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深度学习课前学基础1.化学是一门以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1)点燃前:蜡烛是白色固体,容易用小刀切开,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硬度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____。(2)燃烧时:蜡烛发_________光,放_________,火焰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其中_________温度最高;罩在烛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上很快形成一层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_________生成;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有_________生成。(3)熄灭后:烛芯上方有一缕_________冒出,能被点燃。3.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B.炼丹术、炼金术为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C.现代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自然科学D.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B.通过实验可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C.通过实验可以获得新的化学知识D.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勤于动手,不必记录现象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6.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如图三个集气瓶中,a、b、c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 )INCLUDEPICTURE "../../../qq文件接收/FT22HXTBZY1-4Q.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T22HXTBZY1-4Q.TIF" \* MERGEFORMATA.熄灭、更旺、不变 B.更旺、熄灭、不变 C.更旺、更旺、熄灭 D.更旺、熄灭、熄灭7.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将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B.变化时发光、放热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出现D.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课堂学重难点8.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为一谈。实验现象是直接观察到的,如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而实验结论是由实验现象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如生成物名称、性质等。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不能用实验结论代替实验现象。9.检验某种物质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的实验操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有水生成。10.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探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燃烧时发光放热 ②燃烧时有水生成 ③外焰的温度最高 ④这是一个化学变化,但伴随有物理变化 ⑤熄灭时有白雾产生A.①②③ B.只有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1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图1 图2 图3A.蜡烛燃烧过程既包含物理变化也包含化学变化B.图1实验可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燃性气体12.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生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二氧化碳;B.白烟是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如下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将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珠,说明白烟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填字母)。但这样做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填字母)提供了证据。 课后演练13.将彩漂液倒在地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小刚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形成假设 B.设计并实施实验 C.形成结论 D.反思评价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泪”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水 B.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C.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炭粒等1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现象或结论的叙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罩在烛火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少量白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罩在烛火上方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C.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够被点燃,说明白烟是可燃气体D.燃烧的蜡烛有“流泪”的现象,因为石蜡的熔点低16.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小粤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于火焰中,约1 s后抽出,观察到的现象如图1所示,证明了焰心_________。(2)焰心气体所含物质探究: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如图2)。【作出猜想】同学们对该气体的主要成分作出三种猜想:①含有二氧化碳;②含有水蒸气;③含有石蜡蒸气。猜想①②的依据是_________,猜想③的依据是石蜡先受热熔化成液态后再汽化才能燃烧。【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立即将注射器内气体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 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b.立即将注射器内气体注入一个干冷的烧杯中 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猜想②不成立c.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气体燃烧 猜想③_________【实验反思】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一定成立,理由是_________。【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缓缓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是固态石蜡受热熔化,然后在烛芯处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参考答案1.实验 实验2.(1)小 不 小 (2)黄 热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水 变浑浊 二氧化碳 (3)白烟3.C 4.D 5.D 6.B 7.B10.D 11.D12.(1)不是水蒸气 (2)A 不能 不能确定该二氧化碳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还是熄灭时产生的 (3)C13.A 14.A 15.C16..(1)温度最低 (2)【做出猜想】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并进行试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成立 【实验反思】石蜡蒸气遇冷也会凝结成固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补充实验】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