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是小语摘抄的“亲情”的段落,有几个词语需要填入文段横线处,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希望陪着残疾的孩子到北海公园去欣赏菊花:黄色的花__________,白色的花__________,紫红色的花热烈而__________,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__________。《散步》中父亲担负责任,兼顾家里老小的意愿,最终选择了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文本都从不同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只要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把握感情基调,并在感知整体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A.淡定 高贵 深沉 烂漫 B.淡雅 高洁 烂漫 深沉C.淡雅 高洁 深沉 烂漫 D.淡定 高贵 烂漫 深沉二、基础知识综合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语组设计了一些语文活动,请你协助完成。2.小语展示了形声字“情”,从心,青声。(由“忄”和“青”构成)。请你根据小语的展示,解释“情”的意思。3.下面是小语整理的关于“情”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情”字的词语。“情”的本义 “情”的引申义 含“情”字的词语“情”的本义为感情,情绪。 事物的本性。 情性泛指事物的真实状况。 (1)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 (2)4.小语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1)容易读错的字:A.酝酿(liàng) B.贮(chù)蓄(2)容易写错的词:A.憔粹 B.茏罩(3)容易说错的话:A.小草仿佛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春天才能听到的一种沙沙声。B.田野上几乎全都是金黄的太阳。三、填空题5.小语组在学习活动中,辑录了一副爱国对联:白铁无辜铸佞臣,青山有幸埋忠骨。请你确定上下联,并将这副对联写在下面。上联:下联:四、名句名篇默写6.下面是小语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收集到的一组名句,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横线处补充完整。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③故人具鸡黍, 。(孟浩然《过故人庄》)④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⑤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⑥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回乡偶书》)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批注一:首联借“青山”“绿水”“ ”“ ”等意象,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8.批注二:尾联借“乡书”“归雁”写出了诗人的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A)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B)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①!”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注释】①唯在诸君:此为司马芝将老母托付给强盗之语。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1)司马芝少为书生 查阅古汉语词典:①(动词)做,干。②(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③(介词)对,向,跟。(2)避乱荆州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3)同行者皆弃老弱走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4)贼至 课内迁移(去后乃至)10.请将“于”“以”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A( ) B.( )11.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12.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13.结合文段,说说贼人为什么没有加害司马芝?(用自己的话作答)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①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②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④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要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⑤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⑥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节选自莫怀戚《散步》14.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B.第②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新生生命的活力。C.第⑤段,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说明母亲理解儿子的难处,不想让儿子不好办,可见母亲善解人意,十分开明。D.第⑥段,“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说明了我和妻子走得格外小心谨慎,表达了我们内心的紧张和恐惧。15.下面是某同学对第⑥段中加点词“整个世界”的理解,请你依据选文为该同学续写理解内容。①这是一个亲情洋溢的世界。 。②这是一个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世界。 。③这是一个充满温暖的世界。 。16.某同学对文章的主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请你从下面的看法中选择一个谈谈理由。①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②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③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担当。④本文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⑤本文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我选 ,理由是: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梅花伴我①人这一生,大抵少不了伴,知己、萌宠、物什、花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于我来说,梅花是个伴。伴者,陪也。但我这个伴,是个“半路伙伴”。②老家在北方农村,那里没有梅树,因而我小时候,对梅花没有什么概念。我是来到古城后,才见到真的长在地上的梅花的。大一,一个周日的早晨,经过某教学楼的花坛,目光被一抹红韵吸引了过去。但见往日光秃的枝条,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缀满了花骨朵,有的花朵微开,有的含苞待放。空气依然清冷,却多了一丝好闻的气息。我听见有同学大声嚷嚷:“快看,快看梅花开了,梅花开了”③我对梅花一见钟情。梅让我见识了“三九严寒”与“花朵”共存的奇妙。大约是九八年,也是在四九天,我陪一个外地的朋友游览戏马台。空气依然清冷,远远的,闻到了一股子奇香,两人双双加快了脚步。快速地买票、进院。戏马台的院子不大,两棵相距不远的大腊梅,花开正酣。那花朵已经全部舒展开,花瓣足有五毛钱硬币大小,泛着蜡油一样的光泽,花朵的鹅黄与树干的黝黑,形成鲜明对比,既美艳又高贵。黄梅那个香呀,让两个年轻女子顾不得体面,在两棵树之间转来转去,大口大口地深呼吸,恨不得把香味全都撸下来,铺叠满身。“哎呀,有福喽”朋友喜笑颜开。我也是第一次领略到腊梅的繁花似锦。那天,我穿的是一身黑——黑色直筒裤,黑色半大毛呢大衣,手上戴着一双酒红色的羊皮手套;朋友则是长款藏蓝色毛呢大衣,浅色牛仔裤,脖颈上围了一条暗红色长围巾。不管是我的黑色还是她的藏蓝色,在腊梅黄的映衬下,要多妥帖有多妥帖——“黄梅画影”、永远定格在了我心里。④我与梅一来二去地“熟”了,与梅相望古城,幸矣!没想到的是,还有更大的幸运等着我。十年前,在我搬到现在住的小区不久,我得到了一幅墨梅图。画的作者是本地一位知名书画家;画的主题,为元人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我曾经专门为这幅画写过一篇小文《不要人夸颜色好》,其中写道:夸与不夸,看与不看,它都在,自在地在,坦然地在,高傲地在。文字中,依稀可见当年的激动心情。我把这份幸运看作是梅缘的延续,梅花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走进我心。⑤有梅相伴,苦难者不苦,孤独者不孤。遥想一千年前,是梅花,陪伴大隐士林和靖,度过几多雪雨风霜,成就了“梅妻鹤子”的千年传奇。也是梅花,让两度罢相的王安石,精神有寄托,自我能疗救,执著于自己的执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临川先生,就是一株梅啊!⑥梅花,多文人啊!一朵小花能看到“我”的存在、“我”的身影;“我”就是花,花就是“我”。与其说赞扬梅花,不如说那是对文人风骨的褒扬;或曰,那就是一种自我鼓励、自我认定。人们爱梅、喜梅、惜梅,主动依附梅,向梅靠拢,以此为自己上脸,这几乎成了全民的情怀。⑦梅花伴我,我亦伴梅花。我共梅花情也深。(选自《中国作家》2024.2.29,有删改)17.阅读第②段,请简要概括第①段中我是梅花“半路伙伴”的原因。18.读第③段,请简要概括我对梅花“一见钟情”的原因。19.读第④段,说说画线句中“更大的幸运”指的是什么。20.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名著导读:《礼记学记》有言:“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应该有一颗匠心,追求至善至美;教师如同一束亮光,光亮虽然微弱,但是能够照得很远。教师职业看似平凡,但影响深远。带着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名著选段,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藤野先生》选段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③“可以抄一点。”④“拿来我看!”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①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②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③“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④“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⑤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⑥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⑦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⑧“人都到哪里去了!”⑨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⑩“读书!”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的藤野先生为“我”做的事。22.请结合选段说说藤野先生和寿镜吾两位老师对“我”的态度。23.选段中的寿镜吾是“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是怎么回事却不回答,结合选段说说寿镜吾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24.“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结合选段所在原文,简要说说哪一位老师更像一束光。八、语言表达25.班级决定开展“情动我心”的主题活动,请你从下列任务中选择一项,并完成该任务。任务一:写一段话,或分享一个感人至深场景,或分享一段动情的故事。(80字左右)任务二:选择一种情感,如:友情、亲情等,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九、作文26.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家是什么?家是《散步》中家人互相扶持的其乐融融,家是《秋天的怀念》中亲人的无限包容,家是《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外出闯荡的牵挂……家是敬老孝亲,是勤俭奉献,是风雨同舟,是睦邻友爱……家是永恒的记忆,给了我们无限的回味。任务一: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请以《我家的故事》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任务二: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给了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请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任务三:有人说,家是装修奢华的大房子;有人说,与家人一起便是家……你心目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以《我所理解的家》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参考答案1.C2.“情”表示与人的内心有关(表示人的内心活动),意思相近即可。 3.(1)内情,实情,情况;(2)情理,常理。4.(1)A.酝酿(niàng),B.贮(zhù)蓄;(2)A.憔粹,B.笼罩;(3)A.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田野上几乎是金黄的太阳。5.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6. 随君直到夜郎西 思君不见下渝州 邀我至田家 断肠人在天涯 岐王宅里寻常见 乡音无改鬓毛衰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7. 客路 行舟 8.思乡之情9.(1)②(2)躲避(3)逃跑(4)到了 10. 于 以 11.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12.于是(司马芝)得以免遭杀害,他用鹿车推上母亲(走了)。 13.贼人认为司马芝是孝子,杀了他显得不道义。14.D 15. 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其乐融融。 老一辈人舐犊情深,年轻一辈都敬老爱幼。 老年人明理通达,中年人勇于担当,小孩子聪明懂事。 16. 答案示例:我选① 理由:本文选取家庭生活中的常见小事,描写了“我”和妻子带着儿子陪同“我”母亲一起散步的情景,表现了一家人相处的和谐美好和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珍视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17.小时候,没见过梅花;上大学了,我才见到梅花(梅花才吸引了我)并一路相伴。 18.我震撼寒冬中腊梅的盛开;我钟情于人与梅融为一体的和谐之美。 19.我得到了朋友赠送的一幅墨梅图,梅花走进了我的心(我对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对梅花迎寒盛开的喜爱,对寒梅独立、自由和孤高等品格的赞美,对有着梅花一般文人风骨的赞颂。21.①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②藤野先生纠正“我”的解剖图。 22.藤野先生: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指出“我”的问题。寿镜吾:最初严厉,后来好起来,对课讲究循序渐进。 23.①答礼时很和蔼,教学中却很严厉;②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③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24.示例1:我认为藤野先生像一束光。因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希望作者将医学传到中国,在作者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对作者的影响深远,作者将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了有益国家、民族的实际行动。示例2:我认为寿镜吾先生像一束光。因为寿镜吾先生表面严厉实则和蔼,宽容、亲切,启蒙老师的关爱使作者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童趣,这段成长经历成了作者温情的回忆。25.示例:任务一:窗外呼啸的寒风裹着生硬的雪粒扎进心里,刺痛,冻僵,身上的温度一点一点被寒冷噬去。只见父亲两手抱着一台取暖器来到我书桌前。他一手扶着墙,一手拿着插头努力朝下面够。稍显胖的后背,颤抖着,一寸寸向前挪,手怎么也够不着,他干脆跪下,拼命地够着前面的插座。恍惚间听到“咔”的一声,唉,他的腰闪了吧?这样冷的天,斑驳的发丝间竟裹着豆大的汗珠,而身边的取暖器散发着温情的淡黄色光芒,手渐渐暖和,而心也随之灼烧,烧出滚烫的泪……父亲,您用您的情温暖了我。任务二:母爱似晨曦初露时的清新,是夜晚星空下的温馨,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替代的支撑。26.例文一:我家的故事发生在我家的故事很多,但是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次在老家打枣的趣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天傍晚,我正在楼上写作业,大老远就听见奶奶在大声叫喊:“来打枣啊,来打枣!”我循声出来一看,原来是奶奶在叫人帮着摘枣。我也跟着来到了枣树边。爸爸一手提着木棒,一手拿着塑料袋站在那里。我看着枣树,就想起来它开满枣花的样子,那一树的绿油油的小枣花,放眼望去,就如同在梦境一般。这时,一大群人拥了上来,打破了我的回忆。噢,原来他们是来看打枣的呀!有的人扛着椅子,跃跃欲试想上去打枣;有的人拿着大棒,想一棒将全部的枣打下来;还有的人空着手来,在旁边“看戏”呢。开始打枣了,只见爸爸拿着木棒,轻轻一敲树干,有一个枣宝宝就落到了地上,还打了一个滚,就像刚从睡梦中醒来一样。它的妈妈不放心,也落了下来,正好落在了枣宝宝的身边。没一会儿的功夫,地上就都是爸爸的成果。我也不甘示弱,拿起木棒,用力一挥,抬头一看,一个枣都没有,反倒一大片树叶如蜻蜓飞舞般落了下来,正好都落在我的头上,我被砸成“落汤鸡”。大家看了,纷纷哈哈大笑起来,可真丢人。但是我没有放弃,紧接着又挥了一棒,终于有一个绿枣落了下来,我立刻捡起来,一口咬下去,酸得我呲牙咧嘴。“不行,我得再来一棒。”我对爸爸说。我看了一下四周,找了一个高点的地方站了上去,用眼神死死盯着目标,用力一挥木棒,终于打下来两个红枣,一口咬下去,枣很甜,但是我的心更甜。打枣结束了,我拎着满满一袋子红枣往家走去,路上我还不忘分了一点给隔壁的老奶奶。她吃着我给的红枣,笑眯眯的。她开心的样子,我至今仍无法忘记。这就是发生在我家既有趣又难忘的故事。例文二:我们是一家人家,是温暖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如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家,是清凉的雨丝,拂去疲惫的征尘;家,是永远的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记忆的时针拨回到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因为感冒发烧病倒了,躺在床上,浑身无力。父母焦急地守在我的床边,一会儿给我量体温,一会儿给我喂药,一会儿又用湿毛巾给我擦身降温。他们的眼中满是关切和心疼,那忙碌的身影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我的病情渐渐好转。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家人的关爱是如此温暖,我们是一家人,在困难面前相互扶持。厨房里,常常飘出阵阵香味。那是妈妈在为我们准备美味的饭菜。她精心挑选食材,用心烹饪每一道菜肴,只为让我们吃得健康、开心。爸爸则在一旁帮忙打下手,他们配合默契,就像一支和谐的交响曲。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分享着美食,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那温馨的画面让人陶醉。我们是一家人,在平淡的日子里共享幸福。学习上,当我遇到难题时,哥哥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步一步地引导我找到解题的思路。他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我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进步,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知识的海洋中流淌。我们是一家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携手前行。我们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我们都一起分享,一起承担。家,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例文三:我所理解的家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家”。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心灵的港湾,情感的寄托。每当提及“家”,人们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装修奢华的大房子,金碧辉煌,气派非凡;也或许,是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全家人围坐一桌,共享晚餐,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然而,在我心目中,“家”的定义远不止于此,它更加质朴而深刻。我所理解的家,不在于其外在的华丽或宽敞,而在于那份难以言喻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家,是那个无论外界风雨如何,都能为你遮风挡雨的地方。它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迷航者归途的方向,给予人无尽的温暖和力量。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卸下所有的防备,做最真实的自己,因为这里有无条件接纳我们的家人。家,是爱的源泉。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父母对子女的呵护与期望,也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陪伴;是兄弟姐妹间的相互扶持与理解,是夫妻间的相濡以沫与共同成长。这些爱,如同细水长流,滋养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田,让家成为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个在外漂泊的心。家,还是传承与记忆的载体。每一面墙上挂着的照片,每一件家具背后的故事,都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足迹,也承载着前辈们的期望与梦想。这些记忆,如同纽带,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我们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更重要的是,家教会了我们责任与担当。在家的温馨氛围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如何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如何在成功时保持谦逊。家,是我们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课堂,它塑造了我们的人格,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能勇敢地面对,坚定地前行。我所理解的家,是一个充满爱、温暖、支持与成长的地方。它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精神的富足;不在于外在的炫耀,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家,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魂牵梦绕的归宿。让我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用心经营,让家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