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临漳县南东坊镇中心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临漳县南东坊镇中心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临漳县南东坊镇中心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上·临漳期中)柱形图能直观地表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之间的关系。(  )
2.(2024四上·临漳期中)像小提琴、吉他这样的有弦的乐器是靠弦的振动来发出声音的。(  )
3.(2024四上·临漳期中)面包、大米、土豆、豆腐等属于植物类食物。(  )
4.(2024四上·临漳期中)肺活量是指肺的大小。(  )
5.(2024四上·临漳期中)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  )
6.(2024四上·临漳期中)我们呼吸主要是为了获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
7.(2024四上·临漳期中)关于将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下面相对科学合理的表述是(  )。
A.分类是为了吃更多的肉类
B.分类会使食物变质
C.分类会进一步帮助我们进行研究
8.(2024四上·临漳期中)下列声音中,声音较弱的是(  )。
A.雷声 B.喇叭声 C.蚊子发出的嗡嗡声
9.(2024四上·临漳期中)雾霾天气我们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外出需带上口罩,因为雾霾会直接影响我们的(  )。
A.胃 B.心脏 C.肺
10.(2024四上·临漳期中)关于一日三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日三餐都是必不可少
B.每餐要定时定量
C.早上时间紧,早餐可以不吃
11.(2024四上·临漳期中)假如两个人在月球上通话,必须(  )。
A.大声说话 B.用无线电 C.小声说话
12.(2024四上·临漳期中)学校体检时,小强测了一下肺活量,发现偏小,使他的肺活量增大的有效方法是(  )。
A.经常锻炼身体 B.多吃水果、蔬菜 C.多睡觉
13.(2024四上·临漳期中)把下面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橡皮筋振动慢 听到的声音强
橡皮筋振动快 听到的声音弱
用力拨动尺子 听到的声音高
轻轻拨动尺子 听到的声音低
14.(2024四上·临漳期中)为了研究人体的呼吸,蕾蕾自制了一个模型(如图)。在这个模型中,分别模拟的是人体呼吸系统中的哪些部分,请填在图上。
15.(2024四上·临漳期中)在鼓面上撒上一些豆子,敲打鼓面可以看到豆子上下跳动。
(1)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   。
(2)轻轻敲打鼓面,豆子跳动的幅度小、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用力敲打鼓面,豆子跳动的幅度大,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
(3)这探究了(  )。
A.声音的高低与击力度之间的关系
B.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C.声音的强弱与豆子跳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要在鼓面上放豆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柱形图的优势在于直观对比不同类别数据的差异。当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与音高的关系时,可将“尺子伸出长度”作为横坐标,“音高”作为纵坐标。通过不同高度的柱子,能清晰呈现“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的规律,让两者的对应关系和变化趋势一目了然。
2.【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弦乐器的发声核心正是弦的振动。演奏时,通过弓拉或指拨使弦发生振动,振动通过琴身放大,最终形成可听见的声音。弦的振动频率决定音高,振幅决定音量。这一原理是所有弦乐器发声的共同基础,因此该说法正确。
3.【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从食物来源分类来看,面包(原料小麦)、大米(原料水稻)、土豆(马铃薯块茎)均直接来源于植物,属于植物类食物。豆腐是由植物(大豆)加工而来的,也属于植物类食物。故题目说法正确。
4.【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并非指肺的大小,而是衡量肺通气能力的指标,具体指人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它反映的是肺的扩张和收缩能力,受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影响,而非肺器官本身的体积大小。不同的人的肺活量不同,运动有助于提高肺活量。
5.【答案】正确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听小骨位于中耳,其核心功能是传递振动:外耳道收集的声音使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至内耳的耳蜗,最终转化为神经信号被大脑感知。此外,听小骨还能放大振动幅度,增强声音传导效果。因此,“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的说法正确。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呼吸的核心目的是获取空气中的氧气,而非二氧化碳。人体通过吸气摄入氧气,氧气进入血液后被输送到全身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作用以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同时,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会通过血液运输到肺部,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而非所需物质,故该说法错误。
7.【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A.错误,食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认识食物的营养构成、来源等,而非“吃更多肉类”,这一表述不符合分类的科学意义。
B.错误,食物变质与微生物繁殖、储存条件等相关,分类本身是对食物的整理归纳,不会导致变质。
C.正确,科学的食物分类(如按来源分为植物性、动物性食物,按营养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等)能系统梳理食物的特性,为营养学研究、膳食搭配、食品安全管理等提供基础,符合分类的科学价值。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及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A.雷声是云层放电引发空气剧烈振动产生的,振动幅度极大,响度极强;
B.喇叭声是通过音响设备放大后的声音,通常用于传递信息或警示,响度显著高于自然声;
C.蚊子的嗡嗡声是其翅膀高频振动产生的,但翅膀体积小、振动幅度微弱,因此响度远低于雷声和喇叭声。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考查呼吸系统的功能,雾霾天气影响的是我们的呼吸,影响的器官是肺。
10.【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A.正确,一日三餐能规律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维持血糖稳定及正常生理功能,对多数健康人群而言是必要的。
B.正确,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减轻肠胃负担,利于营养吸收和消化系统健康。
C.错误,早餐是重要一餐,经过夜间空腹,身体需能量和营养启动代谢,不吃早餐易导致上午精力不足、血糖波动,长期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健康,并非“时间紧就可以不吃”。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固体、液体),而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没有任何介质能传递声波,因此无论大声还是小声说话,声音都无法直接传播。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其传播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递信号。所以两人在月球上通话必须依靠无线电。
12.【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肺部一次最大吸气后再最大呼气的气体量。
A.正确,经常进行跑步、游泳等体育锻炼,能增强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扩张和收缩能力,从而有效增大肺活量。
B.多吃水果蔬菜可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利于整体健康,但与直接提升肺活量无直接关联。
C.充足睡眠是身体恢复的需要,无法增强呼吸功能或改善肺通气能力,不能增大肺活量。
故答案为A。
13.【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弱。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橡皮筋振动快,声音就越高;橡皮筋振动速度慢,声音就越低。
14.【答案】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气球模拟肺,因其可随气体充入、排出而膨胀或收缩,对应肺的通气功能。
连接气球的管子:模拟气管和支气管,负责输送气体,连接呼吸道与肺,对应人体中气体流通的通道。
底部可拉动大气球皮模拟膈肌,拉动时模型内空间变化,引发气球吸气或呼气,对应膈肌收缩、舒张驱动肺通气的过程。
外层的可乐瓶模拟胸廓,为呼吸器官提供支撑和容纳空间,类似胸廓保护肺和呼吸肌的作用。
15.【答案】(1)振动
(2)小;弱;大;强
(3)B
(4)因为鼓面的振动幅度的变化不明显,放上豆子可以更直观地看出鼓面振动幅度的不同。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打鼓面时,鼓面因受力而发生振动,进而发出声音;鼓面的振动会传递给上方的豆子,使豆子随鼓面的振动而上下跳动。豆子的跳动是鼓面振动的直观体现,通过这个现象可以直接证明:发声的物体必然在振动。一旦鼓面停止振动,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2)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振幅)直接相关。轻轻敲鼓时,鼓面受力小,振动幅度小,传递给豆子的能量少,豆子跳动幅度也小,发出的声音自然较弱;用力敲鼓时,鼓面受力大,振动幅度显著增大,豆子因获得更多能量而跳动幅度变大,对应的声音则更强。
(3)实验中,“用力敲打”与“轻轻敲打”改变的是鼓面的振动幅度,“声音的强”与“弱”是观察到的声音特征,豆子跳动幅度是鼓面振动幅度的直观表现。选项A错误,“声音的高低”指音调,与振动频率相关,实验未涉及;选项C错误,豆子跳动幅度是辅助观察振动幅度的现象,并非探究的核心关系;选项B准确概括了实验本质 —— 探究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直接关联。
(4)鼓面的振动较为细微,人眼直接观察时,很难清晰分辨其振动幅度的大小变化,这给判断振动与声音的关系带来了困难。而在鼓面上放置豆子后,鼓面的振动会通过碰撞传递给豆子,使豆子产生明显的上下跳动。豆子的跳动幅度与鼓面的振动幅度直接相关:鼓面振动幅度小时,豆子跳得低;鼓面振动幅度大时,豆子跳得高。通过观察这种直观可见的豆子跳动现象,就能间接且清晰地判断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差异,从而更易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1 / 1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临漳县南东坊镇中心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上·临漳期中)柱形图能直观地表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之间的关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柱形图的优势在于直观对比不同类别数据的差异。当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与音高的关系时,可将“尺子伸出长度”作为横坐标,“音高”作为纵坐标。通过不同高度的柱子,能清晰呈现“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的规律,让两者的对应关系和变化趋势一目了然。
2.(2024四上·临漳期中)像小提琴、吉他这样的有弦的乐器是靠弦的振动来发出声音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弦乐器的发声核心正是弦的振动。演奏时,通过弓拉或指拨使弦发生振动,振动通过琴身放大,最终形成可听见的声音。弦的振动频率决定音高,振幅决定音量。这一原理是所有弦乐器发声的共同基础,因此该说法正确。
3.(2024四上·临漳期中)面包、大米、土豆、豆腐等属于植物类食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从食物来源分类来看,面包(原料小麦)、大米(原料水稻)、土豆(马铃薯块茎)均直接来源于植物,属于植物类食物。豆腐是由植物(大豆)加工而来的,也属于植物类食物。故题目说法正确。
4.(2024四上·临漳期中)肺活量是指肺的大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并非指肺的大小,而是衡量肺通气能力的指标,具体指人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它反映的是肺的扩张和收缩能力,受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影响,而非肺器官本身的体积大小。不同的人的肺活量不同,运动有助于提高肺活量。
5.(2024四上·临漳期中)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听小骨位于中耳,其核心功能是传递振动:外耳道收集的声音使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至内耳的耳蜗,最终转化为神经信号被大脑感知。此外,听小骨还能放大振动幅度,增强声音传导效果。因此,“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的说法正确。
6.(2024四上·临漳期中)我们呼吸主要是为了获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呼吸的核心目的是获取空气中的氧气,而非二氧化碳。人体通过吸气摄入氧气,氧气进入血液后被输送到全身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作用以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同时,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会通过血液运输到肺部,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而非所需物质,故该说法错误。
7.(2024四上·临漳期中)关于将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下面相对科学合理的表述是(  )。
A.分类是为了吃更多的肉类
B.分类会使食物变质
C.分类会进一步帮助我们进行研究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A.错误,食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认识食物的营养构成、来源等,而非“吃更多肉类”,这一表述不符合分类的科学意义。
B.错误,食物变质与微生物繁殖、储存条件等相关,分类本身是对食物的整理归纳,不会导致变质。
C.正确,科学的食物分类(如按来源分为植物性、动物性食物,按营养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等)能系统梳理食物的特性,为营养学研究、膳食搭配、食品安全管理等提供基础,符合分类的科学价值。
故答案为C。
8.(2024四上·临漳期中)下列声音中,声音较弱的是(  )。
A.雷声 B.喇叭声 C.蚊子发出的嗡嗡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及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A.雷声是云层放电引发空气剧烈振动产生的,振动幅度极大,响度极强;
B.喇叭声是通过音响设备放大后的声音,通常用于传递信息或警示,响度显著高于自然声;
C.蚊子的嗡嗡声是其翅膀高频振动产生的,但翅膀体积小、振动幅度微弱,因此响度远低于雷声和喇叭声。
故答案为C。
9.(2024四上·临漳期中)雾霾天气我们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外出需带上口罩,因为雾霾会直接影响我们的(  )。
A.胃 B.心脏 C.肺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考查呼吸系统的功能,雾霾天气影响的是我们的呼吸,影响的器官是肺。
10.(2024四上·临漳期中)关于一日三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日三餐都是必不可少
B.每餐要定时定量
C.早上时间紧,早餐可以不吃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A.正确,一日三餐能规律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维持血糖稳定及正常生理功能,对多数健康人群而言是必要的。
B.正确,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减轻肠胃负担,利于营养吸收和消化系统健康。
C.错误,早餐是重要一餐,经过夜间空腹,身体需能量和营养启动代谢,不吃早餐易导致上午精力不足、血糖波动,长期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健康,并非“时间紧就可以不吃”。
故答案为C。
11.(2024四上·临漳期中)假如两个人在月球上通话,必须(  )。
A.大声说话 B.用无线电 C.小声说话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固体、液体),而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没有任何介质能传递声波,因此无论大声还是小声说话,声音都无法直接传播。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其传播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递信号。所以两人在月球上通话必须依靠无线电。
12.(2024四上·临漳期中)学校体检时,小强测了一下肺活量,发现偏小,使他的肺活量增大的有效方法是(  )。
A.经常锻炼身体 B.多吃水果、蔬菜 C.多睡觉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肺部一次最大吸气后再最大呼气的气体量。
A.正确,经常进行跑步、游泳等体育锻炼,能增强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扩张和收缩能力,从而有效增大肺活量。
B.多吃水果蔬菜可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利于整体健康,但与直接提升肺活量无直接关联。
C.充足睡眠是身体恢复的需要,无法增强呼吸功能或改善肺通气能力,不能增大肺活量。
故答案为A。
13.(2024四上·临漳期中)把下面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橡皮筋振动慢 听到的声音强
橡皮筋振动快 听到的声音弱
用力拨动尺子 听到的声音高
轻轻拨动尺子 听到的声音低
【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弱。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橡皮筋振动快,声音就越高;橡皮筋振动速度慢,声音就越低。
14.(2024四上·临漳期中)为了研究人体的呼吸,蕾蕾自制了一个模型(如图)。在这个模型中,分别模拟的是人体呼吸系统中的哪些部分,请填在图上。
【答案】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气球模拟肺,因其可随气体充入、排出而膨胀或收缩,对应肺的通气功能。
连接气球的管子:模拟气管和支气管,负责输送气体,连接呼吸道与肺,对应人体中气体流通的通道。
底部可拉动大气球皮模拟膈肌,拉动时模型内空间变化,引发气球吸气或呼气,对应膈肌收缩、舒张驱动肺通气的过程。
外层的可乐瓶模拟胸廓,为呼吸器官提供支撑和容纳空间,类似胸廓保护肺和呼吸肌的作用。
15.(2024四上·临漳期中)在鼓面上撒上一些豆子,敲打鼓面可以看到豆子上下跳动。
(1)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   。
(2)轻轻敲打鼓面,豆子跳动的幅度小、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用力敲打鼓面,豆子跳动的幅度大,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
(3)这探究了(  )。
A.声音的高低与击力度之间的关系
B.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C.声音的强弱与豆子跳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要在鼓面上放豆子?
【答案】(1)振动
(2)小;弱;大;强
(3)B
(4)因为鼓面的振动幅度的变化不明显,放上豆子可以更直观地看出鼓面振动幅度的不同。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打鼓面时,鼓面因受力而发生振动,进而发出声音;鼓面的振动会传递给上方的豆子,使豆子随鼓面的振动而上下跳动。豆子的跳动是鼓面振动的直观体现,通过这个现象可以直接证明:发声的物体必然在振动。一旦鼓面停止振动,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2)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振幅)直接相关。轻轻敲鼓时,鼓面受力小,振动幅度小,传递给豆子的能量少,豆子跳动幅度也小,发出的声音自然较弱;用力敲鼓时,鼓面受力大,振动幅度显著增大,豆子因获得更多能量而跳动幅度变大,对应的声音则更强。
(3)实验中,“用力敲打”与“轻轻敲打”改变的是鼓面的振动幅度,“声音的强”与“弱”是观察到的声音特征,豆子跳动幅度是鼓面振动幅度的直观表现。选项A错误,“声音的高低”指音调,与振动频率相关,实验未涉及;选项C错误,豆子跳动幅度是辅助观察振动幅度的现象,并非探究的核心关系;选项B准确概括了实验本质 —— 探究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直接关联。
(4)鼓面的振动较为细微,人眼直接观察时,很难清晰分辨其振动幅度的大小变化,这给判断振动与声音的关系带来了困难。而在鼓面上放置豆子后,鼓面的振动会通过碰撞传递给豆子,使豆子产生明显的上下跳动。豆子的跳动幅度与鼓面的振动幅度直接相关:鼓面振动幅度小时,豆子跳得低;鼓面振动幅度大时,豆子跳得高。通过观察这种直观可见的豆子跳动现象,就能间接且清晰地判断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差异,从而更易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