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运用
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百草园虽然是一个人的足迹很少到达的荒园,里面确凿(    )长了不少野草。然而,此地的风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相宜的。碧绿的菜哇,紫红的桑shèn(    ),yōng(    )肿的何首乌根,攒(    )成珊瑚珠似的覆盆子,地下的蝉蜕(    ),轻倢的云雀,长吟的蟋shuài(    )……种种景致怎能不让孩子喜欢呢
(1)请在语段中的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代替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      。
2.选词填空。
(1)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A.机密 B.机谋 C.机关)
(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A.欣赏 B.鉴别 C.鉴赏)
(3)叫我名字的    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A.陌生 B.生疏 C.生僻)
(4)其中似乎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A.确实 B.确凿 C.的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5%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C.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露出地面”中“露出”是动词。
B.“下面撒些秕谷”中“秕谷”是名词。
C.“棒上系一条长绳”中“系”是动词。
D.“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中“罩”是名词。
阅读训练
课内精读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6.选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7.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何作用 )
8.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拓展阅读
蜻蜓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的,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 ”
“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跳舞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的,玩得头都晕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嘿,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逛(   )
(2)转瞬(   )
(3)载歌载舞(   )
10.蜻蜓为什么变得愁眉苦脸
11.“寄食”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12.按照你的理解,把“那么你——”后面的话补充完整。
13.蚂蚁最后说了一句“多美呀”,这是(  )
A.赞美蜻蜓的歌。
B.羡慕蜻蜓又唱又玩的快乐生活。
C.暗地炫耀自己的安乐生活。
D.讽刺蜻蜓只顾着玩乐,不工作,结果自作自受,还不知悔改。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4.语段三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讲的是            的事情。
15.童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6.语段二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某社区为宣传“孝文化”,计划在社区墙面绘制《二十四孝图》。假设你是社区一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你结合对《二十四孝图》的理解,向社区反馈你的意见。

9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运用
1.(1)záo 椹 臃 cuán tuì 蟀
(2)哇 畦 倢 捷
(3)人迹罕至
2.(1)C 解析:机密:只能少数人知道的秘密;机谋:重要的谋略;机智的谋略;机关:引申为周密的计谋,现代社会中经常用机关一词代指政府职能部门。
(2)C 解析: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欣赏是对一个人的人品和才能很满意和赞同,也可以是电影和戏曲的满意,二者的主要区别是鉴赏一般是物而不针对人,而欣赏不仅包括人,也包括物。鉴别:分辩一些事物的真假,多用于古物的鉴定。
(3)A 解析:陌生:不熟悉,生疏。生疏:不常接触而不熟悉。生僻: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4)B 解析:确凿:一般情况下指真实;确实。确实:真实;确认。的确:完全确实,毫无疑问。
3.C 解析:A的春天删掉,B“大约”和“左右”句意重复,D“通过”和“让”删去任何一处。
4.B
5.D 解析:“罩”是动词。
阅 读
课内精读
6.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7.(1)“泥墙根一带”,地方不大,何况又“短短的”,“单是”它就有“无限趣味”,表明百草园中的趣味到处都是。
(2)拟人。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8.示例: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画眉在婉转地歌唱,白头翁在喳喳地嬉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单是山间的那条窄窄的小溪,就有无限乐趣。
拓展阅读
9.(1)guàng (2)shùn (3)zài
10.冬天到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
11.依附在蚂蚁家吃饭。
12.那么你就不担心冬天的寒冷和挨饿吗
13.D
名著阅读
14.《五猖会》 我们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我”背书,“我”很不情愿
15.①童年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且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从他喜欢看有许多神奇色彩的《山海经》可以看出;②从他不喜欢压抑童心的单调的儿童读物和不喜欢父亲在他想去看五猖会而让其读书中,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的天性。
16.我认为在社区墙面上绘制《二十四孝图》,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活泼的形式走近人们的生活。然而盲目照搬《二十四孝图》,是不可取的。“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良的一面,能够引导人们孝亲敬老,但也应该摒除《二十四孝图》那些虚伪残忍的所谓孝道,而应该赋予“孝”以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