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阶段综合提优卷A卷(2025九上·期中)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同学们,一代伟人为巍巍中华江山而折腰,一代才女在人间的四月天里呢喃,吟唱的诗人在想望中抛开了忧①__(萋 戚),创造的歌者在新生中写下了生活的箴言。让我们在起伏的山峦之上鸟瞰远方的云烟,在波涛澎湃的海湾之滨眺望②__(搏 博)击海浪的风帆,团结一心拨响心海的琴弦,剪下一缕阳光献给祖国。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折腰 澎湃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① ② 【答案】1.zhé;pài2.戚;搏【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2)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1.本题考查基础字音。“折腰”的“折”应为“zhé”;“澎湃”的“湃”应为“pài”。故答案为:zhé;pài2.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和运用能力。①处:“忧戚”意思是忧伤,“戚”有悲痛、忧伤的意思;“萋”通常用于“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如“芳草萋萋”。所以此处应选“戚”。②处:“搏击”指奋力斗争和冲击,“搏”有对打、跳动等意思;“博”主要指多、广、大,如“博学”“广博”。这里说风帆在海浪中奋力冲击,应选“搏”。故答案为:戚;搏3.(2025九上·期中)小豫发现古诗词中也有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他在班会发言稿里引用了一些经典诗词名句,请你将空缺的诗词补充完整。前路曲折时,我们或许会踌躇停留,如韩愈的悲慨“① ?②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但我们终会高歌“③ ,④ ”李白《行路难》(其一)];失意沮丧时,我们也会如刘长卿一般感叹“⑤ ,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不过我们终会明白“⑦ ,⑧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论境遇如何,我们都要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等待木秀于林的时刻。【答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横、岭、蓝、沧、寂、怜、涯①②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描绘出诗人在贬谪途中,面对秦岭云横、蓝关雪拥的艰难路途,马都踟蹰不前,生动地表现出他前路渺茫、踌躇停留的心境。③④ 李白《行路难(其一)》里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充满艰难险阻,但诗人坚信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体现出乐观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⑤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在江山寂寥、草木摇落的场景下,诗人感慨贾谊为何被贬到如此遥远之地,流露出失意与对他人遭遇的同情。⑦⑧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以月的阴晴圆缺类比人的悲欢离合,表达了人生中不如意之事常有的豁达态度。故答案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4.(2025九上·期中)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请你和小豫一起观察下面三个字字形的变化,将表格补充完整。汉字 甲骨文 金文 见形辨义止 甲骨文和金文“止”字像脚趾的形状。“止”的本义是“脚”,表示停止、停留的意思走 甲骨文“走”,像人摆动双臂跑步的样子。金文“走”,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所以“走”表示“跑”的意思奔 【答案】甲骨文“奔”,上方像飘扬的旗帜,下方“止”像一只脚,表示“追逐”之意;金文“奔”,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三个脚趾造型,表示疾跑的意思【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书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演变及字义理解的能力。①对于“止”字,从给出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可以明显看出,其形状类似脚趾,在古代汉字造字法中,象形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意义,“止”字通过像脚趾的形状来表示其本义“脚”,后来引申出停止、停留的意思,这是基于字形对字义的一种合理推断和演变逻辑。②“走”字的甲骨文像人摆动双臂跑步的样子,金文更是在脚趾造型上强化了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这种字形的描绘直观地体现了“走”表示“跑”的意思,同样是通过象形的方式来表达字义。③“奔”字的甲骨文,上方像飘扬的旗帜,下方“止”像一只脚,有追逐之意;金文“奔”中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三个脚趾造型,进一步强调了疾跑的意思,从字形变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字义的演变和强化。本题通过展示汉字不同阶段的字形,考查学生能否依据字形特点准确理解和辨析汉字的含义,检验学生对汉字造字法和演变规律的掌握程度。故答案为:甲骨文“奔”,上方像飘扬的旗帜,下方“止”像一只脚,表示“追逐”之意;金文“奔”,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三个脚趾造型,表示疾跑的意思【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字体的辨析能力。结合对五大书法字体的特点辨析即可。5.(2025九上·期中)有同学准备了以下两幅图片作为班会的备选背景图,请你帮他选择一张图片来突出活动主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图A。长城代表祖国的山河、历史文化和精神,我们为之描画为之歌咏,正是爱国的体现。示例二:图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努力,能凸显“我的中国心”主题。【知识点】漫画释义;主题活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内涵的理解以及与活动主题关联的能力。选择图A: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性建筑,它蜿蜒于祖国的山河之间,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以长城为背景图,我们在班会中围绕其进行描述、歌咏等活动,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表达对祖国山河、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爱,这与“我的中国心”主题中蕴含的对祖国的深情是完全契合的,通过长城这一具体意象,能很好地唤起同学们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选择图B:图片中明确呈现了“中国梦”三个大字,并且配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文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我们关心祖国的命运,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努力,这正是“我的中国心”的生动体现。选择图B作为背景图,能够直接点明主题,激发同学们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故答案为:示例一:图A。长城代表祖国的山河、历史文化和精神,我们为之描画为之歌咏,正是爱国的体现。示例二:图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努力,能凸显“我的中国心”主题。【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6.(2025九上·期中)小豫想用一首小诗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群星闪烁; , 。啊,我们爱你,中国!【答案】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已洋溢着醉人的春色【知识点】续写式仿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①画线语句“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群星闪烁”呈现出我国东西部因经度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景象,展现了祖国地域的辽阔。②续写的句子同样要体现我国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特点。“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已洋溢着醉人的春色”,北国通常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在某个时段可能还是冰雪覆盖的景象;而南疆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此时可能已经呈现出春天的景色。这样的描述既符合我国南北因纬度差异导致的气候差异,又与前文在句式上保持一致,都是“当……,……”的结构,且通过不同地区的不同景象,进一步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与整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契合。故答案为: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已洋溢着醉人的春色【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2025九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红船女子①1921年7月,上海的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下,浓重的云团翻卷集聚着,像是在酝酿一场暴风雨。②法租界的望志路上,一幢石库门建筑的二楼,一些人正在慷慨激昂地谈论着。楼下过廊里的长凳上,坐着个神色凝重的青年女子,她不时地朝着门口左右张望。她叫王会悟,受丈夫李达委托,为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岗放哨。这个秘密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③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个突然出现的人,让王会悟感觉非常蹊跷,她立刻去楼上通报消息。正在发言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会议立即停止,代表们纷纷撤离。④十多分钟后,两辆巡捕房警车停在楼下,全副武装的巡捕冲下车,包围了整栋房子,开始大搜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退了。⑤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好培养。”⑥晚上,部分代表在李达寓所商议复会事宜。上海是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开会呢?代表们意见不一。王会悟说:“我有个建议,我老家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咱们到南湖去租一艘画舫,在船上开会,大家看如何?”⑦“我觉得王先生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来自武汉的董必武首先表示赞同,其他代表听了也纷纷说这是个好主意。⑧江南水乡乌镇长大的王会悟,其父是晚清秀才,开一家私塾。在嘉兴读书期间,王会悟接触到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来到新思想荟萃的上海,结识了李达,两人便在陈独秀家里举行了婚礼。⑨会议地点一确定,王会悟与李达周密策划,决定各带领一部分代表分两个车次出发。⑩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息,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楼实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一艘古朴典雅的红船,在荷花摇曳的嘉兴南湖上荡漾着。船头,江南女子王会悟一边警觉地环视周围,一边指点船主,把船撑到烟雨楼东南方向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代表们坐在中舱的八仙桌前开始开会。此时,俏丽窈窕的王会悟如一水乡歌女,哼唱起嘉兴小调,遇到有船经过时,她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船舱里的人听到暗号,就压低声音讨论,船过去了就群情振奋。带来的那副麻将牌码放在桌子中心,掩人耳目。 会议气氛正热烈时,湖面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王会悟立即提高嗓音,手拍舱门的节奏也加快了。代表们当即停止讨论,有的打起了麻将,有的端起茶杯到船头去赏风景。 王会悟婉转地向船主询问,得知是富人家游船在湖上兜风,代表们又聚在一起,会议继续进行。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迎来少有的清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____。(有改动)7.这篇小说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上海石库门 ① 王会悟及时通报 代表们立即撤离李达寓所 代表对复会地点意见不一 ② ③ ④ 湖面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王会悟示警,了解情况后解除警报 会议继续进行8.王会悟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写出两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9.作者在小说的开头进行了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10.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请简述两点理由。A.雨停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照在红船上,船头的王会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的映衬下,仙女般伫立着……B.而今,乌镇西栅王会悟纪念馆里,王会悟与红船群雕伫立堂前,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答案】7.陌生人突然闯入;王会悟建议在南湖开会;代表们纷纷赞同;嘉兴南湖红船8.示例:①心细、机警:在上海石库门站岗放哨时,发现可疑人物出现,她及时报告给代表们,使代表们得以及时撤离;在嘉兴南湖放哨时,遇到有船经过,她敲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王会悟对突发情况的高度警惕,体现出她心细、机警的优秀品质。②谨慎、稳重:她建议选择到游人少、好隐蔽的南湖上租一艘画舫开会;在前往南湖时,她向旅社借麻将,应付异常情况。王会悟对安全的全盘考虑,体现出她谨慎、稳重的优秀品质。③尽职尽责:她坚持为每一次会议站岗放哨,这体现出她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的优秀品质。9.描写“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云团翻卷集聚”,暗示当时政治形势的紧张,渲染紧张的氛围,突出了中共一大召开的不易、艰难,为下文密探闯入、代表们不断变化会议地点等情节做铺垫。10.示例一:选A段。①描写“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水面波光粼粼”等明朗的景象,暗示中共一大已历经劫难胜利召开,中国革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②让小说在描写中收尾,将视线定格在王会悟身上,凸显红船女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③描写明朗的景象,与小说中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构思。示例二:选B段。①写而今的“王会悟与红船群雕”,表现人们对先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②“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表明红船精神对人们的影响深远,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7.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梳理能力。对于“上海石库门”部分,从文中第③段可知,起因是“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所以①处填“陌生人突然闯入”。在“李达寓所”场景中,第⑥段提到代表们对复会地点意见不一,王会悟提出“到南湖去租一艘画舫,在船上开会”,即②处填“王会悟建议在南湖开会”;第⑦段“来自武汉的董必武首先表示赞同,其他代表听了也纷纷说这是个好主意”,所以③处填“代表们纷纷赞同”。从第 段“一艘古朴典雅的红船,在荷花摇曳的嘉兴南湖上荡漾着”可知,会议地点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故④处填“嘉兴南湖红船”。故答案为:陌生人突然闯入;王会悟建议在南湖开会;代表们纷纷赞同;嘉兴南湖红船8.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①心细、机警:在上海石库门,王会悟看到陌生人闯入,能立刻察觉异常并及时通报,使代表们及时撤离;在嘉兴南湖,遇到船经过就敲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这些都体现出她对突发情况的高度敏感和警觉,表现出心细、机警的品质。②谨慎、稳重:她建议选择游人少、好隐蔽的南湖开会,且向旅社借麻将应付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说明她在考虑会议安全时十分周全,体现出谨慎、稳重的性格特点。③尽职尽责:她始终坚守岗位,为会议站岗放哨,无论是上海石库门还是嘉兴南湖,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展现出对党事业的忠诚和尽职尽责的态度。故答案为: 示例:①心细、机警:在上海石库门站岗放哨时,发现可疑人物出现,她及时报告给代表们,使代表们得以及时撤离;在嘉兴南湖放哨时,遇到有船经过,她敲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王会悟对突发情况的高度警惕,体现出她心细、机警的优秀品质。②谨慎、稳重:她建议选择到游人少、好隐蔽的南湖上租一艘画舫开会;在前往南湖时,她向旅社借麻将,应付异常情况。王会悟对安全的全盘考虑,体现出她谨慎、稳重的优秀品质。③尽职尽责:她坚持为每一次会议站岗放哨,这体现出她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的优秀品质。9.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小说开头“1921年7月,上海的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下,浓重的云团翻卷集聚着,像是在酝酿一场暴风雨”,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暗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严峻和紧张,中共一大的召开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危险,突出了会议召开的不易。同时,也为后文密探闯入、代表们不断变换会议地点等情节做了铺垫,使故事的发展更加合理。故答案为:描写“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云团翻卷集聚”,暗示当时政治形势的紧张,渲染紧张的氛围,突出了中共一大召开的不易、艰难,为下文密探闯入、代表们不断变化会议地点等情节做铺垫。10.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的赏析和选择能力。选A段:从环境描写角度看,“雨停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照在红船上,船头的王会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的映衬下,仙女般伫立着”,这种明朗的景象象征着中共一大历经波折后胜利召开,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从结尾方式看,以描写收尾,将焦点集中在王会悟身上,凸显了红船女子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关于人物和事件的想象空间。从结构上看,与开头“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云团翻卷集聚”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加完整。选B段:从主题表达角度,“而今,乌镇西栅王会悟纪念馆里,王会悟与红船群雕伫立堂前”,通过描写纪念馆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先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从精神传承角度,“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强调了红船精神对后人的深远影响,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故答案为:示例一:选A段。①描写“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水面波光粼粼”等明朗的景象,暗示中共一大已历经劫难胜利召开,中国革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②让小说在描写中收尾,将视线定格在王会悟身上,凸显红船女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③描写明朗的景象,与小说中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构思。示例二:选B段。①写而今的“王会悟与红船群雕”,表现人们对先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②“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表明红船精神对人们的影响深远,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2025九上·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题。文本一:①在历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灿若群星,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全国有约2 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祖国建设的热土、保家卫国的一线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他们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②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他们的缅怀,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对他们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近年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对全国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进行集中整修、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再到为烈士寻亲、加强英烈保护,一系列举措让“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铭记英雄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深入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而更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摘自《青岛日报》,有删改)文本二:①他从物理不及格的“学渣”,到41岁成为最年轻的院士;从沂蒙山区的放牛娃,到走向世界的顶尖科学家,三十多年的一路打拼,他终于带领团队率先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授予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称赞为“诺奖级”。他每周工作6天,每天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他就是“7-11”院士薛其坤。追求极致,取得成功,胸怀祖国,不懈奋斗,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这样的星,该追!②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身上澎湃的爱国情。“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邓稼先取得博士学位不久即回到中国,“带着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为国铸盾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说“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响应号召”;矢志报国的航天员聂海胜说“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忠于使命的排雷战士杜富国说“你退后,让我来”……拳拳报国心,何等炽烈!③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那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无不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他们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既赢得崇高学术声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风范。他们不仅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还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令世人崇敬。这样的科学之星自带光环,具有强烈的感召力。④青少年该追怎样的“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身上洋溢着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一言一行让人受到触动,给人力量,对祖国富有热爱之情,激励人们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的星,是真正的英雄,是大写的人。(有删改)文本三:①崇尚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那一个个深深的鞠躬、一次次深情的凝视,凝结着对英雄的无限追思和深切崇敬。总书记曾这样讲述自己的感受:“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②崇尚英雄,国家才能英雄辈出;只有英雄辈出,民族才能真正崛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③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崇尚英雄,见贤思齐,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有删改)11.下列对三则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全国有约2 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英勇牺牲。B.铭记英雄烈士们的遗愿,就要营造学习英烈、崇尚英烈、捍卫英烈、缅怀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C.薛其坤带领团队率先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仅是一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D.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不仅善养浩然正气,还以身作则,严格自律。E.“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一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12.请简要分析文本二的论证思路。13.文本一和文本三都谈到了“英雄”,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1.A;D12.首先从薛其坤的个人经历、取得的成果和被称为“7-11”教授的由来,引出论点“我们该追胸怀祖国,不懈奋斗,勇担使命和责任的星”;接着用“这样的星有澎湃的爱国情”和“这样的星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证,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最后强调青少年该追身上洋溢着正能量、热爱祖国的星,激励青少年做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成为真正的英雄。13.文本一侧重论述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致敬缅怀英雄烈士相关举措,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号召人们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文本三侧重于论述崇尚英雄要身体力行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作者提出希望:新征程上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与奋斗。【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论证过程;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2)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1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正确;B.文本一说的是“铭记英雄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深入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顺序应该是崇尚、缅怀、学习、捍卫、关爱;C.文本二提到薛其坤带领团队率先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授予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称赞为“诺奖级”,并非仅是国内领先;D.正确;E.“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这里“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新征程中的困难比作长征中的艰难险阻,而非对比论证。故答案为: A;D12.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文本二开篇讲述薛其坤从“学渣”到顶尖科学家的经历,以及他带领团队取得科研成果和被称为“7 - 11”院士的由来,由此引出“这样的星,该追”这一论点,即青少年该追胸怀祖国,不懈奋斗,勇担使命和责任的星。接着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方面指出“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身上澎湃的爱国情”,并列举邓稼先、钱七虎、聂海胜、杜富国等例子,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另一方面说明“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阐述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方面的表现。最后强调青少年该追身上洋溢着正能量、热爱祖国的星,激励青少年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成为真正的英雄。故答案为:首先从薛其坤的个人经历、取得的成果和被称为“7-11”教授的由来,引出论点“我们该追胸怀祖国,不懈奋斗,勇担使命和责任的星”;接着用“这样的星有澎湃的爱国情”和“这样的星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证,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最后强调青少年该追身上洋溢着正能量、热爱祖国的星,激励青少年做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成为真正的英雄。13.本题考查对不同文本内容的比较和分析能力。①文本一:主要围绕英雄烈士展开,提到近代以来众多烈士为国捐躯,以及近年来国家通过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相关法律、整修烈士纪念设施、为烈士寻亲等一系列举措,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目的是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②文本三:以习近平总书记崇尚英雄的行为为例,指出崇尚英雄要身体力行,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提到新征程上还有新的困难等待我们去克服,希望人们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和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贡献力量。故答案为:文本一侧重论述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致敬缅怀英雄烈士相关举措,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号召人们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文本三侧重于论述崇尚英雄要身体力行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作者提出希望:新征程上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与奋斗。(2025九上·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赵尚宽,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嘉祐中,以考课①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②陂渠故迹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④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节选自《宋史·赵尚宽传》,有删改)【注释】①考课:古时国家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②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③陂渠故迹:池塘、水渠的遗迹。陂,积蓄水的池塘。④榛莽:丛生的草木。1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酒临风”中的“临”是“迎着”的意思,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中的“临”意思不同。B.“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不同”的意思,与“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意思不同。C.“益”有“增加”“助”“更加”“水漫出来”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土旷可益垦辟”中的“益”是“增加”的意思。D.“发”有“开”“兴起,起用”“征召,征集”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中的“发”是“征召,征集”的意思。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6.为了更好地感受范仲淹的情感,班长组织同学们对【甲】文进行朗诵,请你从重音、语气等角度对【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要分析。17.从【甲】文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请你结合【乙】文说说赵尚宽身上是否也有这种朴素的民本思想,并说明理由。【答案】14.C15.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16.语气上,应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诵读;可重读“噫”“斯人”(“归”)等词,重读“噫”,表达作者的惆怅之情,感叹世上少有志同道合之人或表达知音难觅的怅惘;重读“斯人”,“斯人”明指古仁人,暗指滕子京,重读“斯人”表达作者对古仁人的仰慕,向古仁人学习的志向,对友人的劝勉。17.有。范仲淹“先忧后乐”,关心苍生,忧国忧民。而赵尚宽在唐州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他反对将唐州“废郡为邑”的提议,组织兵卒重新疏通沟渠;教会百姓修建支渠,使水渠得以灌溉农田;他还上奏朝廷给百姓分发土地,借贷官钱给百姓让其购置耕牛。这些举措使当地农业兴盛、人口增加、百姓生活富足,这正是范仲淹民本思想的体现。【知识点】语速与语调;重音;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参考译文】【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而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互相应和,这种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杯,迎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忧虑。这样在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赵尚宽,是河南人,参知政事赵安仁的儿子。嘉祐年间,他因考核政绩优异而出任唐州郡守。唐州一向是肥沃的土地,历经五代战乱,土地无人耕种,荒芜空旷,人口稀少,赋税不能供给官府征役,议论的人打算放弃唐州把它变为县。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耕种,百姓稀少可以招徕更多人来,哪有废弃郡的道理?”于是查看地图记载,找到汉代召信臣修筑的陂渠旧迹,又增调士兵重新疏通三条陂渠一条水渠,灌溉田地一万多顷。又教导百姓自己开凿几十条支渠,互相传水灌溉。于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百姓像云一样聚集,赵尚宽又请求按照荒田的数目把土地分给这些来的人,并借给百姓官府的钱买耕牛。等到三年之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又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增加的户口有一万多。赵尚宽在农业政务上勤勉,治理有特别突出的效果。1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含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BD.在;C.“土旷可益垦辟”意思是土地空旷可以增加开垦,这里的“益”是“更加”的意思,强调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垦,而不是“增加”。故答案为:C1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字词:“而或”:有时。“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空”,消散。“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皓月”,明亮的月亮。“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静影”,静静的月影。“璧”,圆形的玉。故答案为: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1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朗诵设计能力。①语气:“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仰慕以及知音难觅的感慨,所以应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诵读,以体现出这种深沉的情感。②重音:“噫”字重读,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惆怅之情,感叹世上少有像古仁人这样志同道合之人,凸显出知音难觅的怅惘。“斯人”重读,“斯人”明指古仁人,暗指滕子京,重读此词可以突出作者对古仁人的仰慕,以及向古仁人学习的志向,同时也包含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意。故答案为:语气上,应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诵读;可重读“噫”“斯人”(“归”)等词,重读“噫”,表达作者的惆怅之情,感叹世上少有志同道合之人或表达知音难觅的怅惘;重读“斯人”,“斯人”明指古仁人,暗指滕子京,重读“斯人”表达作者对古仁人的仰慕,向古仁人学习的志向,对友人的劝勉。1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范仲淹“先忧后乐”体现了关心苍生、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赵尚宽在唐州任职时,面对“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的状况,反对“废郡为邑”,积极采取措施。他按视图记找到汉召信臣陂渠故迹,征集士兵重新疏通三陂一渠,灌溉万余顷田地;又教百姓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还上奏朝廷给来此的百姓按人口分发荒田,借贷官钱给百姓买耕牛。这些举措使当地从“榛莽”变为“膏腴”,人口增加万余户,百姓生活富足,这正是关心百姓、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与范仲淹的民本思想相符。故答案为:有。范仲淹“先忧后乐”,关心苍生,忧国忧民。而赵尚宽在唐州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他反对将唐州“废郡为邑”的提议,组织兵卒重新疏通沟渠;教会百姓修建支渠,使水渠得以灌溉农田;他还上奏朝廷给百姓分发土地,借贷官钱给百姓让其购置耕牛。这些举措使当地农业兴盛、人口增加、百姓生活富足,这正是范仲淹民本思想的体现。18.(2025九上·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被贬官多年,但他毫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白居易评价刘禹锡“诗豪者也”,请结合本诗的具体诗句分析诗人“豪”的特点。【答案】示例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哲理中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沉郁中尽显慷慨昂扬的气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示例二:诗中“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心中的豪气。示例三:尾联中“暂凭杯酒长精神”既表达了与友人共勉之意,又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体现了诗人的豪气。【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生活杂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诗人情感和形象特点的分析能力。①从诗句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角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惆怅,但又想到沉舟侧畔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病树前头也会有万木争春的景象。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在个人被贬多年的凄凉境遇下,诗人能跳出自身的悲痛,以这样豁达的视角看待事物的发展,在沉郁中尽显慷慨昂扬的气概,充分表现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出“豪”的特点。②从诗句描绘的景象角度:“千帆过”“万木春”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诗人笔下,尽管自己如同沉舟、病树,但周围的世界依然充满活力与希望。这种对生机景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即便身处困境,也能看到世界的积极一面,心中的豪气自然流露。③从诗歌尾联角度:“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了白居易的赠诗。诗人表示听了友人的诗歌,要凭借这杯酒重新振作精神。“暂凭杯酒长精神”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和共勉之意,又体现出诗人不被挫折打倒,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诗人豪气的体现。故答案为:示例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哲理中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沉郁中尽显慷慨昂扬的气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示例二:诗中“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心中的豪气。示例三:尾联中“暂凭杯酒长精神”既表达了与友人共勉之意,又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体现了诗人的豪气。【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19.(2025九上·期中)艾青在抗战初期就说过:“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和欢乐里;时代的痛苦和欢乐,也必须糅合在个人的痛苦和欢乐中。”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具体篇目(任选两首),分析作品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答案】示例:《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一方面写自己对乳母的感情,另一方面把“大堰河”作为“大地”“母亲”“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反映了诗人对普通农民命运的关注。《黎明的通知》里“我”化身成为光明的使者,为祖国大地带来了胜利的消息。让所有的人民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诗人的家国情怀表露得淋漓尽致。【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艾青诗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艾青诗选》中具体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这首诗中,艾青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从个人层面来看,诗人细腻地抒写了对乳母的深厚感情,如对大堰河勤劳的赞美、对她悲惨遭遇的同情等。而从家国层面分析,大堰河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劳动妇女形象,诗人将她升华为“大地”“母亲”“农民”“生命”等多重意象的组合。大堰河代表着广大受苦受难的农民群体,反映了诗人对普通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农民是国家的根基,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关切,体现了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国家、民族的情怀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②《黎明的通知》:在这首诗里,“我”化身为光明的使者。“黎明”象征着抗战的胜利、光明的未来。诗人借助“我”的口吻,为祖国大地带来了胜利的消息,呼吁所有的人民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这不仅仅是个人对胜利的喜悦表达,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抗战时期,胜利的消息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存亡,诗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充分表露了家国情怀。故答案为:示例:《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一方面写自己对乳母的感情,另一方面把“大堰河”作为“大地”“母亲”“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反映了诗人对普通农民命运的关注。《黎明的通知》里“我”化身成为光明的使者,为祖国大地带来了胜利的消息。让所有的人民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诗人的家国情怀表露得淋漓尽致。【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20.(2025九上·期中)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有人说:青年者,国之魂也。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们怀揣梦想,执着前行。青少年就要有青春的模样,要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管住想退缩的自己;坚持走好每一步,敏于思,勤于行,带着梦想前行,书写未来的华章……文题一:请以《带着梦想前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文题二: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范文一】带着梦想前行在我的心中,一直藏着一个舞蹈梦。每当看到舞台上舞者们轻盈的身姿,如精灵般舞动,我便满心羡慕,暗暗发誓,自己也要成为那样在舞台上绽放光芒的人。 为了这个梦想,我踏上了艰辛又快乐的舞蹈之路。刚开始,基本功的训练让我吃尽了苦头。压腿时,腿部的疼痛如针扎般钻心;下腰时,头晕目眩的感觉让我几近放弃。每当这时,迷茫和懒惰就会涌上心头,我不断地问自己:“真的要继续下去吗?”但每当看到那些优秀舞者的视频,想到自己心中的梦想,我又会重新振作起来。 记得有一次,为了参加一个重要的舞蹈比赛,我需要排练一支高难度的舞蹈。其中一个旋转动作,我总是做不好,不是摔倒就是晕头转向。看着队友们熟练的动作,我心里又着急又难过,甚至产生了退缩的念头。然而,我知道,梦想就在前方,我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这个动作。摔倒了就爬起来,晕了就停下来缓一缓再继续。 终于,在无数次的失败后,我成功掌握了那个旋转动作。当我在舞台上流畅地完成整个舞蹈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心中满是喜悦和自豪。 如今,我依然带着舞蹈梦想前行。虽然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会像以往一样,打败迷茫和懒惰,管住那个想退缩的自己。因为我知道,只要坚持走好每一步,敏于思,勤于行,我就一定能在舞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范文二】以青春之梦,铸中国之梦 “青年者,国之魂也。”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而实现这一使命,离不开青少年怀揣梦想,执着前行。 梦想是前行的动力。古往今来,无数青年以梦想为帆,在历史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周恩来少年时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梦想,他一生为国家和民族不懈奋斗,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种怀揣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让他成为了青年学习的楷模。 然而,在逐梦的道路上,青少年难免会遇到迷茫、懒惰和软弱等阻碍。此时,我们需要打败这些负面因素,管住想退缩的自己。就像华为公司的年轻科研团队,在面对国外技术封锁的巨大压力时,他们没有迷茫和退缩,而是凭借着对科技强国的梦想,敏于思、勤于行,日夜钻研,最终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让中国的5G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树立远大的梦想,将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走好每一步,善于思考,勤奋实践。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让我们以青春之梦,铸中国之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绽放青春的光彩,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全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解析】【分析】(1)材料的关键词为“青年”“梦想”“前行”“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等。中心话题围绕青少年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角色,强调青少年应怀揣梦想,克服自身弱点,积极进取。材料以激励性的语言,阐述了青少年应有的青春模样和奋斗方向。【题干分析】①“青年者,国之魂也”强调了青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将青年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们怀揣梦想,执着前行”明确了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使命,即带着梦想不断前进。“青少年就要有青春的模样,要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管住想退缩的自己”指出了青少年在逐梦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身问题,如迷茫的心态、懒惰的行为、软弱的性格等。“坚持走好每一步,敏于思,勤于行,带着梦想前行,书写未来的华章”则给出了青少年实现梦想的具体做法,即善于思考、勤奋行动。②写作思路方面,若写记叙文《带着梦想前行》,可从“是什么”角度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从“为什么”角度阐述这个梦想对自己的意义;从“怎么做”角度讲述自己为实现梦想克服困难、努力前行的过程。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是平铺直叙,缺乏细节描写,导致内容空洞。在写作时,应重点描写自己在追求梦想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以及如何克服,略写其他无关内容。开头可以通过回忆或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出梦想,中间详细叙述为梦想奋斗的具体事例,结尾总结这段经历带来的收获和感悟,升华主题。【立意提取】1.带着绘画梦想前行:讲述自己从小热爱绘画,梦想成为画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学习绘画的困难、他人的质疑等,但自己坚持前行,不断努力提升绘画技巧,最终取得一定成绩的故事。2.带着科学梦想前行:以自己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为起点,阐述梦想成为科学家。描述在探索科学知识的道路上,面对复杂的实验、难懂的理论,如何克服迷茫和懒惰,坚持学习和实践,向着科学梦想不断迈进的经历。(2)材料的关键词为“青年”“中国梦”“梦想”“前行”“青春模样(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等)” 。中心话题聚焦于青年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青少年应怀揣梦想,克服自身弱点,积极行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题干分析】①“青年者,国之魂也”将青年提升到国家灵魂的高度,凸显青年对国家发展的关键意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们怀揣梦想,执着前行”明确了青少年与中国梦实现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青少年怀揣梦想并执着前行是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青少年就要有青春的模样,要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管住想退缩的自己”具体阐述了青少年在逐梦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身问题,塑造积极向上的青春形象。“坚持走好每一步,敏于思,勤于行,带着梦想前行,书写未来的华章”则为青少年指明了实现梦想的行动方向。②写作思路方面,若写议论文,可从“为什么”角度阐述青少年怀揣梦想执着前行对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性;从“怎么做”角度论述青少年如何打败自身弱点,敏于思、勤于行。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是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论证过程缺乏逻辑性。在写作时,应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如“青少年怀揣梦想前行,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力量”。中间部分可运用事实论据(如古今中外青年为实现国家梦想而奋斗的事例)和道理论据(如名人名言)进行论证,重点论述青少年怀揣梦想前行的意义和做法。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观点,发出号召。【立意提取】1.以青春之梦,铸中国之梦:论述青少年怀揣梦想对于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性,探讨青少年如何以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为中国梦添砖加瓦。2.青春当逐梦,奋进谱华章:强调青少年在青春时期应树立梦想,分析如何打败迷茫、懒惰等负面因素,通过敏于思、勤于行,在逐梦过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为中国梦助力。【点评】(1)这篇作文以个人的舞蹈梦为线索,生动地讲述了为梦想坚持奋斗的过程。从心怀梦想,到训练中遇到困难产生动摇,再到克服困难最终在舞台上收获掌声,内容具体且真实。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将自己在逐梦过程中的迷茫、挣扎与坚持细腻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梦想的力量以及坚持的意义,是一篇较为动人的记叙文。(2)文章围绕“以青春之梦,铸中国之梦”展开论述,逻辑清晰。先强调青少年肩负实现中国梦的使命及梦想的重要性,以周恩来为例进行论证;接着指出逐梦中的阻碍,并以华为年轻科研团队为例说明要克服阻碍;最后呼吁新时代青少年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连。论据典型,论证有力,语言富有感染力,很好地阐述了主题。1 / 1统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阶段综合提优卷A卷(2025九上·期中)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同学们,一代伟人为巍巍中华江山而折腰,一代才女在人间的四月天里呢喃,吟唱的诗人在想望中抛开了忧①__(萋 戚),创造的歌者在新生中写下了生活的箴言。让我们在起伏的山峦之上鸟瞰远方的云烟,在波涛澎湃的海湾之滨眺望②__(搏 博)击海浪的风帆,团结一心拨响心海的琴弦,剪下一缕阳光献给祖国。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折腰 澎湃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① ② 3.(2025九上·期中)小豫发现古诗词中也有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他在班会发言稿里引用了一些经典诗词名句,请你将空缺的诗词补充完整。前路曲折时,我们或许会踌躇停留,如韩愈的悲慨“① ?②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但我们终会高歌“③ ,④ ”李白《行路难》(其一)];失意沮丧时,我们也会如刘长卿一般感叹“⑤ ,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不过我们终会明白“⑦ ,⑧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论境遇如何,我们都要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等待木秀于林的时刻。4.(2025九上·期中)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请你和小豫一起观察下面三个字字形的变化,将表格补充完整。汉字 甲骨文 金文 见形辨义止 甲骨文和金文“止”字像脚趾的形状。“止”的本义是“脚”,表示停止、停留的意思走 甲骨文“走”,像人摆动双臂跑步的样子。金文“走”,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所以“走”表示“跑”的意思奔 5.(2025九上·期中)有同学准备了以下两幅图片作为班会的备选背景图,请你帮他选择一张图片来突出活动主题,并说明理由。 6.(2025九上·期中)小豫想用一首小诗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群星闪烁; , 。啊,我们爱你,中国!(2025九上·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红船女子①1921年7月,上海的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下,浓重的云团翻卷集聚着,像是在酝酿一场暴风雨。②法租界的望志路上,一幢石库门建筑的二楼,一些人正在慷慨激昂地谈论着。楼下过廊里的长凳上,坐着个神色凝重的青年女子,她不时地朝着门口左右张望。她叫王会悟,受丈夫李达委托,为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岗放哨。这个秘密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③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个突然出现的人,让王会悟感觉非常蹊跷,她立刻去楼上通报消息。正在发言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会议立即停止,代表们纷纷撤离。④十多分钟后,两辆巡捕房警车停在楼下,全副武装的巡捕冲下车,包围了整栋房子,开始大搜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退了。⑤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好培养。”⑥晚上,部分代表在李达寓所商议复会事宜。上海是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开会呢?代表们意见不一。王会悟说:“我有个建议,我老家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咱们到南湖去租一艘画舫,在船上开会,大家看如何?”⑦“我觉得王先生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来自武汉的董必武首先表示赞同,其他代表听了也纷纷说这是个好主意。⑧江南水乡乌镇长大的王会悟,其父是晚清秀才,开一家私塾。在嘉兴读书期间,王会悟接触到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来到新思想荟萃的上海,结识了李达,两人便在陈独秀家里举行了婚礼。⑨会议地点一确定,王会悟与李达周密策划,决定各带领一部分代表分两个车次出发。⑩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息,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楼实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一艘古朴典雅的红船,在荷花摇曳的嘉兴南湖上荡漾着。船头,江南女子王会悟一边警觉地环视周围,一边指点船主,把船撑到烟雨楼东南方向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代表们坐在中舱的八仙桌前开始开会。此时,俏丽窈窕的王会悟如一水乡歌女,哼唱起嘉兴小调,遇到有船经过时,她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船舱里的人听到暗号,就压低声音讨论,船过去了就群情振奋。带来的那副麻将牌码放在桌子中心,掩人耳目。 会议气氛正热烈时,湖面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王会悟立即提高嗓音,手拍舱门的节奏也加快了。代表们当即停止讨论,有的打起了麻将,有的端起茶杯到船头去赏风景。 王会悟婉转地向船主询问,得知是富人家游船在湖上兜风,代表们又聚在一起,会议继续进行。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迎来少有的清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____。(有改动)7.这篇小说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上海石库门 ① 王会悟及时通报 代表们立即撤离李达寓所 代表对复会地点意见不一 ② ③ ④ 湖面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王会悟示警,了解情况后解除警报 会议继续进行8.王会悟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写出两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9.作者在小说的开头进行了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10.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请简述两点理由。A.雨停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照在红船上,船头的王会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的映衬下,仙女般伫立着……B.而今,乌镇西栅王会悟纪念馆里,王会悟与红船群雕伫立堂前,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2025九上·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题。文本一:①在历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灿若群星,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全国有约2 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祖国建设的热土、保家卫国的一线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他们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②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他们的缅怀,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对他们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近年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对全国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进行集中整修、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再到为烈士寻亲、加强英烈保护,一系列举措让“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铭记英雄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深入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而更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摘自《青岛日报》,有删改)文本二:①他从物理不及格的“学渣”,到41岁成为最年轻的院士;从沂蒙山区的放牛娃,到走向世界的顶尖科学家,三十多年的一路打拼,他终于带领团队率先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授予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称赞为“诺奖级”。他每周工作6天,每天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他就是“7-11”院士薛其坤。追求极致,取得成功,胸怀祖国,不懈奋斗,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这样的星,该追!②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身上澎湃的爱国情。“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邓稼先取得博士学位不久即回到中国,“带着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为国铸盾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说“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响应号召”;矢志报国的航天员聂海胜说“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忠于使命的排雷战士杜富国说“你退后,让我来”……拳拳报国心,何等炽烈!③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那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无不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他们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既赢得崇高学术声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风范。他们不仅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还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令世人崇敬。这样的科学之星自带光环,具有强烈的感召力。④青少年该追怎样的“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身上洋溢着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一言一行让人受到触动,给人力量,对祖国富有热爱之情,激励人们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的星,是真正的英雄,是大写的人。(有删改)文本三:①崇尚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那一个个深深的鞠躬、一次次深情的凝视,凝结着对英雄的无限追思和深切崇敬。总书记曾这样讲述自己的感受:“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②崇尚英雄,国家才能英雄辈出;只有英雄辈出,民族才能真正崛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③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崇尚英雄,见贤思齐,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有删改)11.下列对三则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全国有约2 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英勇牺牲。B.铭记英雄烈士们的遗愿,就要营造学习英烈、崇尚英烈、捍卫英烈、缅怀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C.薛其坤带领团队率先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仅是一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D.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不仅善养浩然正气,还以身作则,严格自律。E.“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一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12.请简要分析文本二的论证思路。13.文本一和文本三都谈到了“英雄”,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2025九上·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赵尚宽,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嘉祐中,以考课①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②陂渠故迹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④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节选自《宋史·赵尚宽传》,有删改)【注释】①考课:古时国家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②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③陂渠故迹:池塘、水渠的遗迹。陂,积蓄水的池塘。④榛莽:丛生的草木。1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酒临风”中的“临”是“迎着”的意思,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中的“临”意思不同。B.“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不同”的意思,与“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意思不同。C.“益”有“增加”“助”“更加”“水漫出来”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土旷可益垦辟”中的“益”是“增加”的意思。D.“发”有“开”“兴起,起用”“征召,征集”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中的“发”是“征召,征集”的意思。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6.为了更好地感受范仲淹的情感,班长组织同学们对【甲】文进行朗诵,请你从重音、语气等角度对【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要分析。17.从【甲】文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请你结合【乙】文说说赵尚宽身上是否也有这种朴素的民本思想,并说明理由。18.(2025九上·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被贬官多年,但他毫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白居易评价刘禹锡“诗豪者也”,请结合本诗的具体诗句分析诗人“豪”的特点。19.(2025九上·期中)艾青在抗战初期就说过:“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和欢乐里;时代的痛苦和欢乐,也必须糅合在个人的痛苦和欢乐中。”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具体篇目(任选两首),分析作品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20.(2025九上·期中)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有人说:青年者,国之魂也。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们怀揣梦想,执着前行。青少年就要有青春的模样,要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管住想退缩的自己;坚持走好每一步,敏于思,勤于行,带着梦想前行,书写未来的华章……文题一:请以《带着梦想前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文题二: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zhé;pài2.戚;搏【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2)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1.本题考查基础字音。“折腰”的“折”应为“zhé”;“澎湃”的“湃”应为“pài”。故答案为:zhé;pài2.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和运用能力。①处:“忧戚”意思是忧伤,“戚”有悲痛、忧伤的意思;“萋”通常用于“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如“芳草萋萋”。所以此处应选“戚”。②处:“搏击”指奋力斗争和冲击,“搏”有对打、跳动等意思;“博”主要指多、广、大,如“博学”“广博”。这里说风帆在海浪中奋力冲击,应选“搏”。故答案为:戚;搏3.【答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横、岭、蓝、沧、寂、怜、涯①②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描绘出诗人在贬谪途中,面对秦岭云横、蓝关雪拥的艰难路途,马都踟蹰不前,生动地表现出他前路渺茫、踌躇停留的心境。③④ 李白《行路难(其一)》里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充满艰难险阻,但诗人坚信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体现出乐观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⑤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在江山寂寥、草木摇落的场景下,诗人感慨贾谊为何被贬到如此遥远之地,流露出失意与对他人遭遇的同情。⑦⑧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以月的阴晴圆缺类比人的悲欢离合,表达了人生中不如意之事常有的豁达态度。故答案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4.【答案】甲骨文“奔”,上方像飘扬的旗帜,下方“止”像一只脚,表示“追逐”之意;金文“奔”,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三个脚趾造型,表示疾跑的意思【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书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演变及字义理解的能力。①对于“止”字,从给出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可以明显看出,其形状类似脚趾,在古代汉字造字法中,象形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意义,“止”字通过像脚趾的形状来表示其本义“脚”,后来引申出停止、停留的意思,这是基于字形对字义的一种合理推断和演变逻辑。②“走”字的甲骨文像人摆动双臂跑步的样子,金文更是在脚趾造型上强化了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这种字形的描绘直观地体现了“走”表示“跑”的意思,同样是通过象形的方式来表达字义。③“奔”字的甲骨文,上方像飘扬的旗帜,下方“止”像一只脚,有追逐之意;金文“奔”中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三个脚趾造型,进一步强调了疾跑的意思,从字形变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字义的演变和强化。本题通过展示汉字不同阶段的字形,考查学生能否依据字形特点准确理解和辨析汉字的含义,检验学生对汉字造字法和演变规律的掌握程度。故答案为:甲骨文“奔”,上方像飘扬的旗帜,下方“止”像一只脚,表示“追逐”之意;金文“奔”,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三个脚趾造型,表示疾跑的意思【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字体的辨析能力。结合对五大书法字体的特点辨析即可。5.【答案】示例一:图A。长城代表祖国的山河、历史文化和精神,我们为之描画为之歌咏,正是爱国的体现。示例二:图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努力,能凸显“我的中国心”主题。【知识点】漫画释义;主题活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内涵的理解以及与活动主题关联的能力。选择图A: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性建筑,它蜿蜒于祖国的山河之间,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以长城为背景图,我们在班会中围绕其进行描述、歌咏等活动,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表达对祖国山河、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爱,这与“我的中国心”主题中蕴含的对祖国的深情是完全契合的,通过长城这一具体意象,能很好地唤起同学们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选择图B:图片中明确呈现了“中国梦”三个大字,并且配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文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我们关心祖国的命运,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努力,这正是“我的中国心”的生动体现。选择图B作为背景图,能够直接点明主题,激发同学们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故答案为:示例一:图A。长城代表祖国的山河、历史文化和精神,我们为之描画为之歌咏,正是爱国的体现。示例二:图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努力,能凸显“我的中国心”主题。【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6.【答案】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已洋溢着醉人的春色【知识点】续写式仿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①画线语句“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群星闪烁”呈现出我国东西部因经度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景象,展现了祖国地域的辽阔。②续写的句子同样要体现我国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特点。“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已洋溢着醉人的春色”,北国通常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在某个时段可能还是冰雪覆盖的景象;而南疆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此时可能已经呈现出春天的景色。这样的描述既符合我国南北因纬度差异导致的气候差异,又与前文在句式上保持一致,都是“当……,……”的结构,且通过不同地区的不同景象,进一步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与整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契合。故答案为: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已洋溢着醉人的春色【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答案】7.陌生人突然闯入;王会悟建议在南湖开会;代表们纷纷赞同;嘉兴南湖红船8.示例:①心细、机警:在上海石库门站岗放哨时,发现可疑人物出现,她及时报告给代表们,使代表们得以及时撤离;在嘉兴南湖放哨时,遇到有船经过,她敲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王会悟对突发情况的高度警惕,体现出她心细、机警的优秀品质。②谨慎、稳重:她建议选择到游人少、好隐蔽的南湖上租一艘画舫开会;在前往南湖时,她向旅社借麻将,应付异常情况。王会悟对安全的全盘考虑,体现出她谨慎、稳重的优秀品质。③尽职尽责:她坚持为每一次会议站岗放哨,这体现出她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的优秀品质。9.描写“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云团翻卷集聚”,暗示当时政治形势的紧张,渲染紧张的氛围,突出了中共一大召开的不易、艰难,为下文密探闯入、代表们不断变化会议地点等情节做铺垫。10.示例一:选A段。①描写“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水面波光粼粼”等明朗的景象,暗示中共一大已历经劫难胜利召开,中国革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②让小说在描写中收尾,将视线定格在王会悟身上,凸显红船女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③描写明朗的景象,与小说中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构思。示例二:选B段。①写而今的“王会悟与红船群雕”,表现人们对先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②“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表明红船精神对人们的影响深远,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7.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梳理能力。对于“上海石库门”部分,从文中第③段可知,起因是“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所以①处填“陌生人突然闯入”。在“李达寓所”场景中,第⑥段提到代表们对复会地点意见不一,王会悟提出“到南湖去租一艘画舫,在船上开会”,即②处填“王会悟建议在南湖开会”;第⑦段“来自武汉的董必武首先表示赞同,其他代表听了也纷纷说这是个好主意”,所以③处填“代表们纷纷赞同”。从第 段“一艘古朴典雅的红船,在荷花摇曳的嘉兴南湖上荡漾着”可知,会议地点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故④处填“嘉兴南湖红船”。故答案为:陌生人突然闯入;王会悟建议在南湖开会;代表们纷纷赞同;嘉兴南湖红船8.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①心细、机警:在上海石库门,王会悟看到陌生人闯入,能立刻察觉异常并及时通报,使代表们及时撤离;在嘉兴南湖,遇到船经过就敲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这些都体现出她对突发情况的高度敏感和警觉,表现出心细、机警的品质。②谨慎、稳重:她建议选择游人少、好隐蔽的南湖开会,且向旅社借麻将应付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说明她在考虑会议安全时十分周全,体现出谨慎、稳重的性格特点。③尽职尽责:她始终坚守岗位,为会议站岗放哨,无论是上海石库门还是嘉兴南湖,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展现出对党事业的忠诚和尽职尽责的态度。故答案为: 示例:①心细、机警:在上海石库门站岗放哨时,发现可疑人物出现,她及时报告给代表们,使代表们得以及时撤离;在嘉兴南湖放哨时,遇到有船经过,她敲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王会悟对突发情况的高度警惕,体现出她心细、机警的优秀品质。②谨慎、稳重:她建议选择到游人少、好隐蔽的南湖上租一艘画舫开会;在前往南湖时,她向旅社借麻将,应付异常情况。王会悟对安全的全盘考虑,体现出她谨慎、稳重的优秀品质。③尽职尽责:她坚持为每一次会议站岗放哨,这体现出她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的优秀品质。9.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小说开头“1921年7月,上海的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下,浓重的云团翻卷集聚着,像是在酝酿一场暴风雨”,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暗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严峻和紧张,中共一大的召开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危险,突出了会议召开的不易。同时,也为后文密探闯入、代表们不断变换会议地点等情节做了铺垫,使故事的发展更加合理。故答案为:描写“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云团翻卷集聚”,暗示当时政治形势的紧张,渲染紧张的氛围,突出了中共一大召开的不易、艰难,为下文密探闯入、代表们不断变化会议地点等情节做铺垫。10.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的赏析和选择能力。选A段:从环境描写角度看,“雨停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照在红船上,船头的王会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的映衬下,仙女般伫立着”,这种明朗的景象象征着中共一大历经波折后胜利召开,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从结尾方式看,以描写收尾,将焦点集中在王会悟身上,凸显了红船女子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关于人物和事件的想象空间。从结构上看,与开头“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云团翻卷集聚”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加完整。选B段:从主题表达角度,“而今,乌镇西栅王会悟纪念馆里,王会悟与红船群雕伫立堂前”,通过描写纪念馆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先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从精神传承角度,“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强调了红船精神对后人的深远影响,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故答案为:示例一:选A段。①描写“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水面波光粼粼”等明朗的景象,暗示中共一大已历经劫难胜利召开,中国革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②让小说在描写中收尾,将视线定格在王会悟身上,凸显红船女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③描写明朗的景象,与小说中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构思。示例二:选B段。①写而今的“王会悟与红船群雕”,表现人们对先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②“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表明红船精神对人们的影响深远,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答案】11.A;D12.首先从薛其坤的个人经历、取得的成果和被称为“7-11”教授的由来,引出论点“我们该追胸怀祖国,不懈奋斗,勇担使命和责任的星”;接着用“这样的星有澎湃的爱国情”和“这样的星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证,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最后强调青少年该追身上洋溢着正能量、热爱祖国的星,激励青少年做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成为真正的英雄。13.文本一侧重论述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致敬缅怀英雄烈士相关举措,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号召人们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文本三侧重于论述崇尚英雄要身体力行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作者提出希望:新征程上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与奋斗。【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论证过程;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2)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1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正确;B.文本一说的是“铭记英雄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深入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顺序应该是崇尚、缅怀、学习、捍卫、关爱;C.文本二提到薛其坤带领团队率先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授予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称赞为“诺奖级”,并非仅是国内领先;D.正确;E.“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这里“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新征程中的困难比作长征中的艰难险阻,而非对比论证。故答案为: A;D12.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文本二开篇讲述薛其坤从“学渣”到顶尖科学家的经历,以及他带领团队取得科研成果和被称为“7 - 11”院士的由来,由此引出“这样的星,该追”这一论点,即青少年该追胸怀祖国,不懈奋斗,勇担使命和责任的星。接着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方面指出“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身上澎湃的爱国情”,并列举邓稼先、钱七虎、聂海胜、杜富国等例子,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另一方面说明“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阐述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方面的表现。最后强调青少年该追身上洋溢着正能量、热爱祖国的星,激励青少年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成为真正的英雄。故答案为:首先从薛其坤的个人经历、取得的成果和被称为“7-11”教授的由来,引出论点“我们该追胸怀祖国,不懈奋斗,勇担使命和责任的星”;接着用“这样的星有澎湃的爱国情”和“这样的星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证,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最后强调青少年该追身上洋溢着正能量、热爱祖国的星,激励青少年做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成为真正的英雄。13.本题考查对不同文本内容的比较和分析能力。①文本一:主要围绕英雄烈士展开,提到近代以来众多烈士为国捐躯,以及近年来国家通过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相关法律、整修烈士纪念设施、为烈士寻亲等一系列举措,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目的是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②文本三:以习近平总书记崇尚英雄的行为为例,指出崇尚英雄要身体力行,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提到新征程上还有新的困难等待我们去克服,希望人们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和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贡献力量。故答案为:文本一侧重论述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致敬缅怀英雄烈士相关举措,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号召人们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文本三侧重于论述崇尚英雄要身体力行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作者提出希望:新征程上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与奋斗。【答案】14.C15.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16.语气上,应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诵读;可重读“噫”“斯人”(“归”)等词,重读“噫”,表达作者的惆怅之情,感叹世上少有志同道合之人或表达知音难觅的怅惘;重读“斯人”,“斯人”明指古仁人,暗指滕子京,重读“斯人”表达作者对古仁人的仰慕,向古仁人学习的志向,对友人的劝勉。17.有。范仲淹“先忧后乐”,关心苍生,忧国忧民。而赵尚宽在唐州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他反对将唐州“废郡为邑”的提议,组织兵卒重新疏通沟渠;教会百姓修建支渠,使水渠得以灌溉农田;他还上奏朝廷给百姓分发土地,借贷官钱给百姓让其购置耕牛。这些举措使当地农业兴盛、人口增加、百姓生活富足,这正是范仲淹民本思想的体现。【知识点】语速与语调;重音;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参考译文】【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而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互相应和,这种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杯,迎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忧虑。这样在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赵尚宽,是河南人,参知政事赵安仁的儿子。嘉祐年间,他因考核政绩优异而出任唐州郡守。唐州一向是肥沃的土地,历经五代战乱,土地无人耕种,荒芜空旷,人口稀少,赋税不能供给官府征役,议论的人打算放弃唐州把它变为县。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耕种,百姓稀少可以招徕更多人来,哪有废弃郡的道理?”于是查看地图记载,找到汉代召信臣修筑的陂渠旧迹,又增调士兵重新疏通三条陂渠一条水渠,灌溉田地一万多顷。又教导百姓自己开凿几十条支渠,互相传水灌溉。于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百姓像云一样聚集,赵尚宽又请求按照荒田的数目把土地分给这些来的人,并借给百姓官府的钱买耕牛。等到三年之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又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增加的户口有一万多。赵尚宽在农业政务上勤勉,治理有特别突出的效果。1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含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BD.在;C.“土旷可益垦辟”意思是土地空旷可以增加开垦,这里的“益”是“更加”的意思,强调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垦,而不是“增加”。故答案为:C1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字词:“而或”:有时。“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空”,消散。“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皓月”,明亮的月亮。“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静影”,静静的月影。“璧”,圆形的玉。故答案为: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1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朗诵设计能力。①语气:“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仰慕以及知音难觅的感慨,所以应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诵读,以体现出这种深沉的情感。②重音:“噫”字重读,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惆怅之情,感叹世上少有像古仁人这样志同道合之人,凸显出知音难觅的怅惘。“斯人”重读,“斯人”明指古仁人,暗指滕子京,重读此词可以突出作者对古仁人的仰慕,以及向古仁人学习的志向,同时也包含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意。故答案为:语气上,应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诵读;可重读“噫”“斯人”(“归”)等词,重读“噫”,表达作者的惆怅之情,感叹世上少有志同道合之人或表达知音难觅的怅惘;重读“斯人”,“斯人”明指古仁人,暗指滕子京,重读“斯人”表达作者对古仁人的仰慕,向古仁人学习的志向,对友人的劝勉。1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范仲淹“先忧后乐”体现了关心苍生、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赵尚宽在唐州任职时,面对“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的状况,反对“废郡为邑”,积极采取措施。他按视图记找到汉召信臣陂渠故迹,征集士兵重新疏通三陂一渠,灌溉万余顷田地;又教百姓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还上奏朝廷给来此的百姓按人口分发荒田,借贷官钱给百姓买耕牛。这些举措使当地从“榛莽”变为“膏腴”,人口增加万余户,百姓生活富足,这正是关心百姓、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与范仲淹的民本思想相符。故答案为:有。范仲淹“先忧后乐”,关心苍生,忧国忧民。而赵尚宽在唐州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他反对将唐州“废郡为邑”的提议,组织兵卒重新疏通沟渠;教会百姓修建支渠,使水渠得以灌溉农田;他还上奏朝廷给百姓分发土地,借贷官钱给百姓让其购置耕牛。这些举措使当地农业兴盛、人口增加、百姓生活富足,这正是范仲淹民本思想的体现。18.【答案】示例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哲理中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沉郁中尽显慷慨昂扬的气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示例二:诗中“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心中的豪气。示例三:尾联中“暂凭杯酒长精神”既表达了与友人共勉之意,又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体现了诗人的豪气。【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生活杂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诗人情感和形象特点的分析能力。①从诗句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角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惆怅,但又想到沉舟侧畔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病树前头也会有万木争春的景象。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在个人被贬多年的凄凉境遇下,诗人能跳出自身的悲痛,以这样豁达的视角看待事物的发展,在沉郁中尽显慷慨昂扬的气概,充分表现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出“豪”的特点。②从诗句描绘的景象角度:“千帆过”“万木春”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诗人笔下,尽管自己如同沉舟、病树,但周围的世界依然充满活力与希望。这种对生机景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即便身处困境,也能看到世界的积极一面,心中的豪气自然流露。③从诗歌尾联角度:“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了白居易的赠诗。诗人表示听了友人的诗歌,要凭借这杯酒重新振作精神。“暂凭杯酒长精神”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和共勉之意,又体现出诗人不被挫折打倒,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诗人豪气的体现。故答案为:示例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哲理中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沉郁中尽显慷慨昂扬的气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示例二:诗中“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心中的豪气。示例三:尾联中“暂凭杯酒长精神”既表达了与友人共勉之意,又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体现了诗人的豪气。【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19.【答案】示例:《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一方面写自己对乳母的感情,另一方面把“大堰河”作为“大地”“母亲”“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反映了诗人对普通农民命运的关注。《黎明的通知》里“我”化身成为光明的使者,为祖国大地带来了胜利的消息。让所有的人民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诗人的家国情怀表露得淋漓尽致。【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艾青诗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艾青诗选》中具体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这首诗中,艾青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从个人层面来看,诗人细腻地抒写了对乳母的深厚感情,如对大堰河勤劳的赞美、对她悲惨遭遇的同情等。而从家国层面分析,大堰河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劳动妇女形象,诗人将她升华为“大地”“母亲”“农民”“生命”等多重意象的组合。大堰河代表着广大受苦受难的农民群体,反映了诗人对普通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农民是国家的根基,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关切,体现了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国家、民族的情怀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②《黎明的通知》:在这首诗里,“我”化身为光明的使者。“黎明”象征着抗战的胜利、光明的未来。诗人借助“我”的口吻,为祖国大地带来了胜利的消息,呼吁所有的人民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这不仅仅是个人对胜利的喜悦表达,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抗战时期,胜利的消息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存亡,诗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充分表露了家国情怀。故答案为:示例:《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一方面写自己对乳母的感情,另一方面把“大堰河”作为“大地”“母亲”“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反映了诗人对普通农民命运的关注。《黎明的通知》里“我”化身成为光明的使者,为祖国大地带来了胜利的消息。让所有的人民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诗人的家国情怀表露得淋漓尽致。【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20.【答案】【范文一】带着梦想前行在我的心中,一直藏着一个舞蹈梦。每当看到舞台上舞者们轻盈的身姿,如精灵般舞动,我便满心羡慕,暗暗发誓,自己也要成为那样在舞台上绽放光芒的人。 为了这个梦想,我踏上了艰辛又快乐的舞蹈之路。刚开始,基本功的训练让我吃尽了苦头。压腿时,腿部的疼痛如针扎般钻心;下腰时,头晕目眩的感觉让我几近放弃。每当这时,迷茫和懒惰就会涌上心头,我不断地问自己:“真的要继续下去吗?”但每当看到那些优秀舞者的视频,想到自己心中的梦想,我又会重新振作起来。 记得有一次,为了参加一个重要的舞蹈比赛,我需要排练一支高难度的舞蹈。其中一个旋转动作,我总是做不好,不是摔倒就是晕头转向。看着队友们熟练的动作,我心里又着急又难过,甚至产生了退缩的念头。然而,我知道,梦想就在前方,我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这个动作。摔倒了就爬起来,晕了就停下来缓一缓再继续。 终于,在无数次的失败后,我成功掌握了那个旋转动作。当我在舞台上流畅地完成整个舞蹈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心中满是喜悦和自豪。 如今,我依然带着舞蹈梦想前行。虽然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会像以往一样,打败迷茫和懒惰,管住那个想退缩的自己。因为我知道,只要坚持走好每一步,敏于思,勤于行,我就一定能在舞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范文二】以青春之梦,铸中国之梦 “青年者,国之魂也。”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而实现这一使命,离不开青少年怀揣梦想,执着前行。 梦想是前行的动力。古往今来,无数青年以梦想为帆,在历史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周恩来少年时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梦想,他一生为国家和民族不懈奋斗,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种怀揣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让他成为了青年学习的楷模。 然而,在逐梦的道路上,青少年难免会遇到迷茫、懒惰和软弱等阻碍。此时,我们需要打败这些负面因素,管住想退缩的自己。就像华为公司的年轻科研团队,在面对国外技术封锁的巨大压力时,他们没有迷茫和退缩,而是凭借着对科技强国的梦想,敏于思、勤于行,日夜钻研,最终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让中国的5G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树立远大的梦想,将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走好每一步,善于思考,勤奋实践。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让我们以青春之梦,铸中国之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绽放青春的光彩,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全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解析】【分析】(1)材料的关键词为“青年”“梦想”“前行”“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等。中心话题围绕青少年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角色,强调青少年应怀揣梦想,克服自身弱点,积极进取。材料以激励性的语言,阐述了青少年应有的青春模样和奋斗方向。【题干分析】①“青年者,国之魂也”强调了青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将青年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们怀揣梦想,执着前行”明确了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使命,即带着梦想不断前进。“青少年就要有青春的模样,要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管住想退缩的自己”指出了青少年在逐梦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身问题,如迷茫的心态、懒惰的行为、软弱的性格等。“坚持走好每一步,敏于思,勤于行,带着梦想前行,书写未来的华章”则给出了青少年实现梦想的具体做法,即善于思考、勤奋行动。②写作思路方面,若写记叙文《带着梦想前行》,可从“是什么”角度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从“为什么”角度阐述这个梦想对自己的意义;从“怎么做”角度讲述自己为实现梦想克服困难、努力前行的过程。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是平铺直叙,缺乏细节描写,导致内容空洞。在写作时,应重点描写自己在追求梦想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以及如何克服,略写其他无关内容。开头可以通过回忆或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出梦想,中间详细叙述为梦想奋斗的具体事例,结尾总结这段经历带来的收获和感悟,升华主题。【立意提取】1.带着绘画梦想前行:讲述自己从小热爱绘画,梦想成为画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学习绘画的困难、他人的质疑等,但自己坚持前行,不断努力提升绘画技巧,最终取得一定成绩的故事。2.带着科学梦想前行:以自己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为起点,阐述梦想成为科学家。描述在探索科学知识的道路上,面对复杂的实验、难懂的理论,如何克服迷茫和懒惰,坚持学习和实践,向着科学梦想不断迈进的经历。(2)材料的关键词为“青年”“中国梦”“梦想”“前行”“青春模样(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等)” 。中心话题聚焦于青年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青少年应怀揣梦想,克服自身弱点,积极行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题干分析】①“青年者,国之魂也”将青年提升到国家灵魂的高度,凸显青年对国家发展的关键意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们怀揣梦想,执着前行”明确了青少年与中国梦实现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青少年怀揣梦想并执着前行是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青少年就要有青春的模样,要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管住想退缩的自己”具体阐述了青少年在逐梦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身问题,塑造积极向上的青春形象。“坚持走好每一步,敏于思,勤于行,带着梦想前行,书写未来的华章”则为青少年指明了实现梦想的行动方向。②写作思路方面,若写议论文,可从“为什么”角度阐述青少年怀揣梦想执着前行对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性;从“怎么做”角度论述青少年如何打败自身弱点,敏于思、勤于行。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是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论证过程缺乏逻辑性。在写作时,应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如“青少年怀揣梦想前行,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力量”。中间部分可运用事实论据(如古今中外青年为实现国家梦想而奋斗的事例)和道理论据(如名人名言)进行论证,重点论述青少年怀揣梦想前行的意义和做法。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观点,发出号召。【立意提取】1.以青春之梦,铸中国之梦:论述青少年怀揣梦想对于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性,探讨青少年如何以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为中国梦添砖加瓦。2.青春当逐梦,奋进谱华章:强调青少年在青春时期应树立梦想,分析如何打败迷茫、懒惰等负面因素,通过敏于思、勤于行,在逐梦过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为中国梦助力。【点评】(1)这篇作文以个人的舞蹈梦为线索,生动地讲述了为梦想坚持奋斗的过程。从心怀梦想,到训练中遇到困难产生动摇,再到克服困难最终在舞台上收获掌声,内容具体且真实。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将自己在逐梦过程中的迷茫、挣扎与坚持细腻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梦想的力量以及坚持的意义,是一篇较为动人的记叙文。(2)文章围绕“以青春之梦,铸中国之梦”展开论述,逻辑清晰。先强调青少年肩负实现中国梦的使命及梦想的重要性,以周恩来为例进行论证;接着指出逐梦中的阻碍,并以华为年轻科研团队为例说明要克服阻碍;最后呼吁新时代青少年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连。论据典型,论证有力,语言富有感染力,很好地阐述了主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阶段综合提优卷A卷(学生版).docx 统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阶段综合提优卷A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