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九) 19 怀疑与学问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怀疑 不仅 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 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折扣( zhé ) 懒惰( duò )(2)根据拼音写汉字。锻liàn( 炼 ) shú( 塾 )师(3)在文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在文段处填入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B)A., 、 —— , B.、 、 —— ;C.、 、 : , D., , : ,解析:第一处和第二处前后均为并列短语,应用顿号;第三处是对“大学问家”的解释,应为破折号;第四处是并列分句,应用分号。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B.这是安人心之策。如有谣言,也不攻自破。C.广大网民要切实提高对网上信息辨伪去妄的能力,多一些理性分析,少一些盲目转发。D.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墨守成规的努力换来的。解析:“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不符合语境,应改成“坚持不懈”或“持之以恒”。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这一番事前的思索,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B.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也应当经过一番思考。C.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D.看到红如灯笼的柿子,圆如绣球的橘子,形如葫芦的柚子,使人垂涎欲滴。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在“随便”前加上“不”;B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也”改为“都”;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掉“看到”。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B)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 , , ,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①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②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③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④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解析:通读四个句子,可以发现第③句承接上文“过去学者的学说”,首先谈态度,应为首句;然后第①句中的“辩论”、第④句中的“评判”、第②句中的“修正”是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排序的。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④②。(一)(2023·常德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在庸常的社会里学会找自己陈 方①在一个“焦虑”成为时代流行语的社会里,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有可能被过度诠释,因为这个社会里的每个群体由于安全感的欠缺往往变得过分敏感。比如从“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的励志标语中读出“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显然是因为我们过度“敏感”。既然是“励志”,自然要找到励志的模本。这一标语中,“富二代”只是一个参照的对象,只不过在当下情绪复杂的社会里,“富二代”总是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罢了。②不能否认,国人总有一种“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习惯。这种习惯表现在:父母教育孩子时会批评孩子不如谁谁谁优秀;老婆数落老公时会唠叨,说他不如谁谁谁有钱;即便别人不要求你了,自己可能还会在心里嘀咕,谁谁谁本来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职位怎么升得那么快?!③这是一个多少让人焦虑的社会,这话说得并不夸张。在社会公共生活里,众多因素令每个人不得不焦虑。如果说这些公共生活中的焦虑是无可避免的话,在我们的私生活里,“必须向谁看齐”的社会心理,是不是又促使自己主动投下焦虑的种子,自己给自己下了套?在“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阴影下,孩子焦虑,因为他知道自己成绩没有别人好,才艺没有别人强;成年人焦虑,因为自己房子没有别人多,权力没有别人大。总而言之,我们对所谓的成功学没有免疫力,别人的成功才是自己上进的动力。④在所谓励志方面,我们为什么不能强调一下“做最好的自己”,而总是习惯于去和其他群体拼呢?“贫二代”做不了“富二代”,完全可以做“拼二代”,这么说并不是要每个社会成员都安分守己、故步自封,而是每个群体都应该适当有一些“个人主义精神”。每个人都应该有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和能力,有观察生活、认知真理的心灵。人在“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作用下,独立的批判思考能力、独立的内在精神就会被所谓的成功蛊惑,只顾着一股脑地“看”别人去了,自己的生活反而彻底丢掉了。⑤我从不认为“私生活”里的这些社会心理纯属“私事”,成年人习惯了在这个心理怪圈里打转焦虑,然后,他们会把这种“比对”规则传导给下一代,代代焦虑并不利于社会发展。当公共生活中的焦虑还未缓解,私生活中自找麻烦式的焦虑,将进一步降低个人的幸福指数。做一个内心强大、独立的人,才能免受伤害。如果仅仅是因为达不到别人的高度而焦虑,那么,即便公共生活中的焦虑解除了,个体的生活也未必幸福。⑥从这个角度看,我更希望自己身处的社会,能为个体传达“做最好的自己”的励志习惯,而非“必须向谁看齐”。庸常的日子里,每个人必须学会找自己。(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5.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国人变得焦虑的原因。答案:①“必须向谁看齐”的社会心理使得国人总是追逐和迷恋成功,总是习惯与别人去拼。②国人缺乏适当的“个人主义精神”,忽略了“做最好的自己”。③向他人看齐的“比对”规则代代相传,焦虑也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了一个心理怪圈。6.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1)既然是“励志”,自然要找到励志的模本。答案:“模本”原意指供临摹用的底本,这里指“穷二代”通过奋斗逆袭成功的典型。(2)只不过在当下情绪复杂的社会里,“富二代”总是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罢了。答案:“有色眼镜”比喻妨碍得出正确看法的成见或偏见,这里指社会对“富二代”这一群体的偏见。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注意先解释本义,再结合句中语境进行理解分析。7.李青和赵丹是邻居,也是同班同学。赵丹获得绘画比赛特等奖之后,李青马上报了绘画班;最近赵丹报了音乐兴趣班,李青又跟着报了音乐兴趣班。请运用文中观点,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分析。答案:(示例)这种现象是“必须向谁看齐”的社会心理习惯的反映,李青将赵丹当作了自己成功的模本和比照的对象,才会在赵丹绘画比赛得奖后一味效仿,在她报音乐兴趣班后盲目跟风。李青在与赵丹攀比的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忽略了自己的爱好和长处,误解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迷失了自己。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首先指出事件中人物做法的本质是什么,然后进一步指出为什么这种做法是“必须向谁看齐”的做法,最后指出应该怎么做。每一个答题步骤都要结合原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8.下列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在焦虑的时代里,社会中的每个群体会由于缺乏安全感而过度敏感,这直接导致了“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B.现今盛行的励志教育总是让我们和其他群体去拼,“贫二代”在朝着“富二代”奋斗的过程中,不得不成为“拼二代”。C.我们应保有“个人主义精神”,更多地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观察生活,并根据个人需要作出诠释,不被所谓的成功蛊惑。D.即使公共生活中的焦虑未缓解,也不在私生活中为难自己,不因达不到别人的高度而焦虑,才能成为独立而幸福的人。解析:A项,从第①段中“比如从‘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的励志标语中读出‘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显然是因为我们过度‘敏感’”可知,文中并没有指出导致“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的直接原因,“直接导致”与原文说法不符。B项,从第④段中“‘贫二代’做不了‘富二代’,完全可以做‘拼二代’”可知,“不得不成为‘拼二代’”与原文说法不符。C项,从第④段中“每个群体都应该适当有一些‘个人主义精神’”可知,“我们应保有‘个人主义精神’”表述过于绝对。(二)综合性学习。9.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科学创新精神,班级举办了一次以“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现在有两位同学,分别表达了对图一的理解。请你读图二并将你的理解写下来。(不少于20字)图一图二图一理解:同学一:如果我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就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此时我们是快乐的!同学二: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懂得感恩,就会感到幸福。答案:(示例一)学习的动力来自质疑、探索和发现的共同驱动。(示例二)善于提出疑问,保持好奇心,总能发现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就会有学习的动力。(2)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的发现。材料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澡盆放水的漩涡、台风都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南半球的则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赤道地区的不会形成漩涡。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学界。材料二 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雷达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科学家甚至还仿造人体视网膜制作了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让其恢复视力。答案:(示例)科学家们能从某个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多角度思考问题,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从而有新的发现。1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