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黔江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5四上·黔江期末)在音叉旁边靠一个悬挂着的乒乓球,敲打音叉后,乒乓球会反复跳动。( )2.(2025四上·黔江期末)运动物体都具有动能,停在车站里的公交车也具有动能。( )3.(2025四上·黔江期末)我们说话是靠舌头上下振动发出声音。( )4.(2025四上·黔江期末)含有脂肪的食物滴上碘酒会变蓝色。( )5.(2025四上·黔江期末)牙齿坏了可以安假牙,因此牙齿并不重要。( )6.(2025四上·黔江期末)在同一斜面上释放小车,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 )7.(2025四上·黔江期末)节日燃放的烟花会升到高空中,是利用了反冲力使得烟花上升。8.(2025四上·黔江期末)听小骨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9.(2025四上·黔江期末)汽车的喇叭声是自然界的声音。( )10.(2025四上·黔江期末)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必须注意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11.(2025四上·黔江期末)实验一:先让一只闹钟响起;然后盖上钟罩;再抽去钟罩内的空气。实验二: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然后将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实验三:把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听其他同学在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1)实验一,我们会发现:没有盖上钟罩时, 铃声;盖上钟罩时, 铃声;当抽去罩内空气时, 铃声。实验二,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 音叉的声音。A.能听到 B.不能听到 C.无法确定(2)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观察到( )。A.水面产生波纹 B.水面很平静 C.水面上升(3)实验一,闹钟响起,说明闹铃撞击部分 ;实验二,发声的音叉 。A.没有振动 B.有振动 C.通了电(4)实验三,我们发现耳朵贴在桌面上和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声,( )。A.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B.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C.一样大(5)实验一的这个现象说明 ;实验二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声音是为了证明 ;实验三的现象说明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声效果比在空气中的传声效果好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6)实验二,用力击打或轻轻击打同一支音叉,发出的声音 不同;同样的力量击打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 不同。A.发声原理 B.强弱 C.高低12.(2025四上·黔江期末)呼吸与消化。试管编号 A B馒头状态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试管中加入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唾液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1)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现象,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中,哪支试管模拟的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A.A试管 B.B试管 C.都可以(2)本实验主要研究( )对食物消化的影响。A.牙齿 B.唾液 C.舌头(3)馒头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其营养最终是在 中被吸收的;而食物残渣中的水分主要是在 中被吸收。A.胃 B.小肠 C.大肠(4)馒头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 ;病人在手术的康复期间,应该多补充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5)人体呼气时胸腔会 ,腹部会 。A.收缩 B.放松 C.不变(6)四年级学生平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大约是每分钟( )。A.8-10次 B.20-25次 C.60-70次(7)一般情况下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吸进去的空气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不一致。呼出来的气体中,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A.会增加 B.会减少 C.没有明显变化(8)两人想比较谁的肺活量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和 。A.比一比谁吹响哨子的时间长B.比一比谁一口气吹的气球大C.比一比谁的声音低(9)下列有关肺活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肺活量最初都是一样的B.小科爱运动,小红不爱运动,小科的肺活量可能要比小红的大C.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弱13.(2025四上·黔江期末)学校科技节设置“动力小车挑战赛”,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提供材料自行设计组装小车,并调试小车在规定的赛道(见下图)上获取挑战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的第一步是 ;最后一步是 。A.组装 B.调试 C.确定组装步骤(2)第一小组制作的小车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 )。A.节省材料 B.美观漂亮 C.行驶稳定(3)第二小组组装的气球动力小车在行驶中总是偏离赛道,原因可能是哪两个? 和 。A.气球安装不正 B.车轴不正 C.动力不足(4)第三小组制作的橡皮筋动力小车多次测试的结果都是6分,要想到达高分区,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改变橡皮筋的缠绕方向B.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C.在车上放木快(5)小车在赛道上运动一段时间后总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A.反冲力 B.弹力 C.摩擦力14.(2025四上·黔江期末)聪聪用细线、小车、垫圈等安装了一个小车,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小车所受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实验,下表是他实验记录的数据。(挂3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垫圈数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5个 5.12秒 5.88秒 5.10秒10个 3.07秒 3.48秒 3.79秒15个 1.28秒 1.34秒 1.23秒(1)实验中,小车是利用( )来前进的。A.垫圈的重力 B.桌面的摩擦力 C.细线的弹力(2)在实验中,每组垫圈至少要做三次实验,并将三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 )。A.获得更多的数据,提高实验准确性B.时间有多的C.好玩多做几次(3)在这个实验中,下列选项,不变的条件应该是( )。A.运动的时间 B.运动的距离 C.垫圈的个数(4)分析这个实验,下面的结论中有两项是正确的,分别是 和 。A.要使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一定的力B.垫圈数量越多,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C.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敲打音叉后,音叉振动,靠近的悬挂乒乓球会被其撞击而反复跳动。这一现象证明音叉在振动,也是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说法正确。2.【答案】错误【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等多种形式,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具有动能的物体一定在运动。 ”停在车站里的公交车也具有动能 “,停在车站的公交车不具有动能,因为公交车没有运动。题干说法错误。3.【答案】错误【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说话时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4.【答案】错误【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解析】【分析】碘酒是检测淀粉的试剂,淀粉遇碘酒才会变蓝;而检测脂肪需用挤压法,如花生仁在白纸上挤压留透明油迹,碘酒与脂肪不会反应变色,故该说法错误。5.【答案】错误【知识点】牙齿【解析】【分析】假牙在功能、舒适度等方面难替代真牙。真牙能高效咀嚼助消化、保障发音清晰、维持面部形态,且保护真牙可避免口腔及全身健康问题,故牙齿很重要。题干说法错误。6.【答案】正确【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同一斜面释放小车,其下滑速度与斜面倾角、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和载重无关。当不计阻力时,不同质量物体在同一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相同,从同一高度释放,速度变化一致,不会因载重加快。故说法正确。7.【答案】正确【知识点】反冲力【解析】【分析】火箭、烟花等都是利用反冲力的作用上升的。8.【答案】错误【知识点】耳朵的结构【解析】【分析】听小骨的作用是将鼓膜振动传递并放大,最终传递给内耳的耳蜗;而声音信号是在耳蜗中转化为神经信号后,由听神经传递给大脑的。故说法错误。9.【答案】错误【知识点】周围的声音【解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丰富多样,有鸟兽虫鱼的啼鸣,有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声响,还有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声音。比如汽车行驶时响起的喇叭声,就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故题干说法错误。10.【答案】正确【知识点】弹簧测力计【解析】【分析】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无论测量何种力包括摩擦力,都必须确保所测的力不超过其测量范围,否则可能损坏弹簧测力计,导致测量不准确。故说法正确。11.【答案】(1)A;A;B;A(2)A(3)B;B(4)A(5)C;B;A(6)B;C【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1)实验一中,声音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 “未盖钟罩” 和 “盖钟罩钟罩内有空气” 时均能听到铃声;但抽去空气后形成真空,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听不到铃声。实验二中,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可通过水和水槽传递到耳朵,因此能听到声音。(2)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振动会传递给水面,使水面产生波纹,这直接证明了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选A。(3)声音的本质是物体振动,闹钟发声是因为内部撞击部分振动,音叉发声是因为自身振动,二者均符合 “发声体一定在振动” 的规律。(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快,因此贴紧桌面时听到的抓挠声更清晰、更大。(5)实验一通过 “有空气能听声、真空不能听声”,证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二中,音叉浸入水中仍能通过水传声,证明声音可在水中传播。实验三通过 “固体传声比空气传声效果好”,体现了不同介质的传声差异。(6)用力或轻轻击打同一音叉,改变的是音叉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强弱(响度) 越大。相同力量击打不同音叉,因音叉的材质、尺寸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音调) 。 (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所以,无论有没有盖上钟罩,我们都能听到铃声,但如果抽去罩内空气,罩内形成真空状态,声音没有介质传播,我们就无法听到铃声。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是可以听到声音的,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液体和固体传播;(2)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观察到水面产生波纹,这是因为声音具有能量,故选A;(3)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无论是响着的闹钟,还是发声的音叉,它们都在振动,故都选B;(4)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其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气体传声效果最差。所以,耳朵贴在桌面上和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声,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故选A;(5)实验一:先让一只闹钟响起;然后盖上钟罩;再抽去钟罩内的空气。盖上钟罩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抽去钟罩内的空气声音消失,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二: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然后将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实验三:把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听其他同学在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说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声效果比在空气中的传声效果好;(6)用力击打或轻轻击打同一支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这是因为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同样的力量击打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这是因为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12.【答案】(1)A(2)C(3)B;C(4)A;C(5)A;B(6)B(7)C;B;A(8)A;B(9)B【知识点】测量肺活量;食物中的营养;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系统【解析】【分析】(1)口腔消化中,牙齿将食物磨碎、唾液参与初步消化、舌头负责搅拌食物。A 试管中,馒头为碎屑、加入唾液且充分搅拌,完全模拟了口腔内牙齿、唾液、舌头的共同作用;B 试管未搅拌,缺少舌头搅拌的关键步骤,无法完整模拟口腔消化。故选A。(2)实验中 A、B 试管的唯一变量是 “是否搅拌”,其他条件馒头碎屑、2 毫升唾液完全相同。而舌头在口腔消化中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搅拌食物,所以实验通过对比 “搅拌” 与 “不搅拌” 的差异,研究的是舌头对食物消化的影响。故选C。(3)小肠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长度长、消化酶种类多,馒头中的淀粉经口腔初步消化后,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并被吸收。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同时将剩余残渣形成粪便。(4)馒头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消化后可转化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基本物质,对手术后组织修复、伤口愈合至关重要,康复期病人需重点补充;脂肪和淀粉主要提供能量,并非修复组织的关键。(5)人体呼气时,胸腔肌肉收缩,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收缩,将体内气体排出;同时腹部肌肉放松,不会阻碍胸腔的收缩动作。(6)A :8-10 次 / 分钟是成年人平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范围,不符合四年级学生;B :20-25 次 / 分钟符合儿童尤其是 10 岁左右四年级学生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特点;C :60-70 次 / 分钟接近儿童心跳次数,远高于正常呼吸次数。故选B。(7)人体呼吸不吸收氮气,吸入的氮气会大部分随呼气排出,因此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吸入的氧气会被人体细胞用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会减少。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随呼气排出体外,因此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8)肺活量是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本质是肺部能容纳和排出的气体多少:A:“吹响哨子时间长”,需要持续呼出气体,肺活量大的人能储存更多气体,持续呼气时间更长;B :“吹的气球大”,一口气能吹入的气体越多,气球越大,直接反映呼出气体量;C:“声音低” 与声带振动频率、结构有关,和肺活量无关。(9)A :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高、锻炼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每个人天生肺活量不同,并非 “最初都一样”;B :运动能锻炼呼吸系统如增强肺部肌肉力量、扩大肺容积,经常运动的人小科肺活量通常比不运动的人小红更大;C :肺活量大意味着肺部能容纳更多气体,每次呼吸能为身体提供更多氧气,身体供氧能力更强,而非更弱。故选B。(1)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功能各不相同。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所以A试管模拟的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故选A。(2)根据题干可知,唯一的变量是是否搅拌,而舌头的作用是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所以本实验主要研究舌头对食物消化的影响。故选C。(3)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端连着胃,下端连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所以馒头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其营养最终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水分是在大肠中吸收的。(4)馒头作为主食,其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是馒头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形式,也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 。馒头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过消化酶的分解作用,会转化为葡萄糖,进而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 故选A。对于手术后的病人来说,康复期间需要特别注意营养的补充。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手术后的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因此,病人在手术的康复期间应该多补充蛋白质,如鱼、肉、禽类、豆类、坚果类等食物都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适量摄入这些高蛋白食物,有助于加速病人的康复进程。故选C。(5)人体呼气时胸腔会收缩,腹部会放松 。这是因为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6)四年级学生在平静状态下,由于身体活动水平较低,所需的氧气量也相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会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一范围内的呼吸次数有助于满足学生在平静状态下对氧气的需求,同时保持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 。(7)人体吸入的气体主要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少量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氧气被身体吸收用于细胞代谢,产生能量,并生成二氧化碳作为废物排出体外。因此,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会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 。至于氮气,由于人体并不吸收氮气,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这一变化是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正常现象。(8)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它反映了人体呼吸功能的强弱。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呼吸功能更为发达 。比一比谁吹响哨子的时间长这一方法,肺活量大的人能够持续吹响哨子更长的时间,因为他们能够吸入更多的空气并储存于肺部,再持续呼出以维持哨子的响声。因此,这一方法是可行的。比一比谁一口气吹的气球大也是判断肺活量大小的有效方法。肺活量大的人能够一口气吹入更多的空气到气球中,使气球膨胀得更大 。这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故选A和B。(9)A.“每个人的肺活量最初都是一样的”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肺活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锻炼习惯等,因此每个人的肺活量都是不同的。B.“小科爱运动,小红不爱运动,小科的肺活量可能要比小红的大”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如小科,由于呼吸系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其肺活量往往会比不常锻炼的人,如小红,要大 。C.“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弱”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肺活量大的人,其呼吸系统更为发达,能够为身体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身体供氧能力更强。故选B。13.【答案】(1)C;B(2)C(3)A;B(4)B(5)C【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设计小车;小车的制作与评估【解析】【分析】(1)制作小车需明确先装什么、后装什么,避免组装混乱;若直接组装,易出现零件安装顺序错误。最后一步是调试,组装完成后需测试小车性能,并根据问题调整,组装是中间执行环节,而非最后一步。(2)A :重心高低与材料用量无关,低重心可能需要额外设计如加重底部,反而可能增加材料使用。B :重心低是功能性设计,目的是提升行驶性能,而非外观。C :车身重心低时,不易因路面轻微不平或动力不均衡而侧翻、偏移,能保持直线行驶,符合小车设计的核心需求。故选C。(3)A :气球动力小车的动力来自气球喷出气体的反冲力,若气球偏向一侧,反冲力方向倾斜,会推动小车向一侧偏移。B :车轴是车轮的支撑结构,若车轴不平行于车身,车轮会向一侧倾斜,导致行驶方向偏离。C :动力不足只会导致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短,不会直接造成方向偏离。故选A、B。(4)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动力来自橡皮筋缠绕后产生的 “弹力”,弹力越大,小车行驶速度越快、距离越远;A:仅改变小车行驶方向,不改变弹力大小,无法提升动力。B :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强,能为小车提供更大动力,帮助行驶更远。C :增加车身重量会增大摩擦力,导致小车行驶速度减慢、距离缩短,反而不利于到达高分区。故选B。(5)A:反冲力是气球小车的动力来源,会推动小车前进,而非让小车停下。B:弹力是橡皮筋小车的动力来源,作用是驱动小车运动,不是阻碍运动。C:小车行驶时,车轮与赛道之间、车轴与车身之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会逐渐消耗小车的动能,最终让小车停下来。故选C。(1)动手制作小车时,要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制作小车的步骤:确定组装步骤→选择材料和工具→加工材料→组装→调试。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的第一步是确定组装步骤;最后一步是调试,故答案选CB。(2)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转弯时不容易翻车。所以第一小组制作的小车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行驶稳定,故答案选C。(3)第二小组组装的气球动力小车在行驶中总是偏离赛道,是由于动力方向与车身中轴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气球安装不正 、车轴不正、赛道不平等,动力不足只能影响车辆的速度,不能影响行进方向。故答案选AB。(4)第三小组制作的橡皮筋动力小车多次测试的结果都是6分,要想到达高分区,需要提升小车的动力,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可以增加弹力,从而使小车跑的更远,故答案选B。(5)小车在运动时与赛道之前会产生一个阻碍小车运动的力是摩擦力,小车在赛道上运动一段时间后总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答案选C。14.【答案】(1)A(2)A(3)B(4)A;C【知识点】拉力【解析】【分析】(1) 实验中,小车前进的动力来自于垫圈向下的重力通过细线传递给小车,并非桌面的摩擦力(摩擦力会阻碍运动)或细线的弹力。故选 A。(2)每组实验做三次并记录数据,是为了通过多次实验获得更多数据,避免单次实验的偶然误差,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非因为时间充裕或好玩。故选 A。(3) 该实验探究的是 “小车所受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变量是拉力大小(由垫圈数量决定),需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运动时间是测量的结果,会随拉力变化;垫圈个数是改变的变量;而运动的距离应保持不变,这样才能通过比较运动时间判断运动快慢。故选 B。(4)A : “挂 3 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说明小车运动需要一定的力。B :由数据可知,垫圈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相同距离的时间越短,即速度越快,而非越慢。C :垫圈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对应小车运动时间越短,说明拉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故选AC。(1)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在实验中,小车是利用垫圈的重力来前进的。(2)在实验中,每组垫圈至少要做三次实验,并将三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获得更多的数据,更能得出普遍的结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3)由于研究的是小车所受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所以运动的距离需要保持不变。(4)A.要使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一定的力:这是正确的,因为题目中提到“挂3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说明要使小车运动起来,确实需要一定的力。B.垫圈数量越多,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这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数据表明,随着垫圈数量的增加,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说明小车的速度变快,而不是变慢。C.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就越快:这也是正确的,因为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垫圈数量的增加(即拉力的增大),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说明小车的速度变快。故选A和C。1 / 1重庆市黔江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5四上·黔江期末)在音叉旁边靠一个悬挂着的乒乓球,敲打音叉后,乒乓球会反复跳动。( )【答案】正确【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敲打音叉后,音叉振动,靠近的悬挂乒乓球会被其撞击而反复跳动。这一现象证明音叉在振动,也是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说法正确。2.(2025四上·黔江期末)运动物体都具有动能,停在车站里的公交车也具有动能。( )【答案】错误【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等多种形式,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具有动能的物体一定在运动。 ”停在车站里的公交车也具有动能 “,停在车站的公交车不具有动能,因为公交车没有运动。题干说法错误。3.(2025四上·黔江期末)我们说话是靠舌头上下振动发出声音。( )【答案】错误【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说话时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4.(2025四上·黔江期末)含有脂肪的食物滴上碘酒会变蓝色。( )【答案】错误【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解析】【分析】碘酒是检测淀粉的试剂,淀粉遇碘酒才会变蓝;而检测脂肪需用挤压法,如花生仁在白纸上挤压留透明油迹,碘酒与脂肪不会反应变色,故该说法错误。5.(2025四上·黔江期末)牙齿坏了可以安假牙,因此牙齿并不重要。( )【答案】错误【知识点】牙齿【解析】【分析】假牙在功能、舒适度等方面难替代真牙。真牙能高效咀嚼助消化、保障发音清晰、维持面部形态,且保护真牙可避免口腔及全身健康问题,故牙齿很重要。题干说法错误。6.(2025四上·黔江期末)在同一斜面上释放小车,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 )【答案】正确【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同一斜面释放小车,其下滑速度与斜面倾角、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和载重无关。当不计阻力时,不同质量物体在同一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相同,从同一高度释放,速度变化一致,不会因载重加快。故说法正确。7.(2025四上·黔江期末)节日燃放的烟花会升到高空中,是利用了反冲力使得烟花上升。【答案】正确【知识点】反冲力【解析】【分析】火箭、烟花等都是利用反冲力的作用上升的。8.(2025四上·黔江期末)听小骨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答案】错误【知识点】耳朵的结构【解析】【分析】听小骨的作用是将鼓膜振动传递并放大,最终传递给内耳的耳蜗;而声音信号是在耳蜗中转化为神经信号后,由听神经传递给大脑的。故说法错误。9.(2025四上·黔江期末)汽车的喇叭声是自然界的声音。( )【答案】错误【知识点】周围的声音【解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丰富多样,有鸟兽虫鱼的啼鸣,有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声响,还有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声音。比如汽车行驶时响起的喇叭声,就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故题干说法错误。10.(2025四上·黔江期末)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必须注意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答案】正确【知识点】弹簧测力计【解析】【分析】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无论测量何种力包括摩擦力,都必须确保所测的力不超过其测量范围,否则可能损坏弹簧测力计,导致测量不准确。故说法正确。11.(2025四上·黔江期末)实验一:先让一只闹钟响起;然后盖上钟罩;再抽去钟罩内的空气。实验二: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然后将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实验三:把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听其他同学在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1)实验一,我们会发现:没有盖上钟罩时, 铃声;盖上钟罩时, 铃声;当抽去罩内空气时, 铃声。实验二,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 音叉的声音。A.能听到 B.不能听到 C.无法确定(2)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观察到( )。A.水面产生波纹 B.水面很平静 C.水面上升(3)实验一,闹钟响起,说明闹铃撞击部分 ;实验二,发声的音叉 。A.没有振动 B.有振动 C.通了电(4)实验三,我们发现耳朵贴在桌面上和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声,( )。A.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B.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C.一样大(5)实验一的这个现象说明 ;实验二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声音是为了证明 ;实验三的现象说明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声效果比在空气中的传声效果好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6)实验二,用力击打或轻轻击打同一支音叉,发出的声音 不同;同样的力量击打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 不同。A.发声原理 B.强弱 C.高低【答案】(1)A;A;B;A(2)A(3)B;B(4)A(5)C;B;A(6)B;C【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1)实验一中,声音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 “未盖钟罩” 和 “盖钟罩钟罩内有空气” 时均能听到铃声;但抽去空气后形成真空,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听不到铃声。实验二中,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可通过水和水槽传递到耳朵,因此能听到声音。(2)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振动会传递给水面,使水面产生波纹,这直接证明了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选A。(3)声音的本质是物体振动,闹钟发声是因为内部撞击部分振动,音叉发声是因为自身振动,二者均符合 “发声体一定在振动” 的规律。(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快,因此贴紧桌面时听到的抓挠声更清晰、更大。(5)实验一通过 “有空气能听声、真空不能听声”,证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二中,音叉浸入水中仍能通过水传声,证明声音可在水中传播。实验三通过 “固体传声比空气传声效果好”,体现了不同介质的传声差异。(6)用力或轻轻击打同一音叉,改变的是音叉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强弱(响度) 越大。相同力量击打不同音叉,因音叉的材质、尺寸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音调) 。 (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所以,无论有没有盖上钟罩,我们都能听到铃声,但如果抽去罩内空气,罩内形成真空状态,声音没有介质传播,我们就无法听到铃声。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是可以听到声音的,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液体和固体传播;(2)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观察到水面产生波纹,这是因为声音具有能量,故选A;(3)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无论是响着的闹钟,还是发声的音叉,它们都在振动,故都选B;(4)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其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气体传声效果最差。所以,耳朵贴在桌面上和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声,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故选A;(5)实验一:先让一只闹钟响起;然后盖上钟罩;再抽去钟罩内的空气。盖上钟罩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抽去钟罩内的空气声音消失,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二: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然后将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实验三:把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听其他同学在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说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声效果比在空气中的传声效果好;(6)用力击打或轻轻击打同一支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这是因为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同样的力量击打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这是因为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12.(2025四上·黔江期末)呼吸与消化。试管编号 A B馒头状态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试管中加入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唾液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1)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现象,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中,哪支试管模拟的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A.A试管 B.B试管 C.都可以(2)本实验主要研究( )对食物消化的影响。A.牙齿 B.唾液 C.舌头(3)馒头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其营养最终是在 中被吸收的;而食物残渣中的水分主要是在 中被吸收。A.胃 B.小肠 C.大肠(4)馒头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 ;病人在手术的康复期间,应该多补充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5)人体呼气时胸腔会 ,腹部会 。A.收缩 B.放松 C.不变(6)四年级学生平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大约是每分钟( )。A.8-10次 B.20-25次 C.60-70次(7)一般情况下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吸进去的空气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不一致。呼出来的气体中,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A.会增加 B.会减少 C.没有明显变化(8)两人想比较谁的肺活量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和 。A.比一比谁吹响哨子的时间长B.比一比谁一口气吹的气球大C.比一比谁的声音低(9)下列有关肺活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肺活量最初都是一样的B.小科爱运动,小红不爱运动,小科的肺活量可能要比小红的大C.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弱【答案】(1)A(2)C(3)B;C(4)A;C(5)A;B(6)B(7)C;B;A(8)A;B(9)B【知识点】测量肺活量;食物中的营养;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系统【解析】【分析】(1)口腔消化中,牙齿将食物磨碎、唾液参与初步消化、舌头负责搅拌食物。A 试管中,馒头为碎屑、加入唾液且充分搅拌,完全模拟了口腔内牙齿、唾液、舌头的共同作用;B 试管未搅拌,缺少舌头搅拌的关键步骤,无法完整模拟口腔消化。故选A。(2)实验中 A、B 试管的唯一变量是 “是否搅拌”,其他条件馒头碎屑、2 毫升唾液完全相同。而舌头在口腔消化中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搅拌食物,所以实验通过对比 “搅拌” 与 “不搅拌” 的差异,研究的是舌头对食物消化的影响。故选C。(3)小肠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长度长、消化酶种类多,馒头中的淀粉经口腔初步消化后,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并被吸收。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同时将剩余残渣形成粪便。(4)馒头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消化后可转化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基本物质,对手术后组织修复、伤口愈合至关重要,康复期病人需重点补充;脂肪和淀粉主要提供能量,并非修复组织的关键。(5)人体呼气时,胸腔肌肉收缩,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收缩,将体内气体排出;同时腹部肌肉放松,不会阻碍胸腔的收缩动作。(6)A :8-10 次 / 分钟是成年人平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范围,不符合四年级学生;B :20-25 次 / 分钟符合儿童尤其是 10 岁左右四年级学生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特点;C :60-70 次 / 分钟接近儿童心跳次数,远高于正常呼吸次数。故选B。(7)人体呼吸不吸收氮气,吸入的氮气会大部分随呼气排出,因此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吸入的氧气会被人体细胞用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会减少。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随呼气排出体外,因此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8)肺活量是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本质是肺部能容纳和排出的气体多少:A:“吹响哨子时间长”,需要持续呼出气体,肺活量大的人能储存更多气体,持续呼气时间更长;B :“吹的气球大”,一口气能吹入的气体越多,气球越大,直接反映呼出气体量;C:“声音低” 与声带振动频率、结构有关,和肺活量无关。(9)A :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高、锻炼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每个人天生肺活量不同,并非 “最初都一样”;B :运动能锻炼呼吸系统如增强肺部肌肉力量、扩大肺容积,经常运动的人小科肺活量通常比不运动的人小红更大;C :肺活量大意味着肺部能容纳更多气体,每次呼吸能为身体提供更多氧气,身体供氧能力更强,而非更弱。故选B。(1)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功能各不相同。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所以A试管模拟的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故选A。(2)根据题干可知,唯一的变量是是否搅拌,而舌头的作用是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所以本实验主要研究舌头对食物消化的影响。故选C。(3)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端连着胃,下端连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所以馒头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其营养最终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水分是在大肠中吸收的。(4)馒头作为主食,其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是馒头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形式,也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 。馒头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过消化酶的分解作用,会转化为葡萄糖,进而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 故选A。对于手术后的病人来说,康复期间需要特别注意营养的补充。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手术后的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因此,病人在手术的康复期间应该多补充蛋白质,如鱼、肉、禽类、豆类、坚果类等食物都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适量摄入这些高蛋白食物,有助于加速病人的康复进程。故选C。(5)人体呼气时胸腔会收缩,腹部会放松 。这是因为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6)四年级学生在平静状态下,由于身体活动水平较低,所需的氧气量也相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会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一范围内的呼吸次数有助于满足学生在平静状态下对氧气的需求,同时保持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 。(7)人体吸入的气体主要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少量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氧气被身体吸收用于细胞代谢,产生能量,并生成二氧化碳作为废物排出体外。因此,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会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 。至于氮气,由于人体并不吸收氮气,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这一变化是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正常现象。(8)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它反映了人体呼吸功能的强弱。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呼吸功能更为发达 。比一比谁吹响哨子的时间长这一方法,肺活量大的人能够持续吹响哨子更长的时间,因为他们能够吸入更多的空气并储存于肺部,再持续呼出以维持哨子的响声。因此,这一方法是可行的。比一比谁一口气吹的气球大也是判断肺活量大小的有效方法。肺活量大的人能够一口气吹入更多的空气到气球中,使气球膨胀得更大 。这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故选A和B。(9)A.“每个人的肺活量最初都是一样的”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肺活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锻炼习惯等,因此每个人的肺活量都是不同的。B.“小科爱运动,小红不爱运动,小科的肺活量可能要比小红的大”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如小科,由于呼吸系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其肺活量往往会比不常锻炼的人,如小红,要大 。C.“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弱”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肺活量大的人,其呼吸系统更为发达,能够为身体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身体供氧能力更强。故选B。13.(2025四上·黔江期末)学校科技节设置“动力小车挑战赛”,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提供材料自行设计组装小车,并调试小车在规定的赛道(见下图)上获取挑战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的第一步是 ;最后一步是 。A.组装 B.调试 C.确定组装步骤(2)第一小组制作的小车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 )。A.节省材料 B.美观漂亮 C.行驶稳定(3)第二小组组装的气球动力小车在行驶中总是偏离赛道,原因可能是哪两个? 和 。A.气球安装不正 B.车轴不正 C.动力不足(4)第三小组制作的橡皮筋动力小车多次测试的结果都是6分,要想到达高分区,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改变橡皮筋的缠绕方向B.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C.在车上放木快(5)小车在赛道上运动一段时间后总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A.反冲力 B.弹力 C.摩擦力【答案】(1)C;B(2)C(3)A;B(4)B(5)C【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设计小车;小车的制作与评估【解析】【分析】(1)制作小车需明确先装什么、后装什么,避免组装混乱;若直接组装,易出现零件安装顺序错误。最后一步是调试,组装完成后需测试小车性能,并根据问题调整,组装是中间执行环节,而非最后一步。(2)A :重心高低与材料用量无关,低重心可能需要额外设计如加重底部,反而可能增加材料使用。B :重心低是功能性设计,目的是提升行驶性能,而非外观。C :车身重心低时,不易因路面轻微不平或动力不均衡而侧翻、偏移,能保持直线行驶,符合小车设计的核心需求。故选C。(3)A :气球动力小车的动力来自气球喷出气体的反冲力,若气球偏向一侧,反冲力方向倾斜,会推动小车向一侧偏移。B :车轴是车轮的支撑结构,若车轴不平行于车身,车轮会向一侧倾斜,导致行驶方向偏离。C :动力不足只会导致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短,不会直接造成方向偏离。故选A、B。(4)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动力来自橡皮筋缠绕后产生的 “弹力”,弹力越大,小车行驶速度越快、距离越远;A:仅改变小车行驶方向,不改变弹力大小,无法提升动力。B :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强,能为小车提供更大动力,帮助行驶更远。C :增加车身重量会增大摩擦力,导致小车行驶速度减慢、距离缩短,反而不利于到达高分区。故选B。(5)A:反冲力是气球小车的动力来源,会推动小车前进,而非让小车停下。B:弹力是橡皮筋小车的动力来源,作用是驱动小车运动,不是阻碍运动。C:小车行驶时,车轮与赛道之间、车轴与车身之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会逐渐消耗小车的动能,最终让小车停下来。故选C。(1)动手制作小车时,要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制作小车的步骤:确定组装步骤→选择材料和工具→加工材料→组装→调试。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的第一步是确定组装步骤;最后一步是调试,故答案选CB。(2)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转弯时不容易翻车。所以第一小组制作的小车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行驶稳定,故答案选C。(3)第二小组组装的气球动力小车在行驶中总是偏离赛道,是由于动力方向与车身中轴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气球安装不正 、车轴不正、赛道不平等,动力不足只能影响车辆的速度,不能影响行进方向。故答案选AB。(4)第三小组制作的橡皮筋动力小车多次测试的结果都是6分,要想到达高分区,需要提升小车的动力,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可以增加弹力,从而使小车跑的更远,故答案选B。(5)小车在运动时与赛道之前会产生一个阻碍小车运动的力是摩擦力,小车在赛道上运动一段时间后总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答案选C。14.(2025四上·黔江期末)聪聪用细线、小车、垫圈等安装了一个小车,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小车所受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实验,下表是他实验记录的数据。(挂3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垫圈数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5个 5.12秒 5.88秒 5.10秒10个 3.07秒 3.48秒 3.79秒15个 1.28秒 1.34秒 1.23秒(1)实验中,小车是利用( )来前进的。A.垫圈的重力 B.桌面的摩擦力 C.细线的弹力(2)在实验中,每组垫圈至少要做三次实验,并将三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 )。A.获得更多的数据,提高实验准确性B.时间有多的C.好玩多做几次(3)在这个实验中,下列选项,不变的条件应该是( )。A.运动的时间 B.运动的距离 C.垫圈的个数(4)分析这个实验,下面的结论中有两项是正确的,分别是 和 。A.要使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一定的力B.垫圈数量越多,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C.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答案】(1)A(2)A(3)B(4)A;C【知识点】拉力【解析】【分析】(1) 实验中,小车前进的动力来自于垫圈向下的重力通过细线传递给小车,并非桌面的摩擦力(摩擦力会阻碍运动)或细线的弹力。故选 A。(2)每组实验做三次并记录数据,是为了通过多次实验获得更多数据,避免单次实验的偶然误差,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非因为时间充裕或好玩。故选 A。(3) 该实验探究的是 “小车所受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变量是拉力大小(由垫圈数量决定),需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运动时间是测量的结果,会随拉力变化;垫圈个数是改变的变量;而运动的距离应保持不变,这样才能通过比较运动时间判断运动快慢。故选 B。(4)A : “挂 3 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说明小车运动需要一定的力。B :由数据可知,垫圈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相同距离的时间越短,即速度越快,而非越慢。C :垫圈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对应小车运动时间越短,说明拉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故选AC。(1)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在实验中,小车是利用垫圈的重力来前进的。(2)在实验中,每组垫圈至少要做三次实验,并将三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获得更多的数据,更能得出普遍的结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3)由于研究的是小车所受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所以运动的距离需要保持不变。(4)A.要使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一定的力:这是正确的,因为题目中提到“挂3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说明要使小车运动起来,确实需要一定的力。B.垫圈数量越多,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这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数据表明,随着垫圈数量的增加,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说明小车的速度变快,而不是变慢。C.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就越快:这也是正确的,因为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垫圈数量的增加(即拉力的增大),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说明小车的速度变快。故选A和C。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黔江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重庆市黔江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