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山河为碑,历史为证。击退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战胜自然环境的严酷挑战,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cuì)火成钢,80年前的那场伟大远征,创造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定执着顽强进取的伟大史诗。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达到理想的彼岸,还必须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
长征永远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一反映的是长征途中的哪些事件?请依次写出来。
①   ②   ③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3.“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指的是什么?找出来。为此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分条进行列举(至少两条)。
课外阅读。
八女投江
佚 名
1938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命令,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这支部队里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最后也只剩下了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等八人。冷云是妇女团的指导员,那时才23岁,另外七位女战士大都在20岁上下,王惠民只有13岁。
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准备渡河。但乌斯浑河当时正在涨水,河面大约有一百来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八个女战士先过河,但她们刚来到河边,周围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的敌人。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
这时,冷云看见敌人正在追赶部队,没有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远离部队.最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想到这里,冷云对战友们大喊一声:“诀,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起朝敌人开了火追袭抗联大部队的敌人背后遭到猛然袭击,顿时慌乱起来,他们害怕腹背受敌,马上组织部分敌人向河边还击。冷云等八位女战士的果敢行动,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分散了敌人的兵力,给抗联大队的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抗联大队趁势冲了出去,很快摆脱了敌人的夹击,进入了密林。部队首长看到敌人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就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但敌人用凶猛的炮火死死控制住山口,接应队伍伤亡很大。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冲出去。抗战到底!”七名女战士在冷云的指挥下一连喊了三次话。大部队听到了她们的喊声,但还想再作一次努力。然而,敌人装备精良,人多势众,抗联队伍伤亡越来越多。部队首长只好含着眼泪,带领部队向山上的密林里撤去了。 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极了,命令手下全部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
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现在她们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敌人抓住。冷云静静地看了看战友们,战友们也默默地看了看冷云,点了点头,好像是在说:“指导员,你就下命令吧。”终于,冷云代表大家下了最后决心:“同志们!咱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现在咱们弹尽援绝了,只有蹚水过河。能过去,就找到军部继续抗日,战斗到底;过不去,宁肯死在河里!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八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敌人的一排炮弹在八位女战士身边炸开了,掀起了一个个巨大的白色浪柱。巨浪过去以后,八位女战士的身影不见了,只有乌斯浑河的水还在不停地奔流着……
滔滔的江水虽然带走了冷云等八位女战士的生命,但抗日联军八女先烈的英姿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她们气壮山河的崇高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4.根据全文内容填一填。
面对的情形 八位女战士的抉择
发现敌人包围了抗联部队 ①   
发现首长想要营救她们 ②   
面对敌人,弹尽援绝 ③   
5.第3自然段中既具体描写了冷云,又整体描写了八位女战士,这样写的目的是   。
6.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八位女战士的   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战士们当时   。
7.文中的八位女战士和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共同点?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8.短文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了八位女战士的英雄壮举。请你根据下面的开头,续写“点”的部分来描写场面。
今天的公园,处处张灯结彩,人潮涌动。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喜迎佳节的到来。你看,   
课外阅读。
步枪打飞机(节选)
①1939年10月的某一天,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十团八连在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与日军展开激战。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的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
②头上敌机猖狂呼啸,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困套。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战士们攥紧拳头,眼里喷出仇恨的火焰。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太大,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劳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③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20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徐存洋和战友们快速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八连阵地造成威胁。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而且,俯冲一次,敌机就得赶紧拉升,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
④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当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宁的苏制水连珠步枪“啪”的就是一枪。敌机翅膀一抖,直向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巨石后面。
⑤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这一枪,日军的飞机吃不住劲了,只见飞机左右乱摆,尾巴拖着长长一道黑烟,一个猛子就扎在塔岭沟中。战士们欢腾了。日军飞行员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飞机会被挺进军战士的普通步枪给打下来。
⑥挺进军战士徐存洋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扬开来,鼓舞着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
9.找出文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10.从第③、④自然段中找出一处“点”的描写和一处“面”的描写,分别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外阅读。
我和战友黄继光
有令峻
①敌人调来了一个营的兵力集中冲锋,在上午11点多的时候占领了597.9高地,然后,敌人就抓紧在交通沟的沟口上修起了一个碉堡。
②敌人的碉堡位于我方阵地的东南方向。碉堡的前边一直到我方阵地,是一条100多米的开阔地。碉堡的右边是一道高高的山崖,左边是一道深深的山沟。从左右两边都过不去,无法从侧面把这个火力点打掉。当时营里也没有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一类打碉堡的武器,没法远距离地摧毁它,只好在机枪的掩护下,由战士们冲上去炸毁它。但我们的机枪对敌人的机枪形成不了压制和威胁。敌堡的射击孔位置比较低,也比较小,我们的机枪子弹打不进射击孔里去。
③就在这时,黄继光站了出来,对营长秦长贵说:“营长,我去!”接着,六连连长万福来的通讯员吴三羊也说:“我去!”教导员申维恒的通讯员肖登良说:“我也去!”
④营长秦长贵大喊了一声,说:“好!你们三人为一个战斗小组,由黄继光任组长,马上出发!”又命令机枪手,“机枪掩护!”
⑤黄继光背上背了一支带刺锥的步枪,背个黄挎包,腰间扎了一条皮带。他们三个人出发后,左手拿手雷,右手和小臂撑在地上匍匐前进,开始行进得还比较顺利。但又行进了三四十米,也就是离敌堡还有四五十米时,敌人的机枪一个劲儿扫射,吴三羊、肖登良就中弹倒下了。黄继光往前又冲了十几米,在离碉堡还有20多米时,也中弹倒下了。营长秦长贵把拳头往前边的土坡上狠狠地一砸,大叫了一声,哎呀!我就想,该我上了。刚才我就在琢磨从哪里往上冲,既能隐蔽自己不被敌人的子弹射中,又能尽快地接近敌人的碉堡。也就过了十几秒钟,只见黄继光趴在那里,双手在身子前边动了一下,原来是他把手雷把上的盖子拧开了,又把手雷的弦一拉,右手用力在地上一撑,身子随即站了起来,在敌人机枪扫射的子弹中往前猛扑了过去。扑到敌堡前,左手把手雷从射击孔塞了进去,并用胸膛堵住了两挺冒着火舌的机枪。
⑥手雷比手榴弹引爆的时间短,也就两秒钟。手榴弹拉了弦之后要过四秒才爆炸。黄继光显然是算好了手雷的引爆时间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拼尽全力冲到敌堡射击孔前的距离,才做出了这个重要的决定。
⑦手雷“轰”的一声爆炸了,敌堡顶上升起了一团烟雾。营长秦长贵一看,大喊了一声:“司号员,吹冲锋号!”冲锋号响了,战士们一跃而上,冲出了工事。几股队伍一起冲杀,快速来到敌人占领的交通沟上,冲沟中的敌人一顿扫射,打死打伤了许多敌人,重新占领了阵地。
⑧敌人这个碉堡,从垒起来到被黄继光炸了,一共也就六七个小时。
【注】本文是作者采访抗美援朝战士李继德而创作的一篇纪实文章,通过李继德老人的视角,享实、生动地再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11.选文是如何展现黄继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的?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完成表格。
遭遇的困境 黄继光的选择 黄继光人物形象
难以攻下碉堡时 ①    舍己为人 无私奉献
②    不畏生死,继续前行
自身受伤中弹时 ③   
12.请结合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战场环境特点并分析写战场环境的作用。
13.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的加点词。
14.说说黄继光和邱少云之间的共同点。
[人性光辉]革命英雄的故事永远闪耀。请你阅读下面这篇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回答问题。
一件旧大衣
王 筠
①我和几个同志一起看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兵杨兰贵。
②时近正午,杨兰贵老人和老伴在院子里晒太阳,面前摊放着东西。走近了,我才看清那是一件不知道什么年代的旧大衣。
③杨兰贵的老伴闻听我们要送新的军大衣来,用响亮的沂蒙口音对我们说:“不是缺新的,是他这个旧的舍不得扔。藏金藏银似的藏了几十年了,舍不得穿,舍不得盖。你看看,都给虫子咬毁了……”
④杨兰贵1947年参军。那一年5月底,孟良崮战役在他的家乡打响,他跟村里的乡亲们一道为队伍抬担架。伤员中有一个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的班长,大腿上中了一枪,还不肯下战场,是杨兰贵硬给抬下来的。
⑤班长和杨兰贵因此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们所属部队紧急开赴中朝边境鸭绿江,十几万大军冒着漫天大雪踏上了陌生的战场。他们的目标,是盖马高原上的长津湖。
⑦当年的班长这时候已经是杨兰贵的连长了,虽然腿上的旧枪伤让他走起路来一踮一踮的,但是指挥打仗麻利得很,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⑧天寒地冻,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由于缺乏御寒的服装和果腹的食物,部队减员非常严重,每天都有因为冻伤而无法行军的官兵掉队。每晚宿营的时候,连长都会拿出一件土黄色的翻毛皮大衣,杨兰贵和几个战友盖着连长的皮大衣,紧紧靠在一起取暖。
⑨部队夜行晓宿数个昼夜,终于赶到了长津湖战役集结地,一举将敌军分割包围在长津湖水库东、西、南三岸,发起了一波又一波顽强、惨烈而又悲壮的攻击。
⑩让杨兰贵刻骨铭心的那一战,他和战友们潜伏在积雪覆盖的阵地上,又冷又饿。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划着他们的手脚和脸庞,开始还有痛感,后来渐渐变得麻木,没有了知觉。当夜幕降临,冲锋号激越吹响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也爬不起来。连长听到他痛苦的声音,把那件大衣甩在他身上,举枪冲向了山下的敌人。
这一战,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军第7师第31团,将这个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团”的团旗踩在了脚下。
杨兰贵记得他的老连长姓黄,是胶东人。但是老连长没能看到缴获“北极熊团”团旗的时刻,也没能再见到他从沂蒙山区带出来的兵。腹部中弹加上失血和严寒,使他倒在了迎击新兴里敌军的道路上,牺牲在零下几十度的长津湖畔。而他的电话兵杨兰贵却因为这件大衣保住了性命。他冻掉了三个脚指头,最终随着志愿军凯旋。
后来,杨兰贵复员回到了沂蒙山,这件大衣也被他带回了家乡。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杨兰贵经历了各种变化。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一直保存着那件大衣,哪怕它已经被虫子咬得破败不堪。
(选文有删改)
15.选文运用插叙交代了“旧大衣”的来历。请你将这个故事梳理出来。
16.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④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伤员中有一个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的班长,大腿上中了一枪,还不肯下战场,是杨兰贵硬给抬下来的。
17.选文第⑩段运用了环境描写,请你阅读并分析其作用。
18.读写结合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一场战役。选文描绘了战士们在寒冬中夜行备战的画面,却未对战役胜利的画面进行描写。请你发挥想象,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对部队歼灭“北极熊团”后的场面进行描写,要写出战争胜利后战士们的喜悦和杨兰贵的心情。(100字左右)
课外阅读(二)。
狱中联欢(节选)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啦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两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19.选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场景?请简要概括。
20.选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找出一处对“面”的描写和一处对“点”的描写。
2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一)。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侧记(节选)
公元1997年6月30日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23时59分,随着英国国歌的旋律,那面蓝底米宇旗和英国统治下绘有皇冠狮子、米宇图案的港旗缓缓垂落,在场的美国官员肃立。
米字旗降落了。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
历史的时针终于指向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盼待的庄严一刻,也是中国人欢呼和平、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一刻。为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领导亿万人民历经浴血奋战,在改革开放中终于找到一条以“一国两制”完成国家统一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旗之畔,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族,同时徐徐升起,犹如紫荆花开,迎风怒放。
0时3分,江泽民主席走上讲台,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6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讲话结束时,场内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掌声,与南京静海寺的钟声遥相呼应,与北京天安门广场10万群众的欢呼汇作中华民族的强劲声音!积淀在国人心底的期待和激情像熔岩一样迸发。
百年一瞬,沧桑巨变。当年,列强瓜分,骨肉离散;如今,____,同胞团聚。这是何等悲怆而又何等壮丽的史诗!
22.短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   、   的场面。
23.“中国人盼待的庄严一刻”指的是   。这一刻;“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指的是   。
24.请你抓住点面结合写法中的“点”的描写特点,试着写一写在场观众的表现和心情。
25.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破镜重圆 B.金瓯无缺
C.金瓯补缺 D.香港回归祖国
读文学作品,敬当代英雄。
372 潜艇:“生死 3分钟”的考验
①即便是和平,茫茫大海中也是暗藏杀机。
②这是一片有利于潜艇隐蔽出击的深海海域。372 潜艇正在执行实战化紧急拉动和战备远航训练。
③“嘭!”那天凌晨时分,372 潜艇突遇“水下断崖”,潜艇急速下降。
④成云朝以前也经常碰见掉深的情况,但这次潜艇掉得又快又深,他马上向指挥员报告情况。⑤“前进二!”“向中组供气!”支队副参谋长刘涛迅速下达增速、补充均衡、吹除压载水舱等一系列指令。“深度继续增大!”在成云朝焦急的报告声中,尽管实施多种应急处置,潜艇仍在加速掉深。向下的洋流犹如一双无形的巨手,与惯性合力拽着潜艇向极限深度逼近。
⑥祸不单行!就在官兵们忙着处置掉深险情时,更大的危险接踵而至:由于压力陡然增大,主机舱一根管道突然破裂,大量海水瞬间喷入舱室。
⑦“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生死关头,指挥员王红理当机立断,果断下令。
⑧急促的警报声,将全艇官兵的战斗意志瞬间引爆,大家没有任何的迟疑,均以最快的速度各就各位,做好“迎战”准备。此刻,主机舱内水雾迷蒙、噪音很大,大家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清。电工区队长陈祖军、轮机兵朱召伟和电工班长毛雪刚瞬间就站了出来,条件反射般地关停了主电机和部分设备,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封舱处理。位于舱底的朱召伟迅疾扑向破损的管路,却被高压海水一次次冲了回来,后背撞到舱壁上,被螺杆划得血流不止,他全然不顾,拼尽全力终于将阀门关闭。毛雪刚跌撞着从前跑到后,从上跑到下,一路摸索着关闭大小阀门40多个,延缓了进水速度。高压气体将他挤压得呼吸困难,耳膜刺痛,脑袋嗡嗡作响……
⑨危急时刻,全艇官兵条件反射般的反应速度和指挥员果敢正确的应急处理,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水雾环境中,不到 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气设备关闭:2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但掉深依然继续。3分钟内,关闭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阀门和开关,操纵了几十种仪器,才将险情成功化解。
⑩大约3分钟后,在 372 潜艇即将下沉到极限工作深度时,在所有人的祈盼中,掉深终于停止。紧接着,潜艇在悬停 10余秒后,深度计指针缓慢回升--艇体,终于开始上浮!
从潜艇掉深进水到安全脱险,他们把握住了最关键的3分钟。潜艇艇员奋力排险,积极自救,科学有效处置险情,成功避免艇毁人亡的重大灾难,克服困难完成战备远航任务,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中国海军 372 潜艇英雄群体用生命书写忠诚、用行动践行使命,是海军官兵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的生动写照,先进事迹感人至深,成功经验弥足珍贵,战斗精神催人奋进,集中体现了矢志强军的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的使命责任、能打胜仗的能力素质、严谨细致的务实作风。
(有删改)
26.新考法 导图内容疏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情节。
27.阅读下面的语句,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向下的洋流犹如一双无形的巨手,与惯性合力拽着潜艇向极限深度逼近
28.阅读文章第⑧段内容,说说这一段是怎样描写艇员们“迎战”的,有什么好处?
29.阅读文章,请你简要概括372潜艇艇员们的精神品质。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①翻雪山;②飞夺泸定桥;③过草地。
2.长征永远在路上。
3.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①好好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②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答案】4.主动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拒绝首长的救援;投江殉国
5.这样写让文章内容显得更加丰富有层次,也能够让我们从革命团队的团结和冷云个人的勇敢两方面感受其伟大的革命精神。
6.动作;团结一心、为国牺牲的坚定决心
7.面对战友,他们甘愿牺牲自己;面对敌人,他们绝不屈服。他们都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感悟:这些英雄人物都是伟大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现在,并不断奋斗,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8.这边一个小姑娘头戴米老鼠头饰,穿着公主裙,手里拿着红灯笼,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那边一位阿姨,头戴花环,身着红袍,袍子上还绣着大大的“喜”字,就连鞋子也是大红色的呢,多喜庆啊!
【答案】9.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八连阵地造成威胁。写地势特点,点明了日军节节败退后派出飞机的原因,也为后文徐存洋可以利用地势特点击落日军飞机埋下了伏笔。
10.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当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中的苏制水连珠步枪“啪”的就是一枪。徐存洋和战友们快速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点”的描写写出了徐存洋观察仔细,动作敏捷,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胆大心细;“面”的描写写出了支援的战士们快速进入战斗状态,在等待最佳战斗时机。点面结合,使战士们随时准备战斗的场面描写更具感染力。
【答案】11.临危请命,整装上阵;队友不幸牺牲时;扑向枪口,炸毁碉堡
12.战场环境特点:敌我双方之间的战场视野开阔,缺乏掩体;敌军碉堡左右两侧分别是山沟、崖,我军难以逾越。作用:为下文黄继光扑向枪口,炸毁碉堡的行为做铺垫。
13.“猛扑”表现了战士黄继光的动作之大、力量之猛,体现出黄继光的迅猛和果敢,突显了他大畏的革命精神。
14.黄继光和邱少云都有舍己为人的精神,他们都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们邱少云面对包围着自己的烈火,一声不吭,坚毅面对;黄继光面对敌人冒着火舌的机枪,勇敢前行,都体现了他们的勇敢无畏。邱少云在面临危险时,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动;黄继光t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选择最佳的突破方法,都体现了他们能顾全大局,心思缜密的品质特点。
【答案】15.①与班长(连长)相识③一路靠大衣取暖 ⑤登上大衣网家
16.“硬”字写出了第9纵队班长受伤后不愿退出战场的坚决,以及杨兰贵坚持救护战友的态度,表现出班长誓死抗敌的家国情怀和杨兰责关心战友的品质。
17.表现出杨兰贵及其战友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渲染了战前饥寒交迫下紧张的氛国,衬托出杨兰贵及其战友们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形象,深化了文章主题。
18.示例:部队歼灭“北极脚团”后,战士们纷纷欢呼雀跃,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他们挥舞君战族,高喊着口号,整个战场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气氛和振奋人心的力量。杨兰贵站在一旁,日光深沉而坚定,回忆着连长冲锋前的画面,心中百感交集。(有点有否,品面生动、合理即可)
【答案】19.选文主要描写了革命者在狱中表演歌舞的场景。
20.面:只见铁门哗啦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齐声喝彩。
点: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21.我体会到了革命者对黑暗势力的轻蔑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答案】22.时间;英国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升起;江泽民主席宣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3.五星红旗升起;香港回归
24.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唱着国歌,眼睛紧紧盯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眼泪滑过他满是皱纹的脸颊……
25.C
【答案】26.遭遇“水下断崖”,实施应急处置;潜艇上浮,转危为安
2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向下的洋流”比作“一双无形的巨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潜艇受洋流和惯性的作用而下坠,向极限深度逼近,毫无还手之力,突出潜艇下坠情况的危急。(意思对即可)
28.这一段先整体描写全艇官兵面对险情准备“迎战”的状态,属于“面”的描写;再具体写陈祖军、朱召伟、毛雪刚战士的表现,属于“点”的描写,点面结合,增加层次感及画面感,让我们既感受到全艇官兵应对险情时的团结,又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尽职尽责、英勇顽强,塑造出一个信念坚定、作风严谨的中国海军372潜艇英雄群体。
29.①专业技能高超。艇员们在面对复杂而危险的险情时,能够迅速分析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成功避免了艇毁人亡的重大灾难;②团结协作。在生死关头,全体艇员紧密配合,迅速而准确地下达、执行各项指令,没有任何的迟疑和混乱;③临危不惧。面对突发的“水下断崖”和主机舱管道破裂等极端危险情况,艇员们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慌和退缩,一直勇往直前,完成任务;④忠于使命,信念坚定。372潜艇艇员们用生命书写忠诚,用行动践行使命,展现了他们坚定的强军信念和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