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五上 语文园地六(教案+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五上 语文园地六(教案+课件)

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4.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5.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2.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3.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谈话导入: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数文人墨客曾赞美它;它,又是最渺小的爱,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讲的就是这种爱。(父母之爱)
2.读一读,品一品。
(1)在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分享朗读,说一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1:场景描写。如,“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点拨:这是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说明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艰苦,母亲挣钱不容易。
预设2:细节描写。如,“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点拨:这是对“我”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说明了“我”得到母亲表扬后,兴奋、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表扬。
3.听一听,想一想。
(1)联系自己课外阅读时的经验,谈一谈通过品读场景、细节,自己体验到的独特的感受。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巡堂指导、点评。
提示:①找出本册书其他课文之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②找出课外读物中的相关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4.读一读,画一画。
(1)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内容,画出关键语句,总结描写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的好处。
(2)课件出示《父爱之舟》节选片段,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1:庙会场景热闹.
预设2:父子困窘,感情深厚。
课件出示《慈母情深》中的语段,让学生继续读一读,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1:从“揉得皱皱的毛票”以及动作“掏”可以看出母亲挣钱的不易。
预设2:从“皲裂”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劳累、艰辛。
(4)小结: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词句段运用:比较发现,迁移运用
1.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1)课件出示语句段运用第1小题。
(2)引导思考:读一读三段结尾,讨论三个结尾分别和文章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预设:第一段的结尾照应了开头。第二、三段的结尾与题目相照应。
(3)组织学生交流:结尾有何不同的特点?
点拨①:第一段自然结尾,事情讲述完了,结果就出来了,文章也结束了,不设计含意深刻的语句,结尾有时用省略号。
点拨②:第二段借助“我”童年生活中“摇花乐”“桂花雨”的画面结尾,表达思乡之情。
点拨③:第三段总结式结尾,用简练的话语把文章主题表现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1)课件出示语句段运用第2小题。
(2)引导思考:读片段,用词语概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与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和接下来的情节有什么关系?
片段一:房屋低矮、潮湿、人多、拥挤、阴暗、酷热……
提示:诸多让人感到压抑的画面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母亲工作环境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片段二:节目精彩,美食多样,想吃不忍心……
提示:节目越精彩,小吃越美味,越能表现出父亲想让“我”开心,“我”体谅父亲的父子之间的温情。
三、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一些场景描写的语句,试着体会它们的作用。
2.试着将你写的本单元的习作,改成两个不同形式的结尾。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难点)
2.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一、词句段运用: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1.读例句,发现共同点:想一想这样的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两句话都表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内心感到愧疚,知道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2.小组交流,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忆自己“第一次”的经历。
预设1: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
预设2:第一次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
预设3:第一次觉得爷爷奶奶老了……
3.集体交流,扩宽思路。
涉及人物:
(1)对身边熟悉的人。(妈妈,老师,同学,朋友……)
(2)对不认识但是生活中常见的人。(公交司机,售货员,保安……)
(3)对自己。
认识感受:勇敢、友爱、辛苦、苍老……
4.自由写一写。
要求:事情用一两句话概述,不需要展开,重点把内心触动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5.展示评价。
二、日积月累:朗读积累,丰富语言
1.整体感知,读通句子。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指名朗读,关注易错字音:“缕”读lǚ。
2.交流合作,了解大意。
(1)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猜想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了解句子大意。
(2)全班共同交流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出示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克:能,能够;邦:国。
②“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居:处于;以:用。
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半丝半缕:即“半丝半线”,极言物件之细小;维: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
(3)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句意,全班交流。
3.多样朗读,背诵积累。
4.提供语境,尝试运用。
(1)食堂打算悬挂一幅标语,你认为哪一句合适?
预设: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爷爷想写一幅字挂在书房的墙上,你认为写哪一句合适?
预设: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5.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俭节约的名句?
示例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
示例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示例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布置作业
1.根据指导建议修改课上已完成的小练笔。
2.背诵所学的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整合、梳理、巩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并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延伸。“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掌握方法,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园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紧扣教学重点,设计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这三个板块。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的。在教学“交流平台”这一板块时,我紧扣教材,以课文中的场景描写和抒情方法为依托,使学生对场景描写和抒情方法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在“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我引导学生认识了本单元几篇课文的结尾方式及其好处。在这两个板块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再去写自己的“第一次”,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难度大大降低。当然,不足之处是课件的设计还不够精妙,缺乏吸引力,今后应该在这一方面做得更精致一些。(共34张PPT)
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数文人墨客曾赞美它;它,又是最渺小的爱,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讲的就是这种爱。
新课导入
父母之爱
语文园地六
五年级语文·上
第一课时
在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分享朗读,说一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交流平台
这是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说明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艰苦,母亲挣钱不容易。
场景描写示例: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这是对“我”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说明了“我”得到母亲的表扬后,兴奋、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表扬。
细节描写示例: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找出本册书前面学过的课文之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试着从你阅读的课外读物中找出这样的细节或场景的相关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拓展交流
联系自己课外阅读时的经验,谈一谈通过品读场景、细节,自己体验到的独特的感受。
提示
自主阅读
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融入他描写的场景中。如,《父爱之舟》中描写了“我”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有时,浓厚的感情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用心品味。如,《慈母情深》有一个细节:“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从中可以感受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还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到“我”的羞愧和自责。
自主阅读“交流平台”内容,画出关键语句,总结描写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的好处。
流露出父子之间
的温情
母亲
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羞愧和自责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链接课文《父爱之舟》
读一读,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庙会场景热闹
父子困窘,感情深厚。
链接课文《慈母情深》
读一读,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揉得皱皱的
皲裂的手指
母亲挣钱不易,钱攒了很久。
母亲工作的劳累、艰辛。
动作描写
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结
词句段运用(一)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下面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
读一读三段结尾,讨论三个结尾分别和文章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结尾有何不同的特点?
思考:
结尾照应开头。自然结尾,事情讲述完了,结果就出来了,文章也结束了,不设计含意深刻的语句,结尾有时用省略号。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结尾与题目相照应。借助“摇花乐”“桂花雨”的画面结尾,表达思乡之情。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结尾与题目相照应。总结式结尾,用简练的话语把文章主题表现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读片段1,用词语概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与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和接下来的情节有什么关系?
词句段运用(二)
低矮、狭窄、阴暗、闷热的厂房
恶劣的环境
衬 托
母亲工作的辛劳、挣钱的不易
诸多让人感到压抑的画面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母亲工作环境的场景描写。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读片段2,用词语概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与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和接下来的情节有什么关系?
节目越精彩,小吃越美味,越能表现出父亲想让“我”开心,“我”体谅父亲的父子之间的温情。
1.课后搜集一些场景描写的语句,试着体会它们的作用。
2.试着将你写的本单元的习作,改成两个不同形式的结尾。
课后作业
语文园地六
五年级语文·上
第二课时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想一想这样的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词句段运用(三)
第一次发现
第一次觉得
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
两句话都表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内心感到愧疚,知道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想一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呢?
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
第一次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
第一次觉得爷爷奶奶老了……
交流探究
学以致用
动笔写一写你的“第一次”。
(1)事情用一两句话概述,不需要展开。
(2)重点把内心触动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
日积月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成语“克勤克俭”源于此,意思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
赏析
结合上下文猜想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了解句子大意。


能够。
国。
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提倡节俭。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处于。

用。
赏析
指从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赏析
看到一瓢粥、一粒饭,要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看到半条丝,半根线,也要想到物资获得的艰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


丝。

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
赏析
1.学校食堂打算悬挂一幅标语,你觉得哪一句最合适?
尝试运用刚才讲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随堂运用
2.爷爷想写一幅字挂在书房的墙上,你认为写哪一句合适?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司马光《资治通鉴》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拓展交流
1.根据指导建议修改课上已完成的小练笔。
2.背诵所学的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