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四) 4 古代诗歌四首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B.海日生残夜(半夜)C.我寄愁心与明月(给)D.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解析:“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并非“半夜”。3.下列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观沧海》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也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B.《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C.王湾,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乡思的鸟类。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升职;“龙标”本是地名,这里代指王昌龄。解析:“左迁”指降职。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选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暗含悲痛之情的“子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B.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尾联中,借归雁传递家书,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清丽、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思念家乡。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澹澹”写出大海水波荡漾的状态,“竦峙”突出山岛耸立的特点。解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都是实写,并非“虚实相生”。5.默写。(1)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3)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曹操的《观沧海》中抒发气吞山河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生的美好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托诗人对朋友无尽怀念和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将不同景物组合在一起,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一)(2024·北京门头沟区期末)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6.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中“东临碣石”的“临”字有已经登上碣石山山顶的意思,给人以 一览众山小(或居高临下/俯瞰万物) 的感觉。“水何澹澹”一句中的“何”字既可以看作形容词,也可以看作感叹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所见风光的 感叹(或赞美) 之情。7.《观沧海》句句写景,句句抒情。请结合本诗中的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示例)“洪波涌起”中的“涌”字是动词,写出了狂风卷起巨浪,冲向岸边的气势,让人充分感受到诗人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二)(2023·菏泽东明县期中)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8.首联中的“ 客路 ”“ 行舟 ”两个词语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与“春”人格化,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态,海日驱尽黑暗,江春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2024·天津滨海新区期末)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10.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第一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B.第二句中“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之艰,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惦念之情。C.第三、四句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融合,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解析:“杨花”含有飘零之感,“子规”有离别之意,都能触发宦游异乡人的凄凉之感,“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说法错误。(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11.下列对这首散曲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C )A.全曲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语言极为凝练且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喻为“秋思之祖”。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游子眼中所见,“古道西风瘦马”则是游子自身的写照。C.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古道”和“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D.“夕阳西下”一句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同时也点明了时间。解析: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和“西风”。“古道”与“秋”没有直接联系。12.“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与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诗歌鉴赏。13.(2024·济宁汶上县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1)诗歌首句“青枫”和“雨”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青枫”和“雨”写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用飒飒的青枫和凄凄的雨渲染凄凉、萧瑟的氛围,衬托出诗人送别好友时低回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或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2)分析尾句“白云”这一意象描写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己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于“白云”,表达了对朋友的安慰和鼓励。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