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教学重点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2.背诵全诗。教学难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看图猜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早年:28岁前, “大济苍生”中年:29——41,“误入歧途”晚年:41岁后, “归隐田园”“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靖节先生”(谥号)“五柳先生”(自号)作者简介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由于自身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先后五次做官,每次时间都很短。他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做过几任小官。但几度出仕,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毅然辞官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第一次:393年(29岁),任江州祭酒。“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去”。 (不久解归)第二次:400年(35-36岁),在桓玄手下当幕僚。做官一年多, 母亲去世,归家居丧。其间,先后以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为借口,两次回浔阳老家探亲。第三次:404年(40岁),居丧期满,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六月做官,次年三月辞职。第四次:405年(41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刘敬宣派他持辞职表出使京城。陶渊明完成使命之后,“参军”一职自然解除。第五次:405年,陶渊明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再次做官任江西彭泽县令,80多天后不辞而别,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时代与陶渊明19 岁, 遭遇淝水之战21 岁, 司马父子擅权35 岁, 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38 岁, 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40 岁,刘裕杀桓玄, 弑晋安帝, 立恭帝56岁, 刘裕逼恭帝禅位, 篡而代之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各路人马无不是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 真是“ 乱看惯了, 篡也看惯了”。而且身在官场之中, 更需在纷乱的政局中见风使舵, 相机而动, 委曲求全, 这对于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渊明而言, 的确是一张压抑心志的大网。时代特点东晋政局:孙恩、卢循起义,桓玄、刘裕篡逆东晋朝廷:门阀森严,政治腐败官场现实:尔虞我诈,阿谀逢迎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背景东晋政治黑暗。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过上隐居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初读诗歌生字正音羁(jī) 拙(zhuō)宅(zhái) 荫(yìn)暧 (ài) 墟(xū)樊(fán)少无 适俗 韵, 性 本爱 丘山。误入 尘网 中, 一去 三十 年。羁鸟 恋旧林, 池鱼思故 渊。词义疏通适应世俗情调、风度天性、本性田园生活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这里应是“十三”笼中鸟水潭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间守正不阿暗淡的样子轻柔的样子罗列、排列遮蔽词义疏通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词义疏通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闲静的屋子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指归耕园田 门庭尘俗杂事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句意理解题眼——“归”解题“归园田居”就是“回到田园生活”的意思。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诗歌鉴赏思考:“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诗眼) 1、从何而归 3、归向何处 2、因何而归 4、归去如何 品诗意1、从何而归?官场尘网 樊笼(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比喻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找出其中的手法(3)如何理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2.为何而归?(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本性)品诗意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贵族后裔,理当继承先贤儒家学子,义当大济苍生一家之主,情当求禄养家2.为何而归?(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不归园田就无法守拙?)明确: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这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被世俗沾染,归园田是他最好的归宿。故而得出: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品诗意“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并以此自许。诗句中的“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这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身自好的清高品格。思考:诗人为何要说“守拙”?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情感)1、“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2、特点:失去自由。3、比喻手法,以“羁鸟、池鱼”为喻,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形象表达出作者渴望摆脱束缚,对自由的向往之情。3.归向何处?归向园田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思考探究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田园风光的?结合诗句分析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视听近远静动衬白描手法语言:质朴自然特点:宁静闲适恬淡和谐视听结合、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白描、融情于景景语情语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意境:恬淡、和谐、宁静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简笔勾勒,朴实语言,来写景叙事,与细节描写相对的艺术手法。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工笔: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节的描绘,层层渲染。在文学创作上,即细节描写,注重对描写对象进行精细刻画,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白描工笔使用白描手法的作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简单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情感:自由、安逸、喜悦4.归后何感?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品诗意诗的结尾抒发了回归园田的乐趣,与开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相呼应的,使全诗有首尾呼应之妙。蕴含诗人情感的词语:无尘杂、有余闲、返自然品诗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体现了陶渊明什么样的人格形象?率直任真、热爱自然、淡泊名利、保持本心……返璞归真【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从何而归?弃官场。为何而归?爱丘山。归向何处?归园田。归去如何?返自然。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归前——无奈、后悔;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璞归真。小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是: 一首蕴含人生取舍深义的智慧之歌;总结一首冲决尘网、张扬个性的力量之歌;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灵之歌。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比较)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题材体裁押韵形式主要手法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田园诗咏怀诗四言古体诗五言古体诗四句一换韵通篇同韵(或一韵到底)用典、比兴白描、比喻渴望人才、匡济天下弃官归田、追求自由质朴、刚健、典雅平淡自然、朴素清新陶渊明与曹操同:都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异:曹操选择“进”,积极进取,改变世界。陶渊明选择“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本心诗人的人生态度?曹操陶渊明雄心的志者真诚的隐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心怀天下之忧”与“山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诗歌 诗眼 艺术手法 诗人形象《短歌行》 忧 用典 比兴 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归园田居》 归 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 厌恶官场,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追求精神的自由,热爱田园生活比较志士之忧与隐士之乐本课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本课小结内容图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白描归园田居远近结合回归自然田园风光村居闲适直抒胸臆性本误落景物优美心旷神怡无尘杂有余闲复返自然呼应开头动静结合有声无声结合厌恶官场向往田园陶渊明的价值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厌弃官场的高洁,他不仅创作了最美丽的诗文,且塑造了最完美的人格。它的独特艺术个性及高尚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归园田居》同步练1.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B.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C.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D.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D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分析错误,“尘杂”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灰尘和杂物,实际上还指尘俗杂事。【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