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 古代诗歌四首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子规啼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东临碣石 (2)次北固山下 (3)客路青山外 (4)断肠人在天涯 3.完成下列题目。(1)《观沧海》的作者 ,是东汉末年的 、 、 。与其子 、 并称“建安三曹”。 (2)《次北固山下》选自 ,作者是 , 朝人。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 人。王昌龄, (朝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 ,“秋思”是 ,作者 。 4.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简介《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朝代等信息以及元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踊跃回答。下列回答有误的一项是( )A.晓丽回答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西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B.培杰回答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C.亦柯抢答说:“《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D.小艺答曰:“一般来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体式上又可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5.按照提示默写诗句。(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这是一个广告泛滥的时代。请仿照示例格式,写出你最欣赏的一条广告语。(说明:广告语不可自编,请标明出处)示例:某石灰厂广告——“白手起家!”(欣赏理由:白手起家用在这里,既点明了石灰的特点,又强化了家的需要)(1)我最欣赏的广告语: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阅读理解 课内精读7.读《观沧海》,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9.(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拓展阅读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0.探究提高。(1)从《钱塘湖春行》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归纳主题。 (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4 古代诗歌四首积累运用1.jié dàn sǒng zhì xiāo sè tí2.(1)登上,有游览的意思。(2)停泊。(3)旅客。(4)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3.(1)曹操 政治家 思想家 军事家 曹丕 曹植(2)王湾 唐 《全唐诗》(3)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唐 诗 唐(4)散曲 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4.A 解析:曹操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5.(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6.(1)王老吉广告——“怕上火,喝王老吉。”(2)这句广告词,语言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又点明了王老吉凉茶的功效。阅 读课内精读7.(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8.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解析: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9.(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解析:“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拓展阅读10.(1)如:“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2)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描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的格式来回答。结合内容可知,主要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3)“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几处”二字,照应“早莺”。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既照应了“新燕”,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表达了钱塘湖早春的特点和作者喜悦的心情。如果换成“处处”“家家”表现的就不是早春的景象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