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课内阅读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节选自《穷人》)
1.第一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   、   、和   。
2.从“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可以看出渔夫:   。
3.“我们总能热过去的”中的“熬”的意思是   ,说明   。
4.当渔夫叫桑娜快去的时候,为什么“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5.从上面几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盐娃”和我们一样,为老支书的壮举而动容,请阅读《桥》(片段),完成练习。
《桥》片段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
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6.读选段,用两个四字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   、    。
7.“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两个字能够
感受到    ,这种感受还可以从选
段中的“    ”体会出来。(文中找一处即可)
8.课文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内阅读。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走了。
9.语段写了老师的两件事:①   ;②   。
10.文中的“屏风”是指   ,“秘密”是指   。
11.语段运用   描写和   描写,刻画了一个既   又   的老师。
12.下列词语中与“大步流星:寸步难行”关系类似的是(  )
A.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B.全神贯注:心猿意马
C.技高一筹:魔高一丈
13.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写一写作者“心满意足”的心理活动:   。
课内阅读。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4.请用小标题概括片段内容:   
1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沉着:   
崎岖:   
16.片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其中第   句描写的是“面”,是对五壮士痛打敌人的概括性描写,第   句描写的是“点”,是对五壮士痛打敌人的详细描写。
17.关于点面结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片段中对“点”的描写,突出了每个战士的英勇;对“面”的描写,可以顾及全局,体现五壮士整体的英勇无畏。
B.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C.习作时可以把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进行描写。
D.习作时要把其他起铺垫、烘托等作用的材料作为“面"来写,因为它们不重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huì____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8.以下哪个词语最能概括文章开头描述的群众队伍进入广场的场景?(  )
A.熙熙攘攘 B.冷冷清清 C.井然有序 D.杂乱无章
19.文段画横线句子中的“直奔”一词,体现了群众____的心情。(  )
A.悠闲自在 B.迫不及待 C.犹豫不决 D.无动于衷
20.朗读这段文字时,应采用____的语气。(  )
A.低沉缓慢 B.欢快活泼 C.庄重激昂 D.轻松自然
2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在横线上。
huì   集 擎着(qíng jìng)   
22.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3.这段文字既对广场上的群众队伍这个“面”进行了整体描写,又对铁路工人、郊区农民等“点”进行了具体描述,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2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单薄   (bó báo) 参差   (cān cēn)
25.文中加点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6.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动作;神态;语言
2.态度的坚决
3.耐苦支撑;艰难渡过渔夫与妻子桑娜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因为渔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兴奋,激动,喜悦与快慰中,“一动不动”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桑娜当时的心情。
5.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答案】6.大公无私;爱子心切等词语都可
7.像野兽一样的洪水来得很快、很猛;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或“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任一答案都可
8.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让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突出了老汉的大公无私。
【答案】9.①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竹节人。;②老师在自己办公桌上玩竹节人。
10.用来遮挡视线,不让老师发现我们玩竹节人的课本等东西;我们在课桌上偷偷玩竹节人这件事。
11.动作;神态;严厉;童心未泯
12.B
13.哈哈,原来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玩竹节人呢。虽然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但是看到老师玩得那么入迷,就觉得我们做的竹节人很有趣,被老师认可了,这样也很不错呢。
【答案】14.引上绝路
15.马宝玉指挥作战从容不迫;情绪稳定;;文中指狼牙山山路坎坷
16.①②;③④⑤⑥
17.D
【答案】18.A
19.B
20.C
21.汇;qíng
22.群众队伍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广场,准备参加开国大典。
23.点面结合;一方面通过“面”的描写,表现了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前的期待,通过“点”的描写表现了不同身份的群众,很早赶来参加开国大典的情形,更充分体现了群众对开国大典的期待。
【答案】24.bó;cēn
25.指白色的丁香花;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26.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