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水的蒸发和凝结新教科版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下册指导思想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等文件中指出: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有机融合。一、二、实验方法设计与实验创新三、实验内容、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实验教材与教学目标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一)教材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的蒸发和凝结一、实验教材与教学目标核心概念: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学业要求:会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热传递规律作出推测,设计实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一)教材分析:实验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实验2: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一)教材分析:1.已经构建水的三态变化概念2.掌握了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二)学情分析:01020304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热量后,发生形态变化,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所得数据,归纳出物态变化的温度和热量规律。结合AR增强现实技术制定实验计划,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能以数据为依据做出独立的判断,在实验探究中明白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三)教学目标:设计实验,开展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教学重点记录并分析数据和现象,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教学难点(四)重难点:用酒精灯加热不均匀、效率低手持温度计测量误差大,且不利于观察、记录、数据分析二、实验方法设计与实验创新(一)原实验分析:局限性:1.水蒸发快慢难直观体现2.难以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无法连续性对比(一)原实验分析:1、基于单片机自制教具:(二)创新实验:温度传感器紧急停止按钮去皮按钮数据处理器单片机主板重量传感器电热板测试区1测试区22、使用图形化软件与学生合作编写程序:3、实验准备:自制教具、电脑或平板、烧杯、水、食盐、冰块、抹布、勺子讨论交流生活中的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现象,引出下一步探究问题学生做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提出注意事项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完成课本实验,提出实验时遇到的问题1.引出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三、实验内容、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一)教学设计学生根据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尝试改进实验运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总结经验2.运用自制实验装置及程序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投屏、收集、整理(一)教学设计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结论:实验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实验2: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二)实验创新点:自制实验装置及程序1.选用电加热板替代酒精灯,可以实现均匀加热,减小实验误差两个加热板均可调节温度,可以进一步研究水在不同温度时的情况加热均匀2.使用温度、重量传感器,精确度高,减小误差温度传感器精确度达0.1℃重量传感器与加热板一体化,同时加热与称重(二)实验创新点:自制实验装置及程序3.设计去皮按钮,进一步减小误差绿色去皮按钮去除烧杯重量,实验更精准紧急停止按钮保护学生安全(二)实验创新点:自制实验装置及程序4.复式折线图程序设计,学生更易理解,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质量与温度同时监测实时绘制数据图(二)实验创新点:自制实验装置及程序集成按钮,取代秒表操作简单5.程序可调x轴,y轴的数据范围(二)实验创新点:自制实验装置及程序实验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实验2: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6.教具与程序复用率高,应用课时多达10课三年级上《水沸腾了》实验五年级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实验(二)实验创新点:自制实验装置及程序《水沸腾了》《水结冰了》《冰融化了》《加快溶解》6.教具与程序复用率高,应用课时多达10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温度与水的变化》《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6.教具与程序复用率高,应用课时多达10课7.模块化材料,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创客思维图形化编程人工智能学习组件(二)实验创新点:自制实验装置及程序(三)效果评价与反思本实验装置相较于原实验,用温度传感器自动收集数据,形成复式折线图,更准确、更直观、更高效,能够突破重难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今后,我将在学校推进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1.mp4 【创新实验】4.2水的蒸发和凝结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