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春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1)风里带来些新fān 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 的空气里酝酿( )。 (2)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suō 戴着lì 的。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背影》《雪朝》《欧游杂记》等。B.作者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对美的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C.课文中的春风图,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D.课文中的春雨图,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6.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例:春风又绿江南岸(视觉角度)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60字之内)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阅读训练 课内精读读“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文段回答问题。7.这段文字从 觉写春风的柔和,从 觉写春风的芳香,从 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8.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 9.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0.这段文字中,作者渗透其中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春风林斤澜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在于春风,也有道理。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四句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像柳丝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 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我下乡的好处。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冷森森。是潭,是溪,是井台,就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是碗口粗的病枝断折了吧。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嘎吧嘎吧松动。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拱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稍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 又怎么踢打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积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屋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11.“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2.“意见里说的景象”中的“景象”是指什么说的 13.“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这里的“不像”,除了时间的长短不同以外,其主要特点是:(1)南方的春天: (2)北方的春天: 14.“褒贬”在这里是 的意思。 15.“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里的“色香味”是指( )A.“色”是阴暗的天色,霉烂的气味。B.“色”指绿树和鲜花相映衬,“香”和“味”指鲜花的芳香气味。C.指“老窖名酒”而言。16.从第⑥段到第⑧段写北京的春风,依次写了春风的 ,春风的 ,春风的 ,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写的。 17.第⑩段开头说“如果……”,一直没有出现和它相应的“那么”之类的词,如果要加上,应该加在( )A.“回到江南”后面。 B.“整天”前面。C.“怎能不”前面。18.作者怀念北国的春风,主要是因为( )A.北国的春风帮助农民把粪肥撒匀净。B.北国的春风及时送走了坚冰霜雪,伴随作者经历了艰苦的岁月。C.北国的春风来势凶猛,粗犷,觉得解气。 名著阅读19.(1)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这段文字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填篇名),该篇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 。 (2)其中,《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成长史,它生动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根据你的阅读印象,把下面的“成长导图”补充完整。学前自由生活→① →南京求学→仙台学医→② →回国教书 1 春积累运用1.(1)翻 润湿 yùn niàng(2)蓑 笠2.C 3.B4.D 解析:课文中的“春雨图”写出了春雨中特有的美景,描绘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象,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D项“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特点”的说法错误。5.(1)排比 拟人 (2)引用 比喻(3)比喻 排比 (4)反复 拟人解析:(1)“脸红”拟人词语,拟人修辞,写出了“山”“水”“太阳”在春光里的明艳,运用反复修辞。(2)引用古诗句,写出春风的和煦,把“春风拂面的柔和”比喻为“母亲手的抚摸”。(3)把“春雨”比喻“牛毛、花针、细丝”,比喻和排比的修辞,写出了春雨细和密的特点。(4)连用两个“盼望着”,写出了对春的急切盼望,“脚步”拟人的词语。6.(1)①听觉角度 ②嗅觉角度(2)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打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阅 读课内精读7.触 嗅 听 解析:本题考查写景角度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写景的四个角度:视觉(眼睛所看到的)、听觉(耳朵所听到的)、嗅觉(鼻子所闻到的)、触觉(身体所感觉到的)。“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触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是嗅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是视觉;“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是听觉。8.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9.春风春鸟喜迎春10.借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赞颂了春天,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文段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从对春风的和暖与清新特点的描写中思考作者的情感,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醇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拓展阅读11.持续的时间。比喻修辞。12.起风、刮土。13.(1)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草长、花开、莺飞……(2)只见起风、起风……桌子一天擦一百遍……14.贬15.C16.形象 作用 影响 景 人17.C 18.B名著阅读19.(1)五猖会 无奈和厌烦(2)三味书屋读书 弃医从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