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银杯》课件(共27张PPT内嵌音视频)+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艺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银杯》课件(共27张PPT内嵌音视频)+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银杯》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银杯》作为一首蒙古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活泼,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学习 目标 1. 学唱《银杯》,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2. 艺术表现:通过聆听和学唱《银杯》,感受蒙古族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 3.创意实践:运用打击乐编排改编歌曲片段,探索民族音乐经典新表达。 4.文化理解:体验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审美修养,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重点 学唱《银杯》,掌握短调民歌的演唱特点;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内涵。
难点 准确演唱装饰音与符点节奏;改编歌曲片段并创意表达。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一段蒙古族草原风光与民俗活动的视频,提问:“视频描述的是哪个民族?他们的音乐有何特点?” 2.引导学生回答并引出课题《银杯》——蒙古族短调民歌。 (二)背景与歌曲简介 1.讲解蒙古族音乐体系(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宗教祭祀音乐),强调民歌与说唱为核心形式。 2.介绍《银杯》: 创作背景:齐峰作曲,常用于宴饮场合。 歌曲意象:“银杯”象征热情好客与富饶生活。 短调特点:结构短小、节奏规整、旋律悠扬。 二、歌曲学习与体验 1.初听歌曲: 播放《银杯》音频,提问:“歌曲传达了怎样的情绪?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欢快、热情,描绘宴饮欢聚场景。 2.复听歌曲: 分析歌曲结构(一段体重复结构)。 标注乐段划分,引导学生识别重复乐句。 3.学唱歌曲: 教师钢琴带唱,分句教学简谱与歌词。 强调装饰音(如滑音、颤音)的演唱技巧,示范并纠正学生发音。 带歌词完整演唱,注意强弱规律(4/4拍:强、弱、次强、弱)。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决节奏与音准问题。 三、创意实践与改编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乐器编排 选择三角铁、铃鼓、碰铃以及小军鼓 学生自由选择 教师进行钢琴伴奏 分组:教师把学生分为:1器乐组 2歌唱组 选择一位学生进行指挥 整体演绎 四、总结与情感升华 1.师生共同总结《银杯》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2.强调蒙古族音乐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 3.结束语:“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向往与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期待下一次的文化之旅。” 五、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演唱《银杯》,录制音频或视频提交。 2.探究蒙古族其他民歌风格(如长调),写一篇简短对比报告。 3.尝试用其他乐器或方式为《银杯》创作一段前奏或间奏。 六、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学唱表现、小组合作情况。 2.结果性评价:演唱准确性、改编创意与文化理解表达的深度。 七、板书设计 主题:《银杯》——蒙古族短调民歌 关键词:热情好客、短调特点、结构分析、改编实践 乐谱片段(简谱+歌词标注) 八、教学反思 课后记录学生对节奏与装饰音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策略。 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意改编兴趣,结合更多互动技术手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银杯》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文化根脉
第三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
05
课堂评价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审美感知
学唱《银杯》,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艺术表现
通过聆听和学唱《银杯》,感受蒙古族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
创意实践
运用打击乐编排改编歌曲片段,探索民族音乐经典新表达。
文化理解
体验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审美修养,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新课导入
同学们猜猜视频中所描述的是哪个国家?
背景介绍
蒙古音乐是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形成的音乐体系,主要包括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与宗教祭祀音乐三大类别,具有旋律优美、气息宽广、情感深沉、草原气息浓郁的民族风格,其核心艺术形式以民歌和说唱为主,代表性体裁包括长调(乌尔吐歌曲)与短调
歌曲简介
《银杯》是一首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短调民歌,常用于宴饮场合,体现蒙古族传统礼仪与热情好客的文化特质。
该歌曲由蒙古族作曲家齐峰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以马头琴演奏为主旋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其歌词通过“银杯”意象寄托对富饶生活的向往,传递民族团结与和谐共处的精神
初步感知
初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魅力,并说说你从歌曲中能听出什么,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复听歌曲
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
情绪:欢快、热情
速度:稍中速
复听歌曲
再次聆听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我们该如何为歌曲划分乐段。
一段体结构
《银杯》是蒙古族短调民歌,采用五声调式构成旋律,旋律悠扬且起伏较大。其曲式结构为 单乐段重复或变化重复 ,具有短调民歌的典型特征:结构短小(常见2-4乐句)、节拍规整(如4/4拍)、节奏明确,多用于宴饮场景
感知歌词 教师朗读歌词为学生做示范
歌曲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内容
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豪爽直率的性格特质,常在节日聚会、宴请宾客时演唱,用以表达对客人的盛情款待
感知歌词 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并配乐
学唱歌曲
教师用钢琴带领学生唱练声曲
1 2 3 4|5 4 3 2 1
mi ma
注意:口腔打开、身体坐正、小腹收力。
学唱歌曲
唱第一段简谱,教师用钢琴带唱
学唱歌曲
加入第一段歌词,教师用钢琴伴奏,适当指出学唱的不足的地方
学唱歌曲
唱第二段简谱,教师用钢琴带唱
学唱歌曲
教师用钢琴带领学生加入第二句歌词演唱
演唱歌曲
播放伴奏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并提示学生歌曲的强弱规律,4/4拍,强、弱、次强、弱
重难点讲解
播放视频、学生对于模糊的地方教师继续口头讲解
什么是装饰音?我们该如何演唱?
重难点讲解
什么是短调,我们如何演唱短调?
学习蒙古族短调
演唱歌曲
播放伴奏,教师给学生指挥共同演绎歌曲,提示歌曲中的符点、换气、强弱规律,以及情绪情感
拓展延申
选择合适的乐器,带学生进行歌曲的编排。
分组表演
打击乐组 歌唱组 教师伴奏
教学小结
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我们该启程回家了。伴随着蒙古民歌优美抒情的旋律,美丽的草原在向我们挥手告别:欢迎再次到草原做客!
历史探究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