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课件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时间:2025/09/10
咏雪
——魏晋风致里的言语智慧
01
课程导入
02
诵读疏通
03
精读课文
04
人物风致与时代
05
课堂总结
06
群文比较与探究
目录
CONTENTS
目录
CONTENTS
01
课程导入
课堂导入
情境创设
雪花飘落时你会想到什么?
诗词积累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引入课题
东晋谢家子弟如何咏雪?——走进《咏雪》
01
02
03
语言积累与运用
积累‘俄而、差可、拟’等关键词,习得比喻新说,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体悟魏晋名士洒脱风度,感悟言语机锋背后的个体觉醒,实现由文到人的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化感悟与价值
思维训练与审美
比较‘撒盐’与‘柳絮’两种意象的审美差异,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02
文本诵读与疏通
01
知人论世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他是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02
写作背景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异常活跃,玄学盛行,文人雅士注重才情与风度。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意在记录当时名士的智慧言行,展现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风貌与精神追求。
03
文学文化常识
“谢太傅”指谢安,他是东晋著名政治家。
“兄子胡儿”即谢朗。
“兄女”指谢道韫,她是东晋女诗人,聪慧有才辩。
文中“讲论文义”体现当时文人对文学的钻研与探讨。
03
文题解读
“咏雪”即歌咏白雪,点明文章围绕对雪的吟咏展开。通过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家庭聚会中轻松和谐的氛围,以及当时文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感悟。
音韵朗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也。
音韵朗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精准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②〔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③〔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④〔文义〕文章的义理。
精准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太傅谢安在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女们讲解谈论文章。
精准翻译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①〔俄而〕不久,一会儿。
②〔骤〕急。
③〔何所似〕像什么。
精准翻译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一会儿,雪下得又大又急,谢安兴致勃勃地问:“雪花纷纷扬扬,像什么呢?”
精准翻译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①〔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
长子。
②〔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差不多。拟,相比。
③〔未若〕不如,不及。
④〔因风〕乘风。因,趁、乘。
精准翻译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侄子胡儿说:“差不多就像撒把盐在空中一样。”侄女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而飘扬。”
精准翻译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①〔即〕就是。
②〔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
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精准翻译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安大笑,非常高兴。这位侄女就是谢安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她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时间轴还原情节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雪骤→拟雪→大笑乐
叙事逻辑还原
03
精读课文
这体现了东晋时期士族家庭重视文化教育、崇尚文学修养的风气。谢太傅作为一家之主,在雪天召集子侄辈进行文学讨论,说明当时士族家庭中普遍重视子弟的才学培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熏陶。
谢太傅“讲论文义”体现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精读课文
即兴考察子侄辈才思与想象力,引导观察自然、联想比喻,体现了古人“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也反映出士族子弟从小接受文学训练的传统。

谢太傅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的目的是什么?
精读课文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为什么谢太傅对兄女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为欣赏?
因为兄女的回答不仅贴切地描绘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还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相比兄子“撒盐空中”的比喻,柳絮因风而起更符合雪花的动态美感,也更具文学意境,体现出更高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柳絮因风:神似之喻
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句话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纷飞的雪花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和诗意。同时,“因风起”三字还表现出动态之美,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意境美。
柳絮因风:神似之喻
未若柳絮因风起vs撒盐空中差可拟
文章通过两个比喻来描写雪景,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通过两个不同角度的比喻,文章不仅丰富了描写内容,还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兄女回答的优美与巧妙。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也引导读者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文中通过“公大笑乐”这一简洁的叙述,间接地表现了谢太傅的喜悦和满意之情。这种“以简驭繁”的写法是《世说新语》的典型风格,体现了文言文善于通过细节传达情感的特点。
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谢太傅的表情和动作,但通过什么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情绪?
精读课文
补充说明兄女的身份,既交代了人物背景,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也暗示了这位才女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读者提供了更完整的理解视角。
作者在结尾补充说明兄女的身份,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精读课文
补充说明兄女的身份,既交代了人物背景,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也暗示了这位才女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读者提供了更完整的理解视角。
作者在结尾补充说明兄女的身份,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精读课文
04
人物风致与时代
谢太傅:从容家教
通过谢安‘内集’讲论文义,展现其以生活化场景实施家教的教育观。
谢安的教育智慧
对比后世‘正襟危坐’的训诫模式,指出魏晋家教重氛围、重启发,鼓励子侄自由表达。
魏晋家教的特点
通过补充谢安的教育理念,说明士族对子弟‘风神’培养的看重。
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01
02
03
谢道韫的多面形象
整合《晋书》《世说》对a谢道韫的记载,从‘未若柳絮’到‘神情散朗’再到‘步障解围’,勾勒其博学、果敢、潇洒的立体形象。
引导学生体悟‘林下风气’的人格魅力,鼓励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追求高尚的品德与修养。
林下风气的内涵
魏晋人物品藻的特点
指出魏晋人物品藻重才轻爵,说明谢道韫以女性身份被纳入《言语》篇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魏晋文化的包容性。
谢道韫:林下风气
05
课堂总结
小结
1.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才思。
2. 善用细节描写,传神表达情感。
3. 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
4. 结尾补叙身份,增强故事完整性。
手法探究
作者通过谢太傅对兄女回答的赞赏,表达了对聪慧才思、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对家庭文化氛围和文学修养的重视。
从谢太傅与子侄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什么样的人物品质表示赞赏?
主旨探讨
本文通过一个雪天家庭讲论文义的小场景,传达了古人重视文学修养、注重子弟教育、崇尚才思与文采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展现了士族家庭中和谐、风雅的生活氛围。
本文通过一个家庭对话的小场景,传达了怎样的文化价值?
主旨探讨
本文通过谢太傅在雪天召集家人讲论文义,并对子侄辈的回答进行点评的小故事,表现了东晋时期士族家庭重视文学修养和才思教育的风气。作者通过对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妙语的记录与肯定,表达了对聪慧才女的赞赏,也展现了文人家庭中风雅、和谐的文化氛围。全文语言简洁,描写生动,寓意深远,体现了《世说新语》以小见大、寓理于事的写作特色。
课堂总结
06
群文比较与探究
雪夜访戴的故事
引入《世说·容止》‘雪夜访戴’故事,比较王子猷‘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与谢家咏雪的异同。
魏晋人对雪的态度
引导学生发现魏晋人把自然现象视为触发个体自由的媒介,雪不再只是景物,而是精神背景。
文化理解的拓宽
帮助学生拓宽对‘雪’意象的文化理解,引导其从不同角度思考文化现象。
世说雪景再举
唐诗中的雪景
以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谢道韫柳絮喻对照,指出边塞诗以雪壮景,南朝文以雪写意。
唐诗咏雪的风格
再通过王维‘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展示盛唐以禅意化雪,说明同一自然物象随时代与语境迁移而承载不同情感。
唐诗咏雪:边塞与田园
01
02
03
选读篇目推荐
推荐《德行》《言语》《雅量》三篇中与谢安、谢道韫相关条目,附白话提要,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批注’法自读。
通过选读导航,帮助学生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与信息处理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
人物卡片的建立
鼓励学生建立人物卡片,把散见材料整合为谢家小传,训练其整本书阅读与信息整合能力。
世说新语选读导航
THANK YOU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陈老师
时间:2025/09/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