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归园田居从田园风光到心灵治愈归园田居现代版《向往的生活》“时光荏苒,曾几何时,我们也苦度春秋。如今只感叹似水流年,不复可追。”——《向往的生活》躺平专家 裸辞达人 陶渊明一直是大家喜爱讨论的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裸辞鼻祖”,有人说他是“躺平天花板”。他的“辞职”和“归隐”真的等于‘躺平’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层迷雾!活动一:穿越历史云烟,走近陶渊明田园诗派、隐逸诗人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开创田园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山水田园诗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有王维、孟浩然等。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向“田园”山水田园诗的内容① 对宁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② 描写优美的农村风光,歌颂田园山水的美好风光;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怀,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从“题眼”中读懂文本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yìnzhuōyújīyánàifèifán为何而归?诗意朗读,寻找诗眼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解密陶渊明的辞职理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思考:他的辞职是 “冲动选择” 还是 “深思熟虑”?从哪句诗能看出?—— 本性与官场的根本冲突归园田居:从田园风光到心灵治愈【 “陶渊明仕途年表” 表格】年龄 官职 在职时长 辞职状态29 岁 江州祭酒 数月 辞36 岁 桓玄幕下 约 1 年 辞40 岁 刘裕参军 约 1 年 辞41 岁 彭泽令 81 天 辞,不复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忆我少壮时, 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红楼梦》中说“我们生来已陷溺在贪、嗔、痴、爱中,犹如污泥一般,怎么能跳出这般尘网?”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公元408年)六月中,陶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陶渊明称病没有应征。(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陶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陶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陶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陶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池鱼深受束缚,极不自由摆脱束缚,回归田园尘网樊笼比喻比喻诗人污浊、肮脏、压抑厌恶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41岁的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当时来视察的督邮刘云以视察为名索贿,名声狼藉,让陶渊明忍无可忍,他不愿为微薄俸禄卑躬屈膝、行贿献媚,认为这是对人格的羞辱。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园田居:从田园风光到心灵治愈【追问】“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含义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原因陶渊明辞职以后过得很好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六)解密陶渊明的归园生活选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确定画面风格:宁静、恬淡、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图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思考: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并指出描写了哪些具体的意象。(2)归向何处?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思考:“荫”“罗” 二字用得妙在哪?【荫】写出树木遮蔽的温柔感【罗】仿佛桃李列队欢迎主人,赋予自然人格化情感“暧暧”“依依” 以叠词营造出独特的田园氛围感,写出了乡村的什么特点?“朦胧美”“烟火气”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勾勒这幅图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近景远景静动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指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解密陶渊明的归园之感(3)归去何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向“田园”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由安逸喜悦“虚室有余闲”中的“虚”是何意?这句诗作何理解?【虚】有“空、虚空”之意,“虚室”即“陈设简陋的房子”。这句诗可以理解为:住在陈设简陋的房子里觉得很清闲。【室】还可解释为人的内心,“虚室”则有“空明的心境”之意。如此,这句诗就可以理解为:空明的心境使人拥有了闲适的情趣。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陶渊明归园后的心灵救赎陶渊明远离官场的喧嚣纷扰,归园后心境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在田园生活中,摆脱了世俗事务的繁杂,心灵获得了久违的闲适与自由,就像鸟儿重回山林、鱼儿回归深渊。这种从束缚到解脱的心境变化,是他对自我内心的深度探寻与救赎。课堂结语人的一生,有舍有得。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全然不同。希望大家都能遵循自己的内心,热烈而坚定地生活。小结为何而归?归园田居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寻诗意生活赏诗意美景抒诗意心境真朴做人要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求富贵,而是自由自在。返真璞归从“比较”中见“仕&隐”陶渊明【】隐曹操【】仕读《短歌行》可知,曹操是积极入世的,是决心建立一番功业的。而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陶渊明是厌恶俗世的,是逃避仕途的。请分析他们二人不同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1)二人人生态度的不同,源于各自的出身及地位。曹操作为汉末军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量,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处在这一位置上,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业作为人生目标。而陶渊明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年轻时也曾胸怀大志,但动荡的社会、龌龊的官场却是他改变不了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其厌恶官场,向往自然。(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和曹操的人生态度正是“穷”与“达”的体现。虽然,他们的选择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的“进”与“退”仍然是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体现,也都是对自身生命尊严的捍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