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资源包【教学课件+习题+素材】 (11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资源包【教学课件+习题+素材】 (11份打包)

资源简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习题
一、选择题
1.近代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学习西方文化
C.打破封建束缚 D.进行文化革命
2.李大钊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动
B.青年学生追求民主、科学的运动
C.学习西方的文化运动
D.思想领域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4.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 )
A.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锻炼了中国工人阶级
D.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对统治
5.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先进知识分子推动
D.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增强
6.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二、非选择题
材料题
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所给问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
请回答:
(1)“两位先生”是指谁?其本质含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陈独秀提出这一口号的原因。
(3)你如何评价陈独秀的主张?
问答题:
8.比较前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性质、斗争目标、内容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主要不同点。
9.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DDCDD
二、非选择题
材料题
7.(1)是“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人的某些唯心主义社会科学理论。(2)陈独秀认为应废除封建文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这样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3)陈独秀的主张有力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但他的主张没有超出资产阶级的思想范畴,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向。
问答题
8.①性质:前者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后者是以无产阶级为主力的各阶级,各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革命。前者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后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②斗争目标:前者是要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后者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③内容:前者提倡科学、民主,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为武器,反对儒家传统道德;后者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新思潮的主流。④社会影响:前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但它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出路;后者则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9.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以它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①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②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这个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对斗争的胜利起着决定作用。无产阶级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③革命有了新的目的,那就是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资产阶级社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而不是资产阶级专政)为目的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
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由此培养爱国情怀,并使之认识到五四精神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难点: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分析:感悟五四精神
利用电教手段:电影剪辑《五四运动》等多媒体资料,加深对史实的印象。
组织分组讨论:理解探究五四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好一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大家都应该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中国共青团团歌里为什么要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青春燃烧的历史吧!
(二)新课探究
一、五四寻源:
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并阅读课文第二子目的内容和电影《五四运动》的剪辑资料,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归纳: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学生]: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
2、国内方面: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讲解]: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堪言,这就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局势,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社会情况可以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中国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逐渐激化,就像一堆干燥的柴,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燃烧起来。这时这点火星出现了,这就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派出了20万华工在战争中担负起了繁重的后勤任务。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当时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期待胜利能改善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北洋政府派出了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但是主宰会议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强国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正义的要求,而且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 。
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也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先进的知识分子认清了这个真理: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命运。
[过渡]:同学们试想,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公理战胜强权”,结果却变成了“强权即公理”的现实,就像影片中顾维钧说的那样,中国人能不愤怒么?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中国4万万同胞在1919年的5月忍耐程度走到了尽头,帝国主义没有料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的较大发展和新文化运动洗礼后的中国,已不再是八国联军侵华瓜分时的中国了。中国人民已不甘心接受这个失败,于是,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二、五四体验:
让我们结合当时的镜头一起去感受一下五四学生的激情吧。
[问题设计]:
1、在斗争中,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运动的中心、斗争的主力和主要形式发生了什么样变化?
(提示)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中心:北京——上海 (全国地域范围扩大)
主力:学生——工人 (工人 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参加,群众性爱国运动)
形式:游行示威—— “三罢”斗争 (斗争日益深入)
2、上海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提示)五四爱国运动已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为主力、 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爱国主义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讨论其原因。
(提示)(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虽然发挥了先锋作用,尤其是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作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低头。
[过渡]: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最终由于卖国贼被罢免和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而取得了初步的胜利,那么它对当时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深刻的影响意义?
三、五四精神:
1、情境设计:
材料一、1919年5月26日北大学生领袖罗家纶在《每周评论》发表文章认为五四精神是“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斗争的牺牲精神。”预言“这样的牺牲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元素。”
材料二、李大钊说:“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是只过一趟的。但是这一回的演出(指五四运动)将永久存在。”
材料三、“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
问题探究:什么是五四精神?(引导学生解读材料信息,阅读教材,分组讨论五四精神,适时点拨)。
(提示):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2、对比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提示)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有新的生产力、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阶级,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较之以前的革命,由于这些新的因素,进入到新的阶段。
四、弘扬五四:
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但是五四精神却长存至今,21世纪的青年应该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勇于展示成果。)
弘扬五四传统就是要更高地举起爱国和进步的旗帜。
弘扬五四传统就是要发扬民主、崇尚科学。
弘扬五四传统,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
(小结):新时期的“五四精神”———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主,崇尚科学,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振兴中华,全面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解放思想、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勇于奉献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要让青春绽放光彩,我们就必须珍惜分分秒秒,努力学习,发奋进取,为祖国的明天,我们的未来而奋斗。
(三)当堂检测: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北洋军阀的黑统治 D.袁世凯尊孔复古
2、五四运动的口号不包括(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还我青岛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废除“二十一条”
3、《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张,陆去。”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应归于( )
A.学生罢课 B.商人罢市 C.工人罢工 D.工商学联合斗争
4、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学生运动
5、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 )
①爱国  ②民主  ③罢学  ④追求真理  ⑤思想解放  ⑥科学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⑤⑥
(四)知识体系构建:
(五)课后作业:使用百度搜索关于五四运动的图片、视频、文字,整理后以“青春五四”为题写一片历史小论文,进行课上展示。
课件24张PPT。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革命……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
新文化运动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1914年,袁世凯祭孔祀天2、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4、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兴起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等《新青年》北京大学活动基地 前期思想 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青年界之金针!
青年的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民主和科学1917年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蔡元培胡适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走近北大蔡元培胡适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胡适辜鸿铭走近北大“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提 倡 科 学
反 对 迷 信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 倡 民 主
反 对 专 制 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民主”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化有机结合
B.国家主权和民主权利
C.人民民主权利和自由
D.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自由、平等、独立封建纲常伦理鲁迅与《狂人日记》1、《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2、《我之节烈观》揭露“忠、孝、节”伦理道德的危害“古代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但大抵因为寡妇是鬼妻,亡魂跟着,所以无人敢要,并非要她不事二夫。这样风俗,现在的蛮人社会里还有……”
——鲁迅《我之节烈观》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德先生”
“赛先生”胡适与白话文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4、促使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局限性:2、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3、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如何全面看待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是优秀遗产?哪些是糟粕?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课后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压抑人性“存天理、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 ——毛泽东 课件27张PPT。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近代前期各阶级救国方案有哪些?教训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简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简介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馆展示图留言厅展厅一:中国共产党简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展厅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条件两张图表各反映了什么?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工人运动的发展一、阶级基础二、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
共产党

生条件展厅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上海嘉兴南湖一、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1921、7、23)一大主要内容:①制定了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参加中共“一大”的两位代表陈公博和周佛海就被开除出党,以及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有一些党员被开除出党,你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这一举措? 说明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员的质量,以此来维护她的先进性,革命性。二、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2、7)内容: 制定革命纲领奋斗目标: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味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 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性质革命动力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二大能制定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想一想城市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城市革命中心无产阶级革命革命性质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动力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资产阶级革命对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性质中共二大中共一大比较中共一大、二大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从中你有什么认识?二、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2、7)内容: 制定革命纲领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奋斗目标: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味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展厅四: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1、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2、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开动脑筋台州第一个共产党小组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当时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地委秘书的宣侠父返回自己的母校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设在今椒江葭芷)进行革命活动。
1924年,宣侠父在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金铺华、章尚友、江淡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建立起台州第一个共产党小组。你知道吗?展厅五:中共诞生简介中



生1、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
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4、共产国际的帮助过程一大建党
(1921年)意义二大制纲(1922年)阶级基础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外部条件展厅五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诞生
(中共“一大”)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背景时间地点制定纲领意义留言厅:参观本馆后,
你的最大感想是什么?课后拓展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中有过哪些探索?2、有机会、有条件可以去参观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的会址。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7) 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五十几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五十多年、拥有六干四百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
回顾党和人民在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党和人民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再见谢谢同学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