气时,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此时观察到,Ⅰ瓶内的现象是__ __;人呼气时,应打开B关闭A,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 __。
足量澄清石灰水
图3
(4)分析比较Ⅰ与Ⅱ中实验现象的差异,结论是__ __。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 )
2.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 )
3.所有的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 × )
4.利用化学工艺进行生产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不需再发展化学这门学科了。( × )
5.化学反应的特征是发光、放热。( × )
6.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 )
7.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 )
8.进行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 )
9.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外焰的温度最低。( × )
10.蜡烛熄灭后的白烟不能被点燃。( × )
11.为了节约化学试剂,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 × )
12.用50 mL量筒量取8.2 mL液体。( × )
13.熄灭酒精灯可以用灯帽盖灭,也可以用嘴吹灭。( × )
1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 )
考点1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化学观念)(河南中考)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C )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2.下列日常生活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A.滴水成冰 B.烧制彩陶
C.青稞酿酒 D.钢铁生锈
3.(传统文化)(山东滨州中考)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考点2 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广西南宁江南区月考)下列描述的木炭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D )
A.黑色 B.块状固体
C.密度比水小 D.可在氧气中燃烧
5.(四川乐山中考改编)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B )
A.石墨用作电极 B.酒精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用于制作导线
考点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6.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D )
   
7.(广西贵港月考)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C )
8.(广西北海月考)下列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①铁熔化成铁水;②镁在空气中燃烧;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⑥木柴可以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⑧酒精具有挥发性。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⑦⑧__。
(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③⑥__。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①④__。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②⑤__。
9.(广西钦州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1)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试剂的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__1~2__mL。
(2)从细口瓶里倒取液体试剂时,瓶塞要__倒放在桌面上__;标签须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防止试剂腐蚀标签__。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__灯帽__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盖2次的目的是__防止下次使用无法打开(合理即可)__。
10.(广西钦州月考)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到了呼出气体,且通过以下实验比较了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探究一: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所示)。
(1)图1实验中的现象为__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蜡烛先熄灭,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蜡烛后熄灭__,该现象说明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__低__(填“高”“低”或“不变”)。
探究二: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如图2所示)。
(2)图2实验的目的是__对比实验,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__。
(3)为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差异,同学按图3进行实验:人吸气时,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此时观察到,Ⅰ瓶内的现象是__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__;人呼气时,应打开B关闭A,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足量澄清石灰水
图3
(4)分析比较Ⅰ与Ⅱ中实验现象的差异,结论是__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