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生活中的水溶液 教学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1生活中的水溶液 教学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1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4.2.1生活中的水溶液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掌握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了解物质溶解现象及溶液的组成、特征,建立规范取用药品和溶液基本性质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溶解现象,理解溶液形成的原因及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特点,并能结合生活实例解释溶液的应用,强化通过现象归纳物质性质和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探索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规范,观察溶解过程,分析实验操作要点,掌握药品取用和溶液配制的实践探索能力。 态度责任:在实验操作中严格遵守药品取用的安全规范,尊重实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溶液配制任务,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节约资源、安全操作的责任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物质的溶解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2节《生活中的水溶液》(第1课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知道食盐、蔗糖能溶解于水形成透明液体,也见过油与水混合后分层的现象,这些日常观察为学习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奠定了基础。他们对“为什么有的物质能溶解,有的不能”“溶液为什么看起来均匀稳定”等问题充满好奇,适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在认知层面,学生虽能描述一些溶解现象,但对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溶质与溶剂的判断方法理解不深,容易混淆溶液与浊液,也常误认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或“溶液只能由一种溶质组成”。对于“碘的酒精溶液”等命名方式及溶剂不一定是水等概念也较难把握。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药匙、滴管等,但在规范取用药品、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等方面仍需引导。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通过动手实验和现象分析,逐步建立“溶解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的微观观念,培养科学思维。同时,结合干洗、药品配制等生活实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科学应用价值的认同,提升安全操作、节约资源的责任意识。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视频、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水为什么那么浑浊 山间的溪水又为什么是澄清的 澄清的湖泊水是纯净物吗 通过黄河水浑浊与山间溪水澄清的现象对比,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思考,激活已有知识。
新知讲授 物质的溶解 生活中,把食盐、鸡精、食醋等调味品加入水中,它们都会溶解,那么所有的物质和水、酒精等液体混合后都会溶解吗 轻压滴管的胶头,并将滴管口伸入试剂瓶的液体中。放松胶头后,滴管内就吸入了一部分液体。将滴管移出试剂瓶,取1支空试管,将滴管竖直、悬空,缓慢地向试管内滴入10滴液体。 2.取6支试管,编号为1~6,按顺序分别放入少量碘、蔗糖、淀粉、泥土、植物油、机油。 3.在1号试管中加入5mL酒精,2~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 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滴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4.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4.2-1中。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镊子,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用纸槽取 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用药匙取 例题: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手不能直接接触药品,以免被腐蚀,A错误;块状固体药品不能直接扔进试管中,B错误;用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试管要倾斜,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C错误,D正确。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取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a.倾倒法-取用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一倒、二朝、三斜、四挨) 倾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b.量取法——取用一定量液体时用量筒量取 I量筒的选择 在一次性量取的前提下,所选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并越接近越好,以减小误差。 Ⅱ量取方法 c.滴加法——取用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滴加(一捏、二吸、三悬空) 指出如图所示的倾倒盐酸操作中的错误: ; (2) ; (3) 。 【答案】(1)瓶塞正放在桌面上(2)标签未朝向手心(3)试剂瓶口远离试管口 你能否对上面6支试管内的混合物进行分类 分类依据是什么 能,编号为1、2的是一组,编号为3、4的是一组,编号为5、6的是一组。分类的依据是物质在酒精和水中的溶解状态。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液的命名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除了水以外,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四氯乙烯、丙酮、香蕉水等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溶液是均一 、稳定的 C. 放置久了的食盐水会上淡下咸 D. 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答案】B 3.乳浊液和悬浊液 辨析比较 溶液和浊液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例题:将少量的下列物质:①鸡精、②醋、③橄榄油、④面粉、 ⑤泥沙、⑥汽油,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 浊液的是 。 【答案】①② ④⑤ ③⑥ 1.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溶液、乳浊液、悬浊液 答: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食盐水、蔗糖水以及纯碱水等都是溶液, 而浑浊的泥水为悬浊液,牛奶等为乳浊液。 2.水中生活着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这说明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 答: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需要氧气、无机盐、有机物等物质,它们能够在 水中生活,说明水中溶解了这些物质。 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但也有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餐具和衣服上的各种油污。清洗时只有用洗涤剂才能将其溶解清洗。除了水以外,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四氯乙烯、丙酮、香蕉水等有机溶剂。 衣物的干洗 有些衣物水洗后会严重变形或褪色,可以采用有机溶剂溶解并去除衣物上的各种污渍。由于洗涤过程中衣物几乎不接触液态水,因此这种方式被称为干洗。干洗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采取人工方法用助洗剂去除个别污染特别严重的污渍(如果汁、油漆、墨水等);第二步是将预处理过的衣物放入干洗机,用干洗剂(常用的是四氯乙烯)全面洗涤并甩(烘)干;第三步是去除衣物中残留的干洗剂并熨烫整形。衣物中残留的干洗剂可能不利于健康,所以从干洗店取回的衣物,应该先放在通风处晾一段时间,让干洗剂挥发殆尽后再穿着或收藏。 通过分步图示(如“一横二放三慢竖”)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严谨的实验习惯。 通过对比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定义,帮助学生建立“均一性”“稳定性”等核心概念。 利用表格对比,培养分类与归纳能力
课 堂 练 习 【典例1】下列有关溶液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B.被溶解的物质称作溶剂 C.只有固体和液体能做溶质 D.碘放在水里会形成碘水 【答案】A 【解答】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正确; B、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起溶解作用的叫溶剂,故B错误;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故C错误; D、碘不溶于水,碘放在水里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形成悬浊液,故D错误。 故选:A。 【典例2】把下列少量厨房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香油 C.蔗糖 D.白醋 【答案】B 【解答】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香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典例3】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②矿泉水是一种常见的溶液;③肥皂水属于乳浊液;④泥浆水是悬浊液,泥是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B 【解答】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 ②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是一种常见的溶液,正确; ③肥皂水是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属于乳浊液,正确; ④泥浆水是悬浊液,悬浊液是不存在溶质、溶剂,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②③; 故选:B。 【典例4】“美林”是一款退烧药,该药液久置后在底部会出现白色沉淀物。下列液体与“美林”类型相同的是(  ) A.蒸馏水 B.牛奶 C.糖水 D.泥浆水 【答案】D 【解答】A、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故A错误; B、牛奶是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与“美林”这种悬浊液类型不同,故B错误; C、糖水是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会出现沉淀,故C错误; D、泥浆水是泥土小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的悬浊液,“美林”久置后底部有白色沉淀物,也是悬浊液,二者类型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典例5】天宫课堂让我们亲眼见证了许多宇宙中的科学现象。在地球上,水和植物油混合,振荡后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如图A)。在太空舱中,宇航员将水和植物油混合,振荡后却出现了油滴均匀分布的现象(如图B),宇航员将小瓶系在细绳上,使小瓶绕细绳一端做圆周运动(如图C)后,又出现了如图A的分层现象。 (1)如图B中所示的混合液体,科学上称为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水和油分离后,小瓶经过如图C的两个位置时,图中“d”部分是 (选填“水”或“植物油”)。 【答案】(1)乳浊液。(2)水。 【解答】(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图B中是水和植物油混合,振荡后油滴均匀分布,植物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所以这种混合液体科学上称为乳浊液。 (2)水的密度大,则单位体积水的质量大,瓶子中的油和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根据F=m 2r,可知水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大,当合力F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水先做离心运动,所有油和水分离后,油在水的内测,故b、d部分是水。
课 堂 小 结 溶液: 定义: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 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特点: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且属于混合物。 浊液: 分类:包括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混合物)和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而形成的混合物)。 特点: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混合物。
板 书 设 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