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自主选择的音乐天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自主选择的音乐天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第五单元自主选择的音乐天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背景分析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自主选择的音乐天地” 的核心红色民歌曲目,单元主题聚焦 “以‘自主选择、个性化赏析’为核心,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通过多元音乐形式挖掘‘音乐的个性化价值’,培养‘自主音乐学习能力’”。本课承接第四单元 “多姿多彩的乐音世界” 对 “民族音乐与文化关联” 的探索,以 “陕北红色民歌的自主赏析与个性化表达” 为核心,引导学生从 “陕北民歌特色识别 — 红色文化内涵感知 — 自主赏析方法实践” 三个维度理解作品,实现 “从‘统一化赏析’到‘个性化解读、自主化表达’的认知升级”。
教学目标 了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文化背景(改编自陕北民歌,关联 “中央红军到陕北” 的红色历史,山丹丹花象征 “革命希望、红色情怀”),能自主识别 “2 个陕北民歌核心特色”(如信天游自由节奏、滑音装饰音、呼号衬词 “哎”),并在 “自主赏析任务单” 上填写 “特色描述 + 个人感受”(如 “滑音装饰音:像陕北人民说话的语调,很质朴”); 掌握 “自主音乐赏析的基础方法”:①能自主选择 “乐器音色、歌词情感、文化内涵” 任一角度,对歌曲进行 “片段化赏析”(如选择 “歌词角度”,分析 “‘中央红军到陕北’传递的热烈情感”);②能使用 “‘我喜欢____(角度 / 片段),因为____(理由,关联特色或文化)’” 的句式,清晰表达自主赏析观点,避免 “空洞描述”;
重难点 突破 “自主赏析能力不足、个性化表达局限” 问题,实现 “从‘被动跟随’到‘主动探索、个性化表达’的转化”—— 能自主确定 “感兴趣的赏析角度”(如不盲目跟随他人选择 “文化角度”,而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 “旋律角度”),并能 “结合具体音乐片段(如喜欢副歌的高音部分)、文化细节(如山丹丹花的象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表达”,而非 “模仿他人或空洞描述”; 避免 “红色文化认知浅层化与民歌特色识别模糊”,学会 “‘将陕北民歌特色与红色文化深度关联’”—— 如能完整表述 “‘歌曲的滑音装饰音很质朴,像陕北人民的性格,这种质朴与 “欢迎红军” 的热烈情感结合,让红色情怀更真实动人’”,而非 “孤立描述‘有滑音、是红色歌曲’”,在自主赏析中实现 “音乐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统一解读”。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红色情境 + 自主提问” 双导入:①播放 “陕北秧歌迎红军视频(搭配歌曲片段)”,展示 “山丹丹花图片、陕北唢呐实物”,让学生 “观察山丹丹花的红色、触摸唢呐感受质感”,提问:“这首陕北民歌里,藏着哪些你好奇的地方?是喜欢欢快的旋律,还是想知道山丹丹花的故事?今天我们自主探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魅力!”②分发 “自主赏析任务单(含‘乐器音色’‘歌词情感’‘文化内涵’3 个可选角度)”,引导 “用 1 分钟浏览任务单,在‘我想探索的角度’栏打勾”,明确学习主线:“先选探索角度,再找音乐特色,然后关联文化,最后用喜欢的方式分享,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亮点。”1. 情境共鸣:“山丹丹花好红!摸唢呐感觉很特别,我想探索‘文化内涵’,知道为什么红军到陕北大家这么开心。”2. 方向确定:快速勾选 “歌词情感” 角度,理由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句歌词很有画面感,想分析它的情感”。用 “红色情境 + 实物体验” 直击 “红色文化认知浅层化” 痛点,唤醒探索兴趣;通过 “自主选角度” 打破 “被动跟随” 习惯,为后续自主赏析铺垫基础。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一)环节一:选角度 — 探特色,自主识别陕北民歌特色(8 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分组自主探究:①按 “选择的赏析角度” 分组(乐器组、歌词组、文化组),发放对应探究工具: - 乐器组:提供 “唢呐、腰鼓音频片段”“乐器音色记录表”,引导 “听片段后,记录‘喜欢的乐器音色 + 给你的感觉’(如‘唢呐:热闹,像秧歌的声音’)”; - 歌词组:提供 “歌词节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情感分析卡”,引导 “圈出‘有感觉的词语’,写下‘词语传递的情感’(如‘红艳艳:热烈、喜庆’)”; - 文化组:提供 “红色文化资料卡(中央红军到陕北的历史、山丹丹花象征意义)”“文化关联表”,引导 “记录‘资料中与歌曲相关的内容 + 你的理解’(如‘山丹丹花象征革命希望,所以歌词用它比喻喜悦’)”;②巡视指导:对 “不知如何记录” 的学生,提示 “用‘我听到 / 看到____,觉得____’的句式写”(如乐器组学生可写 “我听到唢呐声,觉得很热闹”)。2. “小组初分享”:每组选 1 名代表,用 1 分钟分享 “找到的 1 个特色 / 发现”(如歌词组分享 “‘中央红军’四个字传递出热烈欢迎的情感”)。1. 探究实践:乐器组学生记录 “腰鼓声音:有节奏,像人们跳舞的脚步”;2. 分享表达:文化组代表说 “山丹丹花象征革命希望,所以歌词用它来表达开心,就像看到希望一样”。通过 “分组探究 + 工具辅助”,解决 “自主赏析不知从何切入” 的问题,让学生在 “适配角度的工具” 中主动发现音乐特色,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二)环节二:联文化 — 深理解,结合红色文化解读特色(9 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跨组文化联结:①组织 “文化分享会”:邀请文化组学生展示 “中央红军到陕北的历史资料”,讲解 “当时陕北人民缺衣少食,但看到红军就像看到希望,所以用秧歌、民歌欢迎”;②引导跨组关联: - 对乐器组:提问 “唢呐的热闹音色,和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场景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 “唢呐的热闹像人民欢迎红军的欢快心情”; - 对歌词组:提问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什么用红色的花?和红色革命有什么关联?” 引导得出 “红色的花象征革命,也象征人民的热烈情感”;③发放 “特色 — 文化关联卡”,让学生填写 “我找到的特色 + 关联的文化 + 我的感受”(如 “唢呐热闹音色 + 人民欢迎红军 + 觉得很温暖”)。2. “民歌特色补充”:播放 “信天游节奏片段、滑音装饰音片段”,讲解 “这是陕北民歌的核心特色 —— 信天游节奏自由,像陕北高原一样辽阔;滑音像陕北人民说话的语调,很质朴”,引导学生 “在关联卡上补充‘喜欢的民歌特色’”。1. 关联实践:乐器组学生填写 “唢呐热闹音色 + 人民欢迎红军 + 感觉能想到大家跳舞欢迎的画面”;2. 特色认知:歌词组学生补充 “滑音装饰音 + 像说话一样自然 + 觉得歌曲很亲切”。通过 “跨组分享 + 教师引导”,解决 “红色文化认知浅层化、民歌特色识别模糊” 问题,让学生在 “特色与文化的关联” 中深化理解,避免孤立赏析。
(三)环节三:学表达 — 定形式,确定个性化表达方案(8 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表达形式引导:①展示 “多元表达案例”(演唱片段、歌词插画、秧歌律动),讲解 “可根据自己的赏析角度选择形式 —— 乐器组可模仿乐器声音,歌词组可画歌词场景,文化组可编简单秧歌动作”;②发放 “个性化表达方案表”,引导 “填写‘我的赏析角度 + 想选择的表达形式 + 想表达的内容’”(如 “歌词角度 + 绘画 + 画山丹丹花和红军”);2. “小组互助完善”:同组学生互相查看方案表,提出 “小建议”(如 “画红军时可加秧歌的人,更贴合欢迎场景”),教师针对 “方案空洞” 的学生(如只写 “演唱”),引导补充 “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句,因为喜欢它的热烈情感”。1. 方案确定:文化组学生填写 “文化角度 + 秧歌律动 + 编‘欢迎红军’的简单脚步动作(左右踏步)”;2. 互助优化:乐器组学生接受建议,将 “模仿唢呐声” 优化为 “边模仿边做‘吹唢呐’的手势”。通过 “案例展示 + 小组互助”,解决 “个性化表达局限” 问题,让学生在 “角度与形式的匹配” 中确定方案,为后续展示铺垫。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个性化成果创作” 任务:①学生根据 “表达方案表” 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 演唱类:对 “音准偏差” 的学生,提示 “跟着歌曲片段小声跟唱,重点练‘滑音’部分”; - 绘画类:对 “画面空洞” 的学生,提示 “加入‘红色山丹丹花’‘陕北窑洞’等元素,贴合文化”; - 律动类:对 “动作无节奏” 的学生,提示 “跟着歌曲‘哎’的衬词做动作,每句做 1 个动作”;②创作完成后,学生在 “成果卡” 上填写 “我的作品想传递____(如‘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喜悦’)”。1. 创作实践:歌词组学生画 “红色山丹丹花旁,人民举着红旗欢迎红军”,成果卡填写 “想传递热烈欢迎的情感”;2. 细节优化:律动类学生调整动作,在 “哎” 字时加入 “挥手” 动作,更贴合情感。通过 “个性化创作 + 针对性指导”,整合 “自主赏析 — 文化关联 — 个性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红色民歌的理解,落实 “自主学习” 目标。
四、展示评价与小结(5 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自主探索成果展”:①学生自愿展示成果(如演唱片段、展示绘画、表演律动),展示时需说明 “‘我的赏析角度 + 作品想传递的内容’”;②组织 “互评点赞”:其他学生用 “星星贴纸” 贴在 “最让你有共鸣的作品” 上,并说 1 句 “点赞理由”(如 “你的画里有山丹丹花,很贴合歌词,我喜欢”);2. 小结与延伸:①教师总结 “自主赏析核心”:“今天每个人都找到了喜欢的音乐亮点 —— 有人爱唢呐的热闹,有人懂山丹丹花的意义,这就是自主探索的乐趣!红色民歌里藏着很多故事,等待大家继续发现”;②布置课后任务:“用今天的自主赏析方法,听一首家人喜欢的红色歌曲,和他们分享你的发现。”1. 展示自信:演唱学生说 “我选歌词角度,演唱‘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想传递热烈欢迎的情感”,获得多颗星星;2. 延伸期待:课后说 “要和爷爷听《东方红》,用今天的方法分析歌词情感,和他分享”。通过 “成果展示 + 互评”,让学生感受 “自主学习” 的成就感,尊重个性化表达;课后任务让自主赏析方法延伸到生活,培养 “主动探索音乐” 的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