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 梅岭三章积累运用1.根据语境回答问题。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sì nüè( ),冰雪冷酷无情地( )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这时候,蜡梅,你却清醒着,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bèi lěi ( )。一任寒风把它们( ),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吗 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2)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封冻 封锁 摇动 摇撼(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语病并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实干型的人通常都会努力工作,以获得他们想获得的地位和别人赞赏的目光。 , 。 , 。总之,实干型的人会全心全意追求目标,而且有着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勇气。 ①他们信奉努力比聪明更重要②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事业上,也可能是成功的父母、成功的商人、成功的老师、成功的玩伴等③如果他们既努力又聪明,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④生活中的那些成功人士,多是实干型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陈毅,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B.《梅岭三章》中的“章”字,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三章,就是三首,并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因此,这三首诗形式上不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是一个整体,每首诗各有侧重。C.诗歌中常常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所谓借代,就是借此代彼,不直接写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与其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它。D.《论语》有“杀身以成仁”,《老子》曰“舍生而取义”;文天祥就义前说:“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主要意思都是为信仰献出生命。诗人赋予“取义成仁”以崭新的内容,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4.默写。(1)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然正气、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梅岭三章》中“ , ”也有这种气势。 (2)《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的同志们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 , 。” (3)“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是古代仁人志士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这首诗中的“ ”,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阅读训练 课内精读梅岭三章陈毅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一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5.诗作前面的小序对于理解诗歌有什么作用 6.这三首诗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分析。 7.“斩”与“杀”同义,是否可以把第一首诗中的“斩阎罗”改为“杀阎罗” 8.赏析诗句“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拓展阅读卢沟谣李明圣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奏汉。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水清清,月圆圆,万古卢沟佑安澜①【注释】①安澜:比喻社会安定、太平。9.这首歌谣构思顺畅,以 为序,呈现了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10.读完这首歌谣,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请你用1~2个词语概括出来。 11.《卢沟谣》歌词清新、质朴、韵味十足。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品味其语言。 12.有人提出,卢沟桥可以见证历史,却无法书写江山,因此建议将“留下古桥写江山”一句中的“写”改为“卧”或“吊”。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 名著阅读13.走进“西游”,重温经典。(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 ……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 ”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 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 ,从中可以看出八戒 的心理。 (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你结合《西游记》相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 15* 梅岭三章积累运用1.(1)肆虐 蓓蕾(2)封冻 摇撼(3)关联词搭配不当,把“所以”改为“但是”。2.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主要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①句“他们”承接“实干型的人”,②句再说“他们”成功的体现,④总体概括,③句指出另一种情况,即:①②④③。3.C 解析:A项,陈毅不是文学家;B项,这三首诗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D项,《孟子》曰:“舍生而取义”。4.(1)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2)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3)取义成仁今日事阅 读课内精读5.小序不仅介绍了创作此诗的时间、地点、缘由,并且交代了写作的时代背景。能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是诗人在“梅山被围”面临“断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表现出诗人的从容、镇定。诗“留衣底”以明志,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了解了上述情况,再读诗作,才能真正领略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死亡面前的乐观精神、浩然正气和崇高理想。6.第一首: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第二首: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第三首: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7.不可以。“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诗人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一般是“斩”杀非正义之人。“杀”字是对动作的客观描述,偏向于口语化,且褒贬不分。8.“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烽烟”代指“战争”,指诗人参加革命正好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化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表现了诗人在“断头”威胁面前的浩然正气。拓展延伸9.时间10.示例:豪迈、自豪。11.示例:“水清清,月圆圆”,运用叠字,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12.示例—:可以改为“卧”。王朝的烟云散去,留下的古桥却依然安睡在山河之上。示例二:可以改为“吊”。王朝的烟云散去,它建立的古桥让人有哀伤凭吊之情。示例三:不必修改。“写”有记录之意。王朝的烟云虽已散去,留下的古桥却一直记录着历史的兴衰变迁。名著阅读13.(1)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或:一调芭蕉扇;一借芭蕉扇被骗;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燕扇)(答出“借芭蕉扇”或“过火焰山”即可) 不往西天取经了 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答出“散伙”即可)(2)示例:黄狮精心存善意,开宴会需要猪羊,不是去抢,而是让两名小妖带银子去凡人的集市买;他把小妖当亲人,几次战斗之后,闻知洞府被烧,小妖被打死,悲伤过度,居然要撞崖自杀。(答出一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