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小结 第七单元 溶液1.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 )2.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故均一、稳定的液体都为溶液。( × )3.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一定是水。( × )4.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 × )5.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6.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 )7.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都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8.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一定变稀。( × )9.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 )10.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 )11.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 )12.将配好的6%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部分溅出,则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 )1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为使实验结果准确,要等到水完全蒸干再停止加热。( × )考点1 溶液及其性质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蒸发溶剂,一定析出晶体D.溶剂一定是水考点2 溶解度及应用2.(广西模拟)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B.24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C.将24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40 ℃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A不正确;24 ℃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6 g∶(100 g+36 g)=36∶136,B不正确;将24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二者的溶解度都升高,溶质、溶剂质量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和原温度下相同,再根据24 ℃是二者的溶解度相等且二者溶液为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仍相等,C不正确;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即在二者均饱和时蒸发相同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D正确。考点3 溶质质量分数3.(四川乐山中考)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研究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锥形瓶中的KNO3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KNO3的溶解度:甲>乙B.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C.乙中的KNO3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用硝酸铵代替生石灰也会出现上述现象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乙中锥形瓶底部硝酸钾晶体溶解,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KNO3的溶解度甲<乙,故A错误;甲中锥形瓶底部硝酸钾晶体没有完全溶解,乙中锥形瓶底部硝酸钾晶体完全溶解,乙中的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甲,溶剂质量不变,所以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故B正确;乙中的KNO3完全溶解,溶液可能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会观察到析出晶体,而不会出现上述晶体完全溶解的现象,故D错误。考点4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4.某同学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C__(填字母)。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①⑤③④(2)该实验操作中存在错误的是__①__(填序号)。(3)本实验需称取氯化钠__3.0__g。(4)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搅拌,加速溶解__。(5)在改正操作错误后,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ABD__(填字母)。A.氯化钠固体不纯B.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溶解前烧杯内壁有水珠(1)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体积,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2)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试剂位置放反了。(3)本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6%=3.0 g。(5)氯化钠固体不纯,溶质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溶剂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浓度;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溶剂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考点5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5.下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中的三个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该实验正确的操作做顺序是C→A→BB.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蒸发速率C.过滤过程中若滤纸破损则应重新过滤D.该实验主要利用NaCl易溶于水的性质6.近日,哈工大成功发射通遥一体化卫星系统“威海壹号”,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海洋目标探测识别的卫星星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将海水过滤可以得到纯水B.“海水晒盐”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aD.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最主要原因是温度太低过滤只能除去难溶物,可溶物除不去;“海水晒盐”得到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最主要原因是海水隔绝氧气。7.如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 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Na2CO3 7.0 12.5 22.0 40.0 48.8(1)20 ℃时,将20 g氯化钠溶解在50 g水中,得到__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分析表中数据,__碳酸钠(或Na2CO3)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3)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1 ℃时,Na2CO3的溶解度为__20__g。②t2 ℃时,将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与NH4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大的是__氯化铵溶液(或NH4Cl溶液)__。③t1 ℃时,取3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Na2CO3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15__g。(1)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根据溶解度概念,50 g水最多溶解18 g NaCl,将20 g氯化钠溶解在50 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0~40 ℃时,NaCl的溶解度由35.7 g增加到36.6 g,Na2CO3的溶解度由7.0 g增加到48.8 g,Na2C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3)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Na2CO3的溶解度为20 g。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a2C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t2 ℃时,将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与NH4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Na2CO3,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大的是NH4Cl溶液;③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有30 g×15%=(30 g+x)×10%,x=15 g。单元小结 第七单元 溶液1.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2.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故均一、稳定的液体都为溶液。( )3.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一定是水。( )4.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 )5.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6.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7.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都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8.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一定变稀。( )9.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10.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11.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12.将配好的6%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部分溅出,则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为使实验结果准确,要等到水完全蒸干再停止加热。( )考点1 溶液及其性质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蒸发溶剂,一定析出晶体D.溶剂一定是水考点2 溶解度及应用2.(广西模拟)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B.24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C.将24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40 ℃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考点3 溶质质量分数3.(四川乐山中考)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研究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锥形瓶中的KNO3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甲>乙B.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C.乙中的KNO3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用硝酸铵代替生石灰也会出现上述现象考点4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4.某同学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 __(填字母)。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①⑤③④(2)该实验操作中存在错误的是__ __(填序号)。(3)本实验需称取氯化钠__ __g。(4)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 __。(5)在改正操作错误后,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 __(填字母)。A.氯化钠固体不纯B.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溶解前烧杯内壁有水珠考点5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5.下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中的三个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正确的操作做顺序是C→A→BB.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蒸发速率C.过滤过程中若滤纸破损则应重新过滤D.该实验主要利用NaCl易溶于水的性质6.近日,哈工大成功发射通遥一体化卫星系统“威海壹号”,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海洋目标探测识别的卫星星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海水过滤可以得到纯水B.“海水晒盐”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aD.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最主要原因是温度太低7.如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 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Na2CO3 7.0 12.5 22.0 40.0 48.8(1)20 ℃时,将20 g氯化钠溶解在50 g水中,得到_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分析表中数据,__ 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3)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1 ℃时,Na2CO3的溶解度为__ __g。②t2 ℃时,将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与NH4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大的是__ __。③t1 ℃时,取3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Na2CO3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 __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小结 第七单元 溶液 - 学生版.docx 单元小结 第七单元 溶液.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