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图像识读: 能够初步欣赏和分析不同门类的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识别其基本形式、风格和主题。2、文化理解: 学会从文化和时代的角度观察与分析,鉴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掌握不同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理解这一时期美术创作的精神内涵。3、审美感知: 认知这个时期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作品进行探究和评价,形成对这个时期美术作品的审美判断。4、情感共鸣: 尊重社会变革时期美术作品的创作所秉持的中华民族情感与文化立场,提高人文素养。教学重点: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在时代变革中的转变。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在观念与形式层面的多样化探索。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不同的画家照片,说说你认识这些艺术家吗 2、提问:你了解过他们的作品吗 小结:中国近现代是激荡变革和低砺开拓的时代,传统美术的继承与创新,中西美术的交流与互鉴,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主题。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出示课题: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新课讲授。1、传统坚守:中国画领域出示图片,认识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这四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作品展示:潘天寿创作风格特点。风格:笔墨雄浑刚健,构图奇崛险峻,常以宏大视角截取山水局部,营造强烈视觉冲击。传统与创新:以传统山水笔墨为基,突破常规山水全景式构图,用局部特写+大胆留白,赋子传统山水新意境,借古开今。作品展示:吴昌硕创作风格特点。风格:笔墨金石气浓郁,线条苍劲朴拙,构图简约大气,常借花卉蔬果抒情表意。传统与创新:以篆书笔意入画,突破传统花卉画的细腻工谨,用大写意强化笔墨张力,赋子传统题材(寿桃)新的精神内涵。作品展示:齐白石创作风格特点。风格:笔墨简洁生动,以形写神,构图空灵洒脱,擅长捕捉日常小景的天然意趣。传统与创新:传承文人画"以物寄情",简化传统工笔虾的复杂技法,用寥寥数笔勾勒虾的灵动姿态,让传统水墨贴近生活,雅俗共赏。作品展示:黄宾虹创作风格特点。风格:笔墨醇厚华滋,擅“积墨法",画面黑密、厚、重,构图注重山水自然气韵连贯。传统与创新:传承传统山水“笔墨神韵"以海量写生为底,融合"五笔七墨"古法与自然感悟,让传统笔墨焕发现代生命力。东西碰撞:融合的探索出示图片,认识中西融合的画家。出示作品《泰戈尔像》:这幅国画和传统国画在人物塑造,技法上有何不同 人物塑造:传统国画人物重神韵线条勾勒表意,常简化细节;此画写实性强,人物外貌、服饰等细节丰富,精准呈现泰戈尔形象与气质。技法:传统国画多用笔墨皴擦点染强调笔墨韵味;这幅画融入西画写实技法,有明暗,光影,色彩层次,兼具国画笔墨与西画写实特点。提问:徐悲鸿留学西方后,如何将西方艺术与中国国画融合 《泰戈尔像》在人物造型上以西方素描为基础,辅以精练的线条和水墨背景,将泰戈尔深邃且专注的神态生动星现,是近现代人物肖像画中的代表作。(3)出示作品《普陀风景》:油画源于西方,这幅作品体现了怎样的东方审美或中国元素 意境营造:如传统山水画般追求宁静悠远意境,借风景传递含蓄抒情的东方审美。色彩与笔触:虽用油画材料,却有中国绘画的写意韵味,色彩、笔触简淡自然,契合东方审美意趣,融入中国艺术精神。(4)出示作品《金秋》:油画源于西方,这幅作品体现了怎样的东方审美或中国元素 《金秋》既有西方绘画中的光色之美,又有东方的沉着墨色与冲和之美中西绘画的长处在这件作品中完美融合。3、科技进步:展现时代风貌.出示作品《江山如此多娇》:这些作品创作于不同时代,从题材、形式上看如何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 题材: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意,融合四季山水,展现新中国成立后对国家山河的歌颂与宏大时代情怀。形式:运用传统国画山水技法营造开阔意境,契合当时建设新国家的豪迈风貌。出示作品《汗水.钢铁》:这些作品创作于不同时代,从题材、形式上看如何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 题材:聚焦工业建设中的工人,体现改革开放前工业发展、劳动者奉献的时代场景。形式:以写实油画塑造工人形象,用强烈色彩与光影凸显力量感,反映工业化进程里的奋斗精神。出示作品《山水书房》:这些作品创作于不同时代,从题材、形式上看如何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 题材:结合传统山水意境与现代空间,回应当代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多元生活方式的思考。形式:用综合材料、装置艺术,打破传统绘画边界,体现21世纪初艺术探索与文化融合的时代趋势。三、创意实践。主题:创作一幅以“时代与艺术"为主题的绘画或艺术品。要求:用绘画(国画,油画等形式均可)手工(如雕塑小稿)等形式,体现传统与创新、中西融合或反映当下时代(如校园生活、科技发展等)的艺术表达。四、拓展延伸。参观近现代美术展览,选择一件或多件你喜欢的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