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五上第六单元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教案+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五上第六单元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教案+课件)

资源简介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教学重难点]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直接导入。
(1)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都是关于父母之爱的,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的话题就是“父母之爱”。
(板书课题: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2)引导交流: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呢?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你脑海中浮现的场景。
预设1:爸爸出差回来给我带回许多好吃的……
预设2:生病时,妈妈细心照顾我……
点拨:关爱的角度。
预设3:有时候我做事不认真,妈妈批评教育我……
预设4:我和同学闹矛盾了,爸爸耐心倾听并引导我如何处理……
点拨:教育的角度。
2.小结: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板书:不同方式的爱)
二、阅读事例,交流看法
1.了解“小贴士”的内容,初步明确交际要求。
(1)让学生阅读“小贴士”的内容,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相机板书:观点明确;选材恰当;尊重他人;积极回应。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交际要点的具体理解。
师生合作归纳:
①观点明确: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②选材恰当:材料和观点要有一致性。材料的来源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身边人的事,也可以是从电视、书报等传播媒介中看到、听到的材料。
③尊重他人:要认真、耐心倾听,不插话。
④积极回应:要注意对方的观点、表情和语气,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回应。
2.体会父母之爱的不同方式。
(1)课件出示事例。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事例,想一想:对于文中爸爸妈妈不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2)组织学生交流,小组汇报。
提示学生:交流时要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意见尽量达成一致;如果有不同的看法,表达时要尊重对方。
预设: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恰当引导。
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
事例1 赞成小勇爸爸的做法。 有的赞成小勇爸爸的做法;有的反对,认为过于严厉。
事例2 小雅的妈妈对孩子有些溺爱。 认小雅的妈妈这是在关爱孩子。
事例3 肯定小敏爸爸的做法。 对小敏爸爸的做法表示反对。
(3)交流事例1。
①对于小勇爸爸的做法,按观点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两大阵营,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可以为本阵营同学补充理由,也可以向对方阵营的说法提出异议。
预设:小勇爸爸的这种做法,是因为爱小勇,才会对他严格要求。爸爸虽然严厉批评了他,但在批评完后都会解释下是因为爱他才严格。
点拨:当我们之间的观点出现分歧时,要学会互相尊重,并积极回应,选择恰当的材料把理由说充分。
②小结:大家的讨论很热烈,每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会不相同,只要理由充分、恰当就可以。在面对小勇的问题上,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还要看孩子本身是什么样的情况。
交流事例2。
①引导交流:小雅妈妈的做法,有的小组表示反对,有表示赞同的吗?可以说明理由。持反对意见的小组可以向对方提出异议,或者提出更好的建议。
预设:小雅妈妈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溺爱,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的惰性,养成丢三落四的毛病,不利于身心发展,将来不能适应社会……建议小雅的妈妈多放手,培养她的独立能力;让小雅妈妈多看一些相关的报道和书籍,学习正确教育子女的方式……
②阅读延伸:毕淑敏写过一篇文章《学会看病》,文中母亲的做法好在哪里?读一读,说一说。
交流事例3。
①引导交流:对于小敏爸爸的做法,表示赞同的小组用不同的理由来补充看法。持反对看法的小组也要说明理由。
预设:小敏爸爸的做法可以温情地陪伴孩子长大;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其见识。小敏爸爸的陪伴占用了小敏更多的学习时间;爸爸的做法会让小敏变得很贪玩,而忽视了学习……
②针对反对意见,学生进行讨论,得到结论:在学习之余,家长的陪伴是最好的。
(6)小结:通过对课本中三个事例谈看法,我们能够做到利用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并理解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联系生活实际交流想法。
(1)引导思考: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以上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同桌交流,指名发言。
(3)情境模拟。
①假如小雅的妈妈、小勇的爸爸来到了我们当中,作为小雅或者小勇,该怎么和他们进行沟通呢?我们来模拟情境演一演。
提示学生:沟通时要注意礼貌,语气委婉。发表看法时,要用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②同桌模拟交际情境,一人演家长,一人演孩子,注意要求。
③让两个小组进行全班演示,要求表演的学生进入角色,其他学生仔细看,做好评价的准备。
④围绕情境模拟的要求,你来评价一下他们在进行沟通时做得怎么样。
(4)小结:每一位父母都深深疼爱着自己的孩子,可能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让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也不同。当他们爱的方式有些不妥时,我们适时、恰当地去沟通,会融洽关系,更能增进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倾诉心声
1.丰富爱的不同方式。
当然,除了书中的三个事例,父母之爱还有很多其他的表达方式。你还能举出另外的一些事例吗?可以是单元课文中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可以是生活中亲眼见到的场景。
2.倾情表达。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大,他们无私地爱着我们,当我们被浓浓的爱包裹时,不要忘记感恩;当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让我们不舒服时,可以理解,可以沟通。现在我们就来倾诉心声,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用一句话来表达。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的几则小事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搜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引导学生由课题入手,学生自然想到了生活中的体验,在回忆中感受着父母疼爱自己的每一个画面,轻松引出本节课交际的话题。然后结合课本中三个事例让学生自由谈看法,练习表达,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谈看法,让表达更具体。通过赞同、补充、反对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应对。在交际情境中,深刻、全面地理解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并结合情景模拟,交谈各自的做法,既在交际,也在比较,懂得与家长适时沟通的重要。最后,让学生畅谈生活中父母之爱的其他表达方式,并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顺势将本堂口语交际内容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勇于发言 大胆表现
大方得体 文明有礼
认真倾听 乐于提问
父母之爱(共26张PPT)
五年级语文·上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都是关于父母之爱的,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的话题就是“父母之爱”。
新课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你脑海中浮现的场景。
我们可以分享的角度有很多:
(1)爸爸出差回来给我带回许多好吃的;
(2)生病时,妈妈细心照顾我;
(3)……
(1)有时候我做事不认真,妈妈批评教育我;
(2)我和同学闹矛盾,爸爸耐心倾听并引导我;
(3)……
关爱
教育
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有哪些表达方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明确要求
阅读“小贴士”的内容,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观点明确
选材恰当
尊重他人
积极回应
观点明确
选材恰当
尊重他人
积极回应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材料和观点要有一致性。材料的来源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身边人的事,也可以是从电视、书报等传播媒介中看到、听到的材料。
要认真、耐心倾听,不插话。
要注意对方的观点、表情和语气,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回应。
讨论交流
读一读下面的三个事例,思考:对于事例中爸爸妈妈不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事例一
小勇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小勇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小雅的妈妈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事例二
小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事例三
组内互相交流看法。
交流时要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意见尽量达成一致;如果有不同的看法,表达时要尊重对方。
事例 1
第1种情况
第2种情况
事例 2
事例 3
赞成小勇爸爸的
做法。
小雅的妈妈对孩子有些溺爱。
肯定小敏爸爸的做法。
有的赞成小勇爸爸的做法;有的反对,认为做法过于严厉。
认为小雅的妈妈这是在关爱孩子。
对小敏爸爸的做法表示反对。
按观点的不同,我们可以分成两大阵营,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可以为本阵营同学补充理由,也可以向对方阵营的说法提出异议。
交际指导
事例一
小勇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小勇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
“打是亲,骂是爱”
平时已经习惯这种严厉的爱。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严厉的父爱让“我”饱受打击。
心理学家认为:鼓励很重要
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
……
反对
赞成
示例
小勇爸爸的这种做法,是因为爱小勇,才会对他严格要求。爸爸虽然严厉批评了他,但在批评完后都会解释下是因为爱他才严格。
当我们之间的观点出现分歧时,要学会互相尊重,并积极回应,选择恰当的材料把理由说充分。
交际指导
小雅的妈妈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事例二
对于小雅妈妈的做法,有的小组表示反对,有表示赞同的吗?可以说明理由。持反对意见的小组可以向对方提出异议,或者提出更好的建议。
小雅妈妈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溺爱,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的惰性,养成丢三落四的毛病,不利于身心发展,将来不能适应社会……建议小雅的妈妈多放手,培养她的独立能力;让小雅妈妈多看一些相关的报道和书籍,学习正确教育子女的方式……
示例
读一读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说一说文中母亲的做法好在哪里?
延伸阅读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学会看病
(毕淑敏)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交际指导
小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事例三
对于小敏爸爸的做法,表示赞同的小组用不同的理由来补充看法。持反对看法的小组也要说明理由。
小敏爸爸的做法可以温情地陪伴孩子长大;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其见识。
示例
小敏爸爸的陪伴占用了陈敏更多的学习时间;爸爸的做法会让陈敏变得很贪玩,而忽视了学习……
在学习之余,家长的陪伴是最好的。
讨论交流
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以上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假如我是小雅,我会……
假如我是小勇,我会……
情景演练
假如小雅的妈妈、小勇的爸爸来到了我们当中,作为小雅或者小勇,该怎么和他们进行沟通呢?我们来模拟情景演一演。
(1)沟通时要注意礼貌,语气委婉。
(2)发表看法时,要用恰当的材料支持
自己的观点。
提示
每一位父母都深深疼爱着自己的孩子,可能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让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也不同。当他们爱的方式有些不妥时,我们适时、恰当地去沟通,会融洽关系,更能增进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
小结
拓展延伸
当然,除了书中的三个事例,父母之爱还有很多其他的表达方式。你还能举出另外的一些事例吗?可以是单元课文中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可以是生活中亲眼见到的场景。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大,他们无私地爱着我们,当我们被浓浓的爱包裹时,不要忘记感恩;当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让我们不舒服时,可以理解,可以沟通。
现在我们就来倾诉心声,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用一句话来表达。
1.把课文中的几则小事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搜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