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分层作业单元 第六单元创造与发明 课题 2.手电筒的发明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手电筒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了解简单电路(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的组成及作用。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分析手电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推理出简单电路中各部分的功能关系。 探究实践目标:能动手组装简单的手电筒电路,探究开关的作用以及电路故障(如导线接触不良、电池没电等)的排查方法。 态度责任目标:培养对发明创造的兴趣,体会科技对生活的改善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想法,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1.手电筒的组成包括( )、( )、( )和外壳、导线等。 2.手电筒的工作原理是( )提供电能,通过( )传输到( ),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3.简单电路中,( )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4.当手电筒不亮时,可能的原因有( )、( )、( )等。 4分钟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5.观察手电筒内部结构示意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分别对应图中的哪些部分。 电源对应( ),用电器对应( ),开关对应手电筒上的( )开关,导线对应连接电池、灯泡和开关的金属丝等。 6.小组合作,用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组装一个简单的“手电筒”电路,观察开关闭合和断开时灯泡的状态,并记录现象。 现象: 结论: 8分钟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7.根据材料分析 早期的手电筒使用干电池,灯泡亮度较低,续航时间短。随着技术发展,现在出现了使用锂电池、LED灯泡的手电筒,不仅亮度高,而且续航时间长,还具备防水、变焦等功能。 分析:从早期手电筒到现代手电筒的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发明创造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体现在( )技术的提升,让电能存储更高效、( )技术的进步,如LED灯的应用,使光能转化效率更高、亮度更足等方面。 6分钟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8.小明想制作一个“太阳能手电筒”,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充电,晚上提供照明。 太阳能手电筒相比传统干电池手电筒,最主要的优势是( ) 更便宜 B.更环保,可重复利用能源 C.外观更漂亮 D.操作更简单 2分钟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辩论赛题目:手电筒的发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0分钟参考答案:理解掌握 练一练电池、灯泡、开关 2.电池、导线、灯泡 3.开关4.电池没电、灯泡损坏、开关接触不良实验探究 做一做电池、灯泡、按键6.现象:开关闭合时,灯泡发光;开关断开时,灯泡不发光。结论:开关能控制电路的通断,电路通时用电器工作,电路断时用电器停止工作。实践应用 固一固7.电池、灯泡、手电筒迁移创新 试一试8.B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9.正方观点:手电筒的发明利大于弊1.保障安全,解决黑暗刚需:手电筒能在停电、夜间行走、野外活动等黑暗场景中提供即时照明,让人们看清路况、避开障碍物,避免摔倒、碰撞等危险;遇到紧急情况时,还能作为求救信号工具,为生命安全增添保障,这是最直接且不可替代的价值。2.推动技术普及,助力生活与生产:手电筒是最简单的“电能转化为光能”装置,其核心的简单电路结构,成为人们认识电学原理的“入门教具”,尤其对儿童理解科学知识有重要意义。反方观点:手电筒的发明弊大于利1.废弃元件造成环境负担:传统手电筒依赖干电池供电,大量废弃干电池若随意丢弃,内部的汞、镉等重金属会渗入土壤和水源,污染环境、危害动植物生存;虽然现在有充电手电筒,但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处理难度大,若回收体系不完善,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且这种污染具有长期性。2.功能局限与潜在依赖:手电筒的照明范围有限、续航时间受电池制约,在复杂黑暗环境中可能“失灵”,若人们过度依赖手电筒,会忽视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如适应微光环境的能力),反而增加户外风险;此外,部分劣质手电筒存在漏电、灯泡爆裂等安全隐患,可能引发触电、烫伤等问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