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题解读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题解读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诗歌解读技巧讲解
教学目标
1.知道高考中诗歌的考查点
2.分析诗歌阅读障碍,学习解决障碍的对策。
3.几点复习建议
高考古诗考查点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考查点 考查能力
具体内容 理解
思想情感 阐释
表现手法 评论赏析
两首诗的异同 比较
不同的阐释 评判
诗歌理解有哪些难点?
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和《菩萨蛮·黄鹤楼》为例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讨论:读懂这首词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这是毛泽东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是在当时中国正处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总揽大权、积极反共的背景下创作的。该词表达了毛泽东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
毛泽东诗词给人的印象:自信、乐观、豁达、豪迈、积极……
1.词义理解似是而非
2.语言变形无可措手
3.只看表面难以填白
4.不辨虚实模棱两可
5.情感误判南辕北辙
6.套板效应不顾文本
为什么读不懂(误读)诗歌?
1.词义理解似是而非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剩得
解读技巧
1.注意积累诗歌词汇,像错题本一样有一个诗歌语汇积累本。
2.联系成语以及其他相关诗句,加深印象。
诗歌词汇积累本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同袍:朋友、兄弟)
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
3.赢得仓皇北顾。(赢得:落得、剩得)
2.语言变形无可措手
诗歌语言的反常组合形成语言的变形
诗句词语排列的“乱序”
诗句词语搭配的“不合逻辑”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还原: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还原:却下水晶帘,望玲珑秋月。
注意:
不能简单地以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去理解古诗。
诗句词语排列的“乱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还原:故国神游,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诗句词语搭配的“不合逻辑”:指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看似有悖生活逻辑,却合乎艺术逻辑,从而获得了诗意的真实。古代的诗论家,称其为“无理而妙”。
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游子面对孤灯,引发了他的思归之梦。洗衣妇在寒秋中洗衣的棒槌声激起了他的乡愁。
解读技巧
1.试着还原成散文句式。
2.无理之处便是诗歌赏析的关键之处,试着建立逻辑关联。
3.只看表面难以填白
“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袁枚《随园诗话》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017年全国卷)15.本诗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①把考生们在纸上的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食桑叶的声音,生动贴切;②以动衬静,描写了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表现出作者因朝廷得添新人而感到喜悦。
解读技巧
1关注题目,题目往往透露出诗歌的旨意。
2.知人论世,借助富有情感的形容词揣摩诗歌隐藏的情感。
4.不辨虚实模棱两可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 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2015全国卷1)
本诗属于虚写,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实写。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听闻所得。
解读技巧
1.当前为实,忆往为虚
2.眼前为实,遥想对方为虚
3.眼前为实,设想未来为虚
4.现实为实,梦境为虚
5.情感误判南辕北辙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解读技巧
1.关注题目。题目往往透露出作者的哀乐及情感。
2.关注注释。
3.深入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6.套板效应不顾文本
看到杜甫,会想到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看到李白,会想到豪放飘逸,蔑视权贵
看到苏轼,会想到乐观豁达,直面挫折
……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本诗的前四句写惜花志胜,后四句写寻幽寄慨。描绘了韦曲形胜之地的幽雅美景,抒发了绝尘归隐的情怀。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读技巧
1.细读文本,整体把握。关注诗题、关键词、注释等。
2.就诗论诗,关注诗人表达主题情感的多样化。
几点复习建议
1.从理性上去重新认识已经学过的诗歌;
2.将每一次练习和考试遇到的诗歌都当成一次学习而不单单是考试
3.学会归纳总结,形成诗歌表达网络。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