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广西贵港港北区月考)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时,越来越短、最后消失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C.电解水后,水的质量减小D.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质量减小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但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其实质是分子的重新组合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人们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意义在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3.小明欲以“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为研究对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图中的碳酸钙粉末和盐酸混合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B.反应后,天平左盘中减少的质量等于逸散到空气中的气体质量C.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4.(河北唐山迁安市期中)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B.白磷燃烧结束,应冷却至室温再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C.该实验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知识点3 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5.(广西南宁兴宁市期中)氮化镁(Mg3N2)是浅黄色粉末,可制备特殊的陶瓷材料。若保存不当,氮化镁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 )A.O2 B.H2C.NH3 D.SO26.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B.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7.(广西贵港港南区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Q P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 gC.物质N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13∶68.(广西柳州鱼峰区期末)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一定改变,原子数目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9.(广西贵港港北区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创新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化合物A的元素组成。将1.6 g化合物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的CO2与3.6 g的H2O,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D.无法判断10.(广西南宁月考)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是31B.丙可能为催化剂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11.(北京西城区开学)依据如图实验,研究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实验1:①用激光引燃铁粉,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 __。②实验前,称得总质量为m1;熄灭后,冷却至室温,称得总质量不变。实验小组又补充了实验:松开锥形瓶的瓶塞,称得总质量为m2。则m1__ __(填“>”“<”或“=”)m2。(2)实验2:蔗糖溶于水后天平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实验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理由是__ __。12.(湖南怀化溆浦县月考)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__ __的质量。(2)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陶土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质量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 __。13.(科学思维)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的1个微粒是__ __(填字母)。A. B. C.(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__ __反应。(3)该反应中“”“”和“”三种粒子的个数比为__ __。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广西贵港港北区月考)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 )A.蜡烛燃烧时,越来越短、最后消失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C.电解水后,水的质量减小D.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质量减小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 )A.通过化学变化,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但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其实质是分子的重新组合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人们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意义在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3.小明欲以“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为研究对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C )A.图中的碳酸钙粉末和盐酸混合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B.反应后,天平左盘中减少的质量等于逸散到空气中的气体质量C.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4.(河北唐山迁安市期中)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B.白磷燃烧结束,应冷却至室温再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C.该实验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小,A正确;白磷燃烧结束,应冷却至室温再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B正确;该实验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正确;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氧气可能有剩余,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不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D错误。知识点3 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5.(广西南宁兴宁市期中)氮化镁(Mg3N2)是浅黄色粉末,可制备特殊的陶瓷材料。若保存不当,氮化镁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 C )A.O2 B.H2C.NH3 D.SO26.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B.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7.(广西贵港港南区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D )物质 M N Q P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 gC.物质N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13∶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x+26+2+12,因此x=13 g;M、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N增加,是生成物;M反应掉了18 g-13 g=5 g,P的反应质量为32 g-12 g=20 g,生成的N的质量为26 g-1 g=25 g。物质Q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正确;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8 g-5 g=13 g,B正确;反应物是两种,为M、P,生成物是一种,为N,则属于化合反应,故物质N一定是化合物,C正确;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5 g∶20 g=5∶4,D错误。8.(广西柳州鱼峰区期末)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一定改变,原子数目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9.(广西贵港港北区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创新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化合物A的元素组成。将1.6 g化合物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的CO2与3.6 g的H2O,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D.无法判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将1.6 g化合物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与3.6 g H2O,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4.4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100%=1.2 g,3.6 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 g××100%=0.4 g,1.2 g+0.4 g=1.6 g,则该化合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10.(广西南宁月考)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x的值是31B.丙可能为催化剂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 g-13 g=7 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7 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 g-16 g=4 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B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7 g+4 g=11 g,故x的数值为20+11=31,A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单质,C错误。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 g∶4 g=7∶4,D正确。11.(北京西城区开学)依据如图实验,研究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实验1:①用激光引燃铁粉,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Fe+O2Fe3O4__。②实验前,称得总质量为m1;熄灭后,冷却至室温,称得总质量不变。实验小组又补充了实验:松开锥形瓶的瓶塞,称得总质量为m2。则m1__<__(填“>”“<”或“=”)m2。(2)实验2:蔗糖溶于水后天平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实验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理由是__否,是因为蔗糖溶于水不发生化学变化__。(1)①用激光引燃铁粉,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②实验前,称得总质量为m1;熄灭后,冷却至室温,称得总质量不变。实验小组又补充了实验:松开锥形瓶的瓶塞,空气进入,称得总质量为m2。则m1<m2。(2)否,是因为蔗糖溶于水不发生化学变化。12.(湖南怀化溆浦县月考)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__参加反应的氧气__的质量。(2)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陶土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质量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部分生成物逸散到了空气中__。13.(科学思维)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的1个微粒是__C__(填字母)。A. B. C.(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__化合__反应。(3)该反应中“”“”和“”三种粒子的个数比为__2∶1∶2__。(1)在密闭体系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均不变。反应前有三个分子,反应后剩余一个,则反应了两个,反应前有一个分子,反应后没有,则都参加了反应,反应后应该生成了两个分子,所以应再填一个。(2)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3)该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两种双原子分子,为单质,这样的物质一般是气体,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且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2∶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 学生版.docx 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