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3)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
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空”
(⑤)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
是要钱。”
(T)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一一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
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款,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
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一堆骨头。我不能想
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5.选段主要写了什么事?
(2分)
16.(1)段中加点词“镶嵌”有何表达效果?
2分)
17.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
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2分)
18.在现实生活中,你若遇到“老王”这样境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请简要谈谈。(2分)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理解
(一)阅读《陈谏议教子》,回答19一21题。(共6分)
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
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日:“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
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19.解释加点字含义。
(2分)
蹄啮伤人多矣()
贾人安能蓄之()
20.翻译下列语句。
(2分)
①彼马何以不见?
②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21.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2分)
(二)阅读中国科技“最美人瑞这样走来”回答22一26题。(共10分)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
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
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
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
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
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
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
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
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
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
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
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
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
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
那里得到接济的竞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
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
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
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
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
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
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
侯。”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
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
那样舒心畅快一一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