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世说新语》二则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
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失约的事情的。
新课导入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要求
注意断句 ,把握节奏

初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句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朗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课文解读
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约定,相约同行
正午时分

离开。丢下(他)而离开
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shí)的长子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同“否”
不是人啊!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课文解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信用
拉,牵拉
回头看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课文解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 )不至,太丘舍 ( ) 去, ( ) 去后 ( )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 答曰:“ ( ) 待君久不至, ( )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 ) 与人期行,相委 ( )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太丘

元方
家君
家君
尊君




疏通文意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口头翻译
通假字:
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
1.太丘舍去 古: 今:
2.下车引之 古: 今:
3.元方入门不顾 古: 今:
离开
跟“来”相对
拉,牵拉
引导
回头看
注意、照管
“不”同“否”,表否定。
重点积累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
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谦辞与敬辞
重点解读
1.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2.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陈太丘是个诚实守信的人。
2.友人是不守信的人,缺乏修养、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3.元方聪明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读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诚信,
懂礼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拓展延伸
阅读《世说新语·言语》中的选段,再次感受古代孩童的机智聪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