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 秋天的怀念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长。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1]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砸)向四周的墙璧。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2]“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及文段中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瘫痪(tān) 雁阵 暴怒无长B.脾气(pí) 沉寂 砸碎C.侍弄(shì) 墙璧 恢复D.整宿整宿(sù) 捶打 动静(2)依次选用文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摔 默默 B.摔 偷偷C.砸 默默 D.砸 偷偷(3)在文段中[ ]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1]处:句号;第[2]处:逗号;第[3]处:破折号。B.第[1]处:句号;第[2]处:冒号;第[3]处:省略号。C.第[1]处:分号;第[2]处:逗号;第[3]处:省略号。D.第[1]处:分号;第[2]处:冒号;第[3]处:破折号。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B.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3.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5.选词填空。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 (淡雅 雅致 清淡),白色的花 (高洁 洁净 高贵),紫红色的花热烈而 (沉稳 深奥 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了《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B.史铁生的作品《秋天的怀念》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选录载入中学语文教材中。C.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7.在进行了三次综合性学习后,学校七年级(3)班计划在下周一的班会课上举办“共享书香”读书交流会。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 (2)请你为大家介绍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书名:《 》 原因: (3)大家认为应该邀请学校文学社的李老师前来指导,现在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去邀请李老师,你会对他怎么说 阅读训练 课内精读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8.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 9.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 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意: 作用: 10.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 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拓展阅读老海棠树史铁生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 ”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 ”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 ”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⑧……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1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1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 1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1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5 秋天的怀念积累运用1.(1)B (2)B (3)C2.A 解析: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属不合语境。3.B 解析:本文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没有使用对比的方法,是使用了衬托的方法。4.B解析:A.“不,我不去!”后用了感叹号,表明话已经说完,“我可活什么劲!”是停顿后再说的话,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C.“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是母亲说的话,其应用冒号,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跑”和“踩”是强调,应加双引号。5.淡雅 高洁 深沉解析:淡雅:清新雅致,使人感到舒服的清新色。雅致: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清淡:清高淡泊。根据“黄色的花”的提示,第一空选“淡雅”恰当;高洁:高尚纯洁。洁净:整洁,干净。高贵:高尚可贵,以庄严或壮丽为特征的。根据“白色的花”的提示,第二空选“高洁”恰当;沉稳:沉着,稳重。深奥:幽深隐秘,不易理解。深沉:沉稳,不外露。6.A 解析:B.有误,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均可;C.句式杂糅,去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D.语序颠倒,应为“她对越剧一点都不陌生”。7.(1)示例:阅读经典,共享书香;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书香飘万家,陶冶你我他(2)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作,这本书的教育意义很深,因为这本书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身残志不残,他那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断鼓励着我,激励着我。(3)示例:李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3)班班长,为了更好地让书香充满校园,七年级(3)班计划在下周一的班会课上举办“共享书香”读书交流会,受全班同学委托,我代表大家敬请您届时前来做我们“读书交流会”的指导老师,希望您能参加。阅 读课内精读8.“悄悄地躲出去”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篇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从第一段内容可知,我当时正遭遇人生最大的打击——双腿瘫痪,母亲对我的心情十分的理解。“悄悄地躲出去”是想让我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偷偷地听”则是担心我会想不开而做出“傻事”,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9.用意:调节儿子的情绪,激发“我”战胜疾病的勇气。作用:借景写人,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照应上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细读课文可知,母亲看到儿子日渐消沉,于是就想带儿子去公园看花,好能排解儿子的情绪,让儿子能重新焕发战胜疾病的勇气。最后写菊花是借景物烘托人物心情,借菊花的绽放表现作者在母亲的帮助下又重新变得坚强起来,将会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同时也与第一段中“北海的花都开了“相呼应。10.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解析: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第②段是插入叙述母亲病得严重的情况,属插叙。母亲病成这样还精心得照料“我”,可见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拓展阅读11.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12.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13.表现“我”在老海棠树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进一步写“我”与浓浓的亲情作铺垫。14.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