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5.对韵歌
【教学目标】
1.认识“对、歌、雨”等9个生字,会写“云、雨、虫”等5个生字。
2. 能够自然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记课文内容。
3.初步领略对子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对汉语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确保他们能够流利无误地朗读整篇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对子的独特魅力,鼓励他们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对子中词语间的紧密联系和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步入新课
1.请大家静下心来,让我们一同聆听一曲古典悠扬的旋律,同时我为大家展示几幅大自然的美景画卷。看那天空多么湛蓝,仿佛被水洗过一般;看那山峦多么翠绿,生机勃勃;再看那溪水多么清澈,还有那欢快的小动物们,真是可爱极了。
2.小朋友们,你们在这幅画里都找到了什么呀?这些美丽的景象有没有让你们心里泛起涟漪,让你们想起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3.今天,我们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学习探险,去深入探索一篇既充满趣味又富含诗意的课文——《对韵歌》。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氛围中,感受其中的韵味吧!
二、初读篇章,总体感悟
1.教师先为同学们示范朗读课文,请大家用心聆听,特别留意字词的发音和朗读的节奏。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请圈出来并利用拼音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3.然后,我会请几位同学来尝试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则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帮忙指出朗读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4.最后,全班一起齐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的韵律感,让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感受文字的魅力。
三、学习新字词
1.呈现生字卡片,请学生们逐一朗读。
2.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有趣的“生字接龙”游戏,大家按顺序读出卡片上的生字,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发音。
3.现在,我们来分享几个记忆生字的小妙招。比如,“对”这个字,我们可以用“组合法”,把“又”和“寸”两个部件放在一起就是“对”了;“云”字的话,我们可以尝试用“联想法”,想象天空中那些软绵绵的云朵,这样记忆起来就轻松多了。
4.然后,我们再来玩一个“生字配对”的游戏。我会把生字卡片和对应的图片卡片分发给大家,大家要动动脑筋,找到自己的“搭档”,组成一个新的词语哦。
四、深入研读,领悟对偶句的精髓
1.详细剖析课文内容精髓。
“云与雨相应,雪跟风相伴。”指引学生细赏图片,领悟“云”与“雨”、“雪”与“风”的相映成趣,体会自然景象间的微妙联系。
“花与树相依,鸟与虫共舞。”展示花朵、树木、鸟儿、虫子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感受“花”与“树”的相互映衬,“鸟”与“虫”的和谐共处,领悟生命之间的美好共生。
“山清映照水秀,柳绿映衬桃红。”通过展示山水间的清新雅致、柳绿桃红的绚烂景致,引导学生沉醉于大自然的旖旎风光,领悟“山清”与“水秀”、“柳绿”与“桃红”间那巧妙的对仗艺术。
2.归纳对偶句的独特之处。
引领学生审视课文中的对偶句,发现其字数均衡、词性匹配、内容相互关联等显著特点。
通过列举春联、诗词等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对偶句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
五、熟读并背诵课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教师与学生互动朗读、小组间竞赛朗读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深入体验文本的音韵之美。
2.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并背诵。
3.随机请几位学生背诵课文,鼓励同学们相互点评,共同进步。
六、拓展延伸
1.请学生们齐声朗读几组简单的对子,并请他们分享一下这些对子中的词语是如何一一对应的。比如,“天对地,上对下,日对月,大对小”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对子的基本框架和音韵之美。
2.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自己尝试着编写对子,这样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变得更加活泼有趣。
七、课堂总结
1.提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悟呢?
2.下面请几位同学上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老师也想借此机会,给大家做个总结。我们刚才一起细细品味了《对韵歌》,结识了七个新的汉字小伙伴,还深深地感受到了对子那特别的韵律美感和它独特的地方。老师希望,每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更加留心并积累这些精彩的对子,更加深入地体会我们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
八、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后将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邀请他们加入到对对子的游戏中来,这样不仅增加了亲子间的互动,还能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2.我们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多留意,收集一些对子,记录下这些有趣的瞬间。等到上课的时候,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一起学习和成长。
【教学反思】
6.日月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尖、尘”等11个生字,会写“力、土、心”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养成初步的认字能力。
3.感受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识字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学习的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有个名字,叫“会意字”。让我们一起认识下面几个会意字,看看它们是不是很有趣。
二、出示:“力、尖、尘、众、双、林、森、不、条、心、金”整体认知。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类。
左右结构:双、林;上下结构:尘、尖、条;品字形:森、众
3.这些汉字有的是由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有的是由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有位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能干,他也发现了这些规律,而且还把他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读读,说不定,待会儿我们也能像他一样编一首儿歌了。
三、熟读课文,语境识字
1.自由读课文,并把出示的十二个汉字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
3.自我展示读课文。
4.学习“明”、 “鲜、尘、尖”。
5.举一反三,自学其他小节中的生字。
6.再出示:力、尖、尘、众、双、林、森、不、条、心、金。
(1)师板书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领会这些字的意思。
四、扩展练习
用下面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力、尖、尘、众、双、林、森、不、条、心、金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尖、尘”等 11 个生字,会写“力、土、心”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养成初步的认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寓学于乐,复习导入
1.分组比赛认读生字。
2.一字开花(扩词游戏)
二、熟读全文
1.同桌用“对口令”的方式读一读。
2.教师示范读,强调韵尾。学生仿读,看谁读得好。
3.齐读。(边拍手边读)
三、完成课后“我会读”
1.自由练读。
2.认读新词,并在生字下面打上点。用带点的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力、土、心”三个字,学生观察一下,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好。
2.教师范写,让学生评议。学生练写。
五、读读想想。
1.回忆上节课会意字小资料,汉字的结构很有意思,很多汉字都是由不同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另一个意思。
2.自由读读“读读想想”中的内容。
3.出示“歪、晃、品、晶”四个字,学生认读。
4.指学生说说意思,组词。认读“歪歪扭扭、晃眼睛、品茶、亮晶晶“几个词语。
六、展示收集的会意字,自创儿歌
1.展示收集的会意字,可以编成字謎展示。如: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2.根据课文形式,自创会意字儿歌,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七、实践活动,拓展认识
1.找一找前面学过的汉字,如:妈、笔、坐、肚、朋,学着课文的样子,編一编韵文,或编字謎。
2.课外利用多种渠道去认识汉字,把自己的发现编成儿歌。
【教学反思】
7.小书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包、尺、作”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 竹字头 3个偏旁。会写“尺、本、刀”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打一学习用品。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1.看课文中的六个词语。已经认识的字,你就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就先借助拼音再多读几遍。
2.教师请一名同学领读,大家跟着一起读。
3.课件出示:书、包、尺、作、业、本、笔、刀。
指名给这些字宝宝标音。小组合作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三、动手实践,有序表达
1.同学们学生字学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并在我们的小书包里找出它们。(读一个,找一样)哎呀!小书包都被我们翻乱了,你们能自己整理书包吗?自己试着整理书包。
2.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教师建议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四、指导写字,规范美观
1.学习书写“刀”、 “尺”、“本”。
2.学生练习书写,要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学过的字回家读3遍。预习课文里的小诗歌,读两遍。自己整理书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包、尺、作”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尺、本、刀”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认读字卡。
2.扩词练习。出示“尺、本、刀”。给这三个字组两个词。最好不重复。
二、学习韵文,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韵文,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说一说:这篇小韵文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1)学习第一句话:“宝贝”指什么?为什么称为“宝贝”?
(2)学习第二句话。
学习“课”字。“课”是左右结构的字,上课要用语言来交流,所以是“言字旁”。
(3)学习第三句话。
“静悄悄”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那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是“静悄悄”的?
(4)学习第四句话。
①学习“早”字。出示图片,体会日出的时候就是早晨。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早”字。
②学习“校”字。“校”是左右结构的字,是形声字。
三、实践操作,有序表达
1.说一说怎样削铅笔。引导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话。
2.小组合作说一说怎样在桌面上摆放学习用品。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我把( )放在( ) 的( )边。
四、指导写字,认真细致
学习书写“不”、“少”字。
五、布置作业
1.读两遍课文。新学的生字读3遍。
2.自己整理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面。和家长介绍自己是怎样摆放的。
【教学反思】
8.升国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个偏旁; 会写“中、五”等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 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2.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三、随文识字,细品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认真地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句,思考: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呢?
2.认识“国旗”。
3.学习“五星红旗”。
(二)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学习生字:“升”“中”“歌”“起”。
2.齐读前两句。
(三)学习第三句。
1.出示第三句: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2.学习生字“么”“美”“丽”。
3.说话训练。
(1)在一些词语的前面加上“多么”,表示程度更深。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美丽 多么美丽好听 多么好听高大 多么高大
(2)你能依照这样的形式说几个词语吗?
(四)学习第四句。
1.引读: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向着国旗,我们立正。)
2.学习生字“立”“正”。
(五)学习第五句。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敬礼”。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六)整体学习,诵读品悟,升华热爱国旗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国旗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来参观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多媒体演示
北京天安门前升旗仪式。)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中、五。
2.指导书写“中”、“五”。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国旗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自豪。希望同学们爱护国旗,尊重国旗,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而努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个偏旁;会写“中、五”等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 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复习词语。
中国、五星红旗、国旗、国歌、升起、多么美丽、立正。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练习写字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写本课的另外两个生字。(课件出示:立正)
2.回顾写字的方法。
一看:看每一笔所在的位置,看老师的示范。
二写:认真描红,临写,先描再写。
三对照:仔细与例字进行对照,与同桌互相评议。
3.导书写“立”、 “正”。
三、指导背诵,深入理解
1.采用各种形式熟读课文。
2.方法引领,熟读成诵。
(1)以问题提示法引领背诵。
什么旗帜是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怎样升起?五星红旗升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引领背诵。
(3)深入情境,表演背诵。
(4)小结: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同学们不仅能背诵诗歌,还掌握了背诵课文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想问题,连词句;看插图,想画面;做动作,来表演。
四、说话训练,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国旗说,那就说说吧!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________)
2.画一画。
画一幅“升国旗”的图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画下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职业,并认识“老、师、医、院”等生字,会写“门、卫”等汉字。
2.初步了解部首的妙处,学习基本的笔顺。
3.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4. 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
【教学重点】
1.初步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汉字的美;
2.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拓展课外阅读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学校、老师、工厂、工人、医院、医生、传达室、门卫。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一读。
3.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清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4请同学们再读,一边读一边圈出表示方位的字词。
5.指导书写“工厂、门卫”等四个字。
三、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
2.注意读准“n、L”以及平舌音和翘舌音。
(二)读一读,了解部首与字音的联系
1.与树木有关的字:树、林、桃、桥。
2.与草有关的字:花、草、莲、菜。
(三)环境中识字
1过渡:(课件出示活动三的情境图)小朋友们看,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小镇上,小镇上可真热闹啊!不过,这些建筑物都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建筑物的名称和用途。
3.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招牌上的汉字,不会读的可以问一问同桌,也可以问老师。同桌互相考一考。
4.指名领读招牌上的汉字。
(四)看度写词语
学生看图写词语,再说一句话。
四、书写提示
1.教师示范写:云、南、叶、竹。
2.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是按什么笔顺写的。引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五、日积月累
1.教师范读、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4.结合书中插图,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5.指导朗读。
六、和大人一起读
1.导语:读书使人进步,读书让人快乐。让我们一起读书好吗?
2.导读:我们一起读书得做到什么呢?
3.学生讨论后明确:大家一起读书时,尽量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向他人请教问题时要小声。
4.课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小松鼠找花生》。
5.师生一起读。
(1)过渡:静静地读书,美美地享受。这种感觉好吗?你从《小松鼠找花生》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也可以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收获或感受。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