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今有“淮”民联“常”情;古有“苏”挂友“怀民”。古今联动,诉不尽缱绻肠情苏轼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一、流畅诵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文词汇及句式。 二、知人论世并借助工具书,梳理文章结构,感知文本内容三、分析写作手法,提升对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 四、感受月景美与作者情感,理解苏轼的阔达之情。学习目标重点难点01基本信息作者资料姓名:籍贯:生平:身份:苏轼(1037—1101)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代表嘉祐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词---- 苏辛:苏轼 辛弃疾诗---- 苏黄:苏轼 黄庭坚书法---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文采出众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三苏黄州贬戍源于1079年乌台诗案,1080年苏轼因诗文被指“讥刺先朝”贬为团练副使,期间创作《赤壁赋》等名作并自号“东坡居士”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后被贬至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以62岁高龄再贬儋州,在当地兴办教育,使海南出现首位举人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三年了。创作背景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北宋景德四年赐名承天寺, 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文体常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解( )衣 藻荇( )遂( )至 未寝( )jiěxìngsuìqǐn字词字音听读文本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考虑于是,就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高兴、愉快的样子门疏通文意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睡觉共同,一起散步庭院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好像积水般清明澄澈,水中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清澈透明交叉错杂大概是疏通文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只是,不过而已,罢了疏通文意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古今异义古义:只是。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3.月色入户古义:文中指门窗。今义:门。4.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古今异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寻:寻张怀民寻病终参与,这里指欣赏一起寻找不久一词多义1.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2.省略句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睡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特殊句式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文本解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承天寺中庭“我”和张怀民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文本记叙1.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2.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线索写景特色全句无一字写“月”,却无处不在写“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这句话写出了景物的哪些特征 并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词语运用等多角度进行赏析。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全句写月,却不着一“月”字,从虚处落笔,写月下庭院如积水空明,地上本无水,作者却巧妙设喻,仿佛庭院中真有了一池清水。作者描绘月色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皎洁、清澈透明、优美文本写景写景特色全句无一字写“月”,却无处不在写“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词语运用等多角度进行赏析。用词角度,“空明”既可指月光澄澈,也可喻心灵透亮。此处彷佛一语双关,展现出皎皎月华下作者澄净纯洁的内心。情感探究我破门扰“淮”民寝,苏轼承天寺寻“怀民”,此时苏轼已经在黄州待了多年,既然“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为什么今夜月色会格外吸引他呢?情感探究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不是指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具体指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一词中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他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之人。情感探究为什么“怀民亦未寝”呢?初次来到贬谪的黄州,路途遥远,与亲友分离,前途渺茫……州好友苏轼主动扰我赏月,闲人多了一个,生性豁达的他在安慰我呢。记承天寺夜游叙事写景抒情—赏月缘由—庭中月色—愉悦苦闷苦闷豁达板书设计苏轼虽被贬到黄州,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的坦荡、旷达的人生态度。课堂小结东坡居士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做了农夫,面对50亩瓦片丛生的荒地,躬耕期间,取名为“东坡”,自称“东坡居士”;做了书画家,自建的房子在大雪中完工,取名为“东坡雪堂”房外无景,就亲手画了雪景壁画;做了文人墨客,被贬黄州期间,大量文学作品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世间。人生十六件赏心乐事 苏东坡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陶谢,指晋代陶渊明、谢灵运 (南北朝诗人)】拓展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