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栏目。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Mn 55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中国古代,人们曾将铜、钡等重金属元素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生成紫色颜料——硅酸铜钡()。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Ba B. Cu C. Si D. O
2. 侯氏制碱法突破西方技术垄断,推动了制碱技术的发展,其主要反应为。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叙述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 B. 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C. 的结构示意图为 D. 溶解度:
3. 对铁钉进行预处理,并用铜氨溶液给铁钉镀铜。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油污 B.除铁锈 C.制铜氨溶液 D.铁钉镀铜
A A B. B C. C D. D
4. Be和Al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有些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Al>Be
B. 原子半径:Al>Be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 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3个小题。
A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氯气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以及制备漂白粉。酸性条件下,可用碘化钾检验食盐中是否添加了碘酸钾。化合物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相似。、和均是化工中重要的化合物。的熔点是-40℃。的熔点是-107℃,化学性质不稳定,与水接触会生成硼酸()。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
C.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
D. 某金属元素M与Cl形成的化学键,可能为离子键也可能为共价键
6. 下列化学反应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A. 溴化碘与氢氧化钠反应:
B. 漂白粉在空气中失效:
C. 与水反应:
D. 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
7.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或性质与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 是非极性分子,可用萃取溴水中的溴
C. 分子中O—H键能部分断裂产生,故硼酸为弱酸
D. 易升华,可用加热方法分离与热稳定的固体杂质
8. 一种可充放电Li-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池放电时,产物为和,随着反应温度升高,Q(消耗1mol 转移的电子数)增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向上通过固态电解质膜
B. 随温度升高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为
C. 充电时,锂电极接电源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 熔融盐中的质量分数大小影响充放电速率
9. 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常用的抗氧化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抗坏血酸可发生缩聚反应
B. 脱氢抗坏血酸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1个脱氢抗坏血酸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D. 可用质谱法鉴别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
10. 铜催化下,由电合成正丙醇的关键步骤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到的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 B. 到的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生成
C. 的示意图为 D. 催化剂Cu可降低反应焓变
11. 某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向pH=1的0.5的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粉和Mg粉,探究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操作、现象及产物
过量Zn粉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pH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无气泡冒出,此时溶液pH3~4,取出固体,固体中未检测到Fe单质
过量Mg粉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pH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持续产生大量气泡,当溶液pH为3~4时,取出固体,固体中检测到Fe单质
下列对于实验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两次实验生成的红褐色沉淀为
B. 实验中,生成的红褐色沉淀包裹在Zn粉上,阻碍了Zn与继续发生置换铁的反应,未能置换出铁
C. 实验中,持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Mg粉仍能够与溶液中的氧化剂接触,包裹有空隙,最终置换出铁单质
D.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2. 已知:25℃时、。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溶液的性质。
实验1:向10mL 0.1 溶液中滴入一定体积的0.1 NaOH溶液。
实验2:向0.1 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实验3:向等浓度的、混合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1:当溶液中时,pH=2.7
B. 实验1:当滴加的NaOH溶液达10mL时,溶液中的平衡常数
C. 实验2: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时,溶液中
D. 实验3:溶液中,
13. 利用CaS循环再生可将燃煤尾气中的转化生产单质硫,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恒容条件下,按1mol CaS、1mol 和0.1mol 投料反应。平衡体系中,各气态物种的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n为气态物种物质的量的值。已知:图示温度范围内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图示温度范围内
B. 甲线表示的是的相关变化
C. 温度时,若丁线所示物种为a mol,则为mol
D. 温度下,体系达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产率增大。与压缩前相比,重新达平衡时,变小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 一种综合回收电解锰工业废盐(主要成分为、、的硫酸盐)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废盐溶液时,为加快废盐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锰”中,当()将要开始沉淀时,求溶液中剩余浓度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沉锰”中,加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沉锰”生成的有多种晶体结构,其中一种晶体的堆积模型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的是(填“Mn”或“O”)___________。
(5)“沉镁”中,当pH为8.0~10.2时,生成碱式碳酸镁[],“煅烧”得到疏松的轻质MgO。pH过大时,不能得到轻质MgO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沉镁”中,加至pH=8.0时,沉淀完全;若加至pH=4.0时沉淀完全溶解,据如图分析,写出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5. 某公司研发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新药凯普拉生(化合物H),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A与B反应生成C的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由C转变为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已知F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写出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①碱性条件下水解后酸化,生成X和Y两种有机产物。
②X含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为1∶1;Y属于α-氨基酸。
(6)结合题干相关信息,以、和含一个碳原子的有机物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
16. 铅酸蓄电池是用途广泛的二次电源。
(1)十九世纪,铅酸电池工作原理初步形成并延续至今。
铅酸电池工作原理:
①充电时,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②35%~40% 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性质稳定,有较强的导电能力,参与电极反应并有利于保持电压稳定。该浓度下不氧化Pb,氧化性弱与其结构有关,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
③铅酸电池储存过程中,存在化学能的缓慢消耗的自放电情况:电极在作用下产生,气体逸散到负极可将Pb电极氧化。写出正极材料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科学家不断地研究改进铅酸电池:通过向正极添加稀土元素镧、铈增强其耐腐蚀性能;通过向负极添加石墨、多孔碳等碳材料,可提高铅酸电池充放电性能。石墨、多孔碳的作用有___________。
(3)随着铅酸电池广泛应用,需要回收废旧电池材料,实现资源的再利用。铅蓄电池的拆解、回收和利用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利用废铅蓄电池的铅膏(主要成分是和)回收铅。
已知:,。
将废铅膏研磨过筛,___________用强酸溶解所得固体,电解所得溶液回收铅。(需使用的试剂有40% 溶液、饱和溶液、溶液)
17. 乙二醇和1,6-己二醇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二元醇为原料制备的聚酯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抗腐蚀性。
.工业上利用己二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6-己二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g)+4H2(g)→(g)+2CH3OH(g) <0
(1)已知:C=O键能为745,估算上述反应的还需要___________(填数字)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2)科研小组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对己二酸二甲酯制备1,6-己二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图甲和图乙为反应相同时间时,压力、温度与反应物的转化率和1,6-己二醇选择性的变化关系。
已知:选择性=。
①由图可知,在压强为27MPa时,由己二酸二甲酯制备1,6-己二醇应选择的合适温度为___________;选择此温度的理由是___________。
②260℃时,转化率随着压强增大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增大原因是___________。
.以合成气(CO、)为原料,可通过多种方法制备乙二醇。
间接合成法:用合成气和制备的DMO合成乙二醇,发生如下3个均放热的连续反应,其中MG生成乙二醇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3)在2MPa、Cu/催化、固定流速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初始氢酯比,出口处检测到DMO的实际转化率及MG、乙二醇、乙醇的选择性[某物质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已知曲线表示乙二醇的选择性,则曲线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下同)表示DMO的转化率,曲线___________表示MG的选择性。
②有利于提高A点DMO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
③483K时,出口处的值为___________(精确至0.01)。
江苏省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栏目。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Mn 55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A
【5~7题答案】
【答案】5. D 6. A 7. 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加快搅拌 ②. 适当升温
(2)根据可知,
算出
(3)
(4)Mn (5)pH过大,沉淀为,不能分解产生,不能得到疏松的轻质MgO
(6)
【15题答案】
【答案】(1)硝基、酚羟基
(2)与取代产生的HBr反应,促使平衡正向移动
(3)还原反应 (4)
(5)或 (6)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正四面体形 ③.
(2)增强负极导电性,增大负极材料比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将固体粉末加入40%溶液中充分搅拌浸泡,静置过滤,将滤出的固体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并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所得固体2~3次,至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加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17题答案】
【答案】(1)5 (2) ①. 290℃ ②. 290℃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较高,且此温度下的产物选择性较高 ③. 未达平衡时,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快速上升,平衡后,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使反应物转化率逐渐增大
(3) ①. I ②. IV ③. 增大压强,延长反应时间 ④. 1.9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