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短歌行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乐府诗、作者曹操等相关常识,熟练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分析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林俊杰《曹操》歌词:
曹操不啰嗦
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阳谋明说 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尓虑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舆错
林俊杰歌曲《三国》,从歌词中感受乱世三国的时代:
当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领导者分别有:
三国时期时势不济,但是却涌现了非常多优秀的领导们: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
当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领导者分别有:
三国时期时势不济,但是却涌现了非常多优秀的领导们:
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
你会选择加入哪位领导者的麾下?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刘备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对手评价: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二、作者介绍——「名人眼中的曹操」
后人评价:名人眼中的曹操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三国志》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末名士许绍《魏书》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
——鲁迅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
究竟哪一面才是真?
二、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借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二、作者介绍——「现存诗歌」
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01
02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二、作者介绍——「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建功立业。
解读题目:
短歌行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长歌的特点——热烈奔放。
短歌的特点——节奏短促,低音短唱,抒发内心忧愁苦闷。
汉乐府曲调名。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本诗是曹操用旧题写的新词。
是汉乐府曲调名。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本诗是曹操用旧题写的新词。
古代诗歌体裁

三、解题——「行的解释」
《短歌行》
歌行是乐府诗的一种
《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秦中吟》《白头吟》  
《李凭箜篌引》
《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三、解题——「乐府」
除了歌、行,还有吟、曲、引等,也是乐府诗。
广义上讲,可以入乐的诗都称为乐府诗,有多种含义:
1、指宫廷主管音乐的部门,这种官方机构在秦、汉时已经设立。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以及创作歌辞等。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
2、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曹操创作的《短歌行》属于此类。
3、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而写作的诗,通常被称为“新乐府”,如杜甫《兵车行》。
4、宋元以后 “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为它们最初也是配乐演唱的。
三、解题——「乐府」
关于「乐府」
乐府与古诗
乐府可歌,古诗不尽可歌
1
乐府诗多长短句,古诗
除四言外,多为五、七言
2
乐府内容多为记功述事,
古诗主言情
3
乐府诗贵遒劲,古诗当温雅
4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wèi
yōu

duō


yàn
qiè
四、初读正音
朗读诗歌:
诗歌鉴赏:
①全诗当中反复出现“忧”字,那诗人到底在忧什么?
②诗人使用了哪些手法抒发这种忧愁的?
本文的诗眼是哪个字?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五、分析探究
一忧:人生短暂,
譬如朝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五、分析探究
二忧:思慕贤才,
但贤才难觅
这部分作者情感有何细微的变化?
对应了贤才怎样的状态?
思慕贤才,沉吟不言
贤才若来,
热情礼待
贤才不来,夜不能寐
贤才你来,
如友归来
贤才莫徘徊,
选我必开怀
苦闷
喜悦
痛苦
感激
自信
没来
若来
不来
途中
过来
五、分析探究
这部分情感有何细微的变化?
苦闷
喜悦
痛苦
感激
自信
没来
若来
不来
途中
过来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三忧:立志统一,
但功业未成
五、分析探究

全诗落脚点
全诗着眼点
五、分析探究
功业
贤才


一统天下
低沉
昂扬
五、分析探究——「主题归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以及求贤若渴、慷慨激昂的宏伟抱负。
请指出《短歌行》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作用
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深切思念。
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句子,表达自己优待贤才的态度。
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五、分析探究——「用典」
典故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五、分析探究——「比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
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喻人生短促
喻贤士还没有归宿
喻用人“多多益善”
诗歌鉴赏:
拓展借代手法: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种类 例句
特征代本体 知否知否,应该是绿肥红瘦。
工具代本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人名代著作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 芦柴棒,去烧火!
具体代抽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
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品味风格
回顾学过的《观沧海》、《龟虽寿》,联系这首诗,总结曹操的创作风格。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味风格
回顾学过的《观沧海》、《龟虽寿》,联系这首诗,总结曹操的创作风格。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突出地运用了________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起兴
乐观自信、顽强进取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二、作者介绍——「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随堂练习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1、小说体裁因素
E、《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2、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
C、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3、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
B、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4、《三国演义》作者因素
A、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作业
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要写得有激情。 (100字左右)

曹公,我想对你说……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