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4.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5.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2.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3.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一、交流平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谈话导入: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数文人墨客曾赞美它;它,又是最渺小的爱,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讲的就是这种爱。(父母之爱)2.读一读,品一品。(1)在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分享朗读,说一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组织学生交流。预设1:场景描写。如,“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点拨:这是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说明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艰苦,母亲挣钱不容易。预设2:细节描写。如,“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点拨:这是对“我”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说明了“我”得到母亲表扬后,兴奋、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表扬。3.听一听,想一想。(1)联系自己课外阅读时的经验,谈一谈通过品读场景、细节,自己体验到的独特的感受。(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巡堂指导、点评。提示:①找出本册书其他课文之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②找出课外读物中的相关描写,体会作者情感。4.读一读,画一画。(1)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内容,画出关键语句,总结描写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的好处。(2)课件出示《父爱之舟》节选片段,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预设1:庙会场景热闹.预设2:父子困窘,感情深厚。课件出示《慈母情深》中的语段,让学生继续读一读,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预设1:从“揉得皱皱的毛票”以及动作“掏”可以看出母亲挣钱的不易。预设2:从“皲裂”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劳累、艰辛。(4)小结: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词句段运用:比较发现,迁移运用1.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1)课件出示语句段运用第1小题。(2)引导思考:读一读三段结尾,讨论三个结尾分别和文章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预设:第一段的结尾照应了开头。第二、三段的结尾与题目相照应。(3)组织学生交流:结尾有何不同的特点?点拨①:第一段自然结尾,事情讲述完了,结果就出来了,文章也结束了,不设计含意深刻的语句,结尾有时用省略号。点拨②:第二段借助“我”童年生活中“摇花乐”“桂花雨”的画面结尾,表达思乡之情。点拨③:第三段总结式结尾,用简练的话语把文章主题表现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1)课件出示语句段运用第2小题。(2)引导思考:读片段,用词语概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与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和接下来的情节有什么关系?片段一:房屋低矮、潮湿、人多、拥挤、阴暗、酷热……提示:诸多让人感到压抑的画面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母亲工作环境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片段二:节目精彩,美食多样,想吃不忍心……提示:节目越精彩,小吃越美味,越能表现出父亲想让“我”开心,“我”体谅父亲的父子之间的温情。三、布置作业1.课后搜集一些场景描写的语句,试着体会它们的作用。2.试着将你写的本单元的习作,改成两个不同形式的结尾。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难点)2.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一、词句段运用:学以致用,小试牛刀1.读例句,发现共同点:想一想这样的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预设:两句话都表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内心感到愧疚,知道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2.小组交流,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忆自己“第一次”的经历。预设1: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预设2:第一次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预设3:第一次觉得爷爷奶奶老了……3.集体交流,扩宽思路。涉及人物:(1)对身边熟悉的人。(妈妈,老师,同学,朋友……)(2)对不认识但是生活中常见的人。(公交司机,售货员,保安……)(3)对自己。认识感受:勇敢、友爱、辛苦、苍老……4.自由写一写。要求:事情用一两句话概述,不需要展开,重点把内心触动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5.展示评价。二、日积月累:朗读积累,丰富语言1.整体感知,读通句子。(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2)指名朗读,关注易错字音:“缕”读lǚ。2.交流合作,了解大意。(1)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猜想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了解句子大意。(2)全班共同交流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出示注释,帮助学生理解。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克:能,能够;邦:国。②“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处于;以:用。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半丝半缕:即“半丝半线”,极言物件之细小;维: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3)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句意,全班交流。3.多样朗读,背诵积累。4.提供语境,尝试运用。(1)食堂打算悬挂一幅标语,你认为哪一句合适?预设: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爷爷想写一幅字挂在书房的墙上,你认为写哪一句合适?预设:居安思危,戒奢以俭。5.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俭节约的名句?示例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示例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示例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布置作业1.根据指导建议修改课上已完成的小练笔。2.背诵所学的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教学板书]语文园地[教学反思]“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整合、梳理、巩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并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延伸。“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掌握方法,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园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紧扣教学重点,设计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这三个板块。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的。在教学“交流平台”这一板块时,我紧扣教材,以课文中的场景描写和抒情方法为依托,使学生对场景描写和抒情方法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在“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我引导学生认识了本单元几篇课文的结尾方式及其好处。在这两个板块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再去写自己的“第一次”,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难度大大降低。当然,不足之处是课件的设计还不够精妙,缺乏吸引力,今后应该在这一方面做得更精致一些。(共34张PPT)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数文人墨客曾赞美它;它,又是最渺小的爱,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讲的就是这种爱。新课导入父母之爱语文园地六五年级语文·上第一课时在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分享朗读,说一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交流平台这是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说明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艰苦,母亲挣钱不容易。场景描写示例: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这是对“我”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说明了“我”得到母亲的表扬后,兴奋、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表扬。细节描写示例: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找出本册书前面学过的课文之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试着从你阅读的课外读物中找出这样的细节或场景的相关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拓展交流联系自己课外阅读时的经验,谈一谈通过品读场景、细节,自己体验到的独特的感受。提示自主阅读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融入他描写的场景中。如,《父爱之舟》中描写了“我”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有时,浓厚的感情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用心品味。如,《慈母情深》有一个细节:“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从中可以感受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还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到“我”的羞愧和自责。自主阅读“交流平台”内容,画出关键语句,总结描写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的好处。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羞愧和自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链接课文《父爱之舟》读一读,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庙会场景热闹父子困窘,感情深厚。链接课文《慈母情深》读一读,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揉得皱皱的皲裂的手指母亲挣钱不易,钱攒了很久。母亲工作的劳累、艰辛。动作描写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结词句段运用(一)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下面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读一读三段结尾,讨论三个结尾分别和文章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结尾有何不同的特点?思考:结尾照应开头。自然结尾,事情讲述完了,结果就出来了,文章也结束了,不设计含意深刻的语句,结尾有时用省略号。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结尾与题目相照应。借助“摇花乐”“桂花雨”的画面结尾,表达思乡之情。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结尾与题目相照应。总结式结尾,用简练的话语把文章主题表现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读片段1,用词语概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与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和接下来的情节有什么关系?词句段运用(二)低矮、狭窄、阴暗、闷热的厂房恶劣的环境衬 托母亲工作的辛劳、挣钱的不易诸多让人感到压抑的画面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母亲工作环境的场景描写。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读片段2,用词语概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与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和接下来的情节有什么关系?节目越精彩,小吃越美味,越能表现出父亲想让“我”开心,“我”体谅父亲的父子之间的温情。1.课后搜集一些场景描写的语句,试着体会它们的作用。2.试着将你写的本单元的习作,改成两个不同形式的结尾。课后作业语文园地六五年级语文·上第二课时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想一想这样的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词句段运用(三)第一次发现第一次觉得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两句话都表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内心感到愧疚,知道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想一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呢?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第一次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第一次觉得爷爷奶奶老了……交流探究学以致用动笔写一写你的“第一次”。(1)事情用一两句话概述,不需要展开。(2)重点把内心触动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要求日积月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lǚ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成语“克勤克俭”源于此,意思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赏析结合上下文猜想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了解句子大意。克邦能够。国。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提倡节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居处于。以用。赏析指从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赏析看到一瓢粥、一粒饭,要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看到半条丝,半根线,也要想到物资获得的艰难。◎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lǚ缕丝。维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赏析1.学校食堂打算悬挂一幅标语,你觉得哪一句最合适?尝试运用刚才讲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随堂运用2.爷爷想写一幅字挂在书房的墙上,你认为写哪一句合适?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资治通鉴》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拓展交流1.根据指导建议修改课上已完成的小练笔。2.背诵所学的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课件)语文园地六.pptx (配套教案)语文园地六.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