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024五上·鄂城期中)这三类物质中,保温性能最差的是( )。A.动物皮毛 B.金属材料 C.泡沫塑料【答案】B【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解答】金属的材料保温性能是最差的,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体的保温性能与物体的导热性有关,导热性越强的物体,散热越快,所以保温性就越差。2.(2024五上·鄂城期中)和别人握手时,能感受到温暖,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A.传导 B.对流 C.辐射【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包括热辐射、热传递和热传导, 和别人握手时,能感受到温暖属于热传导。3.(2024五上·鄂城期中)下列物质中,传热最快的是( )。A.铜 B.木条 C.塑料条【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考查材料的导热性,金属物质的导热性最强,木条、塑料的导热性比较差。4.(2024五上·鄂城期中)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属于热传递的是( )。A.取暖 B.炒菜 C.穿羽绒服【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A.“取暖”通过热辐射或对流传递热量;B.“炒菜” 通过锅具的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食材,均属于热传递。C.“穿羽绒服” 是利用羽绒服内的空气和羽绒纤维阻隔身体热量向外散失,其核心是保温,而非热量的转移,因此不属于热传递。故答案为C。5.(2024五上·鄂城期中)下列( )不是远古生物。A.猛犸象 B.恐龙 C.非洲象【答案】C【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远古生物指生活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A.猛犸象是约1万年前灭绝的冰河时期哺乳动物,属于远古生物;B.恐龙是约6600万年前灭绝的中生代优势物种,典型的远古生物;C.非洲象是至今仍存活于非洲大陆的现代哺乳动物,并非生活在远古时期,因此不属于远古生物。故答案为C。6.(2024五上·鄂城期中)遗传学家孟德尔选择( )做的遗传实验。A.豌豆 B.辣椒 C.水仙花【答案】A【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因其具备多个适合遗传学研究的优势。首先,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和统计;其次,豌豆花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天然状态下多为纯种,可避免外来花粉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豌豆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能快速获得大量实验后代,提高研究效率。这些特点使豌豆成为遗传学实验的理想材料,助力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故答案为A。7.(2024五上·鄂城期中)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帮助科学家研究恐龙?( )A.发现并记录化石 B.修复骨骼 C.查阅资料自己思考【答案】C【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研究恐龙的核心是基于客观证据。A.“发现并记录化石” 是获取恐龙存在、形态等信息的直接一手证据,是研究的基础;B.“修复骨骼” 能还原恐龙的骨骼结构,进而推测其运动方式、生活习性等,属于关键研究步骤;C.“查阅资料自己思考” 若仅停留在主观思考而无化石等客观证据支撑,无法形成科学结论,不属于有效的恐龙研究方法。故答案为C。8.(2024五上·鄂城期中)生物体的亲代与后代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 )的现象。A.相同 B.相似 C.不同【答案】B【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生物体亲代与后代的性状关系存在“遗传”和“变异”两种情况。遗传指亲代性状传递给后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特征;变异则指后代与亲代或后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选项A“相同” 过于绝对,因变异存在,亲代与后代性状不会完全一致;选项C“不同”仅体现变异,忽略了遗传带来的相似性。而“相似”既包含遗传导致的共性,也不排除变异带来的细微差异,准确概括了亲代与后代的性状关系。故答案为B。9.(2024五上·鄂城期中)判断几个陌生人是否是一家人时,一般通过( )来判断。A.相貌 B.动作 C.说话声音【答案】A【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亲属间常因基因遗传,在五官(如眼睛形状、鼻梁高度、脸型)、肤色、发型等关键外貌特征上呈现明显共性,这种相似性具有直观性和较高辨识度,是大众最直接的判断标准。B选项“动作”和C选项“说话声音”更多受后天环境、习惯影响,个体差异大,且亲属间未必存在显著共性,因此不能作为判断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故答案为A。10.(2024五上·鄂城期中)科学家主要通过( )了解关于远古时期生物的信息。A.化石 B.远古文字 C.光盘【答案】A【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化石是远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是直接记录远古生物形态、结构乃至生活习性的“实物证据”,是科学家研究远古生物最核心、最可靠的依据。B选项“远古文字”仅存在于人类文明出现后的极短时间内,远晚于绝大多数远古生物的存在时期,无法提供相关信息;C选项“光盘”是现代存储介质,与远古时期毫无关联。因此,只有化石能帮助科学家了解远古生物。故答案为A。二、判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1分,共10分)11.(2024五上·鄂城期中)如果需要保温,一般需要用热的良导体。( )【答案】错误【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保温的核心是减少热量散失,而热的良导体(如金属)具有传热快的特点,会加速热量传递,无法起到保温作用。反之,保温需要使用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棉花、泡沫等),它们的传热能力弱,能有效阻碍热量的流失或传入,从而达到保温效果。例如保温杯的夹层、羽绒服的羽绒,都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实现保温。题目说法错误。12.(2024五上·鄂城期中)我们在选择锅的时候,最好选择“把手”用钢做的。( )【答案】错误【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选择锅的把手需考虑隔热性。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速度快,锅体受热时,钢制把手会迅速升温,容易导致使用者烫伤。实际中,锅把手多采用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木质、硅胶等),这类材料传热慢,能有效阻隔热量,使用时更安全。因此,不建议选择“把手”用钢做的锅。13.(2024五上·鄂城期中)金属吸热快,散热也快;塑料吸热慢,散热也慢。【答案】正确【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解答】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散热较快;但是塑料属于热的不良导体,散热较慢。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善于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14.(2024五上·鄂城期中)热在空气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答案】正确【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导依赖物质直接接触传递热量,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传导效率极低;辐射是物体向外发射热射线,并非空气自身的传热主导方式。而对流是流体(液体、气体)特有的传热方式:空气受热后变轻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形成循环流动,从而高效传递热量。因此,热在空气中主要通过对流方式传递。15.(2024五上·鄂城期中)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 )【答案】正确【知识点】外貌特征【解析】【分析】在广袤的生物世界里,遗传与变异如同一对密不可分的“搭档”,始终以普遍而持续的姿态上演。它们不仅是生命传承的核心密码,更是物种得以分化、生命得以演化的根本基石。所谓变异,指的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乃至子代个体彼此之间,在形态、生理等性状上显现出的差异。正是这种贯穿于生命延续的变异现象,赋予了每个生命体独特的“身份标识”——即便血脉相连,也不会有完全复刻的面容;即便基因相近,也总能找到细微的容貌差别。可以说,变异正是造就每个人相貌独一无二的关键所在。16.(2024五上·鄂城期中)物体导热的能力各不相同。( )【答案】正确【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不同物质传递热量的本领千差万别。基于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那些能让热量快速穿透、传递效率高的,被定义为热的良导体;反之,那些阻碍热量流动、传递速度缓慢的,则被称作热的不良导体。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物体这种特性,如铁锅手柄是木质的,锅体是铁质的。17.(2024五上·鄂城期中)冬天,用手摸金属制品比摸木制品感觉更凉,是因为金属制品比木制品更冷。( )【答案】错误【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金属和木制品在同一环境中温度相同,感觉更凉的关键是二者导热性差异。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手接触时,手部热量会被金属快速吸收并传导出去,导致手部温度迅速下降,从而产生“更凉”的感觉;而木材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和传导热量的速度慢,手部热量流失少,所以感觉不那么凉。并非金属本身更冷。题目说法错误。18.(2024五上·鄂城期中)化石长颈鹿的脖子不像现生长颈鹿的脖子那样长,身高不像现生长颈鹿那样高,头上的角也是各种各样的。这说明现生长颈鹿跟化石长颈鹿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答案】错误【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化石长颈鹿与现生长颈鹿的形态差异,恰恰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过程,而非无亲缘关系。生物在长期演化中,会因环境适应等因素发生性状改变,化石记录了这种演化的中间状态。二者在核心特征(如偶蹄、食草习性、颈部骨骼结构的同源性)上存在明显遗传关联,形态差异是变异与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明它们存在直系或近缘的亲缘关系。题目说法错误。19.(2024五上·鄂城期中)在生物代代相传的漫长过程中,后代表现出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答案】正确【知识点】变异【解析】【分析】在生机盎然的生物界中,遗传与变异如同两条交织的生命脉络,始终以普遍且持续的姿态贯穿于所有物种的繁衍历程。它们不仅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核心机制,更是推动物种分化、促成生物界亿万年来不断进化的根本基石。所谓变异,指的是生物在世代交替时,亲代与子代之间、乃至同代个体彼此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性状上展现出的不同特质。而随着岁月流转、世代更迭,这些由变异催生的性状差异,会在遗传的承载与环境的筛选中不断累积,使得后代与亲代、后代个体之间的性状分野愈发明显,最终推动着生命形态一步步走向丰富与多样。所以题目说法正确。20.(2024五上·鄂城期中)防控新冠病毒有效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正确【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解析】【分析】新冠病毒作为传染病病原体,其流行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针对性防控措施均围绕这三点展开: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感染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可从源头减少病毒扩散;切断传播途径(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能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链条;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增强个体免疫力)可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率。三者协同作用,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防控新冠病毒的有效策略。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21.(2024五上·鄂城期中)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 。【答案】微生物【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微生物是对所有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其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清晰观察。这类生物涵盖范围极广,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病毒、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和单细胞藻类等。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空气及生物体内,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命活动多样,既有引发疾病的病原体,也有参与物质循环、生产食品(如发酵)、医药研发等对人类有益的种类,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2.(2024五上·鄂城期中)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 ,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 。【答案】良导体;不良导体【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解答】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定义。23.(2024五上·鄂城期中)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答案】辐射【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辐射是一种无需依赖空气、水或其他任何介质(物体)就能传递热量的方式,其本质是物体通过发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例如,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就是通过太阳辐射实现的——宇宙空间近乎真空,没有介质传递热量,但太阳的电磁辐射能穿越真空到达地球并转化为热能。地球上的物体也会向外辐射热量。24.(2024五上·鄂城期中)使热量尽快降下来的过程叫作 。【答案】散热【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散热指的是物体或生物将自身积累的热量通过特定方式释放出去,以实现温度降低的过程。其核心是利用热传递的基本原理,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途径实现热量转移。例如,人体通过皮肤与冷空气接触(对流)、汗液蒸发带走热量(传导)、身体向周围环境辐射来散热;工业中则可能通过散热片、风扇等设备加速热量传递。散热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如给热水降温)、生物调节(如动物的喘息散热)和工程技术(如电子设备的散热设计)中,是维持温度平衡的关键过程。25.(2024五上·鄂城期中)我们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是从父母那儿获得的,如双眼皮或单眼皮、有酒窝或没有酒窝等。这些特征在生物学上称为 。【答案】性状【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在生物学中,性状指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可观察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题目中提到的双眼皮、酒窝等相貌特征,属于形态结构类性状,由亲代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因此具有稳定性和遗传性。除了这些外在特征,性状还包括身高、肤色等生理特征,以及鸟类的筑巢行为等行为特征。性状由基因决定,但也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一定变化,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研究的核心对象之一。26.(2024五上·鄂城期中) 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答案】细胞【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解答】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定义。27.(2024五上·鄂城期中)我们可以根据地层沉积的动植物的特点推测出恐龙的 ,还可以根据恐龙 化石推测恐龙的食性。【答案】生活环境;牙齿【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地层沉积具有时间顺序,越古老的地层位于越下层。通过分析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中伴生的动植物化石,可推测恐龙的生存年代。而恐龙的食性与取食器官及消化残留密切相关:植食性恐龙牙齿多为扁平的勺状或叶状,适合研磨植物;肉食性恐龙牙齿尖锐弯曲,利于撕裂猎物。此外,恐龙的粪便化石或胃容物化石中残留的植物碎屑、动物骨骼等,也能直接证明其食性。28.(2024五上·鄂城期中)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则此时这台显微镜下的物体图像被放大了 倍。【答案】400【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义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故答案为:400。四、科学探究。(第1-3题每空1分,第4题2分,共10分)29.(2024五上·鄂城期中)在铁棒A、B、C三个位置分别用蜡油粘住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在铁棒的D处加热,如图一。(1)用酒精灯给铁棒加热时, 处的温度最高, 处的温度最低。(2)蜡油受热熔化后,火柴会从铁棒上掉下来。 处的火柴会最先掉下来,其次是 处的火柴,最后是 处的火柴。(3)我认为,热是从铁棒温度较 的部分传向了温度较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4)我可以用箭头在图一中标出热传递的方向。【答案】(1)D;A(2)C;B;A(3)高;低;热传导(4)【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1)铁棒是热的良导体,热量通过热传导方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酒精灯直接加热D处,因此D处作为热源直接作用点,温度最高。A位置距离D最远,最后掉落。(2)铁棒通过热传导传递热量,热量从加热点向四周扩散,且传递遵循“近快远慢”规律——离D处越近的位置,最先接收到热量,温度升高越快,蜡油会率先达到熔化温度而融化,导致火柴最先掉落;离D处中等距离的位置,热量传递稍慢,蜡油熔化滞后,火柴随后掉落;离D处最远的位置,热量传递最慢,蜡油最后熔化,火柴掉落时间最晚。因此掉落顺序为C点在D点之后,B点在C点之后,A点最后。(3)热量总是沿着铁棒的温度梯度传递 —— 从温度更高的区域流向温度更低的区域。而这种借助物体直接接触,把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是从同一物体的某个部分传导至其他部分的传热方式,被称为热传导。(4)热量在铁棒中的传递遵循 “从高温到低温” 的规律,故而直接由D处向A处传导就能实现热量转移。据此画出即可。(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用酒精灯给铁棒加热时,距离加热点近的D处的温度最高,距离加热点远的A处的温度最低。(2)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蜡油受热熔化后,火柴会从铁棒上掉下来。距离加热点最近D处的火柴会最先掉下来,其次是C处的火柴,最后是距离加热点最远的A处的火柴。(3)热是从铁棒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了温度较低的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4)热是从铁棒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了温度较低的部分,所以从D向A传递即可。1 / 1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024五上·鄂城期中)这三类物质中,保温性能最差的是( )。A.动物皮毛 B.金属材料 C.泡沫塑料2.(2024五上·鄂城期中)和别人握手时,能感受到温暖,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A.传导 B.对流 C.辐射3.(2024五上·鄂城期中)下列物质中,传热最快的是( )。A.铜 B.木条 C.塑料条4.(2024五上·鄂城期中)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属于热传递的是( )。A.取暖 B.炒菜 C.穿羽绒服5.(2024五上·鄂城期中)下列( )不是远古生物。A.猛犸象 B.恐龙 C.非洲象6.(2024五上·鄂城期中)遗传学家孟德尔选择( )做的遗传实验。A.豌豆 B.辣椒 C.水仙花7.(2024五上·鄂城期中)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帮助科学家研究恐龙?( )A.发现并记录化石 B.修复骨骼 C.查阅资料自己思考8.(2024五上·鄂城期中)生物体的亲代与后代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 )的现象。A.相同 B.相似 C.不同9.(2024五上·鄂城期中)判断几个陌生人是否是一家人时,一般通过( )来判断。A.相貌 B.动作 C.说话声音10.(2024五上·鄂城期中)科学家主要通过( )了解关于远古时期生物的信息。A.化石 B.远古文字 C.光盘二、判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1分,共10分)11.(2024五上·鄂城期中)如果需要保温,一般需要用热的良导体。( )12.(2024五上·鄂城期中)我们在选择锅的时候,最好选择“把手”用钢做的。( )13.(2024五上·鄂城期中)金属吸热快,散热也快;塑料吸热慢,散热也慢。14.(2024五上·鄂城期中)热在空气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15.(2024五上·鄂城期中)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 )16.(2024五上·鄂城期中)物体导热的能力各不相同。( )17.(2024五上·鄂城期中)冬天,用手摸金属制品比摸木制品感觉更凉,是因为金属制品比木制品更冷。( )18.(2024五上·鄂城期中)化石长颈鹿的脖子不像现生长颈鹿的脖子那样长,身高不像现生长颈鹿那样高,头上的角也是各种各样的。这说明现生长颈鹿跟化石长颈鹿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19.(2024五上·鄂城期中)在生物代代相传的漫长过程中,后代表现出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20.(2024五上·鄂城期中)防控新冠病毒有效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21.(2024五上·鄂城期中)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 。22.(2024五上·鄂城期中)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 ,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 。23.(2024五上·鄂城期中)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24.(2024五上·鄂城期中)使热量尽快降下来的过程叫作 。25.(2024五上·鄂城期中)我们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是从父母那儿获得的,如双眼皮或单眼皮、有酒窝或没有酒窝等。这些特征在生物学上称为 。26.(2024五上·鄂城期中) 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27.(2024五上·鄂城期中)我们可以根据地层沉积的动植物的特点推测出恐龙的 ,还可以根据恐龙 化石推测恐龙的食性。28.(2024五上·鄂城期中)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则此时这台显微镜下的物体图像被放大了 倍。四、科学探究。(第1-3题每空1分,第4题2分,共10分)29.(2024五上·鄂城期中)在铁棒A、B、C三个位置分别用蜡油粘住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在铁棒的D处加热,如图一。(1)用酒精灯给铁棒加热时, 处的温度最高, 处的温度最低。(2)蜡油受热熔化后,火柴会从铁棒上掉下来。 处的火柴会最先掉下来,其次是 处的火柴,最后是 处的火柴。(3)我认为,热是从铁棒温度较 的部分传向了温度较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4)我可以用箭头在图一中标出热传递的方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解答】金属的材料保温性能是最差的,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体的保温性能与物体的导热性有关,导热性越强的物体,散热越快,所以保温性就越差。2.【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包括热辐射、热传递和热传导, 和别人握手时,能感受到温暖属于热传导。3.【答案】A【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考查材料的导热性,金属物质的导热性最强,木条、塑料的导热性比较差。4.【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A.“取暖”通过热辐射或对流传递热量;B.“炒菜” 通过锅具的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食材,均属于热传递。C.“穿羽绒服” 是利用羽绒服内的空气和羽绒纤维阻隔身体热量向外散失,其核心是保温,而非热量的转移,因此不属于热传递。故答案为C。5.【答案】C【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远古生物指生活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A.猛犸象是约1万年前灭绝的冰河时期哺乳动物,属于远古生物;B.恐龙是约6600万年前灭绝的中生代优势物种,典型的远古生物;C.非洲象是至今仍存活于非洲大陆的现代哺乳动物,并非生活在远古时期,因此不属于远古生物。故答案为C。6.【答案】A【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因其具备多个适合遗传学研究的优势。首先,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和统计;其次,豌豆花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天然状态下多为纯种,可避免外来花粉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豌豆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能快速获得大量实验后代,提高研究效率。这些特点使豌豆成为遗传学实验的理想材料,助力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故答案为A。7.【答案】C【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研究恐龙的核心是基于客观证据。A.“发现并记录化石” 是获取恐龙存在、形态等信息的直接一手证据,是研究的基础;B.“修复骨骼” 能还原恐龙的骨骼结构,进而推测其运动方式、生活习性等,属于关键研究步骤;C.“查阅资料自己思考” 若仅停留在主观思考而无化石等客观证据支撑,无法形成科学结论,不属于有效的恐龙研究方法。故答案为C。8.【答案】B【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生物体亲代与后代的性状关系存在“遗传”和“变异”两种情况。遗传指亲代性状传递给后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特征;变异则指后代与亲代或后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选项A“相同” 过于绝对,因变异存在,亲代与后代性状不会完全一致;选项C“不同”仅体现变异,忽略了遗传带来的相似性。而“相似”既包含遗传导致的共性,也不排除变异带来的细微差异,准确概括了亲代与后代的性状关系。故答案为B。9.【答案】A【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亲属间常因基因遗传,在五官(如眼睛形状、鼻梁高度、脸型)、肤色、发型等关键外貌特征上呈现明显共性,这种相似性具有直观性和较高辨识度,是大众最直接的判断标准。B选项“动作”和C选项“说话声音”更多受后天环境、习惯影响,个体差异大,且亲属间未必存在显著共性,因此不能作为判断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故答案为A。10.【答案】A【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化石是远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是直接记录远古生物形态、结构乃至生活习性的“实物证据”,是科学家研究远古生物最核心、最可靠的依据。B选项“远古文字”仅存在于人类文明出现后的极短时间内,远晚于绝大多数远古生物的存在时期,无法提供相关信息;C选项“光盘”是现代存储介质,与远古时期毫无关联。因此,只有化石能帮助科学家了解远古生物。故答案为A。11.【答案】错误【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保温的核心是减少热量散失,而热的良导体(如金属)具有传热快的特点,会加速热量传递,无法起到保温作用。反之,保温需要使用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棉花、泡沫等),它们的传热能力弱,能有效阻碍热量的流失或传入,从而达到保温效果。例如保温杯的夹层、羽绒服的羽绒,都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实现保温。题目说法错误。12.【答案】错误【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选择锅的把手需考虑隔热性。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速度快,锅体受热时,钢制把手会迅速升温,容易导致使用者烫伤。实际中,锅把手多采用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木质、硅胶等),这类材料传热慢,能有效阻隔热量,使用时更安全。因此,不建议选择“把手”用钢做的锅。13.【答案】正确【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解答】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散热较快;但是塑料属于热的不良导体,散热较慢。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善于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14.【答案】正确【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导依赖物质直接接触传递热量,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传导效率极低;辐射是物体向外发射热射线,并非空气自身的传热主导方式。而对流是流体(液体、气体)特有的传热方式:空气受热后变轻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形成循环流动,从而高效传递热量。因此,热在空气中主要通过对流方式传递。15.【答案】正确【知识点】外貌特征【解析】【分析】在广袤的生物世界里,遗传与变异如同一对密不可分的“搭档”,始终以普遍而持续的姿态上演。它们不仅是生命传承的核心密码,更是物种得以分化、生命得以演化的根本基石。所谓变异,指的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乃至子代个体彼此之间,在形态、生理等性状上显现出的差异。正是这种贯穿于生命延续的变异现象,赋予了每个生命体独特的“身份标识”——即便血脉相连,也不会有完全复刻的面容;即便基因相近,也总能找到细微的容貌差别。可以说,变异正是造就每个人相貌独一无二的关键所在。16.【答案】正确【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不同物质传递热量的本领千差万别。基于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那些能让热量快速穿透、传递效率高的,被定义为热的良导体;反之,那些阻碍热量流动、传递速度缓慢的,则被称作热的不良导体。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物体这种特性,如铁锅手柄是木质的,锅体是铁质的。17.【答案】错误【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金属和木制品在同一环境中温度相同,感觉更凉的关键是二者导热性差异。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手接触时,手部热量会被金属快速吸收并传导出去,导致手部温度迅速下降,从而产生“更凉”的感觉;而木材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和传导热量的速度慢,手部热量流失少,所以感觉不那么凉。并非金属本身更冷。题目说法错误。18.【答案】错误【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化石长颈鹿与现生长颈鹿的形态差异,恰恰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过程,而非无亲缘关系。生物在长期演化中,会因环境适应等因素发生性状改变,化石记录了这种演化的中间状态。二者在核心特征(如偶蹄、食草习性、颈部骨骼结构的同源性)上存在明显遗传关联,形态差异是变异与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明它们存在直系或近缘的亲缘关系。题目说法错误。19.【答案】正确【知识点】变异【解析】【分析】在生机盎然的生物界中,遗传与变异如同两条交织的生命脉络,始终以普遍且持续的姿态贯穿于所有物种的繁衍历程。它们不仅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核心机制,更是推动物种分化、促成生物界亿万年来不断进化的根本基石。所谓变异,指的是生物在世代交替时,亲代与子代之间、乃至同代个体彼此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性状上展现出的不同特质。而随着岁月流转、世代更迭,这些由变异催生的性状差异,会在遗传的承载与环境的筛选中不断累积,使得后代与亲代、后代个体之间的性状分野愈发明显,最终推动着生命形态一步步走向丰富与多样。所以题目说法正确。20.【答案】正确【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解析】【分析】新冠病毒作为传染病病原体,其流行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针对性防控措施均围绕这三点展开: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感染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可从源头减少病毒扩散;切断传播途径(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能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链条;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增强个体免疫力)可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率。三者协同作用,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防控新冠病毒的有效策略。21.【答案】微生物【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微生物是对所有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其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清晰观察。这类生物涵盖范围极广,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病毒、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和单细胞藻类等。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空气及生物体内,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命活动多样,既有引发疾病的病原体,也有参与物质循环、生产食品(如发酵)、医药研发等对人类有益的种类,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2.【答案】良导体;不良导体【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解答】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定义。23.【答案】辐射【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辐射是一种无需依赖空气、水或其他任何介质(物体)就能传递热量的方式,其本质是物体通过发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例如,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就是通过太阳辐射实现的——宇宙空间近乎真空,没有介质传递热量,但太阳的电磁辐射能穿越真空到达地球并转化为热能。地球上的物体也会向外辐射热量。24.【答案】散热【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散热指的是物体或生物将自身积累的热量通过特定方式释放出去,以实现温度降低的过程。其核心是利用热传递的基本原理,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途径实现热量转移。例如,人体通过皮肤与冷空气接触(对流)、汗液蒸发带走热量(传导)、身体向周围环境辐射来散热;工业中则可能通过散热片、风扇等设备加速热量传递。散热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如给热水降温)、生物调节(如动物的喘息散热)和工程技术(如电子设备的散热设计)中,是维持温度平衡的关键过程。25.【答案】性状【知识点】遗传【解析】【分析】在生物学中,性状指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可观察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题目中提到的双眼皮、酒窝等相貌特征,属于形态结构类性状,由亲代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因此具有稳定性和遗传性。除了这些外在特征,性状还包括身高、肤色等生理特征,以及鸟类的筑巢行为等行为特征。性状由基因决定,但也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一定变化,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研究的核心对象之一。26.【答案】细胞【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解答】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定义。27.【答案】生活环境;牙齿【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地层沉积具有时间顺序,越古老的地层位于越下层。通过分析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中伴生的动植物化石,可推测恐龙的生存年代。而恐龙的食性与取食器官及消化残留密切相关:植食性恐龙牙齿多为扁平的勺状或叶状,适合研磨植物;肉食性恐龙牙齿尖锐弯曲,利于撕裂猎物。此外,恐龙的粪便化石或胃容物化石中残留的植物碎屑、动物骨骼等,也能直接证明其食性。28.【答案】400【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义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故答案为:400。29.【答案】(1)D;A(2)C;B;A(3)高;低;热传导(4)【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1)铁棒是热的良导体,热量通过热传导方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酒精灯直接加热D处,因此D处作为热源直接作用点,温度最高。A位置距离D最远,最后掉落。(2)铁棒通过热传导传递热量,热量从加热点向四周扩散,且传递遵循“近快远慢”规律——离D处越近的位置,最先接收到热量,温度升高越快,蜡油会率先达到熔化温度而融化,导致火柴最先掉落;离D处中等距离的位置,热量传递稍慢,蜡油熔化滞后,火柴随后掉落;离D处最远的位置,热量传递最慢,蜡油最后熔化,火柴掉落时间最晚。因此掉落顺序为C点在D点之后,B点在C点之后,A点最后。(3)热量总是沿着铁棒的温度梯度传递 —— 从温度更高的区域流向温度更低的区域。而这种借助物体直接接触,把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是从同一物体的某个部分传导至其他部分的传热方式,被称为热传导。(4)热量在铁棒中的传递遵循 “从高温到低温” 的规律,故而直接由D处向A处传导就能实现热量转移。据此画出即可。(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用酒精灯给铁棒加热时,距离加热点近的D处的温度最高,距离加热点远的A处的温度最低。(2)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蜡油受热熔化后,火柴会从铁棒上掉下来。距离加热点最近D处的火柴会最先掉下来,其次是C处的火柴,最后是距离加热点最远的A处的火柴。(3)热是从铁棒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了温度较低的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4)热是从铁棒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了温度较低的部分,所以从D向A传递即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