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 诫子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6 诫子书
积累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诸葛亮 ,字    ,号    ,琅邪阳都人。    时期蜀国杰出的    家    家和战略家。《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与他相关的故事有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
(2)静以修身(        )
(3)非淡泊无以明志(        )
(4)非宁静无以致远(        )
(5)淫慢则不能励精(        )
(6)多不接世(        )
(7)年与时驰(        )
(8)险躁则不能治性(        )
(9) 意与日去(        )
(10)险躁则不能治性(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冶性。
4.问答题。
(1)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训练
课内精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8.《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拓展阅读
《诫子书》《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⑤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博士: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 
10.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而《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12.读了两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名著阅读
13.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至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杆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
(1)上述文字出自    (作者)的小说《    》。
(2)你从上面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16 诫子书
积累运用
1.孔明 卧龙 三国 政治 军事 故事(略)
2.(1)增长才干
(2)个人的品德修养
(3)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4)这里指安静,集中精力
(5)振奋精神
(6)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7)疾行,指迅速逝去
(8)轻薄浮躁
(9)日子
(10)修养
3.(1)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心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放纵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1)淡泊、立志、惜时。
(2)劝勉儿子勤学励志,生活节俭,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忌怠惰浮躁。
阅 读
课内精读
5.(1)振奋 (2)修养
6.(1)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7.D 解析:“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应虚度年华,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
8.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以免年老时后悔。
拓展阅读
9.(1)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3)用来。
10.(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11.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2.我们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像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名著阅读
13.(1)吴承恩 西游记
(2)示例一:再有能力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示例二: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