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13 湖心亭看雪张 岱情 境 导 入13 湖心亭看雪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它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北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末清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学 习 目 标13 湖心亭看雪1.掌握文言现象,疏通全文意思。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写作意图。预 习 检 查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其作品篇幅均不甚长,以短小精练、抒写自然著称,在明末小品文中堪称代表。张岱文笔活泼清新,不论写景抒情,叙事论理,俱趣味盎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作者名片13 湖心亭看雪写 作 背 景明朝灭亡后,张岱潜心著述,追忆前尘往事,缅怀风月繁华,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其中,《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即写于此时。他在《陶庵梦忆 自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13 湖心亭看雪新 课 探 究13 湖心亭看雪初读课文:读顺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再读课文:读懂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更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拏〕撑(船)。〔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强〕尽力。 〔三大白〕三大杯酒。〔客此〕客居此地。 〔及〕等到。〔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1.比较阅读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改文: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三读课文:品懂品读一:“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品读二:“一痕”写出作者视野之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之小巧;“一芥”写出扁舟之轻微;“粒”字更显人之渺小。总之,这几个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于茫茫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如果换成“条”“座”“艘”“个”四个量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2.这段文字写雪景极其简练朴素、未加任何渲染,试品味这种写法?品读:这是白描手法,抓住雪后西湖景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副极为淡雅的画面,正好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作者的心境。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3.“痴”是本文对人物特征的极为恰当的概括。请精读品味,说说“痴”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痴”于行:特立独行、不随流俗。(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痴”于景:既痴迷于天地之广大,又倍感孤寂落寞。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痴”于情: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痴行—痴景—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课 堂 小 结13 湖心亭看雪本文通过记叙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全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拓 展 延 伸13 湖心亭看雪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明〕胡来朝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明〕郑烨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明〕张岱作 业 设 计13 湖心亭看雪1.背诵课文。2.搜集描写西湖的名家作品。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