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寓言四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寓言四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4 寓言四则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庇(pì)护 寓(yù)言 较量(liànɡ)
B.爪(zhuǎ)子 蕴(yù)含 虚(xū)荣
C.喇(lǎ)叭 凯(kǎi)歌 蜘蛛(zhū)
D.粘(nián)住 爱慕(mù) 赫(hè)拉
2.文学常识填空。
(1)《伊索寓言》是一部    集。伊索是    (国家)作家,善于讲动物故事,讽刺权贵。
(2)《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          。“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已经演变为一个成语,常用来讽刺             。
(3)《蚊子和狮子》一文选自《    》,作者    是    (国)    家。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闻之于宋君 
(4)得一人之使 
(5)身亡所寄 
(6)因往晓之 
(7)其人舍然大喜 
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1)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
(2)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
5.下列有关《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故事发展。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较大胜利也不能骄傲,要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挫。
6.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阅读训练
课内精读
读《穿井得一人》回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8.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读《杞人忧天》回答: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只使坠: 
(2)充塞四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1.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什么
拓展阅读
鼠技虎名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 ”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 ”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2)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
14.“余惊错欲走”是因为什么原因
1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
名著阅读
16.阅读《西游记》第71~75回,回答下列问题。
那老魔道:“三贤弟有力量,有智谋,果成妙计,拿将唐僧来了!”叫:“小的们,着五个打水,七个刷锅,十个烧火,二十个抬出铁笼来,把那四个和尚蒸熟,我兄弟们受用,各散一块儿与小的们吃,也教他个个长生。”八戒听见,战兢兢的道:“哥哥,你听,那妖精计较要蒸我们吃哩!”行者道:“不要怕,等我看他是雏儿妖精,是把势妖精。”又听得二怪说:“猪八戒不好蒸。”八戒欢喜道:“阿弥陀佛,是那个积阴骘的,说我不好蒸 ”三怪道:“不好蒸,剥了皮蒸。”八戒慌了,厉声喊道:“不要剥皮!粗自粗,汤响就烂了!”老怪道:“不好蒸的,安在底下一格。”行者笑道:“八戒莫怕,是雏儿,不是把势。”沙僧道:“怎么认得 ”行者道:“大凡蒸东西,都从上边起。不好蒸的,安在上头一格,多烧把火,圆了气,就好了;若安在底下,一住了气,就烧半年也是不得气上的。他说八戒不好蒸,安在底下,不是雏儿是甚的!”八戒道:“哥啊,依你说,就活活的弄杀人了!他打紧见不上气,抬开了,把我翻转过来,再烧起火,弄得我两边俱熟,中间不夹生了 ”
(《西游记》七十五回)
(1)这段文字中的是哪三个妖怪 师徒四人临死前不讨论逃生,却讨论死法,可见他们怎样的性格 最终悟空是如何降服三怪的
(2)赏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人性、猴性和神性。

24 寓言四则
积累运用
1.C 解析:A项,庇bì护,B项,蕴yùn含,D项,粘zhān住。
2.(1)寓言故事 古希腊
(2)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能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3)伊索寓言 伊索 古希腊 寓言
3.(1)待,等到
(2)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3)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4)使唤,劳力
(5)无,没有
(6)告知,开导
(7)消除疑虑的样子
4.(1)穿井得人 (2)杞人忧天
5.B
6.示例一: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细无声的柔情;示例二: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示例三: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阅 读
课内精读
7.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9.(1)纵使,即使。
(2)四方。
10.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11.不要为了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而担心。
拓展阅读
12.(1)能承受,能承担。
(2)取名,命名。
解析:(1)很是害怕、胜:能承受、能承担。
(2)老鼠为什么叫老虫 名:取名、命名。
13.(1)楚地的人称老虎为老虫,苏州人称老鼠为老虫。
(2)老鼠假借老虎之名,致使我吓得要逃走,冷静下来想想,真是可笑。
14.方言的差异,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5.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参考译文】
楚地的人称老虎为老虫,苏州人称老鼠为老虫、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住在客栈里,把烛吹灭我就睡了,忽然听得碗碟叮当有声。我便问看门的童子是怎么回事,童子答道:“是老虫闹腾。”我是楚地人,(一向称老虎为老虫,听说是“老虫”,)很是害怕,说:“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 ”童子说:“不是别的兽,是老鼠。”我问他:“老鼠为什么叫老虫 ”童子说这是吴地的风俗,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叫这么传下来的。啊哈!老鼠冒老虎之名,致使我吓得要逃走,真是可笑。然而今日天下冒虎名以欺世的也真不少!
名著阅读
16.(1)青狮妖王、白象妖王、金翅大鹏王;
诙谐幽默;悟空拜请如来,如来令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别收伏自己骑青狮和白象。如来使鹏怪落在自己头上,现了原身。
(2)猴性(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物性”:指形象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所保持的原有的形貌和习性。
“神性”:这里指动物植物一旦成精变怪,就带有的神奇本领。
“人性”:这里指作者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神佛妖魔,将其人化。
孙悟空形象既有猴子的外貌、习性等“物性”即:猴性,又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等超凡“神性”,同时还有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等“人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