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14分)1.(2024九上·花溪期中)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污染物B.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C.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D.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空气污染2.(2024九上·花溪期中)小俊同学将维C泡腾片放入水中后,发现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他认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就“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进行实验 B.猜想与假设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3.(2024九上·花溪期中)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 B.加热液体C.倾倒液体 D.手拿滴管4.(2024九上·花溪期中)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合理的是选项 用途 性质A 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氧气具有助燃性B 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手术 液氮汽化吸热C 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不同的稀有气体颜色不同D 氦气可以用于填充汽艇 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A.A B.B C.C D.D5.(2024九上·花溪期中)铼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铼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75B.该元素符号为Re,x=13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g6.(2024九上·花溪期中)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燃烧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7.(2024九上·花溪期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C.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8.(2024九上·花溪期中)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酒精在初中化学的课堂应用广泛。在下列描述后的空格里,请填上合适序号: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⑤物质的用途(1)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属于 。(2)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 。(3)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属于 。(4)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9.(2024九上·花溪期中)用微粒的观点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2)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3)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原因是: 。10.(2024九上·花溪期中)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1)用化学用语填空①3个氮气分子 ;②氦元素 ;③镁离子 ;④2个氢原子 。(2)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Al3+: (说出数字“3”的意义)。H2O: (说出数字“2”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属于污染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其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扬尘,提升空气质量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空气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空气的污染物有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低碳出行,节能减排,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来爱护空气来解答。2.【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解析】【解答】“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可能是……”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结合各环节特点分析。3.【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轻提一次灯帽再盖住,故A正确;B、加热试管内液体,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管口不要冲着自己,避免加热时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B错误;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以防液体会流出;瓶塞要倒放桌面上,以防污染药品;标签朝向手心,故C错误;D、持有含有液体试剂的胶头滴管,要保持胶帽朝上,防止液体流入胶帽,腐蚀胶帽,故D错误。故选A。【分析】A、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B、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瓶塞要倒放分析;D、根据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使用方法分析。4.【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氧化性可知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用于气割、气焊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料剧烈燃烧,该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B、液氮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冷冻麻醉手术,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而不是稀有气体本身颜色不同,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以用于填充汽艇,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液氮汽化吸热降低温度;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作霓虹灯;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密度小可以作为探空气球来解答。5.【答案】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解析】【解答】A、 ”铼“字的偏旁为“金”字旁,所以铼属于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铼的原子序数为75,A不符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该元素符号为Re;在原子中,质子数(75)=核外电子数(2+8+18+32+x+2),所以x=13,B不符合题意;C、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C不符合题意;D、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6.【答案】D【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B、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燃烧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燃烧,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质子,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推理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来解答;B、根据燃烧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来解答;C、根据带电的微粒有电子、原子核、质子、离子来解答;D、根据元素的概念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来解答。7.【答案】D【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A. 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错误;B.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因此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不会改变,故错误;C.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最终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如图所示,故错误;D. 加热高锰酸钾,加热后很短时间内高锰酸钾分解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氧气,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8.【答案】(1)⑤(2)④(3)①(4)②【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1)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属于物质的用途,故答案为⑤。(2)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④。(3)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只是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①。(4)酒精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②。【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软、溶解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挥发性等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来解答。(1)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描述的是酒精在实际中的应用,属于物质的用途,故填⑤。(2)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④。(3)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只是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①。(4)酒精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②。9.【答案】(1)水分子(2)水分子在不断运动(3)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1)分子的概念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2)分子在不断运动,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水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运动为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来解答。(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2)分子在不断运动,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3)分子间有间隔,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10.【答案】(1)3N2;He;Mg2+;2H(2)1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1)①由分子构成物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3个氮气分子表示为3N2;②元素符号书写注意一大二小,故氦的元素符号是He;③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④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Al3+中的“3”表示1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故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故中的“3”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分析】根据元素符号书写注意一大二小,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方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来解答。(1)①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3N2;②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氦的元素符号是He;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Al3+中的“3”表示1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3”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1 / 1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14分)1.(2024九上·花溪期中)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污染物B.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C.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D.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空气污染【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属于污染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其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扬尘,提升空气质量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空气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空气的污染物有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低碳出行,节能减排,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来爱护空气来解答。2.(2024九上·花溪期中)小俊同学将维C泡腾片放入水中后,发现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他认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就“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进行实验 B.猜想与假设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解析】【解答】“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可能是……”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结合各环节特点分析。3.(2024九上·花溪期中)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 B.加热液体C.倾倒液体 D.手拿滴管【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轻提一次灯帽再盖住,故A正确;B、加热试管内液体,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管口不要冲着自己,避免加热时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B错误;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以防液体会流出;瓶塞要倒放桌面上,以防污染药品;标签朝向手心,故C错误;D、持有含有液体试剂的胶头滴管,要保持胶帽朝上,防止液体流入胶帽,腐蚀胶帽,故D错误。故选A。【分析】A、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B、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瓶塞要倒放分析;D、根据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使用方法分析。4.(2024九上·花溪期中)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合理的是选项 用途 性质A 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氧气具有助燃性B 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手术 液氮汽化吸热C 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不同的稀有气体颜色不同D 氦气可以用于填充汽艇 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氧化性可知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用于气割、气焊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料剧烈燃烧,该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B、液氮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冷冻麻醉手术,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而不是稀有气体本身颜色不同,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以用于填充汽艇,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液氮汽化吸热降低温度;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作霓虹灯;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密度小可以作为探空气球来解答。5.(2024九上·花溪期中)铼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铼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75B.该元素符号为Re,x=13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g【答案】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解析】【解答】A、 ”铼“字的偏旁为“金”字旁,所以铼属于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铼的原子序数为75,A不符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该元素符号为Re;在原子中,质子数(75)=核外电子数(2+8+18+32+x+2),所以x=13,B不符合题意;C、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C不符合题意;D、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6.(2024九上·花溪期中)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燃烧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答案】D【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B、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燃烧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燃烧,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质子,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推理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来解答;B、根据燃烧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来解答;C、根据带电的微粒有电子、原子核、质子、离子来解答;D、根据元素的概念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来解答。7.(2024九上·花溪期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C.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答案】D【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A. 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错误;B.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因此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不会改变,故错误;C.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最终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如图所示,故错误;D. 加热高锰酸钾,加热后很短时间内高锰酸钾分解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氧气,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8.(2024九上·花溪期中)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酒精在初中化学的课堂应用广泛。在下列描述后的空格里,请填上合适序号: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⑤物质的用途(1)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属于 。(2)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 。(3)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属于 。(4)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答案】(1)⑤(2)④(3)①(4)②【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1)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属于物质的用途,故答案为⑤。(2)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④。(3)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只是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①。(4)酒精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②。【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软、溶解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挥发性等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来解答。(1)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描述的是酒精在实际中的应用,属于物质的用途,故填⑤。(2)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④。(3)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只是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①。(4)酒精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②。9.(2024九上·花溪期中)用微粒的观点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2)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3)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原因是: 。【答案】(1)水分子(2)水分子在不断运动(3)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1)分子的概念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2)分子在不断运动,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水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运动为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来解答。(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2)分子在不断运动,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3)分子间有间隔,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10.(2024九上·花溪期中)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1)用化学用语填空①3个氮气分子 ;②氦元素 ;③镁离子 ;④2个氢原子 。(2)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Al3+: (说出数字“3”的意义)。H2O: (说出数字“2”的意义)。: 。【答案】(1)3N2;He;Mg2+;2H(2)1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1)①由分子构成物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3个氮气分子表示为3N2;②元素符号书写注意一大二小,故氦的元素符号是He;③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④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Al3+中的“3”表示1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故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故中的“3”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分析】根据元素符号书写注意一大二小,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方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来解答。(1)①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3N2;②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氦的元素符号是He;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Al3+中的“3”表示1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3”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学生版).docx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