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节选)
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您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 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起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 时间 国旗班从天文台索取来一年太阳升、落的时间表,给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 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盛夏酷暑,前半夜很 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蒙胧,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国旗也得同时升上旗杆 顶。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 您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他们进班后都要进行(严肃严厉 严格)检查,稍有 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就得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 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凸的,在腰里 扎一根木棍……新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耗 磨难 磨炼)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着厚厚的棉衣升旗与庄严的国旗不太相 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国旗时轻装上阵。即使在滴水 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你看,升旗电钮按动了,三名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 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用横线画出短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短文第3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未说完。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联系上下文可知,文中加点词语“轻装上阵”具体指    。
4.为了让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国旗班的战士们是怎样做的 请简要概括。
5.你认为国旗班战士和狼牙山五壮士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
6.作者既写了战士们升旗的场面,又描写了三名升旗战士的个体形象。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如梦初醒:   
②日夜兼程:   
8.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会有什么后果
9.从哪儿可以看出红军是巧渡金沙江
10.这个故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品质
阅读直通车。
小交通员
我们在汉阳的龟山脚下安了家。地下党的县委机关就设在我们家里。孩子们都没有上学。立安在家里,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我。他老是委屈地说:"妈妈,爸爸怎么不给我安排任务呢?”
交通员老赵被敌人抓走以后,孩子的爸爸派立安把两封要紧的信送到(指定 安定)的地点去。他机警地完成了任务。之后,立安就成了我们的小交通员。
腊月里,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立安冒着风雪,把报纸和文件送到工人住宅区,一天得跑十几里路。孩子对那一带非常(熟识 熟悉),几乎每所房子都进去过,跟每个工人都打过交道,成了那里最受欢迎的客人。每次回来,立安总要带回一些好吃的东西:糖果啦,麻花啦,饼干啦……都是工人们送给他的。他舍不得吃,带回来分给弟弟妹妹。只有一件礼物,他自己留下了,那是王叔叔送的一对褐色嘴巴、黄色眼睛的斑鸠。他把斑鸠装进竹笼里,挂在屋檐下。
可是,下次再去,王叔叔已经不在了。推开虚掩的房门就听见有人吆喝:
“站住,干什么的?”
墙角里冲出一个人,用枪逼着他。他一下愣住了。不过他马上镇静下来。
“把豆腐钱给我呢!”
“出去!”特务推搡着孩子,“谁欠你豆腐钱!”
孩子哭着嚷开了(  )(  )你不讲理(  )我爹病了(  )叫我来收18号的豆腐钱(  )你不给(  )还推人(  )(  )(  )
(  )你看清楚了(  )这是 17 号(  )再不出去(  )崩了你 (  )(  )孩子趁势退了出来(  )
他怕再遇见敌人,忙跑到僻静的地方,把文件烧了。随后,悄悄回到17号门前,在墙壁上画了个记号。
立安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爸爸。爸爸称赞道:“做得好!遇见敌人就得随机应变。万一落在敌人手里,就是死也不能说出实话!交通员就应该这样!”
孩子全神贯注地听着父亲的教导,一字一句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有删改)
1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外一个读音组词。
舍不得(shè shě)      
教导(jiāo jiào)      
1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3.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4.立安是一名   (合格 不合格)的交通员,从   可以看出来。(多选)
A.他装成收豆腐钱的孩子,巧妙地骗过了敌人。
B.他悄悄地在17号门前的墙壁上画了个记号。
C他跑到僻静的地方,把文件烧了。
D,他跟敌人做斗争,宁死不屈。
15.你从立安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的,他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6.短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围绕中心句,从   和   两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刻苦学习的故事。
17.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毛泽东同志读书的方法是   和   。
19.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课外阅读。
大江保卫战
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勇地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④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⑤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线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⑥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2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日夜兼程:   
劈波斩浪:   
2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把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险情危急 →   →铁汉本色   
22.读短文,填空。
①短文的第②段是对   的描写,第④段着重写了   ,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
②文中加点的“红五星”“迷彩服”象征着   (或“   ”),从中我们体会到   。
23.对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连用三个“飞向”,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强调了解放军官兵救援动作迅速。
C.让人感受到了解放军官兵一往无前、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
D.写出了解放军官兵不怕洪水,游泳技术高超。
24.文中解放军官兵怎样的品质深深地震撼了你?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罗盛教的故事
1952 年 1 月 2 日,新年伊始,正是朝鲜半岛冰天雪地的时节。罗盛教和战友一大早便来到了军队驻扎地附近的冰河边,准备练习投弹。就在这时,河面上突然传来几位朝鲜少年急促的哭喊声。罗盛教听不懂朝鲜语,但看到朝鲜少年的手势和破裂的冰面,他立即明白了一切。他一边奔向冰窟,一边脱下棉衣,纵身跳进了冰冷彻骨的河水中。
冒着零下 20 摄氏度的严寒,罗盛教沉着冷静,很快便摸到了落水的朝鲜少年,并成功将他托出水面。可是,冰窟边缘的冰面太薄,承受不了落水少年的体重,两个人马上又跌落到了水中。
一次,两次,三次……少年三次被托出水面,但三次都没能上岸。这时,罗盛教的体力已消耗殆尽,但他仍顽强地再一次潜到水底,找到少年,并再次将他顶出了水面。此时,罗盛教的战友拖着电线杆赶到冰窟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出了水面。当战友尝试去拉罗盛教的时候,罗盛教已经沉入了水底。
找到罗盛教烈士的遗体后,朝鲜人民以当地最隆重的葬礼将他安葬,并在他牺牲的地方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选自 2020 年 6 月 29 日《湖南日报》,有改动)
25.第 1 自然段罗盛教听到声音时的表现,让你体会到   。
26.想一想:当罗盛教三次把少年托出水面,却都没有成功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27.对朝鲜人民为罗盛教竖起的木牌上所写的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
A.罗盛教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朝鲜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B.朝鲜人民应该学习罗盛教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C.告诫当地儿童要铭记这个教训,不要随意在冰上玩。
D.罗盛教的牺牲让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更加牢固。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战士和祖国
在我们部队开到汉江北岸休息的时候,我到一个班里去开一个座谈会。坐在我身边的这些战士,他们身上披满了日日夜夜的灰尘,有的军衣上还有被燃烧弹烧着的痕迹。他们并不骄矜地,而是谦逊地注视着我。我看到他们这样淳朴可爱的面貌,心想,这就是跟全世界最凶残的帝国主义作战的战胜者呀!这就是那些打到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的坚定的人、勇敢的人啊。我不由得带着敬意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可是话音还没有落地,就立刻听到他们几乎是同时地回答:“为了祖国,这算不得辛苦!”“为了祖国嘛。”“我们,为了祖国!!!”
还有一个又高又大的战士,把他一双带着血茧的大手,伸到我的面前,笑嘻嘻地说:“我这双手,就是为了咱们的祖国干活的呀!”说过,他们一齐用眼睛注视着我。我,我怎么能够一下说出这声音里是含着什么一种东西啊;我只是觉着这种声音的分量,强烈地把我震撼着。
——选自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有改动
28.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
29.请用横线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0.文中两次出现战士们“注视着我”,其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31.文章运用   的方法,描写了“我”和一个班的战士开座谈会的场面。既关注了人物群体,又重点描写了一位   的战士,都是通过人物的   和   描写来展现战士们   的形象。
课外阅读。
抗日小英雄——王璞
王璞,河北省完县人。生于 1929 年,1943 年牺牲,牺牲时只有 14 岁。王璞出生在太行山石岭下野场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径,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火种。他自小就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 岁时当选村儿童团团长。
一天,日寇包围了王璞和乡亲们。日寇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璞和他妈妈昂首挺胸站在最前面。汉奸翻译问王璞:“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璞吧?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告诉你!”王璞面不改色地回答道。日寇把刺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继续威逼他。王璞毫不畏惧,勇敢地推开日寇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
残暴的日寇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一一野场惨案。小王璞与母亲及 128 名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王璞“抗日民族小英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
32.联系上下文内容,解释下面词语。
昂首挺胸:    毫不畏惧:   
3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3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5.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严格;磨炼
2.B
3.即使在滴水 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4.国旗班的战士们从天文台索取来一年太阳升、落的时间表,给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
5.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定意志和顽强毅力;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楷模。
6.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更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国旗班战士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突出了他们对升旗的负责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表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
【答案】7.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8.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9.红军利用探子的船只消灭了敌人,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使红平主力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10.表现了红军的机智、勇敢。
【答案】11.shě;校舍;jiào;教书
12.安定;熟识
13.:“! ,,,……”“,!,!”。
14.合格;ABC
15.做事要勇敢、遇事要冷静。
【答案】16.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珍惜时间;热爱学习
17.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承上启下
18.用符号做标记;写看法
19.青少年要树立远大志向,修炼品格,磨砺意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人的本领。
【答案】20.文中指解放军官兵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文中指冲锋舟冲开激流,前去救援。
21.保卫大堤;救护群众
22.抗洪官兵的集体形象;黄晓文抗洪时发生的事;点面结合;使场面更加形象、具体,从而使解放军官兵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人民子弟兵;解放军官兵;老百姓对解放军的信任
23.D
24.解放军官兵在面对洪灾时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洪灾面前,解放军官兵英勇无畏,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些战士甚至为了行走快捷而赤脚奔跑,被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也在所不惜。他们在狂风暴雨中奔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答案】25.罗盛教救人心切
26.示例: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这位少年救上岸
27.C
【答案】28.骄矜;谦逊
29.(画线略)侧面描写“我”的内心活动,烘托出战士们坚决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意志与决心,以及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30.不一样。第一次“注视着我”表示对“我”的尊重,第二次“注视着我”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捍卫祖国安全的决心。
31.点面结合;又高又大;外貌;语言;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英勇顽强奋斗、为了祖国和民族尊严奋不顾身
【答案】32.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没有丝毫害怕和畏惧。
33.短文主要记叙了王璞无惧日寇威逼,拒不透露八路军的信息,最后英勇牺牲的经过。
34.画线句子运用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王璞面对日寇威逼,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5.示例:读完短文,我深深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让侵略者再无机可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