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第一学期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第一学期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第一学期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跨区域调配的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太阳能 B.水资源 C.天然气 D.风能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缓解我国(  )
A.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C.东北地区湿地退化 D.西北地区土地盐碱化
我国著名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中写道:“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依据歌词,完成下列小题。
3.在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同的是(  )
A.阳光、石油 B.水、天然气 C.森林、阳光 D.煤炭、风能
4.歌词中描述的农业用地类型是(  )
A.耕地、林地 B.耕地、草地 C.草地、林地 D.草地、戈壁
“围山转”模式是在山区根据地形特点,依据山体高度布置等高环形种植带,形成了“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脚瓜果梨桃”的立体绿化模式,森林覆盖率达到62%。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围山转”模式符合我国山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  )
①发展生态农业 ②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④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6.“围山转”模式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水土流失减少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地下水减少 D.大气湿度降低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喀斯特地貌广布,降水丰沛,但多渗漏到地下流失。地质专家曾钻探至地下 300米深,仍然找不到水,当地人畜饮水困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8.当地饮水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灾 B.工农业用水量大
C.特殊的地质条件不利于储水 D.水体污染严重
9.解决当地饮水困难,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海水淡化 B.开采地下水 C.人工降雨 D.修建蓄水池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土地类型①区域,所属的干湿区是(  )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11.土地类型③区域,所属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盆地 B.高原、平原 C.山地、丘陵 D.盆地、平原
12.关于中国土地资源和耕地利用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人均耕地面积多
B.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不明显,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多
C.大力倡导在耕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D.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农业水利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海洋牧场在改善海洋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显著。广西秉持北部湾相关生态保护理念,推进以人工渔礁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采用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读广西壮族自治区位置及多营养层次的生态养殖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3.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态养殖模式的是(  )
A.腾格里沙漠 B.吐鲁番盆地
C.大兴安岭山区 D.东部沿海地区
14.广西发展该生态养殖模式的优势条件是 (  )
A.濒临南海,海域面积广阔 B.农业发达,农业科技水平高
C.纬度高,热带海洋资源丰富 D.沿海人口城市稀疏,污染小
15.该生态养殖模式的建立对广西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
①减缓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②改变本地居民饮食习惯
③改善周边海域生态环境 ④丰富本地海鲜产品供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其中石油、煤炭、天然气在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共占比95%左右。读“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地区分布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B.贵州的煤炭储量居全国首位
C.陕西天然气储量占比大于石油 D.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17.我国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紧张 B.解决人均能源占有量少问题
C.改善资源输出地的大气质量 D.优化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表示意我国四类土地利用类型2013年、2023年面积(单位:万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013 13516.3 25325.4 21951.4 3060.7
2023 12758.0 28354.6 26428.5 3596.8
18.读表可知,四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9.为严守耕地红线,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 B.大力开垦荒地
C.鼓励围湖造田 D.加强土地立法
20.根据表中林地、草地面积的数据变化判断,下列漫画反映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与此相关的是(  )
A.B.C. D.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产生活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粵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读“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线路示意图”和“东江、西江水资源对比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珠江三角洲东部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 B.地势平坦,河流流水速度慢
C.水污染比西部严重,导致缺水 D.位于半湿润区,降水稀少
22.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管道输水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减轻环境破坏 B.防止水体污染与蒸发
C.降低施工成本 D.预留地表和地下发展空间
23.为解决珠江三角洲东部的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大量开采地下水②修建水库③工业污水达标排放④实行阶梯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2010年和2019年土地利用构成变化表”,回答问题。
统计年份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
2010年 36 23 18 9 14
2019年 29 37 11 12 11
24.对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资源面积逐渐增大 B.森林植被种植面积逐渐增大
C.草地资源面积逐渐增大 D.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减小
25.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该地区(  )
A.毁林开荒现象日益严重 B.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C.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增大 D.城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海草床是指由单种或多种海草植物主导的海草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近海与河口水域中。它对缓解全球变暖现象有重要作用,被称为“海洋之肺”,也是重要的碳库和海洋渔场。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超80%的海草床已经消失。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海草床属于(  )
A.海洋生物资源 B.海洋矿产资源
C.海洋能源资源 D.海洋空间资源
27.海草床被称为“海洋之肺”是因为其(  )
A.净化海水水质效果好 B.吸碳和固碳能力强
C.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D.是鱼类重要食物来源
28.应对我国海草床退化严重问题,我们应该(  )
①建立海草保护管理体系 ②增加渔业捕捞活动
③加强海草床修复和重建 ④设立海草床保护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4年12月20日,从水利部获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图1为中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地区的原因是(  )
①华北地区主要位于半湿润区,年降水量较少
②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③让长江中下游地区免遭洪涝威胁
④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小
⑤华北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30.根据图1,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①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②水资源分布南丰北缺
③长江水量最大、汛期最长④河流分布东多西少
⑤塔里木河是内流河⑥黄河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
31.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累计为京津冀豫沿线地区输水近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多个西湖。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是   ,它位于   (填长江的支流)流域。
(2)据图说明汉江流域地形、气候的大致特征及对河流的影响,完成下列框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南水”已经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南水”进京9年以来北京水资源变化:
2014年 2023年
人均水资源(立方米) 100 190
自来水硬度(毫克/升) 380 120-130
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米) 25.66 14.74
(3)依据表中资料可知,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水资源的影响有   (一点即可)。
32.土地是人类衣食之源、立国之本。读所给的资料和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梯田是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目前,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1)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
①   (地形类型);②   (地形区);③   
(2)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部分梯田被废耕的原因可能是   (符合题意各任意一点)。
(3)读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示意图,发现我国占比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耕地面积小。针对我国耕地现状,请提出在今后耕地利用中需采取的措施:   (至少2点)。
参考答案
【答案】1.C
2.A
【答案】3.C
4.B
【答案】5.D
6.A
【答案】7.B
8.C
9.D
【答案】10.D
11.C
12.D
【答案】13.D
14.A
15.D
【答案】16.B
17.A
【答案】18.A
19.D
20.C
【答案】21.A
22.B
23.C
【答案】24.B
25.D
【答案】26.A
27.B
28.B
【答案】29.C
30.D
31.【答案】丹江口水库;汉江;西北高,东南低;温和少雨;高温多雨;由快变慢;大;无;人均水资源量提高;自来水硬度减小/用水质量提高;平原区地下水水位上升。
32.【答案】(1)丘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原因: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等。
(3)可利用草地;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提高产量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