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以及焦裕禄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品质。学习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用心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教学目标导入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的一首词。活动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 “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1942年,进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穆青所写的作品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了解作者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河南省新野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大学政治系毕业。曾担任新华通讯社多个分社的记者,新华通讯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瞭望》周刊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学院教授,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冯健通讯选》。1965年冬,他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写出了曾经感动了亿万读者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了解作者周原(1928-2011),原名乔元庆,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后因工作认真、能说能写,深受皮定均的赏识。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周原选择了新闻工作,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穆青等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使他闻名全国。焦裕禄(1922-1964),山东淄博人,曾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为“焦裕禄精神”,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了解人物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了解焦裕禄“焦桐”河南省兰考县位于黄河故道,饱受风沙、内涝和盐碱“三害”,1962年底,焦裕禄出任兰考县委书记。当时正是兰考“三害”严重时期,全县36万人民面临着生存考验。为解决兰考的灾害问题,焦裕禄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身患肝病仍跑遍全县120个村庄,带领全县群众封沙、治水、改造盐碱地,取得明显成效。他身染重病,疼痛时便用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病逝,终年42岁。了解背景1965年12月17日,在兰考县委的会议室里,穆青第一次听到焦裕禄身边的干部介绍焦书记的事迹。大家说着哭着,会议室里哭声一片。穆青坐不住了,他放下笔,不停地掏出手帕擦眼泪。他走到焦裕禄曾经坐过的因肝癌剧痛顶出窟窿的藤椅前,久久不语。接下来,他和同事冒着严寒,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路,访问焦裕禄慰问过的农户,寻找焦裕禄的足迹和精神,多少次,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睛。穆青说,不把这篇文章写好,简直就是对不起老百姓。三天以后,在开封宾馆,穆青和冯健、周原组成了一个写作班子。1966年2月7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打破常规,占用新闻节目的时间,用1小时20分钟,播出了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而著名播音员齐越,则是含着热泪、几经哽咽才完成播音。了解背景:①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前国家主席毛泽东②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前国家主席江泽民③焦裕禄同志是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好榜样。他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在今天,认真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呼唤,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家领导人评价焦裕禄④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家领导人评价焦裕禄活动二认识文体——通讯1.基本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2.主要特点一是严格的真实性;二是报道的客观性;三是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四是描写的形象性;五是议论色彩较浓。3.基本种类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4.经典代表作《包身工》(夏衍)、《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毛主席的队伍进入拉萨》、《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张继民)、《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王石、房树民)、《英雄的十月》(华山)、《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穆青等)。人物通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通讯5.通讯与消息的区分(1)从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且记者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追求细节;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需要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的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3)从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消息篇幅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通讯篇幅稍长一点,发稿时间也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地短、快。(4)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但可以灵活运用描写、议论、抒情,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的表现力。(5)从语言上看:消息的写作主体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的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具有真实性。文题解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县委书记”是焦裕禄的身份“榜样”是贯串全文始终的写作主旨“焦裕禄”是这篇通讯的写作对象由题目可知,本文是通过介绍焦裕禄的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的精神。活动三梳理结构,概括内容导语: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第一节: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第二节: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初读文本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尝试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以事写人”和“以言见人”是人物通讯常用的写作手法。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明确文章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记录了人物哪些个性语言,从中总结人物精神,并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立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焦裕禄同志思考讨论段落结构 具体事件 个性语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段落结构 具体事件 个性语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引子 初到兰考就忙于了解情况,观察灾情 正面塑形:“兰考是灾区......革命者在困难面前要逞英雄。” 目标坚定,不畏艰难 赞扬了焦裕禄乐观坚定的革命主义精神段落结构 具体事件 个性语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引子 初到兰考就忙于了解情况,观察灾情 正面塑形:“兰考是灾区......革命者在困难面前要逞英雄。” 目标坚定,不畏艰难 赞扬了焦裕禄乐观坚定的革命主义精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正面塑形:“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赞扬了焦裕禄求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段落结构 具体事件 个性语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引子 初到兰考就忙于了解情况,观察灾情 正面塑形:“兰考是灾区......革命者在困难面前要逞英雄。” 目标坚定,不畏艰难 赞扬了焦裕禄乐观坚定的革命主义精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正面塑形:“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赞扬了焦裕禄求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抗洪救灾 正面塑形:“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帮助群众。”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赞扬了焦裕禄在抗灾斗争中英雄气概段落结构 具体事件 个性语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引子 初到兰考就忙于了解情况,观察灾情 正面塑形:“兰考是灾区......革命者在困难面前要逞英雄。” 目标坚定,不畏艰难 赞扬了焦裕禄乐观坚定的革命主义精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正面塑形:“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赞扬了焦裕禄求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抗洪救灾 正面塑形:“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帮助群众。”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赞扬了焦裕禄在抗灾斗争中英雄气概他心里装着群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身患肝癌,但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工作 正面塑形:“病是个欺软怕硬......”“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谈你们的情况吧......” 热爱群众,不惧病痛 赞扬了焦裕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段落结构 具体事件 个性语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引子 初到兰考就忙于了解情况,观察灾情 正面塑形:“兰考是灾区......革命者在困难面前要逞英雄。” 目标坚定,不畏艰难 赞扬了焦裕禄乐观坚定的革命主义精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正面塑形:“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赞扬了焦裕禄求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抗洪救灾 正面塑形:“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帮助群众。”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赞扬了焦裕禄在抗灾斗争中英雄气概他心里装着群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身患肝癌,但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工作 正面塑形:“病是个欺软怕硬......”“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谈你们的情况吧......” 热爱群众,不惧病痛 赞扬了焦裕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活着我没有治好风沙,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患癌住院但依旧关心兰考人 正面塑形:”你回去对县委同志说......””活着我没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赞扬了焦裕禄不忘初心的革命情怀段落结构 具体事件 个性语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引子 初到兰考就忙于了解情况,观察灾情 正面塑形:“兰考是灾区......革命者在困难面前要逞英雄。” 目标坚定,不畏艰难 赞扬了焦裕禄乐观坚定的革命主义精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正面塑形:“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赞扬了焦裕禄求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抗洪救灾 正面塑形:“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帮助群众。”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赞扬了焦裕禄在抗灾斗争中英雄气概他心里装着群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身患肝癌,但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工作 正面塑形:“病是个欺软怕硬......”“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谈你们的情况吧......” 热爱群众,不惧病痛 赞扬了焦裕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活着我没有治好风沙,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患癌住院但依旧关心兰考人 正面塑形:”你回去对县委同志说......””活着我没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赞扬了焦裕禄不忘初心的革命情怀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兰考人民 侧面衬形:“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 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赞扬了焦裕禄一心为民的崇高品德7.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简要阐释每节标题所彰显的人物精神,填写下表。结构 标题 彰显的人物精神(价值)引子 —— ①第一节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②第二节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③不怕困难,勇于担当,富有勇气和斗志坚定、乐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富有公仆情怀,勤政为民,与人民同甘共苦思考讨论第三节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④第四节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⑤第五节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⑥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奉献牢记责任深远的影响和价值思考讨论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初读文本引子: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背景: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初到兰考的作为: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初读文本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挖泥压流沙焦裕禄组织抗灾1959年,焦裕禄与一金工车间的部分工友合影留念(前排左四为焦裕禄)第一节: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1.如何理解“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比喻凡事跟在别人后边学样,不如自己去开拓创新。答案 焦裕禄一到兰考县就决定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在实地调研时,焦裕禄不顾环境的险恶,亲自去查风口、探流沙,掌握了大量一手的资料。思考讨论第二节: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2.为什么要插入焦裕禄看望老人这样一个故事?答案 反映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表明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爱戴。通过这个故事,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思考讨论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3.在描写焦裕禄同志和肝癌斗争时,文章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案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思考讨论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4.如何理解细节:他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答案 表面上是写焦裕禄的“遗产”,实际上是通过两本书反映焦裕禄可贵的品质。正是在《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两本书的指引下,焦裕禄不顾自身,无私奉献。这正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化表现,也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修养。焦裕禄同志的所作所为,很好地诠释了毛泽东思想,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修养。思考讨论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5.“他还活着”有几层含义?答案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人们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不断开创新的奇迹。思考讨论6.文中有很多小标题,这些小标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有何作用?答案 这几个小标题是按照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安排,每一节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思考讨论本文小标题的作用:本文的小标题1.“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2.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3.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4.“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5.他没有死,他还活着1.使文章结构清晰,更有层次感。2.以焦裕禄的话作为标题,更直观体现焦裕禄的崇高精神。3.以人们的评价作为标题,表达对焦裕禄的赞美,突出中心8.如何理解文章中这几个小节之间的关系。答案 ①文章开头写焦裕禄受到党的委派到兰考上任,一再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这是战胜困难的组织保障。②1~2节写焦裕禄战胜困难的思想基础,其中第2节还涉及了焦裕禄战胜困难的群众基础。③3~4节写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舍身忘我、爱民、亲民的工作态度,这是战胜困难的主观因素。④最后一节写焦裕禄病逝后的工作成效,以及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怀念。⑤本文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为读者展现了焦裕禄在兰考县的工作情况,每一节侧重一个方面。全面照应了文章题目中的“榜样”二字。思考讨论活动五深入文本,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手法1.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焦裕禄这一典型形象?请结合课文进行分析。答案 ①白描化的语言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语言,能于平淡中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丰满、细腻。焦裕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深刻的道理说教,但他的每一句话都明白简单,能让百姓听懂、感动。②生动的细节描写。对于焦裕禄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工作的场景,文中用“踩”“顶”“揣”“按”一系列动词将焦裕禄忍痛工作的细节描绘出来,突出了焦裕禄忘我工作的人民公仆形象。再如,“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等,表达了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襟怀。③典型的环境描写。如文章第3段写“三害”的象征和标志:“黄沙”“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等,色调的变化,展现出兰考大地正在遭受的自然灾害,更能显示出焦裕禄身上的责任重大。④侧面烘托。如引言部分,通过他人的评价,表现了焦裕禄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在第一节中,通过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的“吃惊”“非常感动”的描写,表现了焦裕禄重视调研,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答案①贴近群众是本文最突出的语言特色。这些鲜活的语言,既忠实于新闻原貌,又贴近基层百姓。(闭眼捉麻雀、瞎子摸鱼、大家心里热乎乎的)②语言朴素却充满哲理。如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表现了一个县委书记深入调研的优良作风。③语言风趣、幽默。如“贴了膏药,扎了针”本是焦裕禄生前总结兰考人民治沙经验的话,这一风趣的口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兰考人民举重若轻、乐观通达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答案④形象生动、细腻准确;(“一粒粒豆大的冷汗珠时时从他的额头浸出来”和焦裕禄从画里掏出来自己的照片);⑤语言铿锵有力;(要制服三害,要把他们从兰考土地上像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坚决)⑥刻画真实,饱含情感;(赵文选呆了一下,突然的放声痛哭起来,张钦礼迟迟没有回答)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作为一篇通讯,在表达方式和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举例分析。答案:采取了记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作为通讯,全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抒情、描写和议论。如引子部分,第1段记叙,第2段记叙兼有议论,第3段描写,第4段以议论为主。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将焦裕禄推进到一个紧要“关口”,让读者感受到他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又如第三节第2段直接写他的肝病状况,以记叙为主,穿插“踩”“顶”“揣”“按”等一系列动作细节描写,末两句又融入了议论和抒情,焦裕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活动六从题目入手,掌握选材有评价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的特点之一是“‘榜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思想红线’”。对此,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①全文除引子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成篇,而且各部分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但是这五个小主题无不是贯穿“榜样”这一大主题来展开的。②引子的第6段,已渐现一个务实、坚定、为民的县委书记的新形象,已见一个敢于面对困难、信念坚定、敢于战胜灾魔的县委书记。这是一种“榜样”。③接着,作者用两个部分写焦裕禄亲自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灾害源头,做好灾害根源调查,深入群众寻求、研究治“三害”的对策。作者以事立人,这是一个信得过的领路人,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④最后三个标题所展现的内容则把生前对同志的爱护,对工作的认真、尽责,并且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为了人民,忘记自己的焦裕禄,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同样是榜样的力量。活动七探究文本,观点争鸣1.这篇文章有哪些特色?答案 (一)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的精神)——“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热爱群众,无私奉献)——“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肉体虽死,精神永存)。(二)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全文的主线是记叙焦裕禄同志从到达兰考后忘我工作,带领群众治理土地的感人事迹,同时夹杂着描写、议论,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三)运用大量生动具体的例子,生动表明焦裕禄的可贵品质。 在全文的描写中,每一节都举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表现出焦裕禄可贵的品质。2.通讯是否允许有细节上的虚构?答案 (观点一)允许有一定的虚构。通讯的文学性,主要指它的形象性,即用文学语言,或者说用形象的语言,把事实反映得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更加真实,从而更加容易吸引读者,感染读者,打动读者的心灵。生动具体,离不开某些细节描写。因此,通讯可以用一定程度的合理的想象,代替事实的真实。(观点二)通讯应该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通讯在现实中具有强大的宣传力量。它之所以具有这种力量,正是因为许多作者坚持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如果通讯所写的真人真事掺了假,这不但会破坏先进人物的形象,败坏通讯的名声,还会降低报纸的威信,使群众不再相信新闻对先进人物的宣传。3.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有人认为:“焦裕禄废寝忘食不顾自身健康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他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可以做出更大贡献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答案 (示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不提倡共产党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换取成果。但是一旦责任在肩,谁又能顾及自己的健康和安稳呢?想当年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的和平,如果每个人都抱定活着才能更有用的思想,会不会当有困难的时候,就会止步?有危险的时候,就会怯场?2.文章题目虽然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但是在新时代,我们学生作为复兴道路中的一员,应该从焦裕禄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榜样力量?答案 ①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②注重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③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③乐观向上,自信朴实。④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⑤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活动八群文阅读之研学任务单1.请比较《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两篇新闻作品在写法上的异同。答案 (1)相同点:都通过典型场景和生动细节记录重大事件,展现其重大意义;语言都简练深刻,既具有新闻语言的客观平实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含蓄深刻。(2)不同点:前者记录的重点是事件,通过典型的镜头式场景来展现主题。后者重在通过人物的语言传达心声,反映品格;选择人物的主要经历,详略得宜地记述人物并凸显其精神品格,多角度、分层次地表现人物。2.通过学习两篇新闻作品,结合积累的新闻知识,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体会两篇作品各自的独到之处。答案 ①从内容上看:《别了,“不列颠尼亚”》短小简练,是概括性的报道,虽然也有细节描写,但是不如后者的细节描写多;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对材料的搜集,对典型事例的报道,更全面深入,内容更详细。②从篇幅上看:作为消息的《别了,“不列颠尼亚”》篇幅较短,而作为通讯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篇幅较长。③从表达方式上看:《别了,“不列颠尼亚”》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虽也以叙述为主,但可以灵活运用描写、议论、抒情,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的表现力。④从感情上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在冷静的文字之下,蕴含着火山一般的情感;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抒情性比较明显。活动九研学巩固1.下列对《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的第一个小标题“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意思是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能单靠主观办事,不能只听别人的汇报,要亲自去掌握灾情。B.“站在洪水激流中”“画了一张又一张”“抡着手里的棍子”“一边指点着,一边滔滔不绝地告诉”,这些是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突出了焦裕禄带病在洪水中察流向、画图纸的场景。C.为了说明焦裕禄病情的严重,文章用了转院的方式来写,一开始是“开封医院把焦裕禄转到郑州医院”,接着“郑州医院又把他转到北京的医院”,最后“焦裕禄又被转到郑州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D.作者以事件为线索结构全文。从全文结构来说,作者以事件为线索,将新闻材料精心串联起来,不同的材料凸显出不同的主题,共同服务于彰显焦裕禄精神这样一个核心主题。√“作者以事件为线索结构全文”错,全文是以时间为线索。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答案 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主旨点睛本文通过讲述焦裕禄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以来,不顾身体健康,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与百姓同甘共苦、舍身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迎难而上以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同时,也点出了这种精神的价值及其影响。作业1.请你为焦裕禄写一段颁奖词;2.在我们走过的人生旅途中,很多平凡人的事迹令我们感动,择自己熟悉的一位人物为报道对象来进行人物通讯的写作练习;以上作业可2选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