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资源套餐【教学课件+习题+随堂练习+素材】 (11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资源套餐【教学课件+习题+随堂练习+素材】 (11份打包)

资源简介

课件11张PPT。第七单元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三课时 俄国改革16世纪中期(1547),伊凡四世改称沙皇,近代沙皇俄国诞生,并开始对外扩张. 17世纪末,俄国成为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1147年莫斯科建城;13世纪末由莫斯科城发展为独立的小公国。9世纪,诺曼人征服东斯拉夫人,以基辅为中心建立的封建国家。12世纪,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公国,莫斯科是一个公国的小庄园。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15世纪中期(1480),莫斯科击败金帐汗国,结束蒙古人的统治;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俄罗斯国家俄国历史回顾 彼得大帝,被称为“俄国之父”,他亲手将俄国推入了现代世界。 17世纪末,俄国派遣了250人的庞大的高级使团考察西欧,乘坐和装载物资的雪橇达千乘之多。使团里有一位自称米哈依洛夫的下士随员,进了荷兰的船厂当了一名普通木匠。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他写信回国时,总要盖上一个图章,上面刻的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使团里的官员经常来看望他,而且态度很恭敬。彼得一世①17世纪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②彼得一世到英荷等国考察,决定学习西方实行改革①军事:发展经济推广学校教育改革①推动社会进步②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扩大军事力量强化中央集权③经济:④教育:⑤风俗:②政治:不留胡须,改穿西装一、彼得一世改革 内容
(1698)作用背景③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19世纪初,俄国已有少数手工工场开始使用蒸汽机;30年代起开始大量进口机器,一部分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现代工厂;到50年代末,俄国出现了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蒸汽做动力的轮船也从30年代起开始航行。1837年俄国修筑了从彼得堡至沙皇村的铁路。从1801年到1860年,俄国外贸额增长了3.5倍。 18世纪末,英、俄两国的产量大致相等,到19世纪中期,英国增长了30倍,俄国只增加了1倍。通过材料,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你有怎样的认识? 俄国的资本主义在19世纪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却比西欧落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下列情况分别影响了什么因素?农奴受压榨,购买力低下市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原料大批农奴束缚在土地上自由劳动力工场主雇佣国家农奴,
要缴纳代役租资金得出什么结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要素农奴制下俄国社会情况农奴制危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社会矛盾激化,农奴为改变自身生存条件,纷纷起义。2、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为废除农奴制奔走呼号。3、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的失败。农奴制改革改革背景(根本原因)亚历山大二世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内容
(1861)背景: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或交换农奴农奴可以获得份地赎金,比实际价格高得多,先付20-25%地价,余款由国库垫付,农民49年内偿还本金和利息。关于大小,政府规定最高与最低标准,实际得多少,则由地主决定。评价:影响:积极:消极: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 极不彻底,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份地太小,高额赎金是又一次对农奴的剥削农奴制的危机结合改革内容应如何评价改革?进步性掠夺性
维护农奴主利益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最后审察改革方案时说道:“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高价赎买份地依法获得自由(主观立场)(客观效果)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远远比西欧落后农奴制的危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封建农奴主的改革使俄国摆脱落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689年政治、军事、经济等主要是废除农奴制1861年 农奴制是极其残酷、极其落后的一种制度。农奴束缚于土地上,像牲畜一样买进卖出,受地主任意殴打折磨,地位的低下与奴隶相仿。农奴与奴隶有区别吗?什么是农奴制? 据1687年统计,全国93万户农民中约89万户是农奴,分别属于贵族、教会和皇室,有的大贵族竟拥有农奴4万名。 农奴,是指有自己的土地,但无自由的人;
奴隶,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其他大部分权利也没有,是属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置奴隶。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选择题
1、“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的提出者是( )
A、拿破仑?波拿巴
B、俾斯麦
C、路易?波拿巴
D、威廉一世
2、对德意志统一有着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
A、威廉一世
B、威廉二世
C、俾斯麦
D、希特勒
3、下列有关统一后德意志帝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保留了君主制度
B、消除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C、没有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D、没有根本触动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
4、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其最主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 )?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1882年3月,日本政府为制定一部满足帝国统治需要的宪法,专门派以伊藤博文为首的“宪政考察团”去欧洲考察。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给他们建议:“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近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伊藤等人对此非常信服,便决心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来制定日本帝国的宪法。
——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请完成:
(1)《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在什么时间颁布的?该宪法具有什么局限性?
(2)“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7、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一般学者认为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次“明治革命”;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明治中兴”。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你认为其中更为合理的一种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2)说明其它两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BD
二、非选择题
6、(1)颁布时间:1871年。局限性: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2)观点:正确。原因:《德意志帝国宪法》虽然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但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中,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权力很小,无法通过任何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7、(1)言之有理即可。
(2)“改革”的观点:主要认为“明治维新”是由天皇主持自下而上完成的。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的观点:主要认为“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中兴”的观点:主要认为“明治维新”前,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政权,采取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课件11张PPT。第七单元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一课时 德国统一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席勒(1759-1809)

“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歌德(1749-1832)
材料给我们什么信息?德意志是怎样完成统一大业的呢? 在汉堡的关税博物馆中,陈列着当年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一些货币。最多的时候,这片土地上使用的货币种类达到过6000种。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德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怎样解决?统一前的德意志统一前的德意志 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实现政治上的统一,那么怎么统一,采取何种方式统一,就摆到了德意志各邦国的面前。1、通过议会和民主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2、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来完成统一。
德意志最后走了哪条路?为什么?“铁血宰相”俾斯麦(1815年—1898年 )1832年读大学时,在美国独立战争纪念日那天,他同一位美国朋友用25瓶香槟酒打赌:25年内德意志必将统一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我们不可能通过演说、联合会、多数决议一步达到目的——这是1848年和1849年的重大错误——而是不可避免地通过一场严重斗争,一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来达到目的。”

——1862年9月30日俾斯麦在议会中的演说1对丹麦
1864年2对奥地利
1866年3对法国
1870年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普联合奥 丹麦
1866年,普鲁士 奥地利
1870年,普鲁士 法国
法国:不愿看到德意志的强大,法国与德的领土纠纷
德国:通过战争削弱法国,完成统一
原因:德意志统一的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束分裂 统一的市场
打败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资本
阿尔萨斯、洛林的矿藏
资源
打败法国,奥地利,改变欧洲国际格局 成为新兴的强国
不利:
普鲁士的旧制度依然存在,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侵略性的国家


1914年-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19-1933年 魏玛共和国1933-1945年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1945-1990年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背景德国的统一19世纪中叶,德意志的四分五裂严重阻碍了其经济发展民族意识的觉醒普鲁士成为德意志统一的领导力量过程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德国的崛起原因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外交表现到20世纪初,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影响改变欧洲各国实力对比外交政策转向世界政策,埋下战争隐患小结:“由于拿破仑皇帝在陆上和海上向……德意志民族发动了进攻,为了打退他的进攻,我才负起了指挥德国军队的责任;而战争的进程使我不免要越过法国的国界。”
——摘自威廉一世《告法兰西民族书》
材料二 韩麦尔先生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习只许教德语了。新教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都德《最后一课》片段(1)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战争结果如何?
(2)怎样认识材料中所指德意志和法兰西之间的战争性质?
(3)材料二中讲“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习“只许教德语了”这是为什么?练习反馈: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1.美国内战前,南北矛盾的实质是( D )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两个剥削阶级的对立
C、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D、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B )
A、关税问题 B、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向西部领土扩张的问题 D、争夺劳动力力的问题
3.美国内战后,哪一问题还没得到解决( C )
A、国内市场狭窄 B、雇佣劳动力不足
C、种族歧视政策 D、奴隶制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4.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相同点( C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D、解除了种族压迫和歧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