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过关检测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过关检测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过关检测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 Cl-35.5 K-39 Fe-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有关“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2.钛和钛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钛酸亚铁(FeTiO3)可用来冶炼金属钛。钛酸亚铁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B )
A.+5 B.+4
C.+3 D.+2
3.隔绝空气加热硝酸铜粉末,生成的污染空气的气体可能是( B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氮气
4.+3价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 )
A.AlCl B.Al3Cl
C.AlCl3 D.Cl3Al
5.超级SM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X。X的化学式为( C )
A.Cl2 B.H2O
C.HCl D.SO2
6.O2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O3,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B )
A.原子总数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7.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D )
A.O2——2个氧原子 B.Ag1+——1个银离子
C.Cl——铝元素 D.2H2——2个氢分子
8.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数字“2”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CO2 ②2O ③Ca2+ ④Na2CO3 ⑤ ⑥
A.①和②中的“2”均表示两个氧原子 B.③和⑥中的“2”均表示化合价
C.④中的“2”表示两个钠离子 D.⑤中的“2”表示原子序数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K2MnO4和KMnO4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团
B.在NH4NO3中氮元素表现两种化合价
C.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D.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10.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He ②Cu+ ③Cu2+ ④H2O2
A.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D.③中数字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1.维生素A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化学式为C20H30O,人体缺乏维生素A,影响暗适应能力,易患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维生素A中含有51个原子核
B.维生素A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0∶15∶8
D.一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158个电子
12.下列说法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C )
A.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冷却后称量密闭容器的总质量,发现与红磷燃烧前容器的总质量相等
B.5 g硫和5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 g
C.12 g碳和12 g氧气反应生成24 g二氧化碳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反应物质量减少了
13.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 )
A.58% B.62%
C.72% D.78%
由于Na和H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等于Mg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以从质量角度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A(即将“NaH”和Mg都用“A”来表示,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作24)。A与S的原子个数比为1∶1,则A、S质量比为24∶32=3∶4;硫的质量分数为16%,设A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解得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x=12%,因此氧的质量分数为1-12%-16%=72%。
14.下列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D )
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2H2O22H2O+O2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2Fe2O3
C.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4P+5O2P2O5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15.下列关于3Fe+2O2Fe3O4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表示铁生锈的反应
B.表示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铁
C.如果把反应条件“点燃”去掉,这个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D.上述反应中10 g Fe和10 g O2反应,能生成20 g Fe3O4
16.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为探究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气)Fe3O4+4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X的化学式为H2 B.该反应中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C.参加反应的Fe和H2O的质量比为3∶4 D.该实验证明了“水不是一种元素”
17.利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燃料再利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变化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不改变 B.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
C.该反应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9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CO2,乙是H2O,丙是CH4,丁是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A正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甲是二氧化碳,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乙是水,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二者都是氧化物,B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物H2O,生成物CH4中没有变化,为+1价,C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36=11∶9,D正确。
18.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质甲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8%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4∶3
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9.如图所示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锥形瓶内铺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B.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时放热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而冲开橡胶塞
C.红磷用量过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D.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
20.在2A+3B===C+2D反应中,36 g A与56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则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B )
A.7∶1 B.7∶8
C.7∶16 D.7∶32
在2A+3B===C+2D反应中,36 g A与56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一定量的D,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36 g+56 g-28 g=64 g。设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3B===C+2D
14 2x
28 g 64 g
= x=16
则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6=7∶8。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8分)
21.(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氯离子:__Cl-__。   (2)2个氮分子:__2N2__。
(3)氧化铝:__Al2O3__。 (4)Fe2+中数字“2”的含义:__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__。
(5)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2O5__。
(6)氮化镁中镁、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和-3,其化学式为__Mg3N2__。
22.(6分)(1)我国某款手机低调发布,再次实现“遥遥领先”。其芯片的核心材料是高纯硅,工业冶炼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Cl4+2H2Si+4X。请回答:
X的化学式为__HCl__。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氢(或H)__,该反应中发生了改变的是__③④⑤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物质种类
(2)1970年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用到铝合金材料。配平工业制取铝的化学方程式:__2__Al2O3__4__Al+__3__O2↑。
23.(7分)某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酒精的元素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协助他们共同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1)定性实验: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珠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酒精的成分中一定含有__碳、氢__元素,但无法确定是否含有__氧__元素。
(2)定量实验:取2.3 g酒精放在密闭的容器内与氧气完全反应。经测定,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4.4 g、水2.7 g,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4.8__ g。
(3)计算推断:4.4 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3.2__g,2.7 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2.4__g,它们的质量总和__>__(填“>”“<”或“=”)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由此可以确定酒精是由__碳、氢、氧__元素组成的。
24.(7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学习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
【实验验证】
(1)A实验反应前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__相等__(填“相等”或“不相等”),A实验__遵守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B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__右__(填“左”或“右”)偏转,原因是__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__。
【微观解释】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ABC__(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质子数目
C.原子质量 D.分子种类
【综合应用】
(4)12 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大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g。
(5)结合本实验得出,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应在__密封装置__中进行。
25.(7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材料一:1673年,波义耳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甑中加热金属汞得到了金属灰(氧化汞),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波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锡(Sn)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加热,生成了白色的物质(氧化锡),待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该发现没有引起当时科学家的广泛注意。
材料三: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等实验,总结出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规律。
材料四:1908年和1912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和英国化学家曼莱先后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 k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 1 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承认了质量守恒定律。
(1)从现在的视角分析波义耳实验,金属灰比原金属增加的质量来自__参与反应的氧气__。
(2)罗蒙诺索夫加热锡生成氧化锡的化学方程式为__Sn+O2SnO2__(已知锡在其氧化物中呈+4价),罗蒙诺索夫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是在__密封__体系中进行实验。
(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__abd__(填字母)。
a.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c.实验的成功与否,只取决于试剂的选择
d.更精准的技术手段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4)受科学家研究的启发,小丽继续做实验深入探究。如图三个实验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A__(填字母)。
  
(5)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__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__。
26.(5分)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图(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SiHCl3+H2Si+3HCl__。
(2)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气。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SiHCl3+3H2O===H2SiO3+3HCl+H2__。
(3)以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HCl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7.(6分)某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1反应前后质量相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2H2O+O2↑__;属于__分解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图2反应结束后,天平不再平衡,原因是__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__。
(3)图3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质量守恒定律,画出X的微观示意图:____。
(4)综上,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须在__密闭__装置中进行。
28.(10分)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一)利用图一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4P+5O22P2O5__。
(2)红磷燃烧直至冷却,可观察到玻璃管上的气球__先变大后变小__(填现象),天平仍平衡。
(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①②③⑥⑧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 ⑤分子数目 ⑥元素种类 ⑦物质种类 ⑧物质的总质量
(二)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涉及x、y、z三种物质,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三所示。
(4)x与y在该反应中的质量变化之比为__3∶14__。
(5)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28__。
(三)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化学计算的理论依据。
(6)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Fe+CuSO4===FeSO4+Cu__。
(7)写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2KClO32KCl+3O2↑__。
四、计算题(6分)
29.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需要O2 2.4 kg,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制氧,是航天员安全可靠的供氧途径之一。向氧气发生器加入粉末状的铁粉和氯酸钠(NaClO3);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NaClO3受热分解为NaCl和O2。
(1)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的能量来自__铁粉的剧烈燃烧__。
(2)三名航天员4天所需O2共9.6 kg,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多少?(NaCl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5,列出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完整过程计算)
设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x,
2NaClO32NaCl+3O2↑
213 96
x 9.6 kg
= x=21.3 kg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21.3 kg。过关检测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 Cl-35.5 K-39 Fe-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有关“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钛和钛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钛酸亚铁(FeTiO3)可用来冶炼金属钛。钛酸亚铁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4
C.+3 D.+2
3.隔绝空气加热硝酸铜粉末,生成的污染空气的气体可能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氮气
4.+3价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AlCl B.Al3Cl
C.AlCl3 D.Cl3Al
5.超级SM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X。X的化学式为( )
A.Cl2 B.H2O
C.HCl D.SO2
6.O2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O3,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总数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7.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O2——2个氧原子 B.Ag1+——1个银离子
C.Cl——铝元素 D.2H2——2个氢分子
8.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数字“2”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CO2 ②2O ③Ca2+ ④Na2CO3 ⑤ ⑥
A.①和②中的“2”均表示两个氧原子 B.③和⑥中的“2”均表示化合价
C.④中的“2”表示两个钠离子 D.⑤中的“2”表示原子序数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MnO4和KMnO4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团
B.在NH4NO3中氮元素表现两种化合价
C.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D.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10.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He ②Cu+ ③Cu2+ ④H2O2
A.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D.③中数字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1.维生素A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化学式为C20H30O,人体缺乏维生素A,影响暗适应能力,易患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中含有51个原子核
B.维生素A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0∶15∶8
D.一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158个电子
12.下列说法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冷却后称量密闭容器的总质量,发现与红磷燃烧前容器的总质量相等
B.5 g硫和5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 g
C.12 g碳和12 g氧气反应生成24 g二氧化碳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反应物质量减少了
13.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58% B.62%
C.72% D.78%
14.下列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2H2O22H2O+O2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2Fe2O3
C.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4P+5O2P2O5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15.下列关于3Fe+2O2Fe3O4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铁生锈的反应
B.表示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铁
C.如果把反应条件“点燃”去掉,这个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D.上述反应中10 g Fe和10 g O2反应,能生成20 g Fe3O4
16.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为探究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气)Fe3O4+4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 B.该反应中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C.参加反应的Fe和H2O的质量比为3∶4 D.该实验证明了“水不是一种元素”
17.利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燃料再利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不改变 B.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
C.该反应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9
18.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是生成物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8%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4∶3
D.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9.如图所示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内铺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B.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时放热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而冲开橡胶塞
C.红磷用量过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D.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
20.在2A+3B===C+2D反应中,36 g A与56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则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1 B.7∶8
C.7∶16 D.7∶32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8分)
21.(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氯离子:__ __。   (2)2个氮分子:__ __。
(3)氧化铝:__ __。 (4)Fe2+中数字“2”的含义:__ __。
(5)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 __。
(6)氮化镁中镁、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和-3,其化学式为__ __。
22.(6分)(1)我国某款手机低调发布,再次实现“遥遥领先”。其芯片的核心材料是高纯硅,工业冶炼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Cl4+2H2Si+4X。请回答:
X的化学式为__ __。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 __,该反应中发生了改变的是__ 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物质种类
(2)1970年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用到铝合金材料。配平工业制取铝的化学方程式:__ __Al2O3__ __Al+__ __O2↑。
23.(7分)某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酒精的元素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协助他们共同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1)定性实验: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珠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酒精的成分中一定含有__ __元素,但无法确定是否含有__ __元素。
(2)定量实验:取2.3 g酒精放在密闭的容器内与氧气完全反应。经测定,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4.4 g、水2.7 g,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 __ g。
(3)计算推断:4.4 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 __g,2.7 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 __g,它们的质量总和__ __(填“>”“<”或“=”)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由此可以确定酒精是由__ __元素组成的。
24.(7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学习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
【实验验证】
(1)A实验反应前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__ __(填“相等”或“不相等”),A实验__ 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B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__ __(填“左”或“右”)偏转,原因是__ __。
【微观解释】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 __(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质子数目
C.原子质量 D.分子种类
【综合应用】
(4)12 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 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g。
(5)结合本实验得出,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应在__ __中进行。
25.(7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材料一:1673年,波义耳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甑中加热金属汞得到了金属灰(氧化汞),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波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锡(Sn)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加热,生成了白色的物质(氧化锡),待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该发现没有引起当时科学家的广泛注意。
材料三: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等实验,总结出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规律。
材料四:1908年和1912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和英国化学家曼莱先后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 k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 1 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承认了质量守恒定律。
(1)从现在的视角分析波义耳实验,金属灰比原金属增加的质量来自__ __。
(2)罗蒙诺索夫加热锡生成氧化锡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已知锡在其氧化物中呈+4价),罗蒙诺索夫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是在__ __体系中进行实验。
(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__ __(填字母)。
a.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c.实验的成功与否,只取决于试剂的选择
d.更精准的技术手段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4)受科学家研究的启发,小丽继续做实验深入探究。如图三个实验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 __(填字母)。
  
(5)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__ __。
26.(5分)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图(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__。
(2)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气。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3)以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 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7.(6分)某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1反应前后质量相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属于__ 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图2反应结束后,天平不再平衡,原因是__ __。
(3)图3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质量守恒定律,画出X的微观示意图:__ __。
(4)综上,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须在__ __装置中进行。
28.(10分)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一)利用图一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 __。
(2)红磷燃烧直至冷却,可观察到玻璃管上的气球__ __(填现象),天平仍平衡。
(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 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 ⑤分子数目 ⑥元素种类 ⑦物质种类 ⑧物质的总质量
(二)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涉及x、y、z三种物质,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三所示。
(4)x与y在该反应中的质量变化之比为__ __。
(5)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 __。
(三)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化学计算的理论依据。
(6)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7)写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四、计算题(6分)
29.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需要O2 2.4 kg,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制氧,是航天员安全可靠的供氧途径之一。向氧气发生器加入粉末状的铁粉和氯酸钠(NaClO3);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NaClO3受热分解为NaCl和O2。
(1)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的能量来自__ __。
(2)三名航天员4天所需O2共9.6 kg,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多少?(NaCl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5,列出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完整过程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